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先天性色痣“危险”较大。 黑痣类型多达20余种,最常见的是普通后天性色痣及先天性色痣。 普通后天性色痣几乎每人均有,一般发于儿童期,多在1~2岁时出现,但直至二十七、八岁仍可出现少数新皮损。初发时有针尖至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形成小于0.5厘米的棕色、褐色或黑色斑疹,多数逐渐隆起高于皮面,变成扁平或半球形的色素性丘疹。皮损色素均匀,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除面部外,至中年后皮损逐渐变软,体积变小,颜色变淡,乃至整个皮损完全消失。所以,老年人身上很少能见到黑痣。此种痣一般不易恶变,除美容需要外,可不必治疗。 先天性色痣指出生时即有的黑痣,发病率约1%。小者数毫米,大者覆盖躯体的大部分。一般将大于20厘米者称为先天性巨痣。先天性痣除大小不等外,形态也常多种多样,可为斑点、斑疹、丘疹、斑块、结节、乳头状瘤样或带蒂的丘疹。有的在大斑块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缘可不规则,表面可不光滑,色素可不均匀,皮损还常带有粗壮的毛发。 我们曾对西安市西京医院及重庆市西南医院20年的185名皮肤黑素瘤患者情况作了统计。其中,由先天性小痣恶变者24人,占总数的13.0%;先天性巨痣恶变者3人,后天性痣恶变者1人,由于激光治疗导致恶变者3人。我们以往的研究已充分证明,先天性痣较后天性黑痣易恶变,应切除。先天性巨痣恶变发生较早,宜于出生后尽早切除;小的先天性痣恶变发生较晚,可于孩子能配合后切除。 真假难辨的“黑痣” 平时我们所说的“黑痣”,其实还不等于良性黑素细胞肿瘤,因为皮肤上很多黑色病变均可能被误称为“黑痣”,如黑子、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性黑子、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致命的黑素瘤等等。有的非常难与“黑痣”相区别,即便最有经验的皮肤科专家仍可能出错。 我们曾统计过西京医院皮肤科5年以“黑痣”治疗的病例1024人,结果,病理检查符合黑痣诊断者仅870例,诊断不符的多达154例,主要有恶性黑素瘤及黑痣恶变6例、基底细胞癌13例、脂溢性角化病75例、表皮囊肿13例、皮肤纤维瘤7例。西京医院皮肤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皮肤病中心,黑痣及黑素瘤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但仍有大量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足以说明“黑痣”真假难辨,诊断困难。正因为这一点,不管是不是真正的黑痣,都要加以重视,静观其变,必要时接受诊断、治疗。 推荐手术治疗黑痣 黑痣恶变率其实很低,一般不必太担心。若需治疗,应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不可做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治疗。其理由是:①手术切除恢复快、不留疤、美容效果好;而激光、冷冻等对周围正常皮肤损伤重,恢复慢,常留疤痕。②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治疗常不彻底,未除尽的痣细胞可因刺激出现恶变。③手术切除后可做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若发现问题可及时补救,而冷冻、激光、药物腐蚀等不能达到此目的。④早期的恶性黑素瘤肉眼看似“黑痣”,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并采取补救措施。 一些黑痣如太田痣(眼周青褐色斑)、伊藤痣等几乎不发生恶变,现代的Q开关激光已能使其彻底治愈,而且不损伤正常皮肤,是现代激光医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此外,面部及体表各部常见一些2~3毫米大的黑斑点,一般也称之为“黑痣”,正确的名称为黑子,此种黑斑点可随意用激光、药物腐蚀等彻底去除而不必顾虑。 预防恶性黑素瘤 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增生形成良性肿瘤,就是黑痣;但如果形成恶性增生,即是致命的黑素瘤。如何预防黑素瘤呢? 首先,注意你身上的“黑痣”,特别是先天性色痣。若青春期后黑痣显著增大或在平的黑斑上出现突起的丘疹,或黑痣疼痛不适,或色素明显加深,或在痣周围出现红晕,都可能是黑痣恶变的征兆。 其次,要注意甲黑线。有一部分是甲母痣。若你在30岁以后出现甲黑线,病理报告有“黑素细胞增生”,则千万注意:黑素瘤的可能性极大! 第三,注意新发的黑斑,特别是足底的黑斑。足底黑斑不痛不痒、无伤大雅,其实常是最危险的“恐怖分子”。 此外,30岁以后很少出现新的黑痣(许多“黑痣”实际上是脂溢性角化病,俗称老年疣)。如果发生新的“黑痣”,且大小超过0.5厘米,就应特别注意,务必到大医院找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诊断,以排除黑素瘤。 总之,只要加以警惕,皮肤的恶性黑素瘤完全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至酿成严重后果。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9588
病请描述: 照照镜子,你是否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粗大的毛孔渐渐在面部蔓延开来。长了多年的痘痘,原本光洁的皮肤变得粗糙,暗哑,还坑坑洼洼,实在是很让人目不忍睹。然而更为伤心的是,花了好多钱,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还是阻止不了这反反复复、恼人的痘痘的出现。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它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大多认为其病因与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内微生物有密切关系。在青春发育期,雄激素分泌增多,它能引起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加,并能使毛囊上部角化增殖,造成毛孔堵塞,形成脂栓即粉刺。