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食管闭锁 > 内容

食管闭锁内容

如何做一次标准的胃镜检查

病请描述:胃镜检查已经成为体检筛查、上消化道疾病检查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式,虽然学习胃镜检查的操作不难,但是想要做的准确、全面确实需要相当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目前推荐无痛胃镜检查,被检查者可以拥有良好的体验和配合度,医生可以全面、细致的观察整个上消化道,并对可能的病变做进一步精准的检查和判断。一、检查前准备(一)饮食准备一般都是上午检查,头一天吃完晚饭后就不能再进食,至少禁食6小时以上,做之前3小时禁水。(二)药物准备降压药:每天需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检查当天早上可用少量水送服,按正常剂量服药。降糖药及胰岛素:需暂停服用一次,待检查结束后再继续用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至少提前一周停止服药。黏液祛除剂及祛泡剂:检查前10-15分钟口服,以清除胃内黏液与气泡,改善胃部视野,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三)其他准备活动假牙:佩戴活动假牙的患者,检查前需摘下假牙。告知身体状况:向医生详细说明自己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以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心理准备:避免焦虑、恐惧,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二、无痛胃镜(一)麻醉方式无痛胃镜是在麻醉师的帮助下,通过静脉麻醉,让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完全没有痛苦和感觉。(二)麻醉优点舒适度高: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都在睡觉,不会感到恶心、呕吐等不适。损伤较小:由于患者不会因恶心而产生不适反应,镜子造成损伤的机会也相应减少。观察更清晰:患者不会因不适而影响胃部的舒展,医生能够更清晰、仔细地观察胃部情况。三、检查过程(一)进镜观察顺序下咽部:进镜后首先观察下咽部,查看有无异常病变。食管:继续进镜观察食管,注意食管的黏膜情况,有无狭窄、溃疡、肿瘤等。贲门:观察贲门的形态、有无松弛或狭窄等情况。胃体:依次观察胃体下部、中上部的大弯、前壁及后壁。其中后壁是相对观察薄弱区域,可采取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胃窦:观察胃窦的黏膜情况,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幽门:查看幽门的形态、有无狭窄或闭锁不全等情况。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观察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情况,有无溃疡、肿瘤等病变。(二)退镜观察顺序十二指肠降部、球部:退镜时再次观察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确保无遗漏。胃窦、胃角:仔细观察胃窦和胃角的黏膜,有无病变。胃体(小弯、后壁):观察胃体小弯和后壁,注意有无异常。胃底:观察胃底的黏膜情况,有无病变。贲门:再次观察贲门,确保无遗漏。胃体(正镜前壁、大弯):最后观察胃体正镜前壁和大弯,完成整个胃腔的观察。(三)观察要点黏膜颜色:正常胃黏膜呈橘红色,若出现苍白、发红、花斑等颜色改变,可能提示病变。黏膜形态:观察黏膜是否光滑,有无水肿、糜烂、溃疡、结节、息肉等。血管纹理:正常胃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若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可能提示病变。蠕动情况:观察胃的蠕动是否正常,有无痉挛或蠕动减弱等情况。(四)容易遗漏的部位及原因胃体后壁:由于其位置较隐蔽,且在正镜观察时不易直接看到,容易被遗漏。需采取特殊操作手法,如正镜下上推大钮+下压小钮+吸气靠近观察,才能清晰观察到。胃底穹窿部:胃底穹窿部位置较深,且形状不规则,容易被忽视。检查时需充分充气,使胃底充分展开,同时变换角度仔细观察。食管上段:在进镜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快速通过食管上段,导致漏诊。检查时需缓慢进镜,仔细观察食管上段的黏膜情况。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十二指肠降部内侧位置较深,且与胰头相邻,容易被遮挡。需调整镜身角度,充分暴露该部位,仔细观察。四、诊断方法(一)放大观察在发现可疑病变后,可使用放大内镜对病变进行放大观察,放大倍数可达数十倍乃至100倍,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表面的微细结构,如腺管开口、微血管形态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早期胃癌。(二)活检病理检查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需取组织送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癌、癌的分化程度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五、检查目的(一)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癌的金标准,通过仔细观察下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情况,结合染色、放大观察等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性病变,如早期胃癌、食管癌等,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二)诊断其他疾病除了发现肿瘤性病变,胃镜检查还可用于诊断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六、检查后注意事项(一)休息检查后需安静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当日避免驾车及进行危险作业,以防因药物的残留作用导致意外。(二)饮食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2小时后可先试饮水,若无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食物,次日可恢复正常饮食。(三)观察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泽 2025-01-21阅读量1390

新生儿食管闭锁(EA)

病请描述:手术(常规胸部切口和胸腔镜)是唯一的治疗方案!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

冉旭东 2024-01-02阅读量518

气管外伤—&md...

