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2009-01-01至2009-12-31,对上海松江地区离退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国营企业职工、学校和医院职工等群体进行体检,对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出胆囊良性疾病者进行分析,同时对血液生化检测进行分析。体检人数共30 901人,其中男15 864人,女15 037人,年龄21-94(中位年龄46-47)岁。 结果 1、胆囊良性疾病在体检人群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 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为15.87%,其中胆囊结石患病率为5.94%,男女之比为0.998∶1;胆囊息肉样病变患病率5.23%,男女之比为1.678∶1。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炎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良性疾病。女性中胆囊结石在胆囊良性疾病中比例最高,占42.57%;胆囊息肉样病变次之,占27.65%。男性中胆囊息肉样病变在胆囊良性疾病中比例最高,占37.03%;胆囊结石次之,占33.58%。 2、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研究发现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为15.87%,男女之比为1.252∶1,其中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样最为常见,患病率分别为5.94%、3.91%、5.23%,男女之比分别为0.998∶1、 1.518∶1、1.678∶1。胆囊结石发病率男女差别不大,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炎发病率则为男性高于女性。 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中胆囊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胆囊息肉样病变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均与性别关系不大。胆囊炎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均无关。 3、胆石症与肥胖、血脂、血糖等代谢因素的关系 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8为肥胖。胆石症患者中肥胖者、高血糖者、高三酰甘油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偏低者分别占10.73%、 21.73%、19.66%和2.07%,而 在 非 胆 石 症 患 者 中 则 分 别 占 7 . 0 4 % 、1 3 . 3 7 % 、16 . 5 6 % 和 1. 4 5 %,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患者的胆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食用高脂饮食或直接灌注缩胆囊素后,糖尿病患者胆汁的排出量减少,认为糖尿病患者胆囊张力低,使胆囊空腹容量较大,,收缩力降低,从而促使胆石的形成。血脂与胆石症的关系密切,胆石症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浓度与健康者无差异。资料发现三酰甘油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胆石症发生有关,提示高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为胆石症的危险因素。 总之,松江地区胆囊良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样病变所占比例最高,前者女性多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后者则男性多发,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肥胖、高血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而胆固醇与胆石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本文引自 孙晓敏, 等. 上海松江地区胆囊良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30901例
赵刚 2016-07-30阅读量4764
病请描述: 胆石病可引起胆道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使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或胆固醇代谢紊乱。通过对此类病人进行营养调理,来改善胆汁的分泌,稀释胆汁的浓度,促进病体康复。 一、大量饮水。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以稀释胆汁,减少胆汁的淤滞,促进胆汁和胆道内的细菌及其它有害物质排出,从而起到消炎利胆的作用,在水的选择上,除用白开水外,还可选用不产气、无刺激性的饮料。 二、限脂饮食。脂肪可刺激胆囊收缩素的产生,增加胆囊收缩,如果胆道口的括约肌不能及时松驰,使胆汁流出不畅,就可导致上腹部膨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故在急性发作期,要禁食脂肪食物,采用高碳水化合物的流食或半流食。待症状缓解时,对脂肪的限制可从20克/日逐渐过渡到40克/日,缓解期进食的脂肪可在50克/日,并要将脂肪分在各餐中,不要集中于一餐供给。因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故在无总胆管梗阻或疾患静止期,均可在以上限量的范围内采用。 