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腕管综合征 > 内容

腕管综合征内容

手腕好痛,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最近,门诊上不少患者因手腕疼痛(部分伴随手部麻痹疼痛)来就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由于腕管中的正中神经受压所致,常伴随手指麻痹以及功能活动障碍的症状,晚期甚至会出现鱼际萎缩。- 图片来源网络目前有研究表明,该疾病好发于女性群体,尤其是50-54岁的个体更为常见,这是因高负荷的手腕运动所致。而近年来,随着智能办公的普遍化,年轻人因长时间使用电脑也易患上此病。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社会心理因素都成为了促进腕管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腕管综合征以间歇性的夜间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为特点,发生频率也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甚至在白天发生。腕管综合征常以手部症状为特征,严重时也会扩散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对患者保持正常生活带来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治疗?目前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若达到以下手术指征,则建议通过手术来治疗腕管综合征:(1)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腕管内存在肿胀内容物占位,卡压正中神经,可选择手术解除压迫;(3)腕管内伴有骨折及关节脱位;(4)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者。标准手术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通过横切腕横韧带以释放腕管内容物,从而减缓对正中神经和肌腱的压迫。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可使用微创技术通过手腕短切口或内窥镜来完成,术后恢复期更短,疤痕压痛减少。手术后可以佩戴定制的3D打印腕关节固定支具,对手腕进行制动与保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1)改变不良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限制腕部运动、减少繁重的工作活动等;(2)利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具;- 图片来源网络(3)康复理疗;(4)药物治疗——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5)进行康复训练,在长时间高负荷手腕运动后,及时活动放松手腕。-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1] Padua L, Cuccagna C, Giovannini S et 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updated evidence and new questions. The Lancet Neurology. 2023;22(3):255-267[2] Padua L, Coraci D, Erra C et 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6;15(12):1273-1284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049

手麻和颈椎病是什么关系?

病请描述:手麻是颈椎病的一种症状,但是否所有颈椎病患者都会出现手麻呢? 首先,我们要提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这种情况下,神经根受到影响,可能由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压迫神经根,或者由于椎间孔狭窄,从而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这些神经主要负责手部的感觉和运动,因此经常会出现典型的手部麻木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手麻木只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经历这种感觉。这意味着某些病人可能并不会出现手部麻木,而可能表现为疼痛、发凉等其他感觉异常。 颈椎病的症状可以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取决于受压的神经根位置和程度。有些患者可能会感觉到明显的手麻木,这是因为受到压迫的神经根传递信号受阻,导致手部感觉异常。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没有麻木感,而是感受到颈部或手臂的疼痛,这可能是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神经炎或炎症反应。 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感觉手部发凉,这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受压的神经根干扰了周围血管的正常功能。 除了这些症状,一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手部无力、酸痛、肌肉抽搐或运动障碍等不同表现。因此,颈椎病的症状是多样化的,可能在不同患者之间有很大的变化。 就像下图这样,神经的分布是分区域的。如果颈椎病变的位置较高,压迫的就不是掌管手的神经,可能仅有颈肩部或大臂部的疼痛、麻木、无力,而不会有手的麻木。 其实,手麻的原因很多,绝不止是颈椎病才有这个这个症状。 1.腕管综合征 如果你有夜间睡觉被“麻醒”的经历,或者屈腕时感到麻木感加重,主要是正中神经经过腕道时受到压迫,常表现为一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或呈烧灼样痛,严重时甚至伴有大鱼际肌无力、萎缩。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白领、从事手部重复性工作的人群以及做家务较多的中年女性更容易患上此病。 2.脑卒中 对有“三高”症状的中老年人来说,因脑动脉硬化或狭窄、血栓脱落、供血不足等致大脑出现缺血性或出血性损伤时,会影响周围神经,亦会出现手麻。如果突然发生肢体一侧手脚麻木,而另一侧正常,并伴随面部僵硬、口齿不清、肢体无力的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诊。 3.一些全身的疾病 血脂过高:长期血脂过高,易引起血管壁硬化,加上血脂过高,血液粘稠,血流变慢,细胞所得到氧气养料减少,导致麻木。 糖尿病人:血糖维持较高水平,长久以往,对人体血管,神经造成极大伤害,血管硬化,神经变性。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96

给自己“算一卦&...

