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眼睑松弛 > 内容

眼睑松弛内容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科普

病请描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为睡眠呼吸障碍的一大类,患病人数最多。据《柳叶刀》相关报道,我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居全球之首,大约为1.76亿,中重度患者大约6600多万,亟待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关注。SAHS起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我国民众重视度普遍不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为您科普相关知识,提醒大家关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 分型: SAHS的基本特征是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窒息和觉醒,导致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SAHS的分型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CSA)。 SAHS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患者的预后很不一样,但它作为一种上游疾病,与多系统疾病相关的这一点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性猝死。OSA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SAHS与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老年痴呆症。 SAHS与消化疾病-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呼吸暂停时产生的胸腔负压增大,导致胃液容易反流到食管,而反流的胃液对咽腔的刺激,导致咽部充血水肿,从而加重睡眠呼吸暂停。 SAHS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糖尿病、性激素紊乱、代谢综合征。 SAHS与多种眼科疾病相关:眼睑松弛综合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视盘水肿、视野缺损、圆锥形角膜。 SAHS与肾脏及其他系统疾病:肌酐清除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听力减退等。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消除呼吸暂停,改善睡眠结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病因、类型及病情轻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减肥、戒烟戒酒、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避免白天过度劳累等。 另外,还可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一线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等方式。

