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牙齿异常 > 内容

牙齿异常内容

牙周病怎么治疗最有效?

病请描述: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影响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本文将探讨牙周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一般治疗与预防措施  牙周病的治疗首先要从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做起。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使用牙线和漱口水进行彻底清洁,可以有效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饭后及时漱口,也有助于减轻细菌的进入。  二、饮食调整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病情。应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口腔健康。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牙周袋内放置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缓释凝胶,可以杀灭或抑制牙周致病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控制炎症扩散。但需注意,全身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  四、手术治疗  对于牙周病较为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  1、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通过专用工具深入到龈下进行彻底清洁,刮除牙龈下方的牙结石和菌斑,同时磨去牙根表面的病变组织,防止其继续破坏牙周组织。  2、牙周翻瓣术:翻开牙龈组织,直视下彻底清除牙结石和菌斑,并修整牙槽骨形态。此方法适用于牙周袋较深、炎症较重的患者。  3、引导组织再生术:利用生物膜等材料覆盖在牙周缺损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4、植骨术:对于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植骨术,以恢复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为牙齿提供稳固的支持。  5、牙周夹板固定:对于松动的牙齿,可采用牙周夹板进行固定,以恢复牙齿的稳定性和功能。  五、激光治疗与中医治疗  激光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直接作用于受损区域,去除异常组织或促进愈合过程。该技术具有凝固止血、杀菌消毒等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传统手术方式的替代选择。  中医治疗牙周病也有一定疗效,如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症状。但需注意,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六、定期复查与口腔卫生维护  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牙周组织的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和牙周维护治疗,预防牙周病的复发。  温馨提醒: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消除病因、控制炎症、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和功能。通过一般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激光治疗与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愈牙周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回访复查,以维护口腔健康。

李会彬 2024-11-08阅读量1441

得了梅毒怎么办(一)?