三、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从膳食中摄人蛋白质,可以修复胆道中被损坏的组织,但过多的蛋白质可增加胆汁的分泌和肝脏的负担,不利于康复。每日供给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50-70克,可从瘦肉、鱼、鸡、豆制品中摄取。 四、低胆固醇饮食。结石的形成与摄人胆固醇过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限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 五、碳水化合物的供给。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大,可增加肝糖元的贮存,对肝细胞组织有保护作用,是热量的主要来源,每日可给300-350克,但对肥胖的胆石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或高甘油三脂血症时,可根据病人病情和体重适当限量,包括主食及含糖糕点、糖果等,以利减轻体重。 六、少食多餐。少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多餐可刺激胆汁分泌,胆汁流出通畅,有利于胆道炎性物质的排出,从而缓解疼痛,减轻症状。 七、免用酒类、辛辣刺激性、产气的食品或浓烈的调味品。辛辣刺激性食品、浓烈调味品如:大葱、大蒜、姜、辣椒、花椒等及酒类均可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产气食品如:牛奶、萝卜、洋葱等可使胃肠胀气,从而导致腹部膨胀、不适、疼痛等症状,所以应尽量不用。 八、适当选用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植物纤维在肠道可与胆汁酸结合成不能吸收的复合物,促进胆汁酸的排泄,从而促进胆固醇在肝脏降解;不能被肠道吸收的残留粗纤维,对胆固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可阻碍其吸收并促进其排泄。所以,应适当选用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降低血浆胆固醇的浓度,防止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粗纤维食物的摄人可避免便秘,从而防止因便秘影响胆汁的排出。 九、脂溶性维生素的补充。限脂饮食影响了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应注意选用牛奶、鸡蛋白、带鱼、卿鱼、胡萝卜、白菜、芥菜、油菜等富含维生素A、D、E的食物(植物类食物中的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并在烹制过程中注意清洗后再切,勿用水煮,勿生食,最好用植物油煽炒后食用,以保证维生素不致丢失过多,并促进吸收。 总之,营养的调理对胆道疾病的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没有任何症状的缓解期,也要注意营养的调理,以保护有病的胆道,避免复发。 本文引自王筱颖、周宇松,实用医技杂志
赵刚 2016-07-15阅读量3976
病请描述:导语:近年来,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有关节不适的症状,严重者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得了关节炎怎么办?”恐怕是关节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关节炎有较多分类,不同的关节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要想知道关节炎究竟该怎么办?还得先跟着小编一起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一、你是否真的患了关节炎?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关节炎——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仅有关节疼痛的表现,便怀疑自己是关节炎,但仅有关节疼痛不叫关节炎,只能叫关节痛。假如你确实出现了上述关节炎的表现,那么很有可能真的患了关节炎,建议尽快就医确诊。二、关节炎有哪些种类? 关节炎有许多种类,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等。不同种类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都不同,治疗对策也不同,所以搞清楚你患的是哪一种关节炎非常重要。 三、你患的是哪种关节炎? 由于关节炎有较多分类,病因复杂、治疗原则各异,因此对关节炎进行鉴别非常重要。你可以对照下面几种常见关节炎的症状表现,看看自己可能患有哪种关节炎,但具体还需前往医院由专业医师确诊。1.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手足小关节肿痛为主,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绝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活动度无绝对的相关性。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和肥胖密切相关。一般负重和易磨损的关节,如膝、髋、腰椎、颈椎和手最容易患骨关节炎。 如果你的膝关节上下楼时疼痛,静止后僵硬,甚至关节肿痛,要警惕是否患了骨关节炎,建议到医院拍个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手骨关节炎要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手骨关节炎多表现为远端指间关节受累,并且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时间小于 1小时,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3.