病请描述:坐在屏幕前纵横捭阖 手握鼠标指点江山 不时抖音微博加“吃鸡” 乐哉乐哉! 那不妨和王明杰博士来做个小测试 你且跟着做,王明杰博士老王给你“算上一卦”,动作看似简单,可能也会有朋友做不到。 小A就有这样的烦恼。 小A是某单位职员,长期电脑办公,最近经常加班,近段时间半夜手被“麻”醒,吃饭抓不住手里的筷子,还伴有手指疼痛……前来就诊,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也俗称“鼠标手”,它的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 在我们的手腕处有一个结构叫腕管,里面存在九根肌腱和一根神经,这根神经叫做正中神经。我们的腕管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神经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就有可能出现手指的麻木和疼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腕管综合征。 发病初期,症状可能或有或无,有手指麻木或疼痛的感觉,中指最严重,有时疼痛可牵涉至前臂。 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加重时,患者也会有前臂甚至整个上肢的麻木或其他异常感觉,当神经受压迫严重时,则会出现大小鱼际肌的萎缩,无法做拇指和小指的对指动作。咱就是说,王明杰博士算的这卦准不准? 每天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拉磨”,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呢?这里给你们介绍一个神经滑动练习法。 1. 开始时手腕处于中立位置,手指和拇指弯曲成拳头,拇指朝向自己。 2. 将手指和拇指伸直,保持中立位置。 3. 保持手指和拇指伸直,弯曲手腕,使手掌朝上。 4. 将手保持在同一位置,将拇指从手上伸出。 5. 保持你的手和手指在同一个位置,转动手腕,让你的手掌背对你。 6. 在位置 5 时,用另一只手轻轻向下拉拇指。 每个姿势保持 5 秒,每天重复这套练习3 - 5 次,可缓解和预防腕管综合征。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75

短效生长激素:科学、医学与社...

病请描述:标题:短效生长激素:科学、医学与社会的多维度理解 尊敬的患者朋友们, 今天,我以一个医生的身份,与您一起探索短效生长激素的奥秘。这不仅是一种科学探索,也是我们对健康、成长与生命质量的深入思考。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关于生长、健康与科技的奇妙世界。 首先,让我们从基本概念开始。短效生长激素,这个在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术语,其实是一种由人体内分泌系统自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主要在垂体前叶细胞中产生,其核心功能就是促进骨骼生长,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这种神奇的激素通过调控肝脏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IGFBP-3等蛋白质,实现其生理作用。这些蛋白质在促进骨骼生长、细胞分裂和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时间的脉络下,短效生长激素的研究与发展也历经沧桑。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狗切除胰脏后生长停滞的现象,开启了对生长激素研究的大门。随着科学进步,50年代,生长激素被尝试用于治疗儿童矮小症,但随之而来的是病毒污染的隐患。直到基因工程技术的突破,重组人生长激素的诞生,我们才迎来了一个更为安全和高效的治疗新纪元。 短效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广泛且深远,尤其在儿科领域。它为那些因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疾病而导致身高发育迟缓的儿童带来了希望。然而,它并不只是儿童的专属,其在抗衰老医学中的潜力,如增加肌肉质量、改善体型,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然而,任何伟大的科技发展都不应忽视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长期使用短效生长激素可能引起液体积聚、腕管综合症甚至糖尿病等问题。因此,我们在追求更高、更强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并妥善管理这些潜在风险。各国政府的严格监管,确保了患者能够安全地使用这些药物,这既是科学的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在文化与社会的视角下,短效生长激素的使用经常被过度理想化。它在流行文化中常被描绘为“增高”的灵丹妙药,这无疑放大了它的正面效果,而忽略了实际使用中的复杂性和风险。在体育领域,它的使用更是受到严格的监控,任何未经许可的使用都可能导致运动员面临严厉的制裁。 总的来说,短效生长激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医学工具,它的科学价值不容忽视。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谨慎使用的药物。作为患者,我们需要了解其作用、风险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受益于科技进步,享受健康生活。记住,科学和医学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而非简单的增减数字。在追求更高的同时,我们更要珍视健康的平衡与和谐。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2676

打工人,警惕“鼠...