病请描述: 梅毒( 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是厌氧生物,离开人体不易存活。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助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特异性抗体(即抗TP抗体)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在血清中可长期甚至终身存在。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中均有TP存在。其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染:95%的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治疗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2.垂直传播: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路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或胎传梅毒,其传染性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减弱,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概率分别为70%~100%、40%、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其他途径: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发生感染;少数患者可经医源性途径、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临床分型与分期】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临床表现】 (一)获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1)硬下疳: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好发于外生殖器(90%),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后者易被漏诊或误诊。典型的硬下疳初起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形成单个直径为1~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的TP,传染性极强。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持续3~4周或更长时间,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有些患者损害表现为生殖器黏膜糜烂或多发性溃疡,合并细菌感染时损害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疼痛。(2)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于硬下疳出现1一2周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无疼痛、触痛,消退常需要数个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的TP。 2.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称二期梅毒。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3~4周后(感染9~12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 (1)皮肤黏膜损害: 1)梅毒疹:皮损内含有大量TP,传染性强、不经治疗一般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皮损通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或溃疡等,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大多数泛发,不痒或轻微瘙痒。斑疹性梅毒疹表现为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疹,直径0.2~1cm,类似于病毒疹、玫瑰糠疹、麻疹猩红热样药疹或股癣等。丘疹性梅毒疹表现红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脱屑或结痂,类似于皮炎、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表现为红色斑块或结节的梅毒疹常误诊为皮肤淋巴瘤。脓疱性梅毒疹多见于体质衰弱者表现为潮红基底上的脓疱,可伴发溃疡或瘢痕形成。掌跖部位梅毒疹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常有领烟样脱屑,不融合,具有一定特征性。 2)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等部位。损害表现为肉红色或粉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糜烂湿润或轻度结痂(图29-2C),单个或多个,内含大量TP,传染性强。 3)梅毒性秀发:由TP侵犯毛囊造成玉发区血供不足所致。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虫蚀状头发稀疏,长短不齐,可累及长毛和短毛;秃发非永久性、及时治疗后毛发可以再生。 4)黏膜损害:多见于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黏膜。损害表现为一处或多处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糜烂,表面可覆有灰白色膜状物。少数患者表现为外生殖器硬性水肿 (2)骨关节损害 P侵犯骨骼系统可引起骨膜炎、关节炎、骨炎、骨髓炎、腱鞘炎或滑囊炎。骨膜最常见,多发生在长骨,表现为骨膜轻度增厚、压痛明显且夜间加重;关节炎常见于肩、肘、膝、髋及踝等处,且多为对称性,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关节肿胀、压痛、酸痛,症状昼轻夜重。 (3)眼损害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均可引起视力损害。 (4)神经损害 主要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无症状神经梅毒仅有脑脊液异常;梅毒性脑膜炎可引起高颅内压症状、脑神经麻痹等;脑血管梅毒常与梅毒性脑膜炎并存,主要侵犯脑动脉造成管壁增厚、狭窄,导致血供不足。 (5)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率为50%~80%,表现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6)内脏梅毒:此病变少见,可引起肝炎、胆管周围炎、肾病和胃肠道病变等。二期早发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经2~3个月可自行消退。患者免疫力降低可导致二期复发梅毒,皮损通常数目少,形态奇特。 3.三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最早2年,最晚20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1)皮肤黏膜损害:主要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近关节结节少见。 1)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皮损为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坏死溃疡,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呈簇集状、环状、匐行奇异状分布或融合,无自觉症状。 2)梅毒性树胶肿:又称为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皮损。好发于小腿,少数发生于骨骼、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小腿皮损初起常为单发的无痛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和发生溃疡,形成直径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边界清楚,边缘锐利,溃疡面有黏稠树胶状分泌物,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黏膜损害也表现为坏死、溃疡,并在不同部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口腔黏膜损害导致发音及进食困难,眼部黏膜损害导致眼痛、视力障碍、阿-罗瞳孔甚至失明等)。 (2)骨梅毒: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最常见的是长骨骨膜炎,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膜增生,胫骨受累后形成佩刀胫:骨髓炎、骨炎及关节炎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穿孔、关节畸形等 (3)眼梅毒:表现类似于二期梅毒眼损害 (4)心血管梅毒:发生率为10%,多在感染10~20年后发生。表现为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至、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主动脉瘤及心肌树胶肿等。 (5)神经梅毒:发生率为10%,在感染3~20年后发生。主要类型有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梅毒、实质型神经梅毒(脊髓痨、麻性痴呆)、脑(脊髓)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等。 (二)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早期病变较后天性梅毒重,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 1、早期先天梅毒:患儿常早产,发育营养差、消瘦、脱水、皮肤松弛,貌似老人,哭声低弱嘶哑,躁动不安。 (1)皮肤黏膜损害:多在出生3周后出现,少数出生时即有,皮损与二期获得性梅毒相似。口周及肛周常形成皲裂,愈后遗留放射状瘢痕,具有特征性。 (2)梅毒性鼻炎: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发生。初期为鼻黏膜卡他症状,病情加剧后鼻黏膜可出现溃疡,排出血性黏稠分泌物,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形成鞍鼻。 (3)骨梅毒:较常见,可表现为骨软骨炎、骨髓炎、骨膜炎及梅毒性指炎等,引起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状如肢体麻痹,称梅毒性假瘫。此外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肾病综合征、脑膜炎、血液系统损害等表现 2.晚期先天梅毒:一般5~8岁发病,13~14岁才相继出现多种表现,以角膜炎、骨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常见,心血管梅毒罕见 (1)皮肤黏膜梅毒:发病率低,以树胶肿多见,好发于硬腭、鼻中隔黏膜,可引起上腭、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2)眼梅毒:约90%为基质性角膜炎,初起为明显的角膜周围炎,继之出现特征性弥漫性角膜浑浊反复发作可导致永久性病变,引起失明。 (3)骨梅毒:骨膜炎多见,可形成佩刀胫和 Clutton关节(较罕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无痛性肿胀、轻度强直及关节腔积液)。 (4)神经梅毒/3~1/2患者发生无症状神经梅毒,常延至青春期发病,以脑神经损害为主,尤其是听神经、视神经损害,少数出现幼年麻痹性痴呆、幼年脊髓痨等。 (5)标志性损害:①哈饮森牙:门齿游离缘呈半月形缺损,表面宽基底窄,牙齿排列稀疏不齐;②桑葚齿:第一白齿较小,其牙尖较低,且向中偏斜,形如桑葚:③胸锁关节增厚:胸骨与锁骨连接处发生骨疣所致;④基质性角膜炎;⑤神经性耳聋: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先有眩晕,随之丧失听力。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和基质性角膜炎合称为哈钦森三联征。 (三)潜伏梅毒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病程在2年以内的为早期潜伏梅毒,病程>2年为晚期潜伏梅毒。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2604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

