病请描述:近段时间,肺炎支原体、甲乙流、腺病毒、合胞病毒等轮番上阵,作为易感人群的儿童,可谓烧在宝宝身,痛在父母心呀。 发热作为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后怎么办呢?怎么吃药?如何护理?今天和大家科普下 一、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发热是致热源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人体正常平均体温37.0℃),简单说,就是体温比平时体温增高了。 1.发热的过程有3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身体的产热超过散热,容易出现畏寒、寒战、四肢冷等症状 体温平稳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寒战减少,可能出现头痛、呕吐、乏力等 体温下降期:散热超过产热,体温逐渐下降 2.发热分度: 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40℃;超高热:40.1℃以上 3.高热会不会烧坏脑子?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如果发热被烧“傻了”,是引起发热本身的疾病如脑炎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如果出现持续超高热41℃以上不退,需要警惕脑损伤,需要及时就医。 二、发热多少℃需要使用退热药? 首先出现发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自觉症状 1.如果≥2月宝宝体温≥39.0℃或者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使用退热药;如果体温不到39.0℃,但宝宝精神不振、头痛、肌肉酸痛等也可以使用;如果体温超过39.0℃,但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热药 2.有时候吃完退热药,体温可能仅下降1-2℃,只要孩子不再难受,家长不用特别着急,不需要短时间反复来院就诊,但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情况。 三、如何选择退热药? 目前儿童安全有效的退热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反对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使用 退热药使用后一般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部分仍高热不退,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一般间隔4小时以上,期间注意关注病情,并适当物理降温。 注意: 1.不建议两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时间,药物过量中毒风险; 2.避免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用药过量中毒风险。如需使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3.口服退热药吐了要不要补喂?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可考虑补服,如果超过15分钟,需要考虑补服后的危害;如果无法口服退热药可换用直肠栓剂。 4.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如果宝宝手脚暖和、睡觉安稳,暂时不需要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温散热,监测体温;如果宝宝手脚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可以叫起来喂药或直肠栓剂给药。 5.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 四、发热时如何居家护理 1.环境与休息: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1次。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多饮水、多休息。 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食欲等状态。 4.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湿的衣服及时更换。发热的患儿不要给患儿捂汗,要少穿衣服,会影响散热;退热30分钟重复测温; 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6.物理降温:设法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风。 a.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 b.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 c.擦浴:用温水(不要用酒精)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等部位。 五、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医院就诊? 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体温低不代表病情轻,体温高也不代表病情重。 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1.3月以下宝宝出现发热 2.持续高热或40℃以上超高热或发热3天以上 3.呼吸快、呼吸费力、面色发绀、声音嘶哑 4.热退后精神软、烦躁、惊厥、食欲差等 4.严重呕吐、腹痛、脸色不好、尿少表现 5.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肿瘤、肾病综合征、免疫缺陷等 六、出现惊厥时如何处理? 1.保持镇定,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调整宝宝身体平躺或侧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清理口腔分泌物但不要强行抠挖,防止窒息。 2.不要强行按压或摇晃宝宝,让惊厥自然发展,不要强行撬开嘴巴,不要在嘴里放东西、不要喂水喂药、不要掐人中。 3.注意记录孩子发作时间、发作样子,及时医院就诊。 发热惊厥大部分1-2分钟能自行缓解,短期发作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脑损伤。 七、平时如何预防? 1.逐渐增加宝宝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及时增减衣服。 2.外出时尽量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 3.强调暖气房、空调室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清洁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4.注意手卫生 5.按时预防接种,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总之,父母在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魏金凤 2024-09-23阅读量1584