汪宏伟 2024-12-31阅读量1878

《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

病请描述: 微针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皮肤疗法,近年来在皮肤美容和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其临床操作,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由多位权威专家联合制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原则,涵盖了微针的类型、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流程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这一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南,确保微针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 文 | 刘驰 微针治疗的类型 01 基于微针导入方式的分类 实心微针: 实心微针的针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过性微通道,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渗透效率。它主要用于皮肤预处理,促进药物吸收,也可单独用于诱导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实心微针的针长范围为0.1至3.5毫米。 涂层实心微针: 涂层实心微针在针尖和部分针体涂布有活性药物,针体刺入皮肤后,药物在皮肤内溶解,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这种类型的微针通常用于局部疾病的药物导入。 中空微针: 中空微针通过内部微孔道直接将药物定量递送至特定皮肤靶层,适合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治疗。由于其药物透皮剂量有限,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 溶解型微针: 溶解型微针由可溶性生物材料和药物或活性成分混合而成,刺入皮肤后,针体逐渐溶解,药物缓慢释放到皮肤内。溶解型微针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适合需要长期效果的治疗。 02 基于微针器械/设备的分类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微针类型,主体包括手柄和滚轮,滚轮上镶嵌有序排布的微针,针长范围从0.1至3.5毫米不等。在皮肤上滚动时,滚轮微针可形成无数的微通道,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同时刺激皮肤启动损伤修复和再生机制。 印章微针: 印章微针包括手柄和印章头,印章头嵌有微针,使用时微针垂直刺入皮肤,适用于局部皮肤治疗。印章微针尤其适合治疗面部细小部位,如眼周和鼻翼区域。 电动微针: 电动微针由笔式主体和电动微针头构成,通过机械驱动对皮肤进行反复针刺,克服了手动微针操作时针刺深度不均匀的缺点。电动微针的针长和频率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调节,适用于面积较小或较窄的瘢痕和皱纹治疗。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结合了微针和射频能量,通过微针将射频能量直接递送至皮肤深层,产生热刺激,促进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射频微针可分为绝缘微针和非绝缘微针两种类型,前者更适合用于减少表皮损伤。 纳米微针: 纳米微针利用纳米雕刻技术开发,在皮肤上形成超细微孔,适用于浅表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纳米微针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休工期,特别适合需要快速恢复的患者。 微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01 诱导胶原再生 损伤阶段: 微针刺入皮肤引发的机械性损伤会启动天然损伤修复机制。首先,微针穿刺可引起真皮层内小血管的损伤,导致血小板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进一步释放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激活皮肤修复机制。 增生阶段: 在微针治疗后的增生阶段,单核细胞取代中性粒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α/β,促进局部血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此阶段胶原蛋白(主要为Ⅰ型、Ⅲ型、Ⅳ型和Ⅶ型)及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增加,有助于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共识指出,术后约5天内,纤连蛋白基质开始形成,为胶原蛋白沉积创造适宜的微环境。 成熟重塑阶段: 在最后的成熟重塑阶段,新生成的Ⅲ型胶原蛋白逐渐被更稳定的Ⅰ型胶原蛋白替代,形成稳定的生理性网状结构。这些新生的胶原蛋白在皮肤中保留的时间可长达数年,有助于维持皮肤的长期改善效果。 02 增强药物透皮吸收 微针治疗的针尖细微,穿刺深度通常仅达到表皮层至真皮浅层,可暂时打破皮肤的角质层屏障,从而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微针治疗后,药物的透皮吸收率比未经过微针处理的皮肤高出数倍,这使得微针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输送手段。 03 刺激细胞电位 当金属微针插入皮肤时,可瞬间改变细胞内外电位,激活Na+-K+泵,并在重复插入时持续改变细胞电位,形成细胞间隙的电磁混合场。此过程可提高细胞活性,并上调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微损伤的愈合和皮肤组织结构的重塑。 04 痤疮治疗 射频微针在治疗寻常痤疮时,通过破坏异常的皮脂腺并促进组织重塑,从而改善皮肤质地和附属器功能。 05 黄褐斑治疗 微针治疗的微损伤可提高表皮层细胞活性,促进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而提高黑素代谢率,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微针治疗的适应证 01 皮肤老化与亚健康状态 包括皱纹、皮肤暗沉、松弛、毛孔粗大、敏感性皮肤等。共识指出,微针治疗可以通过诱导胶原再生、刺激皮肤自我修复等机制,有效改善这些皮肤问题。 02 损容性皮肤病 适应症包括寻常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女性型脱发)、黑眼圈、色素性疾病(如黄褐斑和白癜风)等。微针治疗通过刺激细胞修复、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皮肤状况。 03 炎症性皮肤病 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等,微针治疗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修复皮肤屏障,帮助缓解这些病症。 04 萎缩性瘢痕与皮纹异常 包括痤疮瘢痕、烧伤后瘢痕、膨胀纹、橘皮样改变等。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胶原再生、重塑皮肤组织,有效改善瘢痕和皮肤纹理异常。 05 其他适应证 微针治疗还适用于原发性多汗症、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皮肤问题。 微针治疗的禁忌症 01 绝对禁忌证 包括治疗区存在活动期或进展期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扁平疣、扁平苔藓、寻常性银屑病)、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感染)、治疗区存在恶性肿瘤或不明性质的皮肤肿物、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对微针材料过敏、瘢痕疙瘩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02 相对禁忌证 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长期户外工作或术后需要接触阳光的患者、治疗区存在不明注射物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共识强调,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治疗风险,应谨慎选择微针治疗。 治疗方法与术后护理 01 术前准备 问诊与告知: 在术前问诊中,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微针治疗的原理、预期疗效、可能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识建议,术前还应进行皮肤清洁,并拍摄患者治疗前照片(如使用专业皮肤分析仪或在适宜的光线下拍摄)。 麻醉与消毒: 根据共识,麻醉方式应根据微针针长和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通常外涂局部麻醉剂30至40分钟。清除麻醉剂后,应再次使用碘伏消毒皮肤,遵循“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原则。 02 操作方法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的操作应手持滚针在治疗区内进行横、竖、斜呈米字型的短程、快速滚动,施力均匀适中,手法应轻柔缓慢。共识指出,不同针长的微针应先长针后短针依次操作,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损伤。在头皮区域,应相应缩短针长,并仅在左右方向横向滚动,以免头发卷入滚轮。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操作时,应将治疗部位分为2至5个区域,遵循“不遗漏不重复”原则。根据治疗需求选用不同的针长和能量。共识推荐,面部治疗时使用连发模式,松弛明显区域需适当拉平皮肤后操作。治疗后即刻应进行冰敷,降温后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 03 术后护理 即刻护理: 治疗后,皮肤的角质层会暂时性受损,可能导致红斑、刺痛、灼热等不适反应。共识建议使用医用冷敷贴、生理盐水或结合冰袋冷湿敷(15至30分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不适症状。 居家护理: 共识指出,治疗后24小时内应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洁或无菌医用喷雾清洁。随着受损角质层逐渐恢复,微针通道闭合,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保湿和防晒护肤品。保湿类产品应选择含有舒缓和修复功能的产品,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04 伴随使用的产品 微针治疗后即刻开放皮肤角质层通道,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共识建议,医生应根据专业评估,慎重选择伴随微针治疗的产品,包括符合患者适应证的药品、Ⅱ类及以上械字号或其他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产品。 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原则 01 水肿 微针治疗后通常可见轻度水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强度和过程、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共识指出,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水肿,水肿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自行消退。 02 红斑 共识描述了弥漫性红斑伴轻度渗出的常见情况,通常可在数天内逐渐自行消退。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红斑程度。 03 瘀点/瘀斑 中高强度的微针治疗可能引起点状出血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散在瘀点。对于较薄的皮肤(如下眼睑),可能会出现瘀斑,通常5至7天后可完全吸收。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点状出血和瘀斑的程度。 04 过敏反应 由于对微针材料或伴随使用的药物、产品等产生过敏反应,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从未使用过的药物或产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共识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视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抗炎药治疗,重度过敏反应可采用短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05 痤疮样皮损 微针治疗可能因皮肤微环境的改变或损伤加重局部炎性表现,导致新发痤疮样皮损或原有痤疮皮损加重。共识建议,在排除过敏反应或感染后,按照痤疮常规治疗进行处理。 06 单纯疱疹复发与玫瑰痤疮发作 创伤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单纯疱疹,尤其在口鼻周围。对于有复发性疱疹病史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玫瑰痤疮的发作也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引发,共识建议根据玫瑰痤疮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07 病原微生物感染与炎症后色素沉着 术前消毒不严格、术中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共识强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术后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对于肤色较深或有黄褐斑的患者,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前使用美白或祛斑类产品进行皮肤准备,术后严格防晒,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活性药物减少皮肤黑素生成。 08 机械性划痕及瘢痕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力不均或滚轮滚动障碍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甚至瘢痕形成。共识建议,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微针滚动轨迹均匀,一旦出现划伤应视皮肤损伤程度采取抗炎与促修复治疗。       本指南为临床微针治疗提供了详尽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旨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操作,微针治疗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改善多种皮肤问题。 引用文献: [1]杨蓉娅,李利,廖勇.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15(04):193-19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4663

上睑下垂?上睑松弛?这些情况...