病请描述:现在的白领,工作中每天使用电脑的频率非常高,况且公司配备的键盘、鼠标经常是最普通的款式,缺乏对手部、腕部人体工程学的支持,长期不良姿势给手腕带来的隐患——“鼠标手”。 什么是“鼠标手”? “鼠标手”通常是指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由正中神经穿过腕管时受到挤压压迫而产生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来看看正中神经的走形,你大概就能了解一二了! 正中神经行走在腕关节的一根管道中,可以把腕部的神经、动脉、静脉、肌腱想象成一堆乱七八糟的电线,而这根管道就是为了将这堆“电线”捆起来,让其井井有条的。这根管道由坚韧的韧带组成,如上图白色的部位就是,黄色的就是我们手腕部的正中神经。 当患者腕部反复受到压迫,局部组织、血管水肿将压迫腕管中的正中神经,使正中神经支配区产生疼痛、感觉异常及无力等不适。 “鼠标手”症状 “鼠标手”会导致正中神经支配区(下图中粉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腕、指各关节在活动时,如某一动作反复的次数较多,可能会造成相应肌腱与腱鞘之间产生磨擦,引起疼痛,其疼痛常于夜间加重,并可能痛醒。腕管综合征相关的疼痛和感觉异常可能局限在腕部,也可能累及全手。症状时常向近端放射至前臂,有时会放射到肘部以上,直至肩部,但一般不累及颈部。 如何初步自查和明确诊断“鼠标手”? 1. 将自己手腕屈腕一分钟左右或手指叩击腕部,拇指、食指及中指有放射痛者为阳性; 2. 指压试验:在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点用指压迫能诱发手指疼痛者为阳性; 3. 伸腕试验:维持腕部过伸的动作,很快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如果以上3个自查项目有阳性的,建议及时就医。 临床查体中,Phalen试验和Tinel征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常用方法👇 Phalen试验 Tinel征 Phalen试验:患者保持屈肘,双侧手背相对,促使腕关节过屈。或是患者在腕关节水平完全屈曲手部,并完全伸展肘关节,以牵拉正中神经。保持屈曲位1分钟。 Tinel征 :在腕管上方或紧邻腕管近端的正中神经路径上有力叩击。 关节镜检查是一种新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腕管内的病理改变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也可以在镜下做腕管松解术。 就医建议 一是如果出现了两种比较严重的症状:麻与冷。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神经、血管已经受到压迫或造成损害。 二是如果症状在逐渐加重,表现为程度上的加重以及发生时间的提前。 三是症状持续存在,不因为姿势的改变而缓解。 如果你的“鼠标手”已经出现了以上三种情况,那说明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需要通过医疗手段来协助缓解症状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症状不仅仅局限在手部时,比如还伴随颈部疼痛、头晕、头痛等,那很有可能手部的症状是因为其他的疾病所造成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鼠标手”治疗方法 1、夹板/支具:使用腕夹板、腕部支具等外固定支具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所谓的中立位是指手腕既不翘起来,也不弯曲,保持管道处于最大的一个位置上。通过腕关节中立位制动和固定,减少因活动引起的炎症。 3D打印腕部固定支具 2、药物治疗:可以口服营养神经及止痛药物,也可以外用膏药,以及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 3、腕管封闭治疗:局部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痛点局部封闭,利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控制症状。 4、物理治疗:理疗师通过腕骨活动术、神经滑动和肌腱滑动训练等技术辅助或指导患者锻炼,帮助缓解腕管综合征症状。 5、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呈中度或重度且电诊断检查发现正中神经重度损伤(去神经支配或轴突丧失),或症状未在保守治疗后缓解,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技术有开放性腕管松解术、内镜下腕管松解术、超声引导下微创腕管松解术,通过手术松解腕横韧带,实现腕管内减压。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处理

王金武 2024-03-21阅读量1688

“手外科&rdq...