此外,遗传、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环境因素、化妆品及精神因素等亦与发病有关。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尤其是前额、颊、下颌及胸背部,患处出油多,毛孔扩大,有的头皮屑亦多。多数无自觉症状,但是由于严重影响美观,往往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学习、工作和交友。由于本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治本病也应针对上述病因,而采取综合治疗,才能有效。 目前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大多数人头脑里还没有形成青春痘是病,应到医院治疗的观念,而一味地使用广告上的各类去痘产品,不但没有治疗痘痘,反而痘痘增多、严重了,认为患上本病就倒了霉、破了相,不敢见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其实,痘痘是可以治愈的,只要自己振作精神,要有信心, 到正规医院坚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就能治好。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经过长期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配合国内外先进仪器治疗痤疮(青春痘),追根溯源,内清脏毒,外疗肌肤,直捣病灶,制定出一系列高效安全的特色治疗方法,解除了痘痘患者的困扰。 中药湿敷,能快速控制突然暴发、发红肿胀的痘痘,缓解疼痛,促进结节囊肿消退。 改良型自血疗法:抽取患者自己几毫升血,直接注射到特定穴位中,配合中药封脐,既有自血免疫调节作用,“以毒攻毒”,又能刺激经络,作用强而持久。用于顽固痤疮特别是伴有便秘或者消化不良的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很快痘痘缩小,肠胃功能也有改善。 红光照射。通过照射,能使细胞线粒体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强细胞的新生,同时也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痤疮,安全有效,避免因口服药物引起副作用。 中药倒膜治疗。发掘祖国医学美容秘方,利用现代提取技术和传统炮制法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中药面膜,不含任何化学载体成分和激素,具有独特消炎祛脂养颜之功效。其作用原理为独有的植物活性成分,通过按摩,涂敷经透皮吸收渗入真皮细胞内,抑制油脂分泌,促进油脂分解,从而明显消炎和消除各种粉刺等。 刺络拔罐。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清除肺胃之热的功效。 对于痤疮遗留的凹陷,可以采用先进的机械磨削方法打磨凹陷周围皮肤,刺激上皮新生,使皮肤平滑。 内服、外用、刺络拔罐、中药倒膜等方法结合治疗青春痘,真正从源头上根除痘痘的滋生,让你彻底告别痘痘的烦恼。总之,战“痘”的手段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9109
病请描述: 郭先生最近一段时间真可谓坐立不安,臀裂部隐隐胀痛,一坐下去更是疼痛不已,而且逐渐红肿愈甚,辗转骨科和外科,抗菌素也用了不少,始终反反复复不能消停。最后遇到肛肠科的专家,才被确诊为藏毛窦。 坐立不安 竟是肉里“长”毛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介绍说,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其实,藏毛窦在欧美国家是一种常见病,因为这种病好发于体毛较多的人群,国内报道的不多,很多人包括一些医务人员也对这种疾病不了解。 为何肉里会有毛发 对于为什么毛发会“长”到肉里去,王主任解释说,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先天性的: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虽然这种情况出生后就已经存在,但发病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左右,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第二种是后天性的: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近年来证实由外部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多见于多毛病、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 选对疗法可避免复发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王主任指出,由于藏毛疾病发生在患者尾骨部位,很多患者最初还以为是伤骨科的疾病,就诊挂错号,而经过很多次的误治;另外,有些医务人员缺乏对此病的认识,就此会把它错当成肛瘘来治疗,而有些医生则因为对病情的不了解而在手术时局部切除了感染部位,却没有去除发病的根源,最终导致反复复发,反复手术。其实藏毛窦的发病感染有向心性的特征,感染通常是朝着心脏方向沿伸,而真正的窦体虽然离肛门较近,却不会和肛门相通。因此,可疑藏毛疾病者,要找有经验的专科医师诊治,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避免反复发病。 此外,即使医生能够给患者正确的手术,在手术的方式挑选上也各有利弊,缝合手术是西医外科医生首选,优点是恢复较快,但缺点却是如果术后疏于护理,常常会导致复发或经久不愈。而术后开放治疗,虽然恢复时间较长,但恢复过程并不会疼痛,也不太影响日常生活,而且会有较好的效果。用中医药汤药调理和促进创面愈合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藏毛窦是一种良性疾病,除了会反复感染以外,很少有患者因此癌变,一般通过手术治疗都能得到根治,因此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则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摆脱尾骶部反复肿痛的困扰。