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气短 > 内容

气短内容

中医内科就诊小技巧

病请描述: 就诊前 1、整理自己的病情。现在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最难受的症状是什么?本次就诊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初发病的时间、加重病情的诱因、病情变化的过程、既往及当前重要的疾病史。是否服用过中药,效果如何? 2、带好既往病历。尽量把以前与本次就诊相关的病史、检查报告、处方带来,即使是阴性的检查结果、无效的中医处方对于医生都极具参考价值,并且要带好本次就诊的病历本,方便今后对比病情情况。 3、不要化妆,不要吃染舌苔的食品。中医医生注重望诊,化妆会影响医生对神色、唇色等的判断,吃染舌苔的食品,如草莓、桑葚、鸡蛋、牛奶、咖啡、巧克力等,会影响医生对舌象的判断,如果已进食,请如实告知医生。 就诊中 1、客观叙述自己的症状。不少中医术语为大家所熟知,如肾虚、阴虚等等,但就诊时不要用中医术语,应将症状告知医生,以避免自己的判断错误,医生会根据症状辨证,例如“便秘,三天一次,大便干结,平时口干、口臭、腹胀、身热”,而不要说“内热重”,另外可能医生会询问患者平时怕冷还是怕热,是否容易出汗,胃口如何等等问题,也请认真、客观、全面地回答医生,这些信息对医生的处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问题是医生在与患者拉家常。女性患者如已怀孕,请及时告知医生。 2、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不要考验医生。既然选择看中医,就要遵从中医治病的法则,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切忌抱有“看病不用开口,把脉全知病情”的想法,这不仅是对中医的无知,也是对自己健康的不负责任。 就诊后 1、不要查询医生的处方。中医医生的处方,尤其是中药饮片处方,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药物间不同的剂量配比,往往包含了医生个人的经验,无论是通过网络查询,还是询问其他医生,可能都无法正确解读,反而不利于治疗。 2、及时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哪些症状改善了,哪些症状没有改善,哪些症状加重了。复诊时应将这些情况详细告知医生。 3、了解中医治病的暝眩现象。暝眩现象通俗的讲是指用药后而产生的头晕目眩等反应,并非人人可见,不同的患者身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例如:困倦、眩晕、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失眠、心慌、气短等。一般情况下,体质越弱、病程越久、问题越多、敏感度越高、治疗越准确的情况下,其反应可能就会越强烈,暝眩现象是服用中药后的一种正常反应,会由重到轻,反应的程度可随疾病的减轻而逐渐消失,副作用则不然,往往会由轻到重。

潘宝峰 2017-05-09阅读量1.4万

40岁以上人群需注意肺功能检...

病请描述:        老年人是慢阻肺的高发人群,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这一比例于2020年将增至17%,2030年将达到24%,且将继续攀升。那么慢阻肺有哪些症状?如何缓解这种趋势呢?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的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②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着,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有各种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③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并可有脓性痰。④喘息和胸闷:不是慢阻肺的特异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有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⑤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等症状。         如何缓解这种趋势建议:长期吸烟者(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尤其40岁以上人群),反复咳嗽、咳痰者,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尤其逐渐加重者,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许多慢阻肺病人是无症状的,高危人群应每年至少筛查一次,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金标准”,X线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王智刚 2017-01-21阅读量8166

警惕早期COPD的症状!尤其...

病请描述:早期慢阻肺(COPD)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慢性咳嗽、慢性咳痰+(爬楼气喘、快步走平地感觉气短、活动后气短等等),如果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COPD家族史等患者更应重视自己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应该到门诊找医师确诊或者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肺通气功能检查、NO测定等,必要时胸片或胸部CT检查。如果上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COPD,那么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评价,考虑是否使用吸入制剂来干预!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轻中度早期COPD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中药汤药,必要时加上吸入制剂,一般不需要)可以显著减轻症状,稳定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张平 2016-12-15阅读量8393

高血脂的症状及治疗

病请描述:        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第二,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 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第三,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第四,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        高血脂的危害对身体是不明显的、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早期多数人没有症状,这也是很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高血脂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进 程。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出现器官缺血的严重后果。 高血脂的治疗        一 、要加强生活和饮食管理,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增加活动量。应以限制脂肪为主,主食每天200 ~250克,不吃甜食,可适当吃鱼,豆制品、禽类、蔬菜等,但每餐不可过多,不可暴食,晚餐要少吃。多吃富含钙、钾的食物,如香蕉、紫菜、海带、土豆、豆制品及菇类等,以促进体内钠盐的排泄,调整细胞内钠与钙的比值,降低血管的紧张性,维护动脉血管正常的舒缩反应,保护心脏。适度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内源性热原质,增加身体热度,加速体内脂肪、糖和蛋白质的分解,有利于冲刷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又可使血脂分解加速,从而防止高血压、高脂血症,延缓各脏器的衰老,老年人应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主,不宜剧烈运动。        二、患者吃盐应适量。        三、烟酒对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均属促进因素,患者应断然戒烟,酒以不喝为好。        四、在使用降压药时,要考虑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五、经降血脂治疗高脂血症未见好转,同时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时,应配伍应用抗高血脂症药物。 可降低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加速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

陶晓阳 2016-10-14阅读量2.1万

警惕早期COPD的症状!

