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治疗

肥胖治疗

肥胖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科学减重--3D打印膝关节矫...

病请描述:科学减重--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治疗四大慢性疾病的“金钥匙”九院3D打印王金武团队▷▷▷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核心的慢性疾病。健康的软骨光滑如镜,能缓冲运动时的摩擦;但随着年龄增长、肥胖、运动损伤等因素,软骨逐渐磨损、变薄甚至破裂,导致骨骼直接摩擦,引发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可通过稳定关节、减轻疼痛和恢复运动能力,成为慢性疾病综合管理的“功能纽带”,通过矫形器的力学支持,患者可逐步进行有氧训练(如步行、骑行)和抗阻运动,从而提升心肺耐力、促进糖脂代谢效率、增强肌肉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并间接减少慢性炎症和代谢紊乱对全身系统的损害。形成“局部功能恢复-全身代谢调控-生活方式优化”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从单一关节干预到四大慢性疾病综合管理的跨维度健康收益。▷▷▷生物力学干预原理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因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间隙狭窄,引发内翻/外翻畸形,进一步加重关节面应力集中;膝关节疾病的病理进程常伴随生物力学环境的异常改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胫骨前移度增加,动态稳定性下降;髌股关节紊乱则多与Q角异常、髌骨轨迹偏移相关。此类力学失衡可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加速软骨退变及软组织损伤。常见治疗方式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物力学治疗。生物力学治疗的膝关节矫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因其花费较低,无创伤,且能有效地减轻疼痛,目前正被广泛地运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免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膝关节矫形器通过精准的生物力学调控,为膝关节疾病提供了从症状缓解到功能重建的阶梯化解决方案。临床医师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个体化生物力学特征进行科学适配,以实现最佳治疗收益。未来随着智能传感技术与材料科学的进步,动态自适应矫形器或将进一步拓展其临床应用边界。

王金武 2025-04-18阅读量27

健康科普︱“头晕...

病请描述:  头晕/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常见的眩晕类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主观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其中后循环缺血值得警惕,如果延误救治可进展为脑梗死即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风)。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漏诊率约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2.5倍,有时难以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以致死亡率、致残率相对偏高。  “中风的典型症状多为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但‘典型症状’不是‘规定症状’”。席刚明教授提醒,中风症状有多种多样,如突发头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定向障碍,意识混乱和记忆障碍等,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仔细识别。▲ 头晕/眩晕要警惕后循环缺血  六旬男子频繁头晕,最终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上观新闻》2024年7月21日报道,61岁的董先生于三周前突然出现头晕。本以为是劳累所致,但休息过后头晕非但没有缓解,还逐渐出现了头重脚轻、走路摇晃等症状,随即被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考虑到董先生有2型糖尿病病史,日常控制血糖欠佳、尿酮体阳性,故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脑急性缺血可能,收治入院后积极对症治疗。可董先生糖尿病酮症明显好转后,头晕症状却并未缓解,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了,医生考虑到患者有可能出现了急性脑梗死。最终,经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较为隐匿  席刚明教授介绍,后循环系统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上段脊髓等重要结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因后循环血管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栓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卒中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复视、呕吐、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口周、面部、肢体麻木等。详细的病史(症状、发病经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步态测试、视野测试、平衡测试、共济失调测试)等对早期识别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为重要;MRI-DWI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但检查时间长为其局限性。CTA-CTP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有较高敏感性,为急诊筛查首选,但确诊仍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 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 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它们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如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血流。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阻塞,可能需要血管搭桥手术来恢复血供,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其中,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席刚明教授提醒,对于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且颅内血管代偿不佳,建议及早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彻底改善颅内血供,预防脑梗死发生。▲ 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4A脑血管病一科副主任王贵平博士在为一位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席刚明教授表示,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或者有吸烟史,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都需要格外关注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也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疾病或周围血管病,那就需要及时监测病情,接受药物治疗,以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另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也是提早发现该病情的有效手段。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当生活中频繁出现,头晕、恶心、黑曚、走路不稳等,万万不可大意,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  文章部分来源:上观新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医脉通神经科、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4-18阅读量36

警惕“隐形炸弹&...