病请描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 寰枢关节半脱位虽经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懈研究,但众多学者对其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仍无统一确切的认识。一般认为,较大的暴力科造成寰椎横韧带损伤或齿状突骨折或同时发生,从而导致寰枢关节结构受损,失去正常对位,若不能及时救治,会导致脊髓和延髓的压迫。然而,临床上常出现由于病理因素造成寰枢骨性结构对合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脱位,而且少伴有神经症状体征, 其中损伤后导致的寰枢关节脱位与半脱位均为临床医师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临床难题。寰枢关节是高位脊髓及生命中枢所在处,严重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可导致高位截瘫、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及诱因 目前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认识较为统一,可根据其临床特性将发病机理及诱因总结为外伤性、自发性、先天性、病理性、退行性、代谢性、诱发 性等类型。 1 外伤性 外伤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尤其是韧带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这也是本病的最常见病因。外伤致病者高达79.4%,其原因多样,如暴力打击头部及颈部、体育运动时头部用力或头面部着地受伤等,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的损伤而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 2 自发性 儿童常见,无外伤病史,多由家长发现患儿四肢肌力下降、张力升高等表现,多为继发性感 染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颈部炎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偶见于成人。 3 先天性 常见于先天的发育异常,如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压迹、枕寰融合、C1~C2 棘突连接等。 4 病理性 神经纤维疾病引起的病理改变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或由于感染引起,咽喉壁后方静脉 丛与齿突周围静脉丛建立交通支,上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组织充血,可使寰枢椎脱钙,韧带松弛,出现斜颈僵硬等寰枢椎半脱位现象。 5. 退行性 多见于成人,患者常有长期头部姿势不良工作史或生活史,造成寰枢关节退变而引起本病。 6 代谢性疾病 某些代谢病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骨软化,均可继发引起颅底骨组织软化造成颅底压迹,影响椎体稳定而诱发本病。 7诱发性 在寰枢关节有自发性、先天性及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头颈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诱发或加重寰枢关节的不稳定。 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活动范围大,周围分布有颈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等结构,寰枢关节解剖位移若对其周围组织产生影响时便可能引起复杂多样的症 状。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表现为颈部僵直、疼痛,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脑组织从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获得血液供应,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椎动脉一方 面受到牵拉、挤压和扭曲,另一方面椎动脉周围的交 感神经受刺激而反射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椎动脉血流减缓。如迷路缺血则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大脑缺血导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视物 不清症状。 3 C2 脊神经受刺激症状 由于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孔,C2 脊神经从寰枢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穿出,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此神经极易受到挤压而发生炎症、 水肿和变性,而该神经的感觉支广泛分布至颈枕部、 颅顶、耳后等处皮肤,因此可引起头痛、颈项强痛、肌肉痉挛、压痛等症状。 4颈髓受压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严重时齿突后移可压迫后方的脊髓,影响上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 导致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学者认为其它如牙齿发热、长期低热、流涎、口味异常、颞颌疼痛、 下腰痛等症状,亦与寰枢椎的解剖位移有一定关系。 鉴别诊断 临床上,落枕、颈椎病、颈部外伤、美尼尔氏征、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多有相似之处。因此,难以通过症状直接诊断本病。 临床体征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典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可出现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触诊 C1 或C2 横突一侧隆起或压痛,对侧凹陷, 无压痛,枢椎棘突偏歪。 3 颈椎活动检查 旋颈试验,若左右旋转、侧屈及屈伸颈椎等可诱发或加重眩晕、头痛或眼花、恶心等症状,为该试验阳性体征;仰卧位颈椎旋转角度不对称等。 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 颈椎开口正位片 颈椎张口正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侧块间隙及枢椎棘突偏歪情况。当寰齿间隙差值大于3mm 时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非诊断本病的惟一依据。寰枢侧块不对称不能单独作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指征。当有明确颈部外伤史且寰枢侧块间隙差值超过2.0mm,再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方可明确诊断。 颈椎左右旋转各15°开口位片 颈椎标准开口位片不能排除因投射方向不正导致的寰齿间隙不对称改变。某些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颈椎标准张口位X 线片上寰枢关节位置几乎无变化,在为其加拍左右旋转15°张口位X 线片则发现寰枢关节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颈椎侧屈15°开口位片 临床上有不典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普通检查难以发现异常,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行颈椎左右侧屈张口位X 线片见齿突侧块间距不等,并依据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本方法对寰枢关节侧方不稳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颈椎侧位片 颈椎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前间隙的大小,即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ADI 应<3mm,当成人 ADI>4mm 时可诊断寰枢椎不稳,而>3mm 时应高度怀疑环枢椎不稳,但影像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2 CT 平扫 1978 年Fielding 首先将CT 应用于上颈椎不稳的诊断,因其可提供清晰影像而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发生质的变化。寰枢关节半脱位包括寰齿关节脱位、寰枢外侧关节脱位,X 线对于寰齿关节半脱位可通过侧位片的寰齿间距来诊断,而对于寰枢外侧脱位则显示不理想,因此CT 检查可克服上述缺陷。而螺旋CT 的出现为寰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年来利用CT 三维重建(CT 3D) 成像的方法来确定诊断已有报道,尤其是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和 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这两种方法己成为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金标准。多层螺旋CT 扫描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由于患者呼吸及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移动伪影,更直观、形象、真实地反映物体表面形态、内部结构,避免因需要得到清晰图像而搬动姿势。CT 扫描图像经处理后,显示脱位征象多且直观、清楚,临床医师容易理解,明显提高了肯定脱位的诊断率,减少或无可疑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对病变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椎管狭窄程度的精确显示,为临床术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随着多层螺旋CT 机的普及及广泛应用,CT 已逐渐成为评估寰枢关节区域损伤的首选。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这一疾病确实存在,临床表现主要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旋转活动受限,并可伴有与颈椎症状相关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心慌、 耳聋、耳鸣、视物不清、胸闷、出汗等症状。由于本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若对本病认识不清,极易造成误诊。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58

