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溢乳 > 内容

溢乳内容

脑肿瘤容易忽视和误诊的症状&...

病请描述:  脑肿瘤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或误诊的症状,认识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肿瘤,具体介绍如下。   1、嗅觉障碍与幻嗅:嗅觉丧失是最容易忽视的。大部分嗅觉丧失是因鼻部疾病如感冒引起的,是可逆的。脑肿瘤引起的嗅觉障碍一般表现为持续的、不可逆的嗅觉减退或丧失;时间长了可以伴有头痛或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幻嗅是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闻到怪味道。在大脑颞叶有个称为海马钩回的地方是嗅觉中枢。它发生了病变,尤其是肿瘤,就会产生幻嗅。一旦出现幻嗅要及时就医检查。   2、视力障碍:脑肿瘤可以引起视力障碍,包括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复视。视力下降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期内视力明显下降或视力下降进行性加重,可双侧对称,亦可偏侧发生。视野缺损主要表现为视物时某方向“看不清”或“看不见”,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行走过程中误撞。复视是看东西出现重影,可以是向某一个方向注视时更明显,系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功能障碍所致。当出现视力障碍、排除一些眼科疾病因素后,都应该到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诊治,谨防误诊、漏诊。   3、听力下降:听神经瘤是引起听力下降最常见的脑肿瘤。听力下降往往是单侧的,常常是先出现耳鸣,然后再出现耳聋,可以伴有头晕和行走不稳感。如果单侧听力下降伴有同侧面部麻木、共济失调就应该高度重视了。   4、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一些颅底肿瘤会引起此类症状。如果这些症状越来越重,不要认为只是嗓子的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5、性与生育功能障碍:性与生育功能受性腺调控,而性腺的上司是下丘脑和脑垂体。所以,下丘脑、脑垂体本身或附近肿瘤就会引起性与生育功能障碍,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育、非哺乳期溢乳;男性表现为阳痿、不育;儿童表现为性早熟、性发育迟缓等等。这些症状最容易被误诊,因为一方面,很多人觉得难以启齿,不及时就医或不到正规大医院或专科医院就医;另一方面,很多患者甚至个别医务人员也没有把这些症状和脑肿瘤联系起来。所以,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男科和妇产科诊治效果不好或伴有视力障碍者应该高度警惕脑肿瘤可能,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   6、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这是老年人常见症状,常常被认为是大脑衰老的必然结果。多表现为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严重时丧失自知力及判断力,亦可表现为脾气暴躁,易激动或欣快。

赵天智 2025-02-21阅读量836

异常泌乳警惕垂体瘤,确诊后如...

病请描述: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鞍区最为常见,一般直径小于10mm,发病率为1/10万,目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常见症状有以下方面:如肢端肥大、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闭经、溢乳;男性会表现性欲减退,乳房发育,四肢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要通过增强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最后明确。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在内镜下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无死角,使经蝶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适应征和手术范围扩大,创伤小且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恢复内分泌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对肿瘤较大,向鞍上生长,视神经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或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前颅凹额底者应开颅手术。有垂体卒中(指有症状的垂体出血或梗死)或脑积水者应紧急手术。   4、伽马刀治疗:   对于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较小(直径小于2cm)者,可考虑伽马刀治疗。仅适合于体质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多次术后仍复发、术后残余或者坚决不接受手术者,弊端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垂体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泌乳等症状时除了去乳腺科就诊外,还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一旦确诊为垂体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861

诊断泌乳素型垂体瘤该怎么办?...

病请描述: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垂体前叶的泌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的下丘脑-垂体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统计可占到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6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中以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期,5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泌乳素型垂体瘤有哪些表现?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临床表现男女有别   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泌乳、头痛、视力下降、不孕、体重增加。由于女性患者往往较早出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等内分泌症状,并且泌乳素腺瘤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故女性患者就诊时间一般较男性早。   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性功能下降、体重增加、乳房发育等。   诊断该病,需要做那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基础泌乳素(PRL)测定:通过采取血标本,测定血PRL基础浓度;   血PRL在20μg/L以下:可排除高泌乳素血症;   20-40μg/L:需要重复测定;   20-200μg/L:可见于垂体瘤,但亦可见于其它原因引起的泌乳素升高;   大于200μg/L:垂体瘤的可能性很大。   2、蝶鞍区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   蝶鞍CT和MRI是普遍使用的影像检查方法。MRI扫描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并且可以多方位成像,在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以及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等多个方面都明显的优于CT检查。因此,MRI检查是目前观察鞍区病变,尤其是对于垂体腺瘤的检查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临床上对于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首选。从临床效果来看,药物(溴隐亭)治疗能够促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治愈,如果药物治疗后无缓解可等到患者出现垂体腺瘤卒中或明显增大,在考虑手术的问题。当然,如果患者药物治疗副作用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是极其有效的,据统计,60%~90%的患者在术后达到正常的泌乳素水平。当然,手术的效果也受到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具有侵袭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最好选择大一点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强的医院就诊。

赵天智 2024-11-11阅读量1775

垂体瘤可以药物治疗?适应于哪...