病请描述:警惕“隐形炸弹”——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如何远离复发风险?作者:费健 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普外科医生。从医30多年来,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特别喜欢和大家唠唠健康知识。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炸弹”——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别看名字拗口,它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尤其是爱吃火锅、奶茶、烧烤的朋友们,更要认真看完!(贴心提示:文末有实用防病清单哦~)一、文章背景:为什么关注这种疾病?这篇科普内容参考了最新的医学综述《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研究进展》(发表于2025年4月),结合我的临床经验,为大家提炼关键知识点。大家知道,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症,费医生30年刚刚上班的时候,急性胰腺炎大多是胆源性的(一种由胆囊结石引起的胰腺炎类型)。近年来,因血脂异常引发的胰腺炎病例明显增加,其中三酰甘油水平过高是重要诱因。更麻烦的是,这种胰腺炎容易复发,甚至危及生命!但别担心,只要科学管理,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二、什么是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的“油”(三酰甘油)太多,堵住了胰腺的“工作通道”,引发剧烈炎症。胰腺是干啥的?🍚 消化助手:分泌消化酶,帮你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 血糖管家:生产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一旦胰腺“罢工”,轻则腹痛难忍,重则器官衰竭!三、为什么它会“卷土重来”?复发的4大元凶根据研究,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往往有以下特点(快来自查!):1️⃣ 血脂控制不达标:三酰甘油>5.6 mmol/L(正常应<1.7)。2️⃣ 管不住嘴:高油、高糖、酗酒,简直是胰腺的“三连暴击”。3️⃣ 忽视基础病:合并糖尿病、肥胖(国家喊你减重)、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甲减会加重血脂紊乱!)。4️⃣ 佛系治疗:症状缓解就停药,不复查、不随访。四、防复发攻略:记住“3要3不要”✅ 3要:要定期监测血脂:尤其有家族史或肥胖人群,每3-6个月查一次。要科学饮食:少吃油炸食品,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多吃深海鱼、燕麦。要动起来:每天30分钟快走或游泳,能有效降低三酰甘油。❌ 3不要:不要突击减肥:快速节食反而会刺激脂肪分解,升高血脂!不要乱吃保健品:某些鱼油剂量过高可能加重负担。不要忽视“小毛病”:比如甲状腺问题,甲减患者需及时治疗。五、最新研究进展:这些发现值得关注!基因检测:部分患者存在脂代谢基因突变,精准用药可降低复发率。新型药物:如PCSK9抑制剂,能快速降低三酰甘油,适合重症患者。微创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胰腺囊肿,微创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六、作者介绍 & 推荐理由👨⚕️ 关于我: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坚持“能微创不开刀”的理念,每年完成手术超千台。但比起治病,我更想帮大家少生病!因此专注做健康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过超10万条咨询。🌟 为什么推荐你读这篇?权威性:内容基于最新医学文献和临床实践。实用性:防病技巧简单易行,全家适用。贴心提示:特别关注女性健康,比如甲状腺与胰腺的“隐形关联”。七、给读者的暖心建议亲爱的朋友,健康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你发现自己或家人有“吃饱了上腹隐痛”“体检血脂超标”,一定要及时就医。记住:管住嘴、迈开腿、常检查,就能让胰腺这个“默默奉献的器官”少受罪!如果这篇科普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关心的人~ 我是费医生,咱们下期见!(本文参考文献:《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研究进展》;医学指导:费健 主任医师) 

费健 2025-04-16阅读量110

发病率飙升14倍,死亡率却不...