三叉神经痛打封闭针没用,为什...

病请描述:  门诊实录   张阿姨今年58岁,4年前患上三叉神经痛,由于疼痛难忍,她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封闭针一个疗程8针,张阿姨总共打了三个疗程,结果只管了一个月,疼痛又复发了。   门诊中,像张阿姨一样打封闭针止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很多,很少有能够有效止痛的,大家之所以花了冤枉钱还没治好病,一方面是就诊时选错了科室,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认清楚自己的病情而选错了治疗方法,疼痛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苦恼。   那么,得了三叉神经痛打封闭针有用吗?   封闭治疗最早的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 醉 药注射到人体疼痛的部位,阻断向大脑传递的疼痛刺激,起到解除疼痛的目的。一方面能够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麻木受伤部位,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等症状。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打封闭针很难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主要由于多数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在于颅内异常行走的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不管打多少封闭针,压迫始终没有解除,疼痛就不能彻底消除。   三叉神经痛,你走错科室了吗?   有的患者说了,打封闭针是医生建议我的。这是因为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走错了科室,三叉神经痛正确的就诊科室应该是神经外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设立有颅底颅神经疾病亚专业组,专门诊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及复杂颅脑肿瘤,大家在就诊前一定要认准科室。   大家在就诊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患上了三叉神经痛。   首先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是骤然发作,骤然停止,疼痛呈电击样、火烧样、撕裂样疼痛,每次发作的时间很短暂,一般疼痛发作都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内,很少有超过五分钟的病例,而且在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常全无疼痛。   其次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感觉支配范围内(如眉弓上方、眼眶下方、颧部、上唇、下唇等处)突然发生,多数病人仅发生在面部一侧,很少会出现双侧同时发生。在患侧分布区域,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或称扳机点,稍加碰触可引起疼痛发作,且立即发射至其他部位。触发点多发生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沟、牙龈、颊部、口角、胡须等处。刷牙、洗脸、吃饭甚至风吹都有可能会触发扳机点。   如何自鉴三叉神经痛?   1、如果服用普通的止痛药后,牙疼不见好转,则可排除是牙周等炎症性的疼痛,而是神经疼痛。   2、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现龋齿、牙周炎等相关炎症,牙齿却依然疼痛难当,则有可能是三叉神经痛或者肿瘤所引起。   3、三叉神经痛在发作时则是闪电般的剧烈疼痛,通常持续几秒钟,每天发作几次,让人难以忍受。可以从最小剂量尝试服用卡马西平药物,如果疼痛有缓解,也可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当然,除了临床症状表现,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还需要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   三叉神经痛不必强忍疼痛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该手术具有微创、治愈率高、不损伤神经与血管等优势。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者身体较弱的患者,也可以选择球囊压迫术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姜海涛 2024-09-04阅读量1433