病请描述:        早期慢阻肺(COPD)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慢性咳嗽、慢性咳痰+(爬楼气喘、快步走平地感觉气短、活动后气短等等),如果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COPD家族史等患者更应重视自己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应该到门诊找医师确诊或者做进一步的检查如:肺通气功能检查、NO测定等,必要时胸片或胸部CT检查。        如果上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COPD,那么临床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评价,考虑是否使用吸入制剂来干预!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轻中度早期COPD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中药汤药,必要时加上吸入制剂,一般不需要)可以显著减轻症状,稳定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

张平 2016-08-23阅读量4953

中医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辨...

病请描述:        李军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分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肝阴不足5个证型。 ⑴ 肝郁脾虚证症见不思饮食,稍进油腻即排稀便,大便次数增多,肠鸣、腹胀腹痛、泻后痛止、舌淡苔薄, 脉弦缓;⑵ 肝气郁结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气短、饮食减少、嗳气,女子经前乳胀、少腹坠胀,舌淡、苔薄、脉弦;⑶ 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灼痛、餐后更甚、嗳气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弦数;⑷ 肝、胆湿热证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上腹饱胀、恶心呕吐、 或厌油、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⑸ 肝阴不足证症见胁肋隐痛、不休、遇劳加重,或见灼痛、嘈杂泛酸、口干咽燥、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脉细弦数;        王晓燕等将本病分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气犯胃、肝气郁结、热结阳明5个证型。⑴ 肝胆湿热证患者常见术后复发或残余结石、伴见感染、出现黄疸者。⑵ 气滞血瘀证患者常于术后出现类似胆绞痛发作的症状。⑶ 肝气犯胃证患者术前多合并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胆源性胰腺炎,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胀、返酸嗳气或恶心呕吐。⑷ 肝气郁结证患者术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出现胁痛、嗳气、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及失眠诸症而无胆道器质性病变。⑸ 热结阳明证患者术后见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低热及肝下实质性包块。        李志宏搜集了300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⑴ 气滞型105例,多见于胆总管炎性狭窄患者,症见胁肋胀痛或窜痛,胸脘胀满,得矢气则胀减,善叹息,纳呆或呃逆嗳气,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弦;⑵ 湿热型89例,多见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胆囊造瘘术及残余结石者,症见胁肋疼痛,呕恶,口苦,纳呆,便干或稀,头重身重,胸闷或伴有黄疸,尿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⑶ 脾虚型70例,多见于胆囊术后体质差,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者,症见精神倦怠,乏力, 纳差,便溏次多或胃脘胀满不舒,完谷不化, 舌苔白,脉弱;⑷ 阴虚型36例,多见于素体阴虚者,症见胁痛隐隐,口干、便干、尿黄少,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刘传珍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患者分为6型: 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虚胃弱型、寒凝阳衰型、胆扰心神型和血瘀气滞型。⑴ 肝胆湿热型症见胁肋疼痛,脘腹痞满,口苦尿赤,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舌苔黄厚,脉弦滑数;⑵ 肝郁气滞型症见心下痞满, 脘胁胀痛, 口苦嗳气, 肠鸣漉漉, 纳谷呆滞, 舌淡红, 苔薄黄, 脉弦; ⑶ 脾虚胃弱型症见右上腹或上腹部胀痛或隐痛, 腹胀纳呆, 逐渐消瘦, 神疲倦怠, 面色萎黄, 舌淡苔薄白微腻, 脉弦缓; ⑷ 寒凝阳衰型症见少气懒言,  巩膜、皮肤色黄黯晦, 眼神呆滞, 饮食不思, 口干不欲饮, 腹胀膨隆, 明显消瘦, 低热, 畏寒喜暖, 下肢水肿, 大便溏薄或溏而难解, 尿色深黄, 尿少, 舌淡无华, 脉沉细无力或沉弦细弱; ⑸ 胆扰心神型症见懊恼不宁, 头晕目眩, 胸满胁痛, 心悸不宁, 口苦泛酸, 心烦易怒, 舌红苔白, 脉弦数; ⑹ 血瘀气滞型症见肤色黯晦, 皮肤瘙痒, 右上腹刺痛, 纳呆恶心, 消瘦, 倦怠乏力, 饱闷腹胀, 便溏尿少, 脉弦细。粟喜然将本病分为气郁湿热、气滞挟湿、气滞血瘀、气郁阴虚4型。⑴ 气郁湿热型主症为:  右上腹胀痛或绞痛, 间歇发热, 口苦, 咽干, 呕恶, 大便干或溏, 苔黄腻, 脉弦滑。⑵ 气滞挟湿型主症为: 右上腹隐痛, 胸闷不舒, 口苦, 呕恶, 小便微黄, 苔薄白, 脉弦滑。⑶ 气滞血瘀型主症为: 右胁刺痛, 胸闷不舒,  面色晦暗,  口苦,  舌紫暗或有瘀斑,  脉弦涩。⑷ 气郁阴虚型主症为: 右上腹疼痛不适, 纳差, 口干, 大便少而干结, 舌红苔少, 脉弦细。        总体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在临床常见证型以实证为多,病程较长者常多见虚实夹杂证,  各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兼夹,如气滞证可兼湿热、血瘀, 热邪炽盛可伤阴,阴虚又易致火旺,肝胆气胜可乘犯脾胃,而脾胃虚弱、运化不及又能导致土壅侮木,临证当详辨各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治疗时能掌握好标本主次。 本文引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年6月8日; 18(16): 1694-1700