病请描述:气管外伤——气管支气管裂伤是什么? 如何治疗?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胸外科 谢冬大夫1.气管支气管裂伤是什么疾病?          闭合性气管支气管损伤(Blunt Tracheobronchial Injuries,BTI)是指暴力撞击后,气管支气管受外力挤压,造成横向或纵向损伤,而皮肤完整,损伤部位可见于颈段气管、胸段气管或支气管。损伤程度包括气管穿孔、断裂、狭窄、阻塞闭锁、气管食管瘘或气管血管瘘等。2.气管支气管裂伤的病因   胸部钝性伤造成BTI的可能机制:胸廓突然受压,前后径减小、横径增大,两肺被压向后外侧,产生剪切作用,尤其是近隆突处形成巨大张力,使其断裂;受伤时声门紧闭而气道内压力骤然升高,超出气道弹性所能承受的范围,造成气道膜部撕裂;快速前冲减速时固定部位对隆突或环状软骨等气管的剪切力造成气管断裂。BTI多见于距隆突2.5cm的范围内,右侧主支气管断裂大多位于距隆突0.5cm内,而左侧因主动脉弓的存在多见于距隆突2.5cm处。   典型患者1:患者,男性,46岁, 2012年3月外伤4周后,气促加重一个星期,患者胸部外伤,双侧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双侧肺挫伤,入院后,予以呼吸机正压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症状稍好转,撤除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和胸腔引流管,外伤后3周左右,再次出现胸闷气促加重,复查胸片发现原来膨胀的右肺逐步出现肺不张。考虑右侧支气管裂伤导致的肺不张收住院治疗。3.气管支气管裂伤的症状1).如果气道破口不与胸膜腔贯通可无气胸表现,如气道破口破入胸膜腔后,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皮下、纵隔气肿、咯血、气急或持续性的气胸。2).胸部外伤后,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皮下或纵隔气肿等应该考虑有气管、支气管损伤的可能,胸腔闭式引流持续大量漏气伴肺不张是其特征性表现。3).有些患者并不表现为急性大量漏气,而表现为隐匿性病程,其支气管破口周围软组织可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气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通畅,特别是左主支气管。2-6周后因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可致气道狭窄,进而可引起痰液潴留、肺不张、反复的支扩或阻塞性肺炎;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断裂的病例可因管腔完全闭锁形成肺不张。可以表现为外伤后2-3个月出现一侧肺不张。病例 陈旧性左主支气管断裂6个月后,手术吻合4.谢大夫,哪些气管外伤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气管支气管破裂或穿孔原则上均应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限于少数症状体征轻微、破口较小,且无合并其他(如食管等)损伤、无感染征象、气道能保持稳定通畅、自主呼吸平稳无困难者5.谢大夫,什么时候做手术合适,我们这个外伤都已经发生2个月了,现在再手术,还来得及吗?手术时机需慎重选择,过早手术,局部炎症水肿反应较严重,各种组织界限不清,术中失血多,增加副损伤的机会;过晚手术者,断裂处血肿机化,局部疤痕纤维化较严重,近远端支气管残端难以寻找,给支气管重建带来难度。危重情况下,BTI应首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减压,改进通气和氧合,处理危及生命的复合伤,而不应为诊断等待检查延误抢救时机。如伤情允许且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外伤后72 h-1周左右是最好的手术时机,但是对于发现比较晚的病例,仍有机会通过手术纠治的。6.谢大夫,我们这个手术需要切除肺叶或全肺吗?气管外伤的手术一般包括修补、对端吻合、袖式切除、肺叶切除等,多数病例可通过修补或对端吻合而获治愈,除极个别伴有肺严重挫裂伤外,多数不需要行肺切除,陈旧性主支气管断裂所致一侧全肺不张(甚至外伤后3-6个月的患者),在术中清除管腔内分泌物后经插管通气多数可以复张良好。7.总结一下右主支气管靠近隆凸部位是闭合性气管支气管裂伤的最常见部位 CT三维重建与气管镜是诊断闭合性气管支气管裂伤的有效方式 BTI常发生诊断延误,手术重建是治疗闭合性气管支气管裂伤的有效措施 手术疗效与与获治时间并无相关性,有些患者,外伤3-6个月后,才明确诊断支气管裂伤,这时手术依然能够保留肺组织。 多数患者可保留断裂支气管远端的肺组织最后,谢冬大夫那么博学,去哪里能找他看病呢?元芳,谢冬大夫每周三上午、周四下午总院专家门诊总院门诊: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靠近五角场)上海市肺科医院门诊4楼延庆路门诊:上海市徐汇区延庆路130号。气管肿瘤、气管狭窄、巨大胸腔肿瘤(>5cm)、局部晚期肺癌,肺移植属于急症手术,谢大夫的号不容易挂,如果前述情况,可以凭CT报告单,门诊现场找我助理加号。