病请描述: 手外科诊治的疾病范围,从广义上讲,只要是手或上肢出现了外观异常、感觉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需要手术治疗的外伤、畸形、感染、肿瘤等疾病,都属于手外科治疗的范围。 1.手及上肢部位的外伤及后遗症 上肢发生肌腱、神经、血管、骨骼的损伤,都影响到了手功能或手存活,都是手外科的常见问题。 2.手部麻木 手或上肢出现麻木,不一定是颈椎病,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而引起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包括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3.手部感染 手及上肢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如手指的甲沟炎,具体表现为手指甲沟及根部的红肿和脓肿形成,以及手指的化脓性指头炎,手掌部的感染,及前臂的筋膜炎等。 4.手部畸形 手及上肢出生即出现的形状异常,多由发育障碍引起,常见的有多指畸形、并指畸形,缺指畸形。 5.手部肿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软组织的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巨细胞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起源于骨关节的有软骨瘤,骨软骨瘤,在手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恶性黑色素瘤,鳞癌;以及在手部常见的假性肿瘤有腱鞘囊肿等。 6.运动损伤引起的腕肘关节疼痛 随着健康被重视,运动被大众认可和重视。随之出现,在运动意外引起的腕、肘关节疼痛,可有韧带损伤、骨软骨损伤等,目前微创技术在腕、肘关节广泛应用。也包括腱鞘炎、网球肘等疾病。 7.脑瘫、脑卒中、脑外伤的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华山医院国际首创了神经移位手术,并研发了配套的综合康复治疗新手段,为改善肢体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可根据病情来手外科门诊咨询。我们后续也会进一步详细介绍。

尹华伟 2022-10-17阅读量6246

颈椎病06—上背痛

病请描述:为什么有些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肩胛骨内侧缘附近的上背痛?我们在之前的科普贴颈椎病05中提过:人体颈椎有7节,共发出8对颈神经,左右对称。其中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分出颈浅支和颈深支);而剩下的第5-8颈神经就和第1胸神经一起组成了臂丛,和颈丛相比,臂丛有更多的分支和更广泛的支配区域,覆盖同侧颈肩、前胸、上背和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分支分成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支:(注:上背痛主要涉及锁骨上分支中的肩胛背神经)锁骨上分支多为短的肌支,发自臂丛的根和干,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上肢带肌。主要的分支包括:1.胸长神经(thoracicus longus):起自第5-7颈神经根,从臂丛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支配此肌。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发生“翼装肩”。(前锯肌起自第1-8肋肋体部,斜向后上内方,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2.肩胛背神经:起自第4-5颈神经根,穿中斜角肌,在肩胛骨与脊柱间下行,支配菱形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位于上背部斜方肌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至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第1-4颈椎横突,至于肩胛骨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当颈椎病累及肩胛背神经,患者常出现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酸痛,即肩胛骨内侧缘附近的上背痛。3.肩胛上神经:起自第5-6颈神经臂丛上干,向后经肩胛骨上缘入冈上窝,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入冈下窝,支配岗上肌,岗下肌。(岗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至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岗下肌: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肌束向外经过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当肩胛上神经损伤,岗上肌和岗下肌功能受损,收缩力减弱,盂肱关节之肱骨头内旋(即肱骨大结节内旋),可诱发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继发上臂和前臂的生物力线改变,可提高患者网球肘和腕管综合症风险,以及手指腱鞘炎反复发作。锁骨下分支(略,疼痛涉及相关分支时,会逐一介绍,详见后期科普贴。)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涉及肩,胸,臂,手的感觉与运动。主要包括: 1. 肩胛下神经。2. 胸内,外侧神经(也称胸前神经)。3. 胸背神经。4. 腋神经。 5.肌皮神经。6. 正中神经。7.尺神经。8.桡神经:  内容参考《系统解剖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骨科基础基础科学》—骨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第2版,陈启明 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华裔骨科医师学会和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联合出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6-09阅读量9292

