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中药治疗胆石症原理 胆石症在我国常见,属中医胆胀、胃脱痛、痞满等范畴.中医治疗胆石症主要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以及由针灸发展而来的耳压疗法等,其中以药物疗法最为常用。 中药对胆管系统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加胆管压力;松弛胆管奥狄括约肌;协调十二指肠和胆管系统的运动;增加血浆缩胆囊素水平及调节蛋白表达,从而增加胆管系统动力及协调力;调节与胆汁分泌有关的胃肠激素水平等。张静等通过研究胆宁片对大白鼠的利胆作用发现,胆汁流量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提示胆宁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郑长春等报道大黄、番泻叶、芫花、金钱草、茵陈、虎杖、青蒿、柴胡、半边莲等均可使胆汁流量增加;大黄、番泻叶、巴豆、芫花、姜、半夏、大青叶、丹参等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减少致石性胆汁组分 胆石症是由于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及钙等胆汁成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形成石头而导致的疾病。目前关于中药对致石性胆汁组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中药对胆固醇代谢、胆红素代谢、黏蛋白蛋白及胆汁中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上。朱培庭等用豚鼠胆色素结石模型,对胆宁片的防石作用与致石胆汁影响的观察发现,胆宁片能明显降低肝脏、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力、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与钙离子含量,逆转成石趋势,使实验动物的成石率由86.6%下降至26.6%(P<0.01),有明显的防石作用。 减轻胆管感染 目前诸多研究发现中药对胆囊的作用除了增强其收缩力防止淤胆外,尚能保护胆囊黏膜避免受致石胆汁的刺激,起到保护胆囊、消除炎症的作用。龙明照等]在观察胆腑舒胶囊对实验性胆囊结石胆汁卵磷脂、总胆汁酸、黏蛋白及血清脂代谢影响的同时,发现模型组实验动物胆囊组织有明显的炎症水肿,其炎症刺激了胆囊黏蛋白分泌,使胆汁中黏蛋白含量升高,致使胆囊胆汁排泄不畅。应用胆腑舒胶囊治疗后胆汁中黏蛋白的含量明显下降,胆囊水肿减轻,胆囊动力学环境改善。 总之,中药防治胆石症的机制与西药单一的靶点作用不同,中药是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整合发挥作用的,这一点虽然给中药防治胆石症的实验研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但也许正是这点才会开启成功之门,研制出高效安全、方便价宜的新制剂,降低胆石症患者的手术率及复发率,造福于广大民众。
赵刚 2016-02-14阅读量9492
病请描述: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也随着B超应用于体格检查,许多无症状的和仅有轻微胃部不适而诊断为“慢性胃病”的胆囊结石患者得到明确诊断。我国胆囊结石中80%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键环节是胆囊胆汁中胆固醇的超饱和。胆汁中的胆固醇依赖胆汁中的胆汁酸盐和卵磷脂形成微胶粒或泡而溶解。尽管熊去氧胆酸为国内外公认的口服溶解胆囊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并已应用20余年,但近年来有关胆囊结石的溶石治疗的报道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溶石慢,疗效不尽人意。国人的胆囊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多见,纯胆固醇结石仅5%,熊去氧胆酸溶石的全溶率,即使以CT作为选择病例标准也仅40%左右,而且服药时间长达6~12个月。 滔罗特是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1991年获准生产,1993年获美国专利的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的有效药物,对我国胆囊结石的口服溶石是否有效并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112例完成疗程和观察,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应用滔罗特胶囊1粒/次,3次/日,对照组应用安慰剂胶囊1粒/次,3次/日。本研究结果表明,滔罗特对经选择的胆囊结石确有明显疗效,对小结石2个月亦可以出现疗效。但达到大部分(50%以上)溶解(显效)仅5.6%。随着时间延长,疗效提高,显效率4个月时为27.4%,6个月时达41.9%。与安慰剂对照组的溶石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患者胆囊结石缩小是滔罗特的药物效应。本组无一例出现全溶,可能与我国胆囊结石成分不同于西方国家,纯胆固醇结石很少,大多数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溶石困难。仅1例胆囊小结石在溶石变小后被机体排除,排石过程中出现急性梗阻性胆管炎,保守治疗结石排出胆总管。随访12个月,症状未再复发,B超复查胆囊与胆总管均无结石。提示对胆囊内胆泥和<5mm的小结石可以试用滔罗特的溶石作用后清除。本文对不足50%的溶解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月时为29.0%,6个月达25.8%。即将近30%的患者溶石较慢,6个月时溶石不足50%,延长时间有可能提高显效率。也可能与我国胆石成分有关。 滔罗特的安全性是令人欣慰的。试验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仅1.8%(2/112)。比较试验组服药前和服药2、4个月后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各项指标,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服用滔罗特无关。再从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服药2个月、4个月时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再次证明血常规与肝、肾功能7项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服用滔罗特无关。我们注意到个别病例转氨酶、总胆红素的轻度升高,根据临床经验,没有停药,肝功能没有恶化,反而趋于正常或转为正常,提示滔罗特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但因例数很少,未能做出2组差异的比较。 结论 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证明,滔罗特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确有溶解作用。6个月时显效率41.9%,有效率67.7%。6个月的试验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与血常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变化,不良反应率1.8%。滔罗特为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安全有效的药物。
赵刚 2016-02-14阅读量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