病请描述: 单纯从字面上来看,一个叫“松弛”一个叫“下垂”,是不是意思差不多呢?Nonono!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造成的影响、处理的手段都有较大的区别。 上睑下垂是一种病理性现象 它属于肌肉功能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导致功能不全或完全没有功能,导致眼睛无法正常睁开,一般表现为遮挡瞳孔超过3mm! 上睑下垂除了会影响美观外,还可能有严重的健康影响,比如睁眼力量不足,使用额肌力量辅助,导致的抬头纹等,且长时间不治疗的上睑下垂,还可能导致视力减退! 上睑松弛是一种生理性现象 主要是由于衰老导致上睑皮肤松弛出现下垂。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逐渐流失,眶隔脂肪萎缩,皮肤会越来越松,给人“三角眼”或者“八字眼”的感觉。 轻微的上睑松弛可能导致外观出现显老问题,但是基本不会影响眼睛功能,而严重的上睑皮肤松弛下垂也会遮挡住瞳孔,导致视野受限。 上睑下垂和上睑松弛该如何改善? 1、上睑下垂:并不是皮肤表层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做双眼皮、去皮手术能改善的,我们需要进行上睑下垂矫正术,调整提肌的力量,增加瞳孔的暴露度,改善上睑下垂,但是由于切口与双眼皮切口为同一个,所以如果是上睑下垂的单眼皮求美者不想要明显双眼皮,可以考虑做一个自然的内双。   2、上睑松弛:衰老引起的上睑松弛想要改善,传统的方式为单纯的提眉或者单纯进行双眼皮手术,但是由于我们眼部的皮肤厚度由眉毛往睑缘、从上往下逐渐变薄,单纯的提眉和双眼皮手术并不能改善眼睛的问题,所以针对松弛情况,一般建议求美者考虑提眉结合双眼皮手术,改善眉形,适当去除上眼睑相对较厚的皮肤,同时调整双眼皮形态,适当去除双眼皮处松弛的薄皮肤,综合性的上眼睑年轻化手术。

魏皎 2024-08-10阅读量1192

卧蚕、泪沟、眼袋、黑眼圈?一...

病请描述: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能给人非常直观的印象,大众对于外观的审视往往都是从眼睛开始,所以好看的眼睛占据颜值的重要部位,但是,除了上眼睑的双眼皮线条和眼窝立体度,下眼睑的卧蚕、泪沟、眼袋、黑眼圈对颜值和眼周年轻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问题来了,卧蚕、泪沟、眼袋、黑眼圈怎么区分?有什么区别? (一张图总结) 卧蚕:是紧邻睫毛下缘一条的带状隆起物(眼轮匝肌),在下眼睫毛下方凸出的部分,笑起来才明显的位置是卧蚕,好看灵动的卧蚕显年轻! *很多求美者的卧蚕由于眼袋脂肪肥厚而被遮挡,在选择眼袋手术调整下眼睑脂肪后,卧蚕会得以展露,更加明显自然。   眼袋:眼袋是眼部松弛在眼下呈现因为倒三角形状态(眶隔脂肪),无论做什么样的面部表情都会很明显,笑与不笑时都存在。 *想要改善眼袋,首先要根据眼袋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目前主要的眼袋手术方式为:内切、外切、眶隔释放、激光等,原理都是调整、减少下眼睑眶隔的脂肪,让眼袋更平整。 (眼袋手术改善眼袋和泪沟) 泪沟:泪沟是在卧蚕、眼袋的下方,由内眼角向下眼睑延伸,并且靠鼻侧的一条凹沟(韧带沟壑),是眼球跟眼眶骨间的落差,天生眼眶骨比较凹陷的人泪沟较为明显。 *常用于改善泪沟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1、注射填充:通过玻尿酸、胶原蛋白等材料填充改善;2、手术改善:一般此类患者往往伴随着眼袋问题,通过眼袋手术的同时将脂肪填充在泪沟处,眼袋和泪沟同时改善,一举两得;3、脂肪填充:改善中面部凹陷,同时淡化泪沟。 (眼袋+眶隔释放+中面部提升+脂肪填充,综合性改善中面部立体度) 黑眼圈:又称熊猫眼,指眼周灰色暗沉的状态(色素沉着),以下眼睑黑眼圈最为常见,黑眼圈和眼袋的会有重合,有眼袋同时伴有黑眼圈可能会加重眼袋,观感上会显疲态、憔悴。 *针对黑眼圈的成因,一般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改善:1、血管性黑眼圈,应调整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2、色素型和血管性黑眼圈,可以通过胶原蛋白等针剂注射淡化,或者通过激光、光电类项目治疗。

魏皎 2024-05-18阅读量891

眉眼年轻态!关于提眉的这些细...