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出减少有关,过多的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关节炎。其发病非常急,常由饮食或饮酒过量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大脚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也很迅速,不治疗或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至两周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再次复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4.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90%左右的患者携带HLA-B27+基因,20岁左右的男性多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5.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银屑病关节炎关节受累部分特点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如果患者先有牛皮癣,再患关节炎,则诊断比较容易。而有些患者先出现关节炎,这时候就要看关节炎有没有银屑病关节炎的特点,如累及手指的远端指间关节、腊肠指(趾)等,这些对诊断有一定帮助。6.反应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关节(尤其是下肢)非对称性受累,骶髂关节及脊椎也可累及。除关节症状外还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8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7.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直接细菌感染所致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并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下肢负重关节不对称受累。大关节受累多见,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四、各种关节炎的治疗对策 不同种类的关节炎治疗对策不同,其中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关节炎,病情相对复杂,如不正规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治疗上除了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外,还需服用缓解病情的药物,这两类药物的品种很多,最好去正规的大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你的药物。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可分为两部分,即平时的降尿酸治疗和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消炎止痛治疗,一般认为降尿酸治疗更重要,如果血尿酸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就不会发生急性关节炎了。控制血尿酸的方法有: ①多饮水,每天排2000毫升以上的尿量;②低嘌呤饮食;③禁酒,特别是啤酒。骨关节炎的治疗: 骨关节炎一般与中老年人关系比较密切,这里介绍一种综合治疗方案,包括:①减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对保护关节非常重要;②适当运动。过多运动加重关节磨损,还会出现急性滑膜炎;过少运动,肌肉和韧带无力,关节稳定性不好,也加重关节破坏;③关节肿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④可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护软骨类的药物,这类药物能使软骨退变减慢;⑤如关节间隙已有狭窄,也可遵医嘱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等于给关节加点润滑剂;⑥病情到了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活动受限,这时候就要考虑人工关节置换了。小编提醒:以上关于关节炎的介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但千万不可根据上述描述,自己给自己下诊断,盲目采取治疗措施。如果确实可疑关节炎,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或者先在微医平台选择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治疗措施。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15阅读量8950
病请描述: 随着胆囊切除手术例数的增加,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又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以腹泻最为常见(报告为15%-40%),且持续时间长、难以治疗。它不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导致结肠癌发病率的升高。所以,明确胆囊切除术后导致腹泻的相关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泻的原因争议很大,可能与胆囊功能、胆汁成分、患者个体状态、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1、胆囊功能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胆汁,存储于胆囊内,再经过胆囊对胆汁的浓缩,以便于在机体进食后分泌出足量胆汁成分,以消化食物中的脂肪组织。