谢冬 2021-11-04阅读量1.1万

胎儿胆囊内异常回声的产前超声...

病请描述:随着产前超声检查的普及规范以及检查医师水平的不断提高。胎儿胆囊内异常回声不断被检出,既往多被报道为胆泥、胆结石。当前对其产生的病因、机理及异常回声的化学成分并不明确,产科医生、产前诊断科医生、超声医生对其临床意义的认识亦不是太多。 对进行中晚孕期产科常规超声检查的38 905例孕妇(含双胎 166例、三胎7例)39085例胎儿,其中发现胎儿胆囊内异常回声38例。孕妇年龄19~39岁。 (1)胎儿胆囊超声检查方法:正常胆囊:长轴呈茄形,断轴呈类圆形,位于右上腹部、脐静脉腹内段右侧,胆囊与脐静脉腹内段鉴别困难时借助彩色多勒超声加以鉴别。胆囊腔内为无回声区,透声佳,偶见分隔或褶皱。 (2)胎儿胆囊异常回声的判断:当胆囊腔内透声差,出现点状回声、带状回声或回声团时诊断为胆囊内异常回声,当胆囊内充满异常回声时需注意与胆囊显示不清鉴别。 (3)胆囊内异常回声的超声图像分型:①胆汁淤积型:胆囊内见低回声带或充满低回声或等回声,但不含有强回声:②泥沙样结石型:胆囊内散在或带状强回声,大小不等,无固定形态、改变体位可移动变形,后方伴或不伴声影:③典型结石型:强回声团块,形态固定,后方伴有声影。超声检出胎儿胆囊异常回声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检查。除被引产的胎儿之外,其余胎儿产前每2 周复查一次直至出生,出生后3天内、1周、1月、2月,分别按需复查,直至超声显示胆囊内未见异常回声。 结果: 1.胎儿胆囊回声的超声图像特征:共发现胎儿胆囊异常回声38例,首次发现胎儿胆囊内异常回声的孕周介于 28-40周。按照超声图像特征的不同可分为:①胆汁淤积型:12例,胆囊内见低回声带或充满低回声或等回声,但不含有强回声;②泥沙样结石型:23例,胆囊内散在或带状强回声,大小不等,无固定形态、改变体位可移动变形,后方伴或不伴声影;③典型结石型:3例,强回声团块,形态固定,后方伴有声影。  2.胎儿胆囊回声合并的其他结构异常:7例胎儿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其中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食管闭锁、小下颌畸形、胎粪性腹膜炎合并心胸比例增大、肝囊肿、侧脑室扩张、单脐动脉各1例。 3.胎儿胆囊异常回声的随访结果:38例胎儿中,除合并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食管闭锁、小下颌畸形、胎粪性腹膜炎合并心胸比例增大的4例胎儿被引产之外。其余34例胎儿均活产,预后良好。胆囊异常回声均在产前消失或产后2月内消失,其中4例在产前消失,23例在产后1周消失,6例在产后1 月内消失,最晚的1例在产后2月内消失。 本文选自:潘云祥等,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年第38卷13期。

赵刚 2020-02-15阅读量1.1万

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为什么这么...