病请描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面部脂肪、胶原蛋白开始流失,皮肤逐渐开始松弛下垂,在眼周呈现眉下垂、上睑松弛等现象,导致双眼皮形态消失或者变形以及变成三角眼,严重者上睑皮肤下垂将外眼角遮盖,影响视线,那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根据上眼睑皮肤松弛程度可以选择提眉术进行改善。 什么是提眉术?  提眉术是指通过切除眉上或眉下或眉中部位的皮肤,可上提眉毛或上睑皮肤,调整上眼睑皮肤或眉形达到纠正轻度内双、三角眼、改善上睑皮肤松弛的目的。 提眉术能改善哪些问题?  1、改善眉形 通过修复不理想的眉形,坏眉,让眉形秀美,还可去除洗眉落下的疤痕。  2、去除多余脂肪 对于眼尾、眶内脂肪比较肥厚的情况,可以在提眉手术的同时适当去除,改善肿泡眼的情况。  3、提升眼尾 通过提眉手术对眼尾的上提,改变了三角眼的状态,更显年轻有神。  4、调整双眼皮 上眼睑皮肤随着年龄增大,会松弛下垂,遮住原有的双眼皮。上提上眼睑皮肤和深部肌筋膜后,改变上眼睑皮肤下垂,重现迷人的双眼皮。 提眉手术会留疤吗? 1、选择眉上还是眉下切口,切口都紧贴眉毛边缘,有眉毛的遮挡,隐蔽性会比较好,社交距离都不明显; 2、选择眉中切口,术后效果相对更自然,但是手术会切掉一部分眉毛,恢复期后可以考虑画眉或者纹眉遮挡,疤痕情况很隐蔽。   最后,提眉手术虽然属于眼部整形的小手术,但是眼周结构精细而复杂,不可选择美容院、三无工作室等没有医疗资质进行治疗,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专业的医生。

魏皎 2024-04-14阅读量978

内双有可能变外双嘛?

病请描述:正常来说,内双的眼睛是不会变成外双的,当然,有一些人是例外:比如自己小时候是内双但是呢长大了,长开了以后就变成外双了。 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内双变成外双的话,可以考虑做双眼皮手术,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一定选择正规的医院机构才可以! 现在的双眼皮手术方式有很多,比如全切、埋线等等,当然如果自己不想要做双眼皮,或者是担心手术会有风险的话,也可采用贴双眼皮的方式让自己的眼睛变成外双,不过双眼皮贴使用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眼睛上的肌肤是最为脆弱的,长期使用双眼皮贴有可能会引起肌肤发炎、导致皮肤松弛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人本来是外双的,后来变成内双了,这可能是水肿造成的,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注意在睡前不要喝水,平时注意消肿如果有慢性疾病的话需要及时的治疗其实内双和外双都是对双眼皮的两种叫法,外双的双眼皮很明显,任何时间都存在,内双有时看不见双眼皮,要是由于劳累、熬夜等等情况会导致双眼皮消失。 所以如果想让内双变成外双,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因为内双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眼睑皮肤过长或老化,也有可能是由于上睑脂肪或肌肉相对比较肥厚,这些都是只能通过手术改善,去掉上睑脂肪或修剪肌肉,甚至有时还需去除一些皮肤。把内双产生的原因改善以后,经过缝合,将上眼皮与睑板缝合到一起,形成新的褶皱,待愈合以后就可以变成外双,这样子基本就是永久的改善效果啦。

金蓉 2023-08-29阅读量1229

上睑皮肤松弛

病请描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皮肤逐渐老化,弹性减弱,上下眼睑皮肤也随之松弛,轻者上睑下垂使眼裂变小、变形,昔日的”杏核眼”变成”三角眼”,重者可由于上睑皮肤法高度下垂将外眼角遮盖,甚至压住睫毛影响视力。从治疗的角度看,中、老年人做眼睑皮肤松弛症手术,不仅可消除视物不清,而且会改善眼部老化,减少鱼尾纹。术式选择1.重睑术如果上睑皮肤较薄,可以行重睑术,术后恢复较年轻人的重睑术要慢,鱼尾纹改善程度有限。但是,术后没有明显的疤痕。2.提眉术一般采用眉毛下切口,提拉上睑皮肤后切除多余皮肤,并将多余肌肉悬吊于骨膜上,加强固定。皮肤再分层缝合。眉下的切口疤痕明显程度与手术的无张力缝合关系较大。手术后一个月可以通过纹眉掩盖此疤痕。双眼皮切口,术后双眼皮略假,但无明显疤痕眉下切口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盛玲玲 2020-08-20阅读量9295

拉皮的同时可以去掉眼袋吗?