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上海九院整形外科盛玲玲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有一层完整的包膜,里面有豆腐渣样内容物,是皮脂腺分泌物不能排出,集聚后形成。在囊肿形成早期,大家都会去挤,挤完感觉肿块小了,不那么红了,但是皮脂腺导管还是不通的,过段时间再次变大,反反复复,形成包块。 皮脂腺囊肿不像毛囊炎,外涂消炎药就可以消退,因为二者病因不同。比较明显的皮脂腺囊肿需要手术切除,刀口是沿着皮肤纹理,以后不会很明显的。切开皮肤后,顺着包膜把囊肿完整剥离出来,缝合皮肤,收工!术后7天来拆线就好~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盛玲玲 2020-08-20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蛛网膜囊肿是小儿神经外科门诊常见疾病,经常会有焦虑的家长前来咨询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该说大多数蛛网膜囊肿只需要长期的临床随访就可以了,只有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个人总结多年的实践原则,供各位家属参考。 (1)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2)囊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比如动眼神经导致的斜视等。 (3)动态观察囊肿呈增大趋势,体积巨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挤压和移位。 (4)囊肿压迫脑室结构,造成梗阻性脑积水。 (5)癫痫反复发作,全身或者局灶性发作。 (6)不能耐受的头痛。 (7)颅骨外形不对称,局部膨隆。 (8)曾有外伤后囊肿内出血病史。 (9)囊肿压迫脑干或者枕骨大孔。 (10)幕上囊肿30 ml或直径5cm以上,尤其对于低龄儿童。 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沟通囊肿和脑脊液循环,切除具有分泌功能的囊壁,预防囊壁塌陷后出现的静脉出血。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1)囊肿-腹腔分流术;(2)开颅囊壁切除或囊肿开窗手术;(3)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 目前囊肿-腹腔术逐渐遭到淘汰,主要由于较高的分流管感染率、机械故障和远期的分流管依赖。从孩子接受手术创伤角度,我个人首选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这种微创手术的理念需要满足以下必要条件:囊肿在颅底与脑池有一定的交界并且存在安全可及的内镜入路。对于少部分囊壁处于高分泌状态的患儿,内镜下单纯脑池造瘘可能并不能有效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和占位效应,开颅囊壁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综上我们需要结合每位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微创是我们和家属共同的追求。
沈文俊 2018-07-1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在我一年半小儿神经外科培训中,经常看到成年后的儿童脑肿瘤病人回来随访。有的虽然是带瘤生存但是社会功能保存得非常完好,回想国内的治疗现状,巨大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每周都参加芝加哥儿童医院的Brain Tumor Board,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脑肿瘤患儿个体化医疗的多学科讨论平台。来自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疗科、肿瘤化疗科的专家们对新发或者随访的病人开展讨论,结合循证医学和分子标记,制定序贯而综合的治疗方案。 脑肿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在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各年龄均可患病,但5-8岁是本病的发病高峰。儿童脑肿瘤的治疗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规律,比如成人化疗金标准的替莫唑胺迄今在儿童患者中没有表现出令人信服的疗效。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因为肿瘤生长的部位多为“要害”,小儿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要求高、难度大,为保障患儿生存预后、生活质量以及正常的神经智能发育,在明确肿瘤病理诊断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开展个体化治疗。儿童脑肿瘤的治疗目标,在我国正在从存活走向长期健全,这是时代对我们这一代小儿神经外科医师提出的使命。 综合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益处: 1. 部分肿瘤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可以替代手术。 部分儿童脑肿瘤对放化疗尤其敏感,以至于手术治疗已经退出一线治疗的舞台。比如说鞍区的生殖细胞肿瘤对放疗和化疗都是非常敏感的,而非生殖细胞瘤对化疗敏感。目前对于此类脑肿瘤,不建议侵入性的手术切除,因为肿瘤本身较易播散,切除的程度并不能预测治疗的预后。 2. 综合治疗是对手术的有力补充。 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极为敏感,单纯接受手术而不接受放疗的患者多数在2年内复发,放疗的应用使这一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有了根本改变。如复发而不宜再接受放疗者可接受化疗。儿童髓母细胞瘤接受手术全切除联合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43%~51%,甚至现在可以高达80%。