梅雨过后,高温来袭,炎炎夏日...

病请描述:  梅雨过后,高温来袭。本周开始,我国总体的天气形势发生大变化,雨热分布将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的改变“乾坤大挪移”。其中,前期多雨的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变得晴热起来。上海更是出现连续37~38℃的高温天气。 ▲ 上海迎来连日高温   炎热夏季,不少人在室内都开了空调降温,但是有时候吹空调也能诱发三叉神经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博士指出,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再加上直吹面部,会刺激面部血管异常收缩搏动,刺激相邻神经,引起剧痛。   杨忠旭博士提醒广大市民,夏季室内外温度差最好不要过大,也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面部,尤其是三叉神经痛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忽冷忽热,冬春交替时节也是如此,患者朋友们应做好面部保暖。 ▲ 夏季高温,莫贪凉,小心吹出三叉神经痛   说话、咀嚼、漱口、洗脸,天气和气候变化都会诱发剧痛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形象一点来形容,分别像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口周,如上下唇部、胡须处;口腔内,如舌的前半部、牙龈、臼齿处;鼻周,如鼻翼、鼻唇沟;脸颊部,如上颌区、下颌区、耳前区;前额部。   平日里,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此外,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诱因,被风吹着或忽冷忽热,都可使疼痛加剧。   此外,杨忠旭博士指出,由于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常常以牙痛、偏头痛等几种“假面目”出现。由于三叉神经也支配牙齿功能,所以痛起来时跟正常人的智齿痛很像,特别容易和牙痛混淆。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惟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   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吃药不管用了,却仍然自己在家里忍痛,抱着过一阵子再看看的态度,拖延就诊。杨忠旭博士提醒,其实,三叉神经痛并不能自愈,只会越拖越严重,越拖越痛。这时候,患者切忌忍受剧痛,而拖延病情。   微血管减压术,告别“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 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 ▲ 一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顺利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 杨忠旭博士在为患者手术   三叉神经痛患者夏季还应注意什么?   杨忠旭博士提醒,除了吹空调这种冷风刺激,三叉神经痛患者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坚持规律用药、足量用药。许多患者因为没有规律用药,而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甚至使疼痛难以控制。如果出现药物控制不佳的情况,请去正规医院检查,最好不要自己盲目增减药物。   2.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患者应该有充足的休息,不要因为工作、娱乐等等打乱生活节奏,每天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   3. 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情绪激动、焦急、大喜大悲、惊吓等等情绪波动下,也容易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   4. 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忌烟酒。夏季可多食用营养丰富并且清淡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   5. 减少使用冷水洗脸。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图凉爽喜欢直接用冷水洗脸,但三叉神经痛患者却不宜冷水洗脸,冷水刺激面部神经容易诱发疼痛,患者最好用温水洗脸。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16阅读量1154