病请描述:拉皮治疗尤其是中面部拉皮提升,确实能够产生一个横向向上的拉力,将下眼睑的皮肤软组织向外上方向提拉,从而使得眼袋变轻变平,但是这种作用力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仅对轻度的松弛性眼袋有改善效果(图一),但是并不能真正地从根本上矫治好眼袋,(图一)拉皮可以矫正耷拉的双眼皮,笑纹,但对眼袋作用不大具体的原因是这样的:首先眼袋的成因(图二)有多种,最主要的是遗传,父母有眼袋的孩子往往眼袋都会出现的比较早,而且症状都会比较明显(图二先天性眼袋)。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熬夜失眠、情绪急躁、经常哭、经常揉眼、眼部炎症、眼睑皮肤反复过敏都会参与眼袋形成或者加重眼袋。从解剖上来讲,眼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脂肪过多,向外挤压皮肤,而皮肤变松变薄,张力不够,hold不住这么多的脂肪了,所以向外膨出,开始只是局部皮肤隆起像个袋子一样,这个情况在年轻人非常常见。随着年龄增大及各种不良原因持续作用,皮肤也会越来越松弛,皱纹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眼袋越来越明显,甚至可能影响视力(图二衰老性眼袋)。上述参与形成眼袋的各种解剖因素基本都固定在眼眶的范围内,因为肌肉和眶隔都规定在内外眦以及两者之间的范围内,因此眼袋的区域基本也不超过内外眼角。传统的眼袋矫正手术,也都是在中央以及外眼角部位的脂肪切除、移位、外眼角部位的肌肉软组织提拉定位来达到去除眼袋的目的。(图二)先天性和衰老性眼袋的治疗方法而面部拉皮手术,力量的起始点在太阳穴部位的切口处,范围是整个太阳穴、眼尾以及额部、面颊部等广泛的区域,通过大面积的提升达到整体的位置迁移,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一个“大渔网”,大渔网的收拢是大范围的。而眼袋区域相当一个“小渔网”,小渔网的收拢范围当然小得多,由于作用点不同,收缩范围不同,两个渔网的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大渔网当然不能代替小渔网多用了。(图三)(图三)面部拉皮在上面部的作用范围所以说,拉皮手术不能对眼袋区域内的肌肉、眶隔、脂肪等组织进行处理,也就不能根本性地解决眼袋的问题,换而言之,拉皮有拉皮的效果,眼袋有眼袋的效果,谁也不能替代谁,如果需要,两个手术可以一起做。