对髓母细胞瘤术前或术后脑室内或脊髓有播散者首选化疗。未切除完全的胶质瘤(如少突胶质瘤和混合性胶质瘤等)术后应采用局部放疗,对垂体腺瘤和未彻底切除的脑膜瘤等均需采用放疗,手术全切除加放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另外对于3岁以上未完全切除的星形细胞瘤局部给予放疗,有助延长生存期。 3. 综合治疗控制转移。 儿童室管膜瘤或室管膜母细胞瘤术前即有1/3的病例发生转移,由于肿瘤细胞在脑脊液循环系统中可能到处种植播散生长,全切除治愈比较困难。肿瘤除了局部手术外,对全脑及全脊髓轴也应该予以放疗,这样手术联合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27%~58%,亦有报告效果较好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73%。 4. 综合治疗有效缓解肿瘤症状。 儿童颅咽管瘤显微镜下全切除者仍有复发危险,有人报告全切未放疗者10年复发率为19%,而加用放疗者为0,故无论肿瘤切除程度如何,术后皆需放疗。对于颅咽管瘤术后囊肿压迫影响视神经通路或者垂体激素分泌功能者,放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位于基底节或功能区皮层的恶性脑肿瘤,化疗可以保存正常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得缓解症状。 5. 综合治疗对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日期意义重大。 儿童胶质母细胞瘤接受手术加放疗后生存期超过5年者不到10%,而儿童脑干胶质瘤适合手术者不到10%,桥脑及延髓肿瘤多为弥散性生长,效果较差,放疗是对这种类型肿瘤唯一的治疗方法,有时放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有个别可以长期不复发。 6. 综合治疗为接受将来发达的医疗技术争取时间。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病人初次手术后虽然病灶有复发,但是经过化疗和放疗,往往延长了生存时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点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今日的新兴技术比如质子重离子放疗以及免疫治疗,仿佛还是昨日地平线上的启明星。综合治疗在保证患儿生命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的生存时间恰恰为明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争取了时间,家长们一定要保持信心。 综合治疗的不利之处: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得认识综合治疗的两面性,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脑肿瘤是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单一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在充分认识、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使患儿最受益。 1. 放疗存在年龄限制。 婴幼儿期的脑肿瘤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而且对3岁以内的脑肿瘤采用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是担忧之一。儿童期放疗可造成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使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另一方面,放射线可造成脱髓鞘而影响患儿智力减退和智商降低,造成认知功能差,学习有一定困难。 2. 化疗可能给病人带来全身毒性副作用。 化疗的原理就是攻击生长代谢速度快的细胞,化疗药物在攻击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那些生长速度快的正常细胞,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毒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特定药物还会造成心脏、肝脏、肾脏毒性。儿童由于正常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期,毒副作用和脏器损伤相对成人尤其明显,部分病例甚至被迫中止治疗。5~10%的患儿在化疗结束后5~10年后往往出现危及生命的晚期心血管毒性症状。 3. 过度的“综合治疗”可能造成二次肿瘤。 在生存期不断延长的今天,儿童时期曾患癌症的存活者中有1/4的晚期死亡是由于治疗相关作用例如二次肿瘤或者心功能障碍等导致的。儿童时期癌症幸存者在20年里将有8-10%面临二次肿瘤的威胁。可能会诱导突变的放疗和化疗作用于有基因易感性人群而导致恶性肿瘤。细胞毒性导致的二次肿瘤的威胁与放化疗的累积剂量有关。反复多次的放化疗可能诱发了日后的二次肿瘤。 目前综合治疗的概念正在从传统的放化疗扩展到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通过检测室管膜瘤的手术病理标本,可以明确有无BRAF等位基因的突变,为针对性得使用抑制剂进行生物治疗提供指导。以往治疗非常棘手的恶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通过分离纯化肿瘤细胞的配体,制备成免疫制剂后回输体内的初步疗效显得非常有临床实践的前景。这些技术从实验室很快地走向病床,成为抗击病魔新的有效武器。面对儿童脑肿瘤,在明确病理诊断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多项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命质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沈文俊 2018-07-15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