病请描述: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泌乳素型垂体瘤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引起,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等。   泌乳素型垂体瘤治疗首选药物治疗,据统计75%左右的患者在服用溴隐亭缩小肿瘤体积,泌乳素水平降低,甚至恢复正常。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服用药物治疗,比如部分患者对药物不敏感,则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在就诊后,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泌乳素水平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多数时候可以吃药治疗。但药物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发病率仅次于无功能型垂体瘤和泌乳素型垂体瘤。临床上,生长激素垂体瘤主要症状是上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患者出现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可以快速降低激素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手术,比如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再者,有的患者术后复发,也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兰瑞肽等)、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控制患者生长激素水平,甚至缩小肿瘤体积。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也是影响药物治疗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型垂体瘤首选手术,但是药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临床医生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然,垂体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赵天智 2024-10-28阅读量1915

哪些类型的垂体瘤适合药物治疗?

病请描述: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泌乳素型垂体瘤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激素分泌型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引起,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闭经、溢乳、不孕(育)、高泌乳素血症等。   泌乳素型垂体瘤治疗首选药物治疗,据统计75%左右的患者在服用溴隐亭缩小肿瘤体积,泌乳素水平降低,甚至恢复正常。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服用药物治疗,比如部分患者对药物不敏感,则还是需要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在就诊后,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泌乳素水平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多数时候可以吃药治疗。但药物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发病率仅次于无功能型垂体瘤和泌乳素型垂体瘤。临床上,生长激素垂体瘤主要症状是上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患者出现肢端肥大症。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可以快速降低激素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以手术,比如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服用药物。再者,有的患者术后复发,也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兰瑞肽等)、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控制患者生长激素水平,甚至缩小肿瘤体积。但是,药物的副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也是影响药物治疗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型垂体瘤首选手术,但是药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临床医生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诊疗方案!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然,垂体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赵天智 2024-09-06阅读量1534

垂体瘤早期容易误诊,危害不容...