胆囊切除术后初期,由于肝内外胆管容积小(没有代偿性扩张)也无浓缩功能,排入肠道的胆汁处于稀释状态,无论从浓度还是从胆汁酸盐量方面说都不能满足脂肪消化的条件,故不能起到脂肪乳化的作用。在进食后(特别是脂肪饮食),稀释状态下的胆汁酸盐排入肠道,使脂肪的消化及吸收不能得到完全进行,未被乳化的脂肪在肠腔积累,即可引起渗透性脂肪泻。胆囊切除术后3个月左右,在这一段时间内,胆总管会对胆囊的存储功能以胆管扩张的形式产生一定的代偿作用,胆总管替代了胆囊的部分功能,机体其它器官如胃肠道等对胆囊功能的缺失也逐渐适应,此时进食后胆管排出胆汁的浓度及胆汁酸盐的量均有所增加,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也较为充分,所以腹泻在这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缓解。还有研究认为胆囊排空率与患者术后腹泻发生的相关性,认为以胆囊排空率45%为界限,术前测得胆囊排空率大于或等于45%的患者术后腹泻发生率相对较高,与此相反,术前胆囊排空率小于45%的患者术后腹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并存在明显差异性。术前胆囊排空率越高,所反映出的胆囊功能越好,切除胆囊后,其功能的突然缺失,使机体不能完全代偿,故术后腹泻率就相对较高。胆囊浓缩功能的丧失也是腹泻发生的原因之一,肝脏每天分泌800-1200ml胆汁,失去胆囊浓缩功能后,过多的水分进入肠道,引起腹泻。 2、胆汁成分的影响 由于胆汁酸盐吸收不良所导致的腹泻,占所有腹泻的30%-70%。有观点认为,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一方面,胆汁的排放节律失调,使胆盐过多进入结肠,胆汁本身即有促使结肠蠕动加快的作用,从而使过多的水分快速通过结肠而出现水样便;再者,肠腔内的厌氧菌作用于排入结肠的胆盐,使之羟基化成双羟胆酸,后者不仅促进肠蠕动,还能抑制结肠对水分的吸收,加剧腹泻。有学者还认为,通过粪便丢失大量胆盐时也可引起腹泻。这一观点也被术后腹泻患者粪便中胆汁酸盐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事实所证明。 3、患者的个体状态 3.1 年龄 高龄患者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生率远远低于中青年,分析其可能原因:一是年轻人相对老年人进食油腻性食物的量及频率较高。二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胆囊功能在其衰退过程中,部分被胆管代偿,而中青年患者这种代偿功能较差,机体对胆囊功能的依赖性大,胆囊切除后伴随胆囊功能的丧失,进食含油性食物时,机体很难在短时间内释放足量胆盐,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引起脂肪性腹泻。 3.2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高的患者比体重指数低的患者在切除胆囊后发生腹泻的概率较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于一下两方面。第一,肥胖状态会对机体胃肠道菌群产生过度生长的影响,从而使肥胖患者在胃肠菌群数量及组成等方面较正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第二,肥胖者的机体对一些神经肽类如胆囊收缩素等的敏感性发生改变,进而对结肠的运动产生影响,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肥胖病人比例高这一现象也从同一角度阐述了肥胖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产生的影响。 3.3 精神因素 有学者认为,机体的焦虑状态对内分泌系统、胃肠道的功能等方面均能产生影响。激素分泌的紊乱,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从而引发腹泻的发生。在未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中,精神焦虑也是诱发腹泻为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肠道菌群 切除胆囊后由于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使肠道内菌群失调,除此之外胆汁酸盐在肠道的异常也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失调。一方面表现为有益菌的减少,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有害机体的细菌增多,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细菌组成及数量上的改变引起腹泻的发生。从肠道菌群平衡的角度解释了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泻的可能机制。 3.5 其它方面 目前认为术前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性格缺陷、药物的影响、不洁饮食、高脂膳食等都可能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泻的原因。术前无腹泻的患者当中,小于45岁者,胆囊切除后出现腹泻的明显增多,且男性胆囊切除后较女性胆囊切除后出现腹泻的可能性大。建议年龄小于等于45周岁的男性,在行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进食低脂饮食,以避免腹泻的发生。 4、神经内分泌因素 目前已发现的脑肠肽约有 40 多种,多种与胆囊切除术后的腹泻相关,主要有 VIP、CCK、5-HT 等。 5、小结 胆囊切除术后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鼓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调理好个人情绪,预防菌群失调以减少腹泻,必要时用消胆胺、考来替泊等药物治疗。 本文引自冯其贞、李建军: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相关原因研究进展。