儿童矮小教育-李学超

病请描述:儿童矮小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2SD)。导致儿童矮小的原因有多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和相应的建议: 1. 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这是导致儿童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下丘脑、垂体的问题,或颅内肿瘤、感染等。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生长激素的替代治疗。 2. 家族性矮身材:遗传因素在身高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或其他家族成员身高较矮,那么孩子也可能出现矮小的情况。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3. 营养不良:长期挑食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骨骼发育和身高增长。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4. 缺乏锻炼:缺乏运动也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适当增加户外运动有助于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5. 慢性疾病或内分泌问题:某些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等,以及内分泌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儿童矮小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除了医学治疗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改善孩子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对孩子的身高发育有积极影响。 矮小症是一种影响儿童身高发育的病症,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矮小症早期预警信号: 1. 生长速度缓慢:这是矮小症最明显的早期症状。儿童的生长速度如果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同种族的儿童,可能意味着存在生长障碍。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并与标准生长曲线进行比较。 2. 体型异常:除了身高不足外,矮小症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其他身体特征,如身材比例不匀称、四肢短小等。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幼稚面容、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外观异常。 3. 性发育障碍: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性发育障碍也可能是矮小症的一个早期信号。例如,男孩可能出现阴茎短小、隐睾等症状,而女孩则可能出现乳房不发育、无月经等异常。 4. 骨龄落后:通过检查骨龄,发现骨骼发育落后实际年龄两岁或两岁以上,这也是矮小症的一个重要预警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家长在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遗传、营养、生活环境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诊断。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改善孩子的饮食、增加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方式,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此外,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情绪,也是预防和治疗矮小症的重要方面。 总之,对于矮小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家长应保持警惕,及时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矮小症患者的身高和生长发育状况。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2600

孩子重度矮小?警惕这种疾病-...

病请描述:孩子重度矮小?警惕这种疾病 案例:我的诊室里来了一家人,他们从外地过来求医。我注意到孩子的母亲和姨妈是个重度矮小症。家属主诉为孩子生长迟缓多年,要求评估。体格检查:患儿系男性,现6岁6月,身高101.8cm(<P3),体重16kg(<P3),腭弓略高,前额突出,头颅前后径较长,无鸡胸、漏斗胸,无明显脊柱侧弯,O型腿明显(与母亲、姨妈类似),双手、双足指(趾)骨未见明显异常。现病史:患者系足月儿生产,顺产,产重2.65kg,身长48cm,年生长速率不详。家族史:父亲身高160cm,母亲身高125cm(牙列稀疏,部分牙齿已脱落),姨妈身高110cm(牙齿26岁全脱落),外公身高148cm,外婆身高90cm。既往史:平素学习成绩一般。处置意见:完善矮小相关检查。 案例分析:这个患者和家属进来诊室的时候,我就了解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家族矮小病例。家属自述,带孩子在当地做了一些检查,由于孩子和家族的“特殊性”,当地医生建议到大一点的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患者的病情。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突出,且重度偏离矮小线,怀疑是特殊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所以我建议在完善矮小全套检查的基础上,再完善一个全基因检查。检查结果回示:患者骨龄6.5岁,和实际年龄基本吻合;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为36.94 ng/ml;25羟维生素D 25ng/ml;甲功TSH略高;血磷:0.56mmol/L;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基因检查提示:X显性遗传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所以,这个患者的诊断为:低磷性佝偻病(X显性遗传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处置意见:给予磷酸钠盐治疗,定期随访。 低磷性佝偻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它有什么危害? 其实,低磷性佝偻病是儿童内分泌科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同时也是一种罕见病,它的发病率大概是1/25000,病因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病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佝偻病有区别,常见的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导致,而这个病是因为缺磷。这种疾病会令患者产生严重的骨骼畸形,身材矮小和剧烈骨痛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危害。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的骨骼异常表现有:开始独立行走后双下肢易弯曲、容易出现X或O型腿;膝内翻或外翻;鸡胸、漏斗胸;容易出现牙齿早脱;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甚至骨折。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我们医生一般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家族史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等手段来综合判断。对于这个疾病的治疗,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帮助患者改善他的骨软化和骨畸形,将其血清磷维持在正常的低限范围内,同时防止出现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钙血症等等。一般会给患者给予磷酸钠盐的治疗,并且3月复查随访,监测用药的安全性及疗效。 随着目前医学鉴定和诊疗水平的不断进度,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被确诊以及治疗。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了解医学科普,增加对疾病的认知,相信科学,不再讳疾忌医。如果有疑问,请找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让他们来帮助你和孩子。