病请描述:     上面两照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两位对气管外科做出巨大贡献的外科专家。右面那位叫Grillo,世界公认的曾经做过气管狭窄切除手术最多的专家,是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主任,曾经做了100多例气管切除与吻合手术。他用离体研究得出结论,气管最长可以切除一半(约6.8cm)。这个长度已成为医书上的经典。      但是,实际上,临床医生基本没有人能够切除如此长度的气管。因为这个长度是离体实验,切除后再吻合,然后处死动物后离体标本用金属砝码测定拉不断的最大切除长度。这在活人身上是不可重复的!也是绝对不安全的!Grillo的成功病例最长也就是6cm。      Grillo做的气管切除绝大多数都是气管切开或插管后的良性气管狭窄,而且大多数没有经过过多的内镜治疗。因为,在他的时代,纤维内镜还刚刚应用到临床,激光治疗还没有发明。因此,气管狭窄都不太复杂,不需要切除太长的气管。但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手术技术非今日可比,麻醉及监测手段及设备更非今日可比。气管手术对麻醉要求甚高,上世纪的技术曾经是在气管切开吻合时,先将气管插管(那时主要是单腔插管)插至切断后远端气管中,保证双肺通气,让病人充分吸氧后,再将插管退到近端气管中(避免影响手术操作),赶紧缝上一针,再把插管通过吻合处,插到远端气管通气,再拔到近端,再缝一针。。。“疲于奔命”!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气管手术被大多数医生视为危途。九十年代初,我在英国伦敦世界著名的心肺移植中心见到一例气管狭窄切除手术,切除不过2公分,但是,参观手术的医生挤满一屋子,比参观心肺移植和重大疑难心脏手术的人要多得太多了!可见气管手术的稀罕,也从侧面反映出气管手术的危险和困难。       近十年来我已完成近五十例气管手术,我才更深地体会到气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第一,目前我们的检查手段主要靠的是CT和气管镜。CT无法清楚准确地分辨气管壁的厚薄,而气管镜只能从气管腔内观察狭窄和肿瘤情况,更不了解管壁受累程度。因此,手术前对气管到底需要切除多长,只能粗略估计,无法精确到半公分水平。因此,手术前估计可以切除并一期吻合的病例,手术中有时需要切除更长,稍有不慎,切除后就可能吻合不上。我曾经遇到过1例术前认为切除3cm就可以了的病例,术中发现气管壁受侵更长,结果切除了5cm。类似的病例很多,与术前估计相差1~2cm的病例很普遍。因此,为了能够一期吻合,有时不得不姑息切除。而一旦吻合不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那将是一场多大的灾难啊!病人无法下台,甚至牺牲在手术台上。历史上曾有此类患者,为了生存,医生在其胸前从胸骨上打个洞,将气管拉出来与皮肤缝合在一起,患者从此不能说话,而且只能经胸前的孔洞“出气”(呼吸)。多么悲惨的情景!      第二,气管周围都是重要脏器,有去头部和上肢的十几条大血管(动脉和静脉) ,后面紧贴食管,左右两侧是迷走神经,还有胸导管等等。任何损伤都会是致命的!而严重的气管狭窄,尤其是外伤后或经过多次各种治疗的病例,瘢痕极其严重,解剖不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加上现时的医患关系,哪个医生愿意没事找事呢?没有十分把握,没人愿意接治复杂病人。近十年来,我接诊和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可以说是跑遍全国,跑遍全市各大医院,无人接治!     第三,越是治得少,越没有经验。越没有经验,越没有把握。越没有绝对把握,越没有人接治。近年来我发现,大段气管切除后,可以突然发生高度的吸气困难。既不是所谓silent lung(寂静胸),也不是所谓 lock lung (闭锁肺),没有任何诱因,突发吸气困难,眼见着患者窒息。这种现象,青少年患者更为常见,让人危惧。机理不清,也就是说,人类对大段气管切除后气管的病理生理改变还缺乏真正的了解。 第四,由于根治性手术的危险和困难,所以近年来保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有些简单患者经过内镜激光或冷冻治疗,得到缓解或根治,但也有一些由于治疗不当或过度治疗,病情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支架的广泛应用,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些肉芽增生需要不断地激光冷冻治疗,有些支架造成了气管食管瘘,气管血管瘘等,病情更复杂,甚至死亡。越是复杂,越没有人接诊,更难以手术治疗。 因此,希望借此短文,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气管手术的艰难,让更多的人了解,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严重者,要么已经不治,要么承担风险一搏,争取生存,争取更好地生存。让我们共同努力,解救更多的气管狭窄和肿瘤患者! [1]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插管后气管狭窄的治疗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3):180-182.DOI: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3.03.018. [2]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气管支气管憩室的诊断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3):233-235.DOI: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2.003.017. [3] 谢冬,陈昶,武春燕等.喉罩辅助通气治疗高位气管多形性腺瘤一例[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4,1(1):61-62.DOI:10.3877/cma.j.issn.2095-8773.2014.01.013.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冬 2018-12-17阅读量8657