赵刚 2016-06-13阅读量5051
病请描述: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其形成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不少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饮食习惯与胆石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不吃早餐 长期不吃早餐易患胆石症。美国曾有一些医学专家对患有胆石症的妇女同健康妇女作对照调查,发现所有20~35岁的女性胆结石患者,夜间空腹时间都比同龄正常的妇女长。而这些患者中90%不吃早餐或只喝点咖啡。经不断地研究后终于证实,空腹时间过长与胆结石形成有关。其机理是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胆汁的成分也发生变化,其中胆酸含量减少,但胆固醇在胆囊中沉积。长期如此,便可形成胆固醇结石。原来就有胆酸分泌不足或胆固醇分泌过多,而又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就更容易形成胆石症。 二、爱吃甜食 爱吃甜食易患胆石。美国奥克亚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岁左右的妇女爱吃甜食,会导致胆石。他们在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胆石症50症症患者几乎是清一色的较为肥胖的中年妇女,并且都有吃甜食的嗜好。研究者认为:过量的糖分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过量的糖分还会再行转化为脂肪,促使人体发胖,进而胆固醇分泌更会增加,促使胆结石的发生。 三、不良食品结构 不良食品结构易患胆石症。医学专家曾对我国西北某地的胆结石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发病与不良饮食结构有关。首先是由于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而造成的.因为过食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胆固醇沉淀而形成结石。其次是由于摄入大量脂类食物,促使胆汁成分改变,其中胆固醇与胆色素的含量增加,脂肪代谢也易发生紊乱,胆汁易浓缩,胆囊收缩功能也降低,因而更易形成胆石症。 四、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易患胆石症。据专家研究发现,我国胆结石的高发地区,70%的胆结石是以蛔虫卵和蛔虫残体为核心的。日本的学者曾对手术取出的胆红素钙结石进行研究,也发现了约有50%是以蛔虫及其卵为核心的。导致这类结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洁,将虫卵吞入消化道而患上蛔虫症。蛔虫逆流进胆道等处产卵或死亡均可形成结石,一旦成为结石核心,又可使胆道引流不畅,加上虫体带入大肠杆菌造成胆道感染,从而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因此,为防止胆石症的发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赵刚 2016-05-23阅读量6206
病请描述: 肥胖患者在摄低热量饮食或作胃肠手术而快速减肥期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很高。摄低热量饮食减肥者有25%在2~4个月内发生胆囊结石,其中只有20%会发生症状。 选择3年期间进行减肥的成年患者(>18岁),每天摄入热量520kca一,蛋白质55g、碳水化合物79g和脂肪1g。499例在减肥前无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病史者均做:①实时超声检查;②体格检查;③血/尿常规检查;④询问年龄、性别、种族、体重、身高、18岁时的体重、生育史、胆囊结石家族史/服药史及健康状况。超声检查发现42例有胆石者除外,余下参加研究者共有457例(男/女=0.3),其中248例在实行减肥后16周,还进行了第二次超声检查(男/女=0.3)。 结果:16周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为10.9%(27/248),男性新结石发生率(11/58例,19%)是女性新结石发生率(16/190例,8.4%)的两倍多。对22例新生结石患者进行持续随访,发现其中5例在减肥期间或在完成减肥后3个月内发生胆结石症状而需要治疗。分析表明,一般人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女性、多生育、胆结石家族史等,对减肥者并不适用。但发生胆囊结石的减肥者其起始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16周内BMI的减少量、起始血甘油三醋都明显高于不发生胆囊结石的减肥者。 讨论:根据上述结果推测,快速减肥期间,胆囊结石的形成机理与一般人群的胆囊结石有所不同。起始BMI、减肥期间BMI的减少量及起始血浆甘油三脂都是促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
赵刚 2016-05-15阅读量3335