刘天一 2020-01-13阅读量8412

上睑下垂诊治专家共识

病请描述:本共识囊括了上睑下垂的诊断和分度、分类、术前评估、手术时机选择、术中矫正量评估、术式选择、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在内的几部分内容。 诊断和分度 在正常情况下,睁眼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mm;在排除额肌作用下,遮盖>2mm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 单侧上睑下垂者可与正常侧进行对比估计下垂量:两眼平视时,两侧睑裂高度差,即为下垂量。双侧上睑下垂者则需观察上睑缘遮盖角膜的程度,根据遮盖程度分为:(1)轻度:遮盖≤4mm,此时下垂量为≤2mm;(2)中度:遮盖>4~≤6mm,下垂量>2~≤4mm;(3)重度:遮盖>6mm,遮盖达到瞳孔中央,此时下垂量>4mm。 分类 根据病因,上睑下垂主要分为以下5类。 01 肌源性: 肌源性上睑下垂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先天性者多因上睑提肌发育不良所致,也可由于支配上睑提肌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发育障碍所致;其病理表现为上睑提肌肌纤维横纹消失,数量减少,走行紊乱,被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取代,并且该病理表现缺陷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呈正比。临床上此类患者不仅表现为上睑提肌收缩功能减弱,同时也存在舒张功能的下降,即上睑迟滞。后天性者主要是由于局部或弥漫的肌肉疾病所致,如肌强直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重症肌无力等。 02 腱膜性: 由各种原因引起上睑提肌腱膜裂孔或者断裂所致,多见于自发性或退行性变如老年性上睑下垂,也可见于外伤、内眼手术或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此时上睑提肌肌力较好,肌力评估量多>8mm,上直肌功能正常。 03 神经源性: 由动眼神经或动眼神经分支麻痹所致,可伴一条或多条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功能障碍,多数表现为上睑下垂伴上直肌功能障碍。 颈部及脑干交感神经病变,导致Müller肌收缩功能障碍,睑裂变小。最常见于Horner综合征。 Marcus-Gunn综合征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典型症状为张口或使下颌移向对侧、咀嚼等动作时,单侧眼睑上提、瞬目、睑裂扩大。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翼外肌和上睑提肌的神经支配发生中枢性或神经核下性神经纤维连接异常所致,或者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运动发生了异常联系。 下颌-瞬目综合征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需对术前睑裂大小,瞬目值进行检测,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意愿并充分交代术后的问题。若术前瞬目值<2mm,可按上睑下垂治疗;若瞬目值较大,则需先解决瞬目再进行治疗。 04 机械性: 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眼睑瘢痕样增厚所致。可见于外伤、肿瘤侵犯或手术等原因。 05 假性: 此类患者不是因为患侧上睑提肌功能障碍所致。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眼球内陷致上睑支撑欠佳,表现为睑裂变小;长期眼睑痉挛所致上睑睁开困难;对侧眼睑退缩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健眼则表现出眼睑下垂;严重睑皮肤松弛或赘皮遮挡睑缘,表现为眼睑下垂。对于假性眼睑下垂,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睑上提量、额肌肌力,Bell征。另外还需要进行眼科相关的视功能检查、屈光状态测定、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等。 01 MRD: MRD值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上睑下垂程度的评测指标,包括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和下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2)。该指标将下垂度量化,对后期的随访分析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在国际交流时,通常都需要使用MRD值来对上睑下垂的治疗进行评价。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同时用一光源置于患者眼前,此时角膜中央反光处到上睑缘的距离即为MRD1。当患者肌力较差,睁眼时无法暴露角膜中央反光处时,则检查者用手上提睑缘,上提的量同时计作负数则为该眼的MRD1。MRD2检查方法同MRD1,测量数值为下睑缘到角膜中央反光处。 02 睑裂大小: 可作为评价下垂程度的补充指标。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嘱患者睁眼平视,此时在瞳孔中央处测量上下睑的距离,即为睑裂大小。另外还应检查患者上视,下视时的眼裂大小作为补充。 03 上睑提肌肌力: 该项检查主要用以评价患者上睑提肌肌力的情况,主要用于根据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后先嘱患者向下看,再嘱患者向上看,此时上睑移动的距离即为上睑提肌肌力。通常上睑提肌肌力评估量<4mm为差,4~<7mm为中,7~<10mm为良,≥10mm为正常。 04 上睑上提量: 该项指标是全身麻醉手术时,制定术中睑裂闭合不全值(兔眼值)的计算基础。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先嘱患者闭眼,再嘱患者平视,此时上睑移动的距离为上睑上提量。 