先天性食管畸形

病请描述: ⑴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漏发病原因可能与炎症、血管发育不良或遗传因素有关。可分为五型:Ⅰ型:食管闭锁近远端均为盲端,无漏两端距离远:Ⅱ型:食管近端有漏与气管相通,远端盲端,两端距离远;Ⅲ型:食管近端盲端,远端距离大于2cm为Ⅲa,小于2cm为Ⅲb;Ⅳ型:食管闭锁的近远端均有瘘管与气管相通;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谢冬Ⅴ型:无食管闭锁,但有食管与气管相通。病理生理变化最常见的是病儿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常与其他畸形伴发存在。临床表现长为出生后数小时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如唾液过多,从口角或口鼻大量涌出,呈明显的呼吸困难。体检两肺明显的痰鸣音,合并肺不张的扣诊浊音,似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X线是最简单的诊断方法,从口或鼻插入胃管,受阻后继续插入可见管端自咽部返回口中,反复两次后将胃管向外拔除少许,做正位或右前斜位片可确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精心护理,近端置导管有效吸引唾液,禁食,应用抗生素及呼吸管理。近年来多提倡分期手术的概念,先做胃造漏及胸膜外食管气管漏结扎,待肺炎好转后再行食管吻合术。术后5日检查有无吻合口漏,无漏即可经口喂食。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食管气管漏复发,胃食管反流和气管狭窄等。⑵     先天性食管狭窄先天性食管狭窄非常罕见,多继发于炎症改变。可分为三种:①膜状蹼或膈形成;②纤维肌性肥厚;③食管壁有气管、支气管组织残存。诊断标准为:新生婴儿进行性恶心、呕吐,典型症状在6个月左右进食半固体食物时发生。X线吞钡检查可发现有食管狭窄。治疗多采用气囊扩张的食管扩张术。大多数膜状蹼和继于气管、支气管组织残留的须经外科手术切除。

谢冬 2018-08-06阅读量6035

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为什么这么...