病请描述: 今年的立夏延续了去年“快闪”的风格,头几天突然降温下雨,日夜温差10多℃,然后天又热起来。身边有穿短袖短裤、露肩露腰清凉夏季风格的,也有衬衫外套温暖春季风格的。一边是怕热要开空调的,一边是怕冷拒绝开空调的,当然这些人往往碍于面子忍者不好意思开口,到医院才会向医生吐槽诉说他的痛苦。刚过完五一、五四,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剧烈的运动消耗了不少体力,快闪的降温下雨考验着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每年立夏后气温攀升,湿度增加,让孩子遭罪的手足口病进入了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多见,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的应用酒精不能灭活,但是紫外线、干燥环境、碘酒、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等可以使其灭活。病毒传播主要包括经口唾液、飞沫、疱疹液体、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中药清热解毒。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立夏后还要注意预防菌痢,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就是表现为拉肚子。与立夏气温升高痢疾杆菌繁殖旺盛,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如爽口的凉拌菜,但凉拌菜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预防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注意环境、饮食和个人卫生,不吃生冷蔬菜、不洁瓜果、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剩菜剩饭在室温下存放很容易变质,如果非要吃剩饭菜,一定要充分加热杀菌,熟透后再吃。同样隔夜水也是,容易细菌超标,不宜直接饮用,要再次烧开后才能喝。
吴欢 2024-05-06阅读量1549
病请描述:在头发移植手术后,许多患者可能会经历头发的暂时性脱落,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通常会引起担忧。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恢复过程对于确保最佳的移植结果至关重要。 头发移植后脱落的原因 术后休止期:移植过程中,毛囊可能受到轻微的创伤,导致它们暂时进入休止期。在这一阶段,原有头发可能会脱落。 应激性脱发:手术本身对头皮的创伤和应激反应可以引发短期的脱发现象。恢复指南 耐心等待:通常在手术后的3到4个月内,移植的毛囊会开始恢复生长,新的头发将开始出现。 遵循术后护理指南: 温和洗护:使用温和的洗发水,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产品。 避免机械损伤:在头发完全恢复之前,避免梳理或拉扯头发,减少使用吹风机和热熨发工具。 保护头皮:避免强烈的日晒和化学处理,如染发或烫发。 合理营养: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头发生长。 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以确保移植区域的健康恢复。 潜在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推荐使用米诺地尔等生发剂来促进头发生长。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焦虑:过度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对头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避免剧烈运动:在初期恢复阶段,减少剧烈运动,以避免额外的头皮刺激。 总结:头发移植后的暂时性脱落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耐心等待,新的健康头发将逐渐生长。与此同时,与移植专家保持紧密联系,遵循他们的专业建议,对于确保最佳恢复至关重要。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751
病请描述:2、胆石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2.1诱导排尿 临床上常采用打开水龙头开关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按摩、按压、热敷膀胱区;对病情允许的,让患者坐起或者站立排尿;能饮食患者给予热饮料;使用温热便盆;放患者双手于热水中;用温水冲洗会阴部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 2.2健康教育 宣教患者早期下床排尿,结合心理护理解除术后尿潴留,比传统诱导排尿法有显著意义,安全有效。 2.3物理疗法 2.3.1足底反射、按摩疗法 腹部手术后的女性患者每天进行足底穴位按摩15分钟,连续5天,结果表明,接受足底反射疗法的女性患者拔除尿管后更容易排尿,拔尿管时间更早。 2.3.2电热腹带辅以药物热敷法 低压电热腹带温热腰腹部,同时辅以中药外热敷治疗术后尿潴留,有效率达70%。方法是将中药肉桂、炮山甲、白芷等煎成热滤汁,将浸有此滤汁的纱布敷料持续温热敷于脐部和膀胱区。低压电热腹带在持续温热效应作用下,能使腹部、膀胱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尿道 括约肌松弛,从而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排尿。 2.3.3局部理疗 用红外线灯或周林频谱仪在术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区照射15-20分钟,效果良好。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热,热能进入患者组织后,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膀胱括约肌的痉挛,促使尿液排出。电磁波本身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 2.4药物疗法 2.4.1 a受体阻断剂 a受体阻断剂能促进逼尿肌收缩和膀胱括约肌松弛,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165例疝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分别于术前、手术开始前、术后和术后口服a受体阻断剂哌唑嗪1mg,结果表明,预防性应用哌唑嗪能明显减少疝气手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2.4.2开塞露纳肛法 86例行椎管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用开塞露刺激排便法诱导排尿,方法是用开塞露20-40ml纳入肛门,与诱导排尿对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开塞露刺激排便法有效率达95.8%。开塞露是一种甘油制剂,主要是由于高渗液刺激直肠壁增加肠蠕动引起排便,通过盆神经传 出冲动,尿道内外括约肌亦不断地舒张,从而引起排尿。 综上所述,胆石病术后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对胆石病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而且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其病因与年龄、手术、麻醉、药物、精神心理、大量输液、留置导尿、尿潴留史、人工气腹及慢性合并症等有关,发病机制在于以上诸因素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大脑皮层及脑干的自主排尿控制功能受抑制而致排尿障碍。诱导排尿法无创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在临床普遍应用,对于因痛疼、心理等因素引起的尿潴留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尽可能选择可靠的方法解除尿潴留,避免导尿,以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本文选自:石泽亚等,神阙穴隔物灸治疗胆石病术后尿储留的护理研究。 原文地址:神阙穴隔物灸治疗胆石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09-19阅读量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