病请描述:  大众都知道糖尿病、甲亢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却很少知道垂体和内分泌有密切相关。正常垂体分泌很多激素,当垂体被瘤压迫时,垂体的某些激素分泌减少,也可出现相应的内分泌激素缺乏的症状,某些激素过多或者另外的激素缺乏,就导致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身体多个系统出现紊乱,垂体瘤也压迫周围神经出现一些压迫症状,例如出现头痛,或对周围视神经产生压迫,导致失明、眼痛、视野缺损,甚至可出现失明、脑积水、下丘脑功能障碍等。   在临床上大致将垂体瘤分为两大类,即有分泌功能性腺瘤和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典型的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有以下几种:   1、生长激素型腺瘤。此种类型的腺瘤若在儿童期出现,则表现为巨人症。在成人,肢端肥大症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最常见的症状,具体表现为面容宽大,下颌突出,手足肥厚粗大,指、趾变粗等。   2、催乳素型腺瘤。这是最常见的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此型临床上以女性患者为多,发病时多表现为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溢乳等。因此,已婚妇女长期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不育者,除要去妇产科就诊外,到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全面的检查也很有必要。   3、促皮质激素型腺瘤。这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垂体腺瘤。其临床特点是脂肪大量堆积在面部和胸腹部及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该症状是垂体过度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全身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常引起的。   此外,还有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这两种肿瘤较少见。另外一大类无分泌功能性腺瘤约占25%。这一大类肿瘤临床上早期没有或只有轻度的内分泌失调的症状,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早泄,女性表现为不明显的月经紊乱,等等。垂体瘤患者的早期症状往往轻微,容易漏诊,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垂体是位于人体脑组织中的一个小小的腺体,大概也就一颗花生米大。不过,可千万别小看它,因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大多离不开垂体的正常工作。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泌乳素等,并且通过分泌这些激素来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   由于垂体生长在脑组织的底部中央,周围密布着许多非常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如视神经、脑底动脉等,因此一旦长出瘤子,其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它是一种内分泌系统肿瘤,大多属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一旦确诊垂体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妇科、生殖、眼科、皮肤科、骨科、男科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赵天智 2024-07-16阅读量1471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病请描述:1. 硫必利治疗抽动障碍的副作用有哪些?     该药副作用有头昏乏力、嗜睡、胃肠道反应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内分泌方面除催乳素增高外,其他如对甲状腺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等无影响。几乎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故无须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功能等均无影响。亦未见肝肾功能和外周血象异常改变。但对长期服用而剂量偏大者,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偶尔过量(每日达34g)可致神经抑制副作用,如镇静、运动不能(如动眼危象、牙关紧闭等),可用抗帕金森病药物进行治疗,但实际上这种副作用在停药后数小时内即可消失。2. 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的副作用有哪些?     氟哌啶醇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大,但副作用的发生与剂量直接相关,随剂量增加副作用有加大的可能性。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乏力、头昏、便秘、心动过速、排尿困难、锥体外系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病样震颤等)。在治疗的早期,可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如张嘴、伸舌和角弓反张姿势),但如静脉给于苯扎托品( benzatropine)及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则可完全且迅速地逆转此反应(可删)。在治疗的数周或数月可能出现类帕金森病的症状,如震颜、动作慢、面具脸、肌肉强直、步态异常、流口水等。临床上等应用氟哌啶醇出现这些副作用后,需进行减量,同时还可考虑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长期应用氟哌啶醇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副作用。嗜睡,镇静,易激惹也是氟哌啶醇常见的副作用,如出现该现象,就应减量,长期镇静或智力迟钝会影响学习和生活,需停药。氟哌啶醇治疗过程中,还会伴有学校社会恐惧症、体重增加的出现。3. 舒必利治疗抽动障碍的副作用有哪些?①常见有失眠、早醒、头痛、烦躁、乏力、食欲不振等。可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排尿困难与便秘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②剂量大于600mg/日时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僵直、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③较多引起血浆中泌乳素浓度增加,可能有关的症状为:溢乳、男子女性化乳房、月经失调、闭经、体重增加。④可出现心电图异常和肝功能损害。⑤少数患者可发生兴奋、激动、睡眠障碍或血压升高。⑥长期大量服药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4. 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的副作用有哪些?         常见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失眠、嗜睡、激惹、焦虑、体重增加,心电图改变,震颤、潜在的认知和运动损害、癫痫发作。5. 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的副作用有哪些?利培酮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失眠、焦虑、易激惹、头痛和体重增加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疲劳、头昏和注意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便秘、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可出现视物模糊或皮疹等过敏反应。若这些不良反应较轻,可继续用药,经过1~2周副反应可能有所减轻或消失。若副反应较重,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则应在原剂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副反应会有所减轻。若减小剂量后副反应仍不减轻,或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者最好停药。对于过敏反应严重者同时需做相应处理。此外,利培酮不引起粒细胞减少,但可引起血清催乳素升高。利培酮也可出现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震颤、流涎、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等锥体外系副反应。若出现这些副反应,可加用抗胆碱药或减少药物剂量。6. 托吡酯治疗抽动障碍的不良反应如何?         国内外研究表明,托吡酯治疗抽动障碍具有疗效佳、安全性好和依从性高等优势。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嗜睡(大约占2.9%)、记忆力下降(大约占6.6%)、食欲减退(大约占8.9%)、体重下降(大约占4.7%)、少汗(大约占2.4%)、胃纳差(大约占2.4%)、恶心(大约占1.3%)、疲乏(大约占0.8%)、皮疹(大约占0.8%)及低热出汗(大约占0.5%)等不良反应,但上述不良反应可在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后消失。7. 氯硝西泮治疗抽动障碍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常见副作用是嗜睡、头昏、乏力、眩晕、严重者可产生共济失调和行为障碍。遇此现象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停药时也需递减。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4阅读量1525

垂体瘤延迟手术,易造成哪些问...

病请描述:  垂体瘤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其发病率达10—19%,而实际发病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尸检垂体瘤发现率甚至达到20-40%,已经超过了位于神经系统肿瘤的第二位的脑膜瘤,垂体瘤高发年龄为30—60岁。   垂体在颅底中央的垂体窝内,重量虽然不到1克,却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中枢,垂体分泌许多激素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因此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   功能性垂体腺瘤肿瘤早期可出现与内分泌相关的临床表现,如月经失调或闭经伴溢乳,不孕、肥胖、毛发稀疏、性功能减退、面容改变、身高变化等。   另一种垂体瘤叫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常见症状有头痛、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无力等。另外,还有一种生长激素垂体腺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在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过快,俗称巨人症;在成年人,可出现肢端肥大(下颌突出、舌头、口唇肥厚,手指脚趾粗大)等。由于目前人们对其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误区而被当作妇科、眼部及内分泌疾病医治,延误了治疗。专家提醒,当患者发现以上临床特征时,可通过垂体激素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如果任其发展,其并发症不可逆。   那么垂体瘤怎么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与药物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侵蚀情况与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以往切除垂体瘤需做开颅手术,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经鼻腔直达病变部位,通过很小的切口即可实现对垂体瘤的切除。减少因手术为患者带来的身心创伤,在确保病人在解除痛苦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其特点及优点:面部无手术瘢痕;手术操作途径短;脑脊液漏和视神经损伤概率较小;有利于肿瘤彻底切除;有利于残余垂体功能的保护;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无切口,无需缝合。   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4-07-03阅读量1601

异常泌乳警惕垂体瘤,该如何治...