病请描述: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谢冬 上面两照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两位对气管外科做出巨大贡献的外科专家。右面那位叫Grillo,世界公认的曾经做过气管狭窄切除手术最多的专家,是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主任,曾经做了100多例气管切除与吻合手术。他用离体研究得出结论,气管最长可以切除一半(约6.8cm)。这个长度已成为医书上的经典。 但是,实际上,临床医生基本没有人能够切除如此长度的气管。因为这个长度是离体实验,切除后再吻合,然后处死动物后离体标本用金属砝码测定拉不断的最大切除长度。这在活人身上是不可重复的!也是绝对不安全的!Grillo的成功病例最长也就是6cm。 Grillo做的气管切除绝大多数都是气管切开或插管后的良性气管狭窄,而且大多数没有经过过多的内镜治疗。因为,在他的时代,纤维内镜还刚刚应用到临床,激光治疗还没有发明。因此,气管狭窄都不太复杂,不需要切除太长的气管。但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手术技术非今日可比,麻醉及监测手段及设备更非今日可比。气管手术对麻醉要求甚高,上世纪的技术曾经是在气管切开吻合时,先将气管插管(那时主要是单腔插管)插至切断后远端气管中,保证双肺通气,让病人充分吸氧后,再将插管退到近端气管中(避免影响手术操作),赶紧缝上一针,再把插管通过吻合处,插到远端气管通气,再拔到近端,再缝一针。。。“疲于奔命”!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气管手术被大多数医生视为危途。九十年代初,我在英国伦敦世界著名的心肺移植中心见到一例气管狭窄切除手术,切除不过2公分,但是,参观手术的医生挤满一屋子,比参观心肺移植和重大疑难心脏手术的人要多得太多了!可见气管手术的稀罕,也从侧面反映出气管手术的危险和困难。 近十年来我已完成近五十例气管手术,我才更深地体会到气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第一,目前我们的检查手段主要靠的是CT和气管镜。CT无法清楚准确地分辨气管壁的厚薄,而气管镜只能从气管腔内观察狭窄和肿瘤情况,更不了解管壁受累程度。因此,手术前对气管到底需要切除多长,只能粗略估计,无法精确到半公分水平。因此,手术前估计可以切除并一期吻合的病例,手术中有时需要切除更长,稍有不慎,切除后就可能吻合不上。我曾经遇到过1例术前认为切除3cm就可以了的病例,术中发现气管壁受侵更长,结果切除了5cm。类似的病例很多,与术前估计相差1~2cm的病例很普遍。因此,为了能够一期吻合,有时不得不姑息切除。而一旦吻合不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那将是一场多大的灾难啊!病人无法下台,甚至牺牲在手术台上。历史上曾有此类患者,为了生存,医生在其胸前从胸骨上打个洞,将气管拉出来与皮肤缝合在一起,患者从此不能说话,而且只能经胸前的孔洞“出气”(呼吸)。多么悲惨的情景! 第二,气管周围都是重要脏器,有去头部和上肢的十几条大血管(动脉和静脉) ,后面紧贴食管,左右两侧是迷走神经,还有胸导管等等。任何损伤都会是致命的!而严重的气管狭窄,尤其是外伤后或经过多次各种治疗的病例,瘢痕极其严重,解剖不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加上现时的医患关系,哪个医生愿意没事找事呢?没有十分把握,没人愿意接治复杂病人。近十年来,我接诊和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可以说是跑遍全国,跑遍全市各大医院,无人接治! 第三,越是治得少,越没有经验。越没有经验,越没有把握。越没有绝对把握,越没有人接治。近年来我发现,大段气管切除后,可以突然发生高度的吸气困难。既不是所谓silent lung(寂静胸),也不是所谓 lock lung (闭锁肺),没有任何诱因,突发吸气困难,眼见着患者窒息。这种现象,青少年患者更为常见,让人危惧。机理不清,也就是说,人类对大段气管切除后气管的病理生理改变还缺乏真正的了解。第四,由于根治性手术的危险和困难,所以近年来保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有些简单患者经过内镜激光或冷冻治疗,得到缓解或根治,但也有一些由于治疗不当或过度治疗,病情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支架的广泛应用,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些肉芽增生需要不断地激光冷冻治疗,有些支架造成了气管食管瘘,气管血管瘘等,病情更复杂,甚至死亡。越是复杂,越没有人接诊,更难以手术治疗。因此,希望借此短文,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气管手术的艰难,让更多的人了解,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严重者,要么已经不治,要么承担风险一搏,争取生存,争取更好地生存。让我们共同努力,解救更多的气管狭窄和肿瘤患者![1]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插管后气管狭窄的治疗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3):180-182.DOI: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3.03.018.[2]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气管支气管憩室的诊断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3):233-235.DOI: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2.003.017.[3] 谢冬,陈昶,武春燕等.喉罩辅助通气治疗高位气管多形性腺瘤一例[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4,1(1):61-62.DOI:10.3877/cma.j.issn.2095-8773.2014.01.013.

谢冬 2018-08-06阅读量5802

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为什么这么...