生长发育 2024-06-01阅读量3299

什么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宋洁

病请描述:门诊最近就诊一名患者,8 岁 9 月,目前身高 117.2 cm,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父身高:172cm,母身高:158cm,母亲初潮年龄14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4年余前患儿家长发现其身高较同龄男童矮小,且身高增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 2-4 cm,开始父母未予重视,其身高落后逐渐明显,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匀称性身材、无特色体征、无特殊体味,第二性征幼稚骨龄落后于年龄。拟 「 矮小症 」 收住入院进一步明确病因。入院做的相关检查正常,左旋多巴和嗅吡斯的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GH 峰值:4.22ng/ml,IGF-1:67.5ng/ml,提示这个孩子是生长激素缺乏症。那么今天和大家聊聊什么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它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生长激素缺乏症,这一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其核心在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GH)的匮乏。这种匮乏不仅导致儿童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身高明显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00分位数,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生长激素,这一肽类激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是儿童生长和发育的关键驱动力。从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生长,到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深远影响,生长激素无处不在。因此,其缺乏无疑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生长激素缺乏症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主要源于遗传因素,如下丘脑-垂体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则可能由下丘脑-垂体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创伤等引起。   在临床表现上,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生长缓慢、身材矮小、面容幼稚等症状。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头发纤细柔软、皮下脂肪较多、牙齿萌出迟缓、恒齿排列不整齐、手足较小等特征。对于男孩,还可能出现阴茎较小、青春发育期延迟等现象。   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主要依赖于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测定。对于疑似患者,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垂体、下丘脑、颅脑磁共振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治疗上,生长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通过注射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可以弥补患者体内生长激素的不足,促进患者的生长发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替代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如恶性肿瘤或潜在恶性肿瘤患者禁用。除了接受医学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特别关注营养摄入与身体锻炼。一个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体能活动,对于促进他们的成长发育、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家长与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同样重要,它们能帮助这些患者建立自信,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深远。通过科学有效的诊断与治疗,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调整与关怀,我们能为这些患者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研究和探索也将持续深入,以期发现更为高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

生长发育 2024-04-11阅读量2653

凸嘴怎么改善?必须要动骨头吗?

病请描述:#正颌手术##正畸正颌##凸嘴# 不一定。造成凸嘴的原因比较多,弄清楚问题再对症治疗,才是科学的方法。 首先,请明确造成你凸嘴的原因: 牙性凸嘴:龅牙、突牙、牙列不齐等导致嘴型突出,可以通过牙齿正畸矫正改善凸嘴。 骨性凸嘴:分为两种。其一:下巴短/后缩,可以通过下颏骨前移、假体垫下巴手术矫正,弱化凸嘴现象;其二:骨性咬合问题如颌骨发育异常,需要通过正颌手术改善。 牙性+骨性凸嘴: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一般需要根据牙齿咬合情况进行术前正畸,再手术,术后再正畸,以达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建议找医生面诊确定病因,再根据自身情况定制合理的改善方案。

袁捷 2022-12-07阅读量1440

多生牙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多生牙也叫做额外牙,是指超出正常数量的牙齿,形状多为圆锥形。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牙胚先天发育异常或遗传因素有关。通常在牙胚分裂时,牙板断裂的残余上皮形成多生牙,多生牙会挤占正常牙的位置,从而造成牙齿拥挤,导致口腔卫生不好、食物嵌塞以及影响美观等情况发生。一般建议早期拔除,来促进牙齿以及颌骨的正常生长发育。 多生牙拔除后,需要做好口腔的卫生护理工作,定期复查。同时观察邻近的牙齿是否受到损伤,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多生牙拔除后对多生牙引起的错合畸形还需要矫正。

张耀国 2021-08-16阅读量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