05 Bell征: Bell征指闭眼时眼球上转的功能。由于上睑下垂术后早期会存在闭合不全的情况,Bell征反应了患者是否有眼球上转的保护动作,若Bell征阴性或可疑阳性,则术中矫正值应偏小用以保护眼球。检测方法:检查者嘱患者轻松闭眼,在此状态下轻轻掀起上睑观察眼球位置,若眼球上转良好则为Bell征阳性,若眼球无上转则为阴性,上转不佳计作可疑阳性。 06 额肌肌力测量: 该指标可在进行额肌相关手术时提供参考值。检查方法:嘱患者下视,在眉弓下缘中央部做一标记,然后嘱患者上视,测量标记点的活动距离即为额肌肌力。 07 眼位检测: 术前测定,用于在术中和术后对比,避免因上睑下垂手术造成眼位的变化。检测方法:令患者注视眼前33cm一目标,观察患者眼位是否居中对称。继而检查者遮盖患者一眼,观察未遮盖的另一眼是否转动;然后去掉遮盖,观察去遮盖眼是否转动,检查是否存在斜视。 08 眼球运动: 术前检测,用于在术中和术后对比。重点检查上直肌功能,若眼球上转时,角膜下缘低于内外眦连线水平,则提示上直肌功能减弱,手术矫正量宜保守。检测方法:检查者手持光源位于患者前约33cm,引导患者双眼分别向6个诊断眼位运动,观察被检者双眼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角膜缘与睑缘或内外眦的距离。注意检查时被检者头部不能跟随目标转动。 手术时机选择(略) 术中矫正量判断 局部麻醉下手术患者在坐位时,术毕应矫正到睁眼时高于健侧1mm,双侧下垂的患者,术毕时上睑位于角膜缘下1mm。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在术前预估术中矫正的睑裂闭合不全(兔眼)值。对于单侧患者,术中"兔眼"值应为压住额肌后,睁眼时健侧上睑上提量减去患侧上睑上提量。对于双侧患者,术中"兔眼"值应为9mm减去患侧上睑上提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Bell征阴性者,兔眼值应减少,通常为5~7mm。 进行额肌相关手术时,矫正量应达到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mm。 术式选择 01 利用上睑提肌相关手术: 利用上睑提肌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是最符人体生理结构的一种术式,常包括上睑提肌前徙、上睑提肌折叠、上睑提肌缩短3种手术方式。但对于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功能极差或消失,选择上睑提肌手术会出现矫正不足的情况。 02 利用额肌相关手术: 是对上睑提肌功能较差患者的有效治疗补充。通常适用于上睑提肌肌力较差,或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上睑提肌结构破坏时可利用该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额肌瓣、额肌筋膜瓣、利用自体或异体材料悬吊的额肌动力来源矫正方法。 03 利用Müller肌的手术: 理论上通过结膜-Müller肌切除来缩短Müller肌,以增加Müller肌肌力而抬高上睑。但Müller肌为表情肌,受交感神经支配,通常适用于轻度上睑下垂。 04 睑板切除术: 通过适量切除部分睑板,以达到抬高上睑的作用,需注意睑板宽度至少保留5mm。可单纯适用于轻度上睑下垂患者,也可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手术,用于中、重度下垂患者。但睑板除了具有眼睑支撑作用外,睑板腺分泌脂质是保证泪膜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睑板切除术后泪液稳定性及代偿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05 利用上睑提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CFS)的手术: CFS是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之间的筋膜组织,对于重度下垂患者,可将此结构与睑板缝合增强悬吊效果。但因该筋膜与上直肌和上直肌相联系,所以缝合固定时容易出现上直肌功能障碍,术中需要严密观察避免这种情况。在术后需严密观察复视、下斜视的并发症。 对于以上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上睑提肌肌力的情况来选择:(1)当肌力评估量≥7mm,患者仅表现为轻度下垂时,多采用上睑提肌前徙,上睑提肌缩短的方法来进行矫正,也有报道利用单纯睑板切除或结膜-Müller肌切除来进行矫正。(2)当肌力评估量为4~<7mm,患者表现为中度下垂时,多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手术即可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3)当肌力评估量<4mm,患者表现为重度下垂时,可先尝试进行上睑提肌缩短手术进行矫正,若矫正不足,可联合睑板切除进行矫正,若仍不足,则可继续加上联合筋膜鞘手术来进行手术矫正。若此时仍无法得到较好的矫正效果,或者术前对上睑提肌肌力检查时肌力极差,评估量<1mm,则可采用额肌相关手术进行矫正。 另外也可在术前先评估术中矫正量,以此为依据决定手术方法。术中先进行上睑提肌前徙手术,若矫正量未达到术前评估值,则继续进行上睑提肌缩短术,若矫正量未达到评估值,继续进行睑板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手术,若矫正量未达到评估值,继续进行睑板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加CFS悬吊。最后的联合术式可以覆盖包括重度下垂在内的大部分上睑下垂患者。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即时,睑裂闭合不全>2mm,Bell征阴性或可疑阳性时建议下睑做Frost缝线将上下睑闭合对患眼涂眼膏保护并将下睑缘缝线拉起将上下睑闭合,并用护眼冰袋进行冰敷,冰敷过程维持到术后第2天。 术后第3天拆除包扎纱布后,白天嘱患者4次/d湿润用滴眼液滴眼,夜间涂眼膏护眼,下睑缘缝线辅助闭合眼睑。此护理流程一直持续到患者夜间睡眠时角膜不暴露为止。患眼涂眼膏保护并将下睑缘缝线拉起将上下睑闭合,并用护眼冰袋进行冰敷,冰敷过程维持到术后第2天。 术后第3天拆除包扎纱布后,白天嘱患者4次/d湿润用滴眼液滴眼,夜间涂眼膏护眼,下睑缘缝线辅助闭合眼睑。此护理流程一直持续到患者夜间睡眠时角膜不暴露为止。