病请描述:上面两照片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两位对气管外科做出巨大贡献的外科专家。右面那位叫Grillo,世界公认的曾经做过气管狭窄切除手术最多的专家,是美国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主任,曾经做了100多例气管切除与吻合手术。他用离体研究得出结论,气管最长可以切除一半(约6.8cm)。这个长度已成为医书上的经典。但是,实际上,临床医生基本没有人能够切除如此长度的气管。因为这个长度是离体实验,切除后再吻合,然后处死动物后离体标本用金属砝码测定拉不断的最大切除长度。这在活人身上是不可重复的!也是绝对不安全的!Grillo的成功病例最长也就是6cm。Grillo做的气管切除绝大多数都是气管切开或插管后的良性气管狭窄,而且大多数没有经过过多的内镜治疗。因为,在他的时代,纤维内镜还刚刚应用到临床,激光治疗还没有发明。因此,气管狭窄都不太复杂,不需要切除太长的气管。但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手术技术非今日可比,麻醉及监测手段及设备更非今日可比。气管手术对麻醉要求甚高,上世纪的技术曾经是在气管切开吻合时,先将气管插管(那时主要是单腔插管)插至切断后远端气管中,保证双肺通气,让病人充分吸氧后,再将插管退到近端气管中(避免影响手术操作),赶紧缝上一针,再把插管通过吻合处,插到远端气管通气,再拔到近端,再缝一针。。。“疲于奔命”!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气管手术被大多数医生视为危途。九十年代初,我在英国伦敦世界著名的心肺移植中心见到一例气管狭窄切除手术,切除不过2公分,但是,参观手术的医生挤满一屋子,比参观心肺移植和重大疑难心脏手术的人要多得太多了!可见气管手术的稀罕,也从侧面反映出气管手术的危险和困难。近十年来我已完成近五十例气管手术,我才更深地体会到气管手术的风险和难度。第一,目前我们的检查手段主要靠的是CT和气管镜。CT无法清楚准确地分辨气管壁的厚薄,而气管镜只能从气管腔内观察狭窄和肿瘤情况,更不了解管壁受累程度。因此,手术前对气管到底需要切除多长,只能粗略估计,无法精确到半公分水平。因此,手术前估计可以切除并一期吻合的病例,手术中有时需要切除更长,稍有不慎,切除后就可能吻合不上。我曾经遇到过1例术前认为切除3cm就可以了的病例,术中发现气管壁受侵更长,结果切除了5cm。类似的病例很多,与术前估计相差1~2cm的病例很普遍。因此,为了能够一期吻合,有时不得不姑息切除。而一旦吻合不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那将是一场多大的灾难啊!病人无法下台,甚至牺牲在手术台上。历史上曾有此类患者,为了生存,医生在其胸前从胸骨上打个洞,将气管拉出来与皮肤缝合在一起,患者从此不能说话,而且只能经胸前的孔洞“出气”(呼吸)。多么悲惨的情景!第二,气管周围都是重要脏器,有去头部和上肢的十几条大血管(动脉和静脉) ,后面紧贴食管,左右两侧是迷走神经,还有胸导管等等。任何损伤都会是致命的!而严重的气管狭窄,尤其是外伤后或经过多次各种治疗的病例,瘢痕极其严重,解剖不清,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加上现时的医患关系,哪个医生愿意没事找事呢?没有十分把握,没人愿意接治复杂病人。近十年来,我接诊和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可以说是跑遍全国,跑遍全市各大医院,无人接治!第三,越是治得少,越没有经验。越没有经验,越没有把握。越没有绝对把握,越没有人接治。近年来我发现,大段气管切除后,可以突然发生高度的吸气困难。既不是所谓silent lung(寂静胸),也不是所谓 lock lung (闭锁肺),没有任何诱因,突发吸气困难,眼见着患者窒息。这种现象,青少年患者更为常见,让人危惧。机理不清,也就是说,人类对大段气管切除后气管的病理生理改变还缺乏真正的了解。第四,由于根治性手术的危险和困难,所以近年来保守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有些简单患者经过内镜激光或冷冻治疗,得到缓解或根治,但也有一些由于治疗不当或过度治疗,病情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支架的广泛应用,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些肉芽增生需要不断地激光冷冻治疗,有些支架造成了气管食管瘘,气管血管瘘等,病情更复杂,甚至死亡。越是复杂,越没有人接诊,更难以手术治疗。因此,希望借此短文,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属了解气管手术的艰难,让更多的人了解,气管狭窄和气管肿瘤严重者,要么已经不治,要么承担风险一搏,争取生存,争取更好地生存。让我们共同努力,解救更多的气管狭窄和肿瘤患者![1]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插管后气管狭窄的治疗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3):180-182.DOI:10.3760/cma.j.issn.1001-4497.2013.03.018.[2] 谢冬,姜格宁,徐志飞等.气管支气管憩室的诊断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3):233-235.DOI: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2.003.017.

谢冬 2017-10-20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