生长激素腺瘤导致的肢端肥大有...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腺瘤临床表现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肢大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 1)    激素过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 2)    腺瘤局部侵犯所致症状 3)    腺垂体功能减退 4)    垂体卒中和其他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相关的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常在起病后较长时间被察觉,多数患者是因相关并发症就诊时得以诊断。 1. 肢体与面容改变: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青少年发生巨人症;而成年患者出现肢大相关的肢体及面容改变,包括眉弓和颧骨突出、鼻翼增宽、嘴唇增厚、齿列稀疏、舌体肥厚、反咬合、下颌前突、手足肥大等;此外,患者可出现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粗糙增厚和褶皱等。 2. 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是肢大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收缩功能障碍;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  3. 糖脂代谢相关并发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紊乱。 4. 呼吸系统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插管困难 5. 骨和骨关节系统并发症:关节软骨增厚、骨关节病和椎体骨折 6. 神经肌肉系统并发症:肢大患者较常出现双手麻木疼痛、肌力下降等症状,骨、软骨和软组织增生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活动耐力的下降,肌电图可有肌病的表现 7. 肿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肠息肉结肠癌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可高达75%,其中部分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腺瘤压迫所致的症状 腺瘤占位效应和侵袭所致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功能损害、颅神经受累症状及高催乳素血症等。 1. 头痛:可能反映了腺瘤生长对硬脑膜的牵拉或者腺瘤侵袭海绵窦对三叉神经的刺激。 2. 视觉功能损害:视力下降、双眼或单眼颞侧视野缺损,持续压迫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 其他颅神经受累症状:表现为患侧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扩大或对光反应迟钝和复视等。 4. 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可导致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溢乳;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腺垂体功能减退 对正常垂体的压迫和侵袭,约2/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如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所致月经紊乱、闭经和不孕;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畏寒、便秘和浮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的乏力和纳差等。 垂体卒中 垂体腺瘤患者中垂体卒中的发生率为2%~12%。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复视、垂体功能减退等相关表现,甚至有意识障碍等。当患者突发上述症状时,应警惕急性垂体卒中可能。 其他临床表现 梗阻性脑积水。混合型垂体腺瘤,出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高代谢症状。单基因突变导致的肢大患者可出现其他相关临床表现,如McCune-Albright 综合征的肢大患者可出现颅骨等处多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皮肤牛奶咖啡斑等表现。

赵帆 2022-04-20阅读量8697

疼痛治疗简要介绍

病请描述:疼痛按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有自限性,当组织损伤恢复后即减轻。若疼痛时间超过三个月即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的发展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能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就业、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根据发病机制,慢性疼痛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和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并存)。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带状疱疹性(后遗)疼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性疼痛、创伤后神经痛和卒中后疼痛等。伤害感受性疼痛有炎性疼痛、骨关节炎的关节痛、骨折后肢体疼痛和术后内脏疼痛等。混合性疼痛有颈胸腰背神经根病所致的疼痛、癌性疼痛、腕管综合征导致的疼痛等。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60%以上为颈肩腰腿痛,此外带状疱疹性(后遗)疼痛、骨关节痛和骨质疏松症导致的疼痛等也比较常见。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最基本的也是最先考虑的为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外周神经阻滞、神经毁损术、植入式鞘内镇痛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等。例如,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影像引导下进行责任神经的神经阻滞;当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考虑进行神经毁损。对于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药物控制不佳或者患者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时,可行鞘内镇痛泵植入手术,该手术是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并将给药装置植入到患者腹部皮下,达到将药物直接持续输送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安全有效地为癌性疼痛患者进行镇痛的一种方法。由于导管与储存药液的泵体均植入体内,遥控精密调节给药量。整个系统优质高效,可连续使用多年,定期加药只需透过皮肤注入药泵,维护简便。此外该手术创伤小,吗啡用量仅为口服药量的1/300,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还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的程度和部位,调节给药剂量。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当药物治疗和神经阻滞或者神经毁损无效时,可行脊髓电刺激术,它是将电极通过微创穿刺的方式,置入椎管内的硬膜外间隙,传导电流刺激脊髓,在疼痛部位产生一种舒适的酥麻感,覆盖原有的痛感,从而阻断痛觉向大脑的传递。此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验证,微创、可逆(不破坏神经结构),具有长期的治疗效果。

边文玉 2021-03-12阅读量8134

得了腕管综合征怎么办?

病请描述:      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之一,其病理基础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常见症状包括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很多时候是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手指感觉减退,大鱼际萎缩,拇指肌力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等表现,对患者手部功能影响大。该疾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患者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即正中神经分布区的麻木不适,夜间加重。神经传导检查和肌电图结果可以帮助确定诊断,排除其他神经性疾患,还可反应压迫的严重程度,对于拟定恰当的治疗策略有重要参考价值。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休息制动、药物、局部封闭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对于进行性加重的患者,手术是疗效最明确的治疗手段,早期接受手术的有效率在90%以上。常规手术方式为跨腕长切口手术切开腕管松解正中神经,切口一般长约5~6cm,手术创伤大,对患者在局部外观上造成较大冲击。              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在临床逐步推进内镜下腕管减压术,在腕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通过腕部0.5~1cm左右的小切口,运用微创技术松解腕管,探查并松解正中神经。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仁济南院(江月路2000号)-门诊三楼-专家门诊周二下午-仁济东院( 浦建路160号 ) -门诊五楼-专家门诊

沈奕 2019-08-12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