病请描述:中医自古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调养脾胃”是保持后天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 脾胃如果出现问题,会很容易形成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肥胖,久之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那么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脾胃调理的呢?微医今天邀请 中山市中医院 老年病科 张俊杰 医生为我们介绍他的限食健脾疗法。什么是限食健脾疗法? 中医限食健脾疗法,指有限时间内,保证基本能量需求的前提下,在配合中医健脾补气的基础上,通过减少特定食物的摄入,达到一种有效的增强脾运化功能的疗法。该疗法的具体方案可以分成“限制饮食、健脾促运及营养补充”等三个部分构成。临床证实,该疗法具有降糖,降压,调脂,降尿酸,改善动脉硬化,减轻脂肪异位沉积等作用。限制饮食 控制饮食谈何容易,谁能抵制美食的诱惑呢?现代研究发现,我们人体对食物的追求与我们的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密切相关。调整脑内神经递质可以增强抵制食物诱惑的能力,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调整递质平衡,通过中医和营养干预,有效减轻饥饿感,降低过亢的食欲,步骤如下:1.极低热量饮食期(200-600Kcal/天) 每天喝少量的特殊配制的极低热量营养液,每天少量的体力运动,定期清肠,放松,听音乐,推拿,按摩等舒缓紧张情绪,坚持7-9天,该阶段以消除体内“痰湿”为主。2.低热量饮食期 按照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控制期膳食结构,期间保持每周3小时运动,合理作息,保证足够睡眠,这是“健脾运,去痰湿”的阶段,坚持3-4周。3.健康膳食期 进一步调整膳食结构,制定合理和长期的饮食方案,适度运动,每天30分钟的快步、游泳或爬山等,充足睡眠,这是“健脾运”的巩固阶段,坚持8周。健脾促运 健脾运是本疗法的核心部分,根据脾喜燥恶湿,湿易困脾的特点,按照节饮食不同阶段的中医病机,处方用药。1.极低热量饮食 “谷气不足,痰湿内化”阶段,处方原则为补气化痰利湿,应选择黄芪,党参,茯苓,白术,泽泻,半夏,桂枝,炙甘草等中药。2.低热量饮食 “脾气尚弱,痰湿未净”阶段,处方原则为健脾祛湿,应选择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甘草等中药。3.健康膳食 “谷气有余,气机不畅”阶段,应选择柴胡,枳壳,香附,川芎,党参,白芍,白术,木香,肉桂,当归,黄芩,瓜蒌等中药。营养补充 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种营养过度和营养不足并存的代谢性疾病,一方面节饮食以减少过度的营养,另一方面增加缺乏的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极低热量饮食阶段,补充体脂燃烧过程必需的营养素;低热量饮食和健康膳食阶段,补充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不同疾病补充不同的营养素,坚持服用12周。过去有古语,叫“少食增寿”、“若要安,自带三分饥和寒”。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活到100多岁,他的长寿秘诀就是“腹中食少,心中事少”。 所以想要健康,饮食要有规律,按时吃饭,不能饥饱无常,这也是保养脾胃的重要方面。专家简介: 张俊杰 (关注他)专家个人微站>> 中山市中医院 老年病科,医学博士。擅长: 擅长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内科治疗,开创“系统健脾疗法”全方位改善脾胃状态,延缓衰老。本文发表于张俊杰专家微医个人网站感谢张俊杰专家的权威医学科普微医出品如果您喜爱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让其他朋友得到帮助。 如果您是医生,也想发布文章,请点击 发布指南>>
健康资讯 2015-11-25阅读量2670
病请描述: 近日,小周父子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上海看病。小周父亲见到王主任非常激动,说:“医生,我们已经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治好。在网上看到您在治疗这方面的疾病经验丰富,就特地从外地赶过来了。您帮我儿子看看吧!他这病反反复复地发作,从他高中发病到今年大学毕业,整整都七年了,就没好过。我们做家长的可真是操碎了心!” 王主任开始仔细地询问病史。小周娓娓道来:“在我17岁那年在骶骨处长了块硬硬的东西,在那一年做了一次引流手术。但由于术后保养不好,一年后复发。复发后手术刀口处总是有脓与血流出还有异味,但不严重。但从去年年底开始,那个位置囊肿变得异常的大,我常常用棉花挤破,流出大量的脓与血,随后那个部位一直有发炎的情况。” 王主任做了专科检查后,说:“你得的并不是常见的肛肠疾病,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藏毛窦。它在欧美国家毛发旺盛的人中比较多见,而在亚洲相对比较少。”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藏毛性疾病,是在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它的特点是内藏毛发。也可以表现为骶尾部一个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多,常含一簇毛。好发在20~30岁中等肥胖的男性。 中医认为,藏毛窦的发病,是尾部残部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蕴蒸化脓,溃破成漏。目前,西医对藏毛性疾病的病因认识还存在分歧,第一种认为是一种获得性病变,由于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容易感染,窦道不易愈合。第二种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本病多发生在青春期会阴,臀部多毛的男人,其时毛发生长和皮脂腺分泌均增加,且常有感染,刺激和深部组织有毛陷入等因素存在。 在临床上,藏毛性疾病在无感染症状时,主要表现为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在治疗上,藏毛性疾病主要以手术为主。当它处于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切开引流以排脓。如果出现反复发作,则需要进行根治性治疗。在手术的基础上,配合术后相关的中药换药及中药调理对藏毛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有着独特的优势。