赵刚 2016-07-23阅读量5781

补品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

病请描述: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阖家团圆之际,拜年、送礼不可少!能预想到家里肯定会堆满滋补品。可有人反应家中的老人吃了补品,体质不但没增强,反而上火生疮,有的甚至加重了病情。 今天,微医特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传统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孙玄厹 来谈谈生病了,或者体质虚弱的人,是不是应该吃些补品呢? 一、 滋补品是什么 补充人体所缺乏的营养物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之物品。 因为身体缺乏某种必需物质后容易患病或引起身体虚弱,进用滋补品后,补足能力,可以使疾病康复。常用的补品有人参、鹿茸、海参、蜂乳、蜂蜜、蛤士蟆、龙眼肉、阿胶、银耳、燕窝、西洋参、鳖等。 二、 滋补品的分类 滋补品,一般是针对虚症的。 中医将虚症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相应的,滋补品也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1.补气之品 适用于气虚所致的面色发白、头眩耳鸣、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语声低微、倦怠乏力、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常选用人参、蜂乳、蛤士蟆、海参、乌骨鸡、荔枝、蜂蜜、莲子、黑木耳、大枣、山药、芡实、党参、黄芪等。 2.补血之品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虚症,常与气虚同时存在。表现为面色萎黄,嘴唇及指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以及妇女月经后期量少等。常选用用龙眼肉、枸杞子、阿胶、当归、何首乌、地黄、桑椹等。 3.补阴之品 选用于病后期及某些慢性病引起的口渴少津,干咳少痰,潮热,盗汗遗精,眩晕,两眼干湿,舌苔少,舌质红绛等。常选用银耳、燕窝、乌龟、鳖、百合、黑芝麻、西洋参、玉竹、灵芝、麦冬、石斛等。 4.补阳之品 适用于以肾阳虚为主的种阳虚症,常见畏寒怕冷、阳萎、早泄或性欲减退,腰膝酸软或月经不调(月经量多)、白带清稀等。常选用鹿茸、肉苁蓉、锁阳、紫河车,杜仲、蛤蚧、胡桃肉、冬虫夏草、海马、海龙、狗肾等。 当然,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相互依存和影响,常常阳虚多兼气虚,阴虚多兼血虚,而补阳、补气之品,补阴、补血之品,常配合服用。 看了滋补品的介绍及分类,患者是不是可以对照自己得症状购买滋补品了呢? 专家的建议是,别买。 因为,大部分补品并不适合您。吃了,可能会更糟。 切记,人的身体一旦出了问题,忌口比吃补品更重要。 三、该怎么吃(忌)才对? 首先,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时,吃得一定要清淡,不能吃牛羊肉、海鲜、糯米、大蒜等。 其次,无论什么时候,各种人参、黄芪、桂圆、枸杞、阿胶、冬虫夏草、枫斗等等都是中药,不要随便吃(泡茶、煲汤、磨粉......),吃了未必好,轻则上火生疮,甚则加重病情。 四、专家建议 1.根据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各种养生节目中,专家教授所说的“吃什么对什么好”只是针对一部分人,对号入座往往是错的,实在想去买来一试,一定要先问过医生。 2.各种广告、传闻,只要最后是让你掏钱买补药,都别信。 滋补品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但并不是一定吃的越多越好,往往一种滋补品补充的营养比较单一,不宜长期食用,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最后,愿大家身体健康。 专家简介: 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如果您是医生,也想发布文章,请点击 发布指南>>

健康资讯 2016-01-29阅读量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