王俊芳 2019-04-24阅读量1.2万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Me...

病请描述: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Meige综合征26例分析姚前,张绮婷,赵颖,王硕,刘建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Meige综合征是一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疾病,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i Meige于1910年首次报道,目前认为该综合征表现为双侧眼睑痉挛伴有口周、下颌以并可伴有颈部肌肉的不自主运动,偶也可累及颈部、上肢和躯干[1][2]。临床上治疗该病多以口服用药、局部封闭、针灸理疗为主,但疗效不甚理想。我科主要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TX A)是一种嗜神经外毒素,局部注射后迅速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使钙通道介导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从而使肌肉松驰、麻痹,缓解眼睑及面肌痉挛,目前较多文献报道A型肉毒毒素针局部注射面肌痉挛取得显著疗效且安全性较高[3-5].本院自2014年以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患者2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1研究对象本文收录了自2014年7月以来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26例,男  6例,女20例,年龄18~69岁(62.50±7.65岁),病程1个月~4年,其中8例未经治疗,7例曾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余11例均为药物、针灸治疗未能控制者。入组患者治疗前常规行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核磁共振成像)和面神经MRTA(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cerebral vascular imaging,磁共振体层成像脑血管显影术)检查以明确面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排除颅内肿瘤等恶性疾病,且排除癫痫、癔症、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所伴发的面部抽动、运动神经元病导致的面肌痉挛等。排除药物过敏史。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及随访BTX A(衡力,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冻干结晶毒素,100 U/支)[(97)卫药准字(兰)S201号]用0.9%氯化钠溶液4 ml稀释成25 U/ml,现配现用。用4号半针头多点注射。眼睑痉挛选择上下眼睑内中、外1/3距眼睑缘3~5 mm ,距外眦25px的颞侧眼轮匝肌及眉间各注射1点,每点注射0.1 ml(含A型肉毒毒素2.5 U),眼睑处采用皮下注射,余部位采用肌肉注射,尽量注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注射深度为0.1--0.5 cm,最多可深达肌层,不能只注射在皮下,也不能深达骨膜。Meige综合征患者伴有颈阔肌痉挛者可在痉挛部位选择1~2点注射,剂量2.5~5.0 U。注射点数为8~20点。注射前用酒精棉球清洁消毒,注射后用干棉球加压;注射结束后观察30 min,无特殊反应方可离院。要求患者于第1、4、12、24、36周后来院检查或者电话随访。1、3分级及疗效评价标准 按Cohenr[6] 的痉挛强度分级评价面肌痉挛。0级:无痉挛;I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Ⅱ级:轻度。眼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Ill级:中度,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IV级:重度,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如行走困难,不能阅读,开车等。本院收治患者中治疗前痉挛强度为0-I级 0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疗效标准:症状完全消失,劳累及精神刺激面肌无抽搐为临床治愈;痉挛程度减轻Ⅱ级为显效,痉挛强度减轻I~Ⅱ级为有效,痉挛强度减轻小于I级为无效。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符合正态分布者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表一   BTXA治疗前后肌痉挛强度分级变化(例)   时间     0-I        II级            III级         IV级      失访 表二    BTXA治疗前后疗效比较(例)2结果2、1疗效注射3月后对患者面肌痉挛强度及疗效进行评价,26例患者中,痉挛强度为0-I级有6例,II级 6例,III级2例,IV级0例,失访12例(表一)。治疗后临床治愈11例(15.3%),显效15例(19.2%),有效8例(15.3%),总有效率49.8%(表二)。患者多在注射后2-7天起效,症状改善持续12~56周不等。经过19个月的随访,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注射后1月、5月、6月、7月及9月。其中2例重复注射仍有效。2、2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未出现全身肉毒毒素中毒反应,未见肌萎缩现象。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2例出现闭目不全,1例出现视物模糊,多于4-8周自行好转。2、3 面神经MRTA4例患者完成面神经MRTA检查,均显示面神经与周围血管走行邻近、关系密切,但未见血管卡压。(图一)图一、双侧面神经MRTA3讨论Meige综合征又称Brueghel综合征,即睑痉挛-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分为①服睑痉挛型;②眼睑痉挛型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型;③口一下颌部肌张力障碍型。其中②为完全型,①和③为不完全型。常表现为不自主双眼紧闭、皱眉、口角牵缩、张口噘嘴、缩唇、伸舌、扭舌、龇牙、咬牙等古怪多变的动作。痉挛常由讲活、咀嚼触发,触摸下巴、压迫颏下部可减轻,睡眠时消失。肌痉挛少数病例可波及颈、喉,咽呼吸、腹与躯干肌,从而表现为发音障碍、呼吸困难、斜颈等症状,还可以引起患者社会和心理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社交、工作和生活[7][8]。本病多发于成年人,而我科发现一例首发时间为18岁患者。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可能是大脑基底节损害,导致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所致[9][10]。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常给予口服镇静剂、抗癫痫药物、神经阻滞、中医针灸治疗,疗效多不理想,目前国内外也有使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成果的报道[11][12]。A肉毒毒素是梭状芽孢杆菌属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产生一种大分子蛋白的神经毒素,研究表明BTX-A通过对乙酰胆碱突触囊泡膜蛋白的裂解,阻断(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缓解肌肉痉挛[13]。近年来用于临床治疗面肌、眼睑痉挛及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等肌张力障碍,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低效和毒副作用和手术治疗的风险。由于该毒素一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选择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故重复多次也未见严重中毒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对26例面肌痉挛患者注射BTXA,总有效率49.8%,疗效持续12~56周不等,本科有效率较既往文献报道偏低主要考虑为样本容量过小,以及失访率较高[14][15]。注射后出现的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闭目不全、上睑下垂等表现是药物直接作用导致肌肉无力或药物弥散作用所致,难以完全避免,后续注射中通过调整剂量和注射部位可以减轻。治疗时需注意了解患者的过敏和晕针史,并需备好抢救物品,注射后留院观察半小时;注射后要轻压2 rain,如患者有凝血异常,注射后延长局部按压时问,减少瘀斑及水肿发生;年老体弱患者,酌情减量,并根据局部肌肉丰满程度及面肌痉挛程度选择恰当的剂量;避免注射至骨膜或皮下。注射剂量应该个体化,对于痉挛严重、范围较大者,可考虑增加注射点,尽量不增加每点的注射剂量。综上所述,BTX A局部注射治疗Meige综合征疗效值得肯定,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Meige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4参考文献[1]Tolosa E., Kulisevsky J., Fahn S. Meige syndro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orms. Adv. Neurol 1988;50:509–515. [2]Ledoux MS. Meige Syndrome: What’s in a name[J]. Parkinsonism Relate Disord 2009, 15;483.[3]Albanese A, Asmus F, Bhatia KP, et al. EFNS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tonias. Eur J Neurol 2011;18(1):5–18.[4]Colosimo C, Suppa A, Fabbrini G, Bologna M, Berardelli A. Craniocervical dystonia: clin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features. Eur J Neurol 2010 Jul;17(Suppl 1):15–21.[5]Simpson DM, Blitzer A, Brashear A, et al. Assessment: botulinum neurotoxin for the treatment of movement disorders (an evidence 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therapeutics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8;70(19):1699–1706.[6]Cohen D,Stem  M B,et a1.Botulinum injection therapy for blepharospasm:a rewiew and report of  75 patients[J].Clin Neuropharmaeol,1986,9(3):415.[7]LP Rowland. Merrit's textbook of Neurology(9th). New York: 1995. 750 ~ 760.[8]Kowal L, Davies R, Kiely PM. Facial muscle spasms: an Australia study. Aust-N-Z-J-Ophthalmol, 1998, 26: 123.[9]John SE. Long-term results of idiopathic blepharospasm with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s. Br J Ophthalmol, 1987, 71:664.[10]黄光,汤晓芙 肌张力障碍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 25:257.[11] Ostrem JL, Marks WJ, Jr, Volz MM, Heath SL, Starr PA. Pallid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ranial-cervical dystonia (Meige syndrome) Mov Disord. 2007;22:1885–91. [12]胡小吾,周晓平,姜秀峰,等.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分析(附63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5,26(3):348.[13]Benecke R ,Clinical relevance of botulinum toxin immunogenicity.BioDrugs.2012.26(2):e1-9[14]汪健、高平峰、周发明等.A型肉毒毒素治疗Meige综合征的方法及效果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191-193.[15]庄伟华,彭玉,张其梅.A型肉毒毒素多点注射治疗面肌和眼肌痉挛的疗效及治疗前后F波变化.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906-908.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