病请描述: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鞍区最为常见,一般直径小于10mm,发病率为1/10万,目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常见症状有以下方面:如肢端肥大、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闭经、溢乳;男性会表现性欲减退,乳房发育,四肢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要通过增强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最后明确。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在内镜下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无死角,使经蝶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适应征和手术范围扩大,创伤小且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恢复内分泌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对肿瘤较大,向鞍上生长,视神经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或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前颅凹额底者应开颅手术。有垂体卒中(指有症状的垂体出血或梗死)或脑积水者应紧急手术。   4、伽马刀治疗:   对于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较小(直径小于2cm)者,可考虑伽马刀治疗。仅适合于体质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多次术后仍复发、术后残余或者坚决不接受手术者,弊端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垂体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泌乳等症状时除了去乳腺科就诊外,还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一旦确诊为垂体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

赵天智 2024-06-27阅读量1222

138厘米的终身之痛-梁黎

病请描述:138厘米的终身之痛 所谓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讲的就是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有些事、有些病,你没有抓紧时机去做、去治,将会延误终身,造成终身之痛。今天,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并针对这个故事,探讨一下为了不延误时机,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刨根究底、当机立断! 某天上午,一位长相甜美、个头不高的12岁河南农村女孩笑笑被眉头紧锁的父亲带进诊室。笑笑四肢匀称、肩部不宽、胸部丰满、腰部较窄,臀腹部较浑 圆,已然是成熟 女性的体型;可一量身高,笑笑才1米38。这个年龄,本是窜个子的时候,但笑笑近1年身高丝毫未增加。笑笑的父亲身高1米72,母亲身高1米59,她的遗传靶身高应该在1米59左右。随后拍了手骨片一查,笑笑的骨龄已是成年人的骨龄,所有的骨缝已闭合。她的身高将永远定格在1米38。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孩子在一年前(11岁)就停止长高了呢? 追问病史,笑笑4岁不到就出现阴道出血,初起每年几次,每次持续2~3天,量不多,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病因未明。在笑笑7岁的时候,就有了规律的月经,乳房逐渐丰满;因为当时笑笑的身高略高于同龄人,没有头痛、视力减退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因此,没有引起家人的重视。可是,在笑笑10岁的时候,同学们开始窜个子了,身高一个一个超过了她。从1年前开始,笑笑的身高就再也没有增加过,父母这才着了急。通过当地医生的介绍,父亲满怀希望,带着笑笑从千里之外的河南来到杭州。 可是,失望马上接踵而至。拍好手骨片不到半小时,通过电脑阅片就已知道,笑笑所有的骨缝已闭合,没有长高的空间了。只能一声长叹!回天无力啊!欲哭无泪的父亲要医生签字退了已付费的头颅磁共振,拒绝了其他任何检查。138厘米成了笑笑和他父亲的终身之痛! 虽然,导致笑笑最终身高定格在1米38的确切病因,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根据病史,性早熟是可以明确的;而且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在笑笑不到4岁、出现阴道出血时,能够到儿科内分泌专科检查、明确性早熟类型和病因并采取抑制性腺轴、抑制骨龄的治疗措施,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惜的是“时光不能倒流”啊! 为了不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笑笑,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情况下的性早熟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一定要刨根究底弄清病因,当机立断进行治疗的。 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7.5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或出现腋毛、阴毛、胡须,或有变声、喉结等)及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如男孩睾丸、阴茎增大,女孩B超提示卵巢增大等),女孩在10岁前月经来潮也属于性早熟。符合性早熟定义、又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均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特别关注: 1、阴道有分泌物或阴道出血(除外新生儿期); 2、乳晕增大或色泽变深; 3、溢乳; 4、出现较明显的阴毛和腋毛; 5、外阴色素沉着; 6、阴蒂肥大; 7、短期内骨龄增加明显; 8、伴有生长加速; 9、两侧睾丸明显不等大; 10、皮肤色素沉着、多毛; 11、有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12、有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等。 有上述情况的性早熟孩子一定要转诊至儿科内分泌专科检查,判别性早熟类型,查找原因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切勿耽搁!

生长发育 2024-02-15阅读量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