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怎么样来预防藏毛窦的发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远离藏毛窦打下的基础。 第一,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平时需要忌酒,忌辛辣、肥腻、油炸的食物,如辣椒、蒜、胡椒、姜、浓茶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局部发炎,加重藏毛窦的病情。 第二,养成适当的运动习惯:司机等职业需要长期久坐,骶尾部皮肤长期颠簸受损,使得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中,引起炎症。所以平时应该适当活动,避免久坐,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第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骶尾部也是个细菌容易生长繁殖的地方。所以应该经常用温水清洗,勤换内衣。 总之,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充足的休息都可以预防藏毛窦。
王振宜 2015-11-16阅读量2.8万
病请描述: 夏医生写字科普的地方有几个 曙光生殖 微医 知乎以下回答几个问题做试管痛苦煎熬么?当然不,促排取卵一气呵成,都是妇产科泌尿外科最小的手术,麻醉加持下基本无感,比谈恋爱舒服多了,这个世界还有比爱情更痛苦煎熬的事情么?40岁我做试管还是自然怀孕?40岁自然怀孕几率的确低了,不要老说隔壁老王怎么45都生了孩子,小概率事件,你都试了5年了,男女中药吃到吐血,检测排卵到超声达人,甚至有人讲,医生,我已经能感知到我排卵了,有点夸张,生殖医学中心评估一下,试管的几率已经都在下降了,没事,40而已,试管真香。姐妹们在讨论为什么要要个孩子?最近门诊一对成功怀孕的夫妻说了一句话触动了我, 说有孩子以后你才真正觉得有了“Family” - 自己的家庭。犹豫要不要做试管最后一搏?人生如何避免遗憾?小事情 LISTEN TO YOUR HEAD.大事情 LISTEN TO YOUR HERAT.爱情是一件小事,早晨刷牙的温水,挤好的牙膏;不经意留下的字条;看电视时候的恶作剧,逛街时的捉迷藏……这些事情从来都不难,难的是脑袋清醒的做一辈子。那么要孩子是一件大事儿,组成一个家庭,一直的陪伴,小孩童年的缺失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家庭没有给,小孩会从别处无限汲取营养,会影响人际交往读书等很多东西。难的就是从心感觉你是否准备好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了。做试管好紧张怎么办?做试管顺其自然,放松才有成功率,别太使劲儿,每天起床生活起来别这么使劲,每天都这么严肃、强硬,你怎么对待世界世界就怎么反过来对待你。挫折经历太少,鸡毛蒜皮都是烦恼。为什么怀孕医生总要我减肥?越自律越自由。不用特别管嘴,没有人不是吃货,控制饮食,不过量,可乐如果卖5块钱,那么第一口值4块9,后面的不喝了没有问题,不过量任何都可以吃。重点在迈开腿。体重标准在生育年龄以及任何年龄,都是比较贵重的东西。肥胖都是穷人的专利。生育双方瘦一点尤为重要。年纪很大了,试管失败率好高?四十而已,慢慢经历才踏实,慢慢攒胚胎,慢慢做,总能成,人生很难一蹴而就,慢慢积累才能踏实。什么有些医生朋友说我很难怀孕,我一来生殖中心就怀上了?超出了那些人的认知范围。不排除一些诋毁的。试管婴儿自从1978年过来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对于小孩健不健康2012年新英格兰杂志已经充分阐述去除父母本身高龄等不利因素以后,与自然妊娠怀孕出生情况基本一致;2015年人类生殖杂志数据仍然类似;唯一一个有一些问题的在较早年份,样本量较少的2003年发现一种很罕见的基因印记疾病,发生的概率轻度升高。夸大试管问题的医生,或许他只是想把你在他身边多留几年。做试管还能啪么?当然可以,轻拿轻放。
夏烨 2020-08-31阅读量7967
病请描述:一、果葡糖浆不是葡萄糖果葡糖浆是从玉米淀粉提取的甜味剂。也叫玉米糖浆,跟葡萄无关,不是天然糖,主要做食品添加剂,增加甜味。它是一种果糖与葡萄糖的混合糖。果糖含量越高,越甜。二、果葡糖浆的危害?1、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果糖容易被肝脏吸收,会促进肝脏的脂肪合成,增加脂肪肝风险。添加的果糖更加容易被吸收,升高血糖浓度,增加肝脏负担。每天喝一杯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脂肪肝风险增加55%。临床也发现很多喜欢喝奶茶、饮料等果葡糖浆的人,出现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同时发生的案例。2、增加肥胖风险果葡糖浆会显著增加肥胖风险。美国研究发现,肥胖增长与果葡糖浆摄入显著效果。3、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果葡糖浆含有大量果糖,迅速吸收,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并且因为果糖促进肠漏方式,增加炎症因子进入血液的风险,因此大幅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研究发现,使用果葡糖浆的国家,糖尿病风险增加20%,使用越多,2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4、增加痛风风险果糖不仅引起糖尿病,还增加痛风风险。每天喝一次果葡糖浆饮料的,痛风风险增加29%;每天喝两杯以上的,风险增加85%。5、增加心脏病风险果葡糖浆通过增加脂肪肝,会增加血脂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果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也会增加血管损害。增加心脏病发生的概率。三、怎么减少果葡糖浆摄入果葡糖浆主要作为添加剂,放到奶茶等含糖饮料、蛋糕、饼干、调味品等等加工食品中。我们要学会看食品配料表,如果发现有果葡糖浆,还是建议少吃为好。大家要注意日常饮食,尽量吃天然食材,不要吃精加工食品为好。
薛敬东 2020-08-31阅读量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