病请描述:请输入正文 发病率飙升14倍,死亡率却不到1%! ——甲状腺癌的生存真相,越早知越好文 | 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余年,做过上万台手术和微创消融,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超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这个看似“高发”实则“温和”的疾病。 一、甲状腺癌的“两面性”:发病率飙升,但死亡率极低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确实在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中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从2005年的3.21/10万升至2015年的9.61/10万,2022年更是高达24.6/10万,成为女性癌症中的“第四大杀手”。但别慌!它的死亡率却稳定在极低水平(2022年约为0.45/10万)。 关键数据对比: 全球数据:2022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82万,死亡仅4.7万。 乳腺癌对比:全球乳腺癌年死亡约67万,是甲状腺癌的14倍! 中国现状:2022年甲状腺癌死亡约1.16万人,仅占癌症总死亡的0.35%。 为什么死亡率这么低? 早期发现率高:体检普及让更多“小癌”被揪出。 治疗效果好:手术+碘131+药物,治愈率超90%。 恶性程度低:最常见类型(乳头状癌)生长缓慢,极少转移。 二、甲状腺癌的“高危信号”:哪些人要特别当心? 甲状腺癌的病因复杂,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 危险因素清单: 辐射暴露:儿童期头颈部放疗史风险最高。 性别与激素: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肥胖与代谢:肥胖人群风险增加,胰岛素抵抗是潜在推手(国家喊你控制体重)。 碘摄入异常:过量或不足均可能扰乱甲状腺功能。 遗传基因:5%的甲状腺癌与家族遗传相关(如RET基因突变)。 🌍 地域差异明显: 城市>农村: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医疗资源丰富、筛查普及相关。 女性高发年龄段:30-50岁是发病高峰,男性则集中在30-40岁。 三、得了甲状腺癌≠绝症!关键看类型和治疗 甲状腺癌分为4种类型,预后差异巨大: 🔍 甲状腺癌类型与生存率:     💡 治疗方式如何选? 手术:主流方法,早期患者甚至可保留部分甲状腺。 消融:部分非常早期的患者通过微创治疗可以获益。 碘131:清除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靶向药物: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如仑伐替尼、索拉非尼。 术后管理: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定期复查TSH。 🌟 术后生活影响大吗? 多数患者术后可正常工作、运动、生育。 全切患者需长期服药,但寿命不受影响。 四、破除误区:甲状腺癌的“谣言粉碎机” 1.   “甲状腺癌不死人”➡️ 错!甲状腺癌并非不死人的癌症。 2. “甲状腺癌必须立刻手术” ➡️ 错!低危的微小癌可动态观察,部分无需立即干预。 3. “术后一定复发” ➡️ 错!规范治疗后复发率不足5%,即使复发也能控制。 4. “得了癌就不能生孩子” ➡️ 错!病情稳定后,备孕需调整药量即可。 五、预防建议:远离风险,早筛早诊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辐射暴露史、肥胖者,建议每年做甲状腺超声。 饮食注意:适量补碘(每天6克碘盐足够),少吃烟熏食品。 情绪管理:压力过大可能扰乱内分泌,学会放松很重要! 作者简介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深耕甲状腺疾病诊疗30年,擅长开放手术与微创消融,全网科普粉丝超100万。坚持“精准治疗+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推荐理由本文综合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全球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用通俗语言拆解甲状腺癌的真相。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甲状腺问题,希望这份“科学指南”能带来信心与方向。 记住:甲状腺癌不可怕,科学应对是关键! 🌟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306

肥胖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不孕不育及各类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包括多囊卵巢、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疑难杂症疾病引发的各种不孕不育的诊治;在妇科良性及恶性疾病,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长期和丰富的实践积累。
评分:10
问诊量:1033
对各类胃肠道肿瘤、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并发症的外科微创治疗、腹外疝等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操作胃镜、肠镜及腹腔镜,专长于胃肠道病变的内镜+腔镜双镜联合微创治疗。
评分:9.9
问诊量:97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病、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痛风、肥胖、各类肾病、类风关、干燥综合症等;运用中医治疗内分泌失调所致黄褐斑、痤疮、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等及疲劳综合症、免疫功能低下、汗症、失眠、郁证有丰富经验。特别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及类风湿病方面有较深造诣。
评分:10
问诊量:1392
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综合管理,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治疗, 妊娠糖尿病的诊治、1型糖尿病的诊治,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肥胖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内分泌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内分泌科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