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干燥斑 > 治疗

干燥斑治疗

干燥斑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皮肤有这7个变化,提示血糖超...

病请描述:当我们摄入的糖分过多,身体一时难以消耗,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加,促进糖分的吸收。若血液中的糖分长期偏高,胰腺负担过重会导致其功能衰退,最终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引起糖尿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跨越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阶段,其中又以25岁~80岁的男性居多。高血糖的“毒性”会逐渐造成各种代谢紊乱,引起末梢神经和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皮肤感染等。《糖尿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79%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伴有一种皮肤病,如皮肤感染(48%)、干燥(26%)和炎症(21%)。如果你出现以下的皮肤问题,注意甄别细节,警惕是否血糖过高,甚至已患上糖尿病。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可能是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的第一迹象,约30%的患者因皮肤问题就医而确诊糖尿病。血糖升高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及植物神经,导致其功能紊乱,引起皮肤瘙痒。长期血糖过高还会导致慢性脱水,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造成皮肤瘙痒。不同于普通皮肤病,血糖过高引发的瘙痒一旦发作,往往痛痒难耐。血糖值越高,皮肤越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皮肤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皮肤感染血液中长期维持高浓度的葡萄糖及其代谢产物,会使局部皮肤脱水、皮肤细小血管受损、神经受累,白细胞数目下降、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减弱,导致人体吞噬与杀灭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最终引发皮肤感染。国内一项队列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病变中感染所占比例最大(45.9%),其中真菌感染81.44%,病毒感染为14.09%,细菌感染为4.47%。细菌感染血糖>13.8mmol / L的患者,发生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如蜂窝组织炎、周围血管炎等(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尿糖的刺激导致瘙痒,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形成脓疱,多见于男性龟头和女性阴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女性外阴及阴道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阴道中的豆渣样式分泌物增加,外阴部位出现瘙痒和红斑。皮肤褶皱处变黑黑棘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对称性疣状天鹅绒样过度角化的斑片伴色素沉着。高血糖和胰岛素的刺激,导致色素沉着或角化过度,皮肤变黑并伴有皮肤粗糙,好发于腋窝、颈侧及其它部位的皮肤褶皱处。皮肤变黄糖尿病伴高血脂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胡萝卜素代谢功能障碍,使其沉着于皮脂较多的部位,例如鼻翼、额、耳后等,导致皮肤变成橘黄色。皮肤及面色潮红血糖过高导致微血管功能改变,静脉扩张,微循环流速迟缓,面部、手、足、小腿等出现皮肤潮红或边界清楚的玫瑰红色斑。如果并发黄变病,可能出现桃红色或奶油色。暗红色丘疹约半数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胫前萎缩性色素沉着斑,胫前部位最为多见,前臂、股下部前方、脚部也可能会有。初期一般是边界清晰的暗红色丘疹样色素沉着,小且平,没有疼痛感,群集或散发于胫前、前臂及股部等。数周后出现不规则的萎缩性色素沉着斑,常分布在胫前两侧,形态、数目没有规律。出现水泡或大疱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皮肤损伤,大多发生在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四肢及四肢末端出现烫伤样的水泡或大疱,直径在1.5cm~10cm之间,边界清晰,疱液清亮,易破溃。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与糖、钙、镁等新陈代谢紊乱有关,也可能是神经和微血管病变、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若没有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严重时可能导致代谢失调,诱发坏疽甚至死亡。皮肤出现异常表现时务必警惕,日常饮食还是要注意控糖啊!参考文献[1]虞晔. 血糖高,皮肤也"受罪"[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3(6):29.[2]徐娟. 皮肤经常瘙痒别忽略检查血糖[J]. 家庭医药,2019(9):20.[3]田康爱. 糖尿病皮肤病变研究进展[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3):431-434. DOI:10.3969/j.issn.1006-8147.2011.03.047.[4]刘培,徐素兰. 糖尿病皮肤病变临床分析[J]. 医学信息,2014(22):654-654.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4.22.810.[5]李柏英,仲照辉,谢忠艳,等.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表现特点[J]. 黑龙江医学,2011,35(7):504-506. 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1.07.009

健康资讯 2025-08-22阅读量237

夏季黄褐斑加重?科学防晒+内...

病请描述:        黄褐斑作为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夏季因紫外线增强、高温潮湿等因素易加重。其形成与黑色素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及皮肤屏障受损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系统总结夏季黄褐斑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从根源改善问题。           一、防晒:阻断紫外线刺激,预防色素沉积        紫外线是黄褐斑加重的首要诱因,夏季防晒需做到“全方位防护”:          1. 物理遮挡:选择宽檐帽、防晒口罩及UPF50+的防晒衣,减少皮肤直接暴露。          2. 化学防晒:使用广谱防晒霜(SPF≥30,PA+++以上),重点涂抹颧骨、额头等易长斑区域,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          3. 避免光敏环境: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尽量减少外出;室内需注意电子屏幕蓝光防护。           二、保湿修复:维护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        夏季高温易导致皮肤缺水,屏障功能下降会加剧色素沉着:          1. 温和清洁:避免使用皂基洁面产品,选择含氨基酸的洁面乳,减少过度清洁对皮肤的刺激。          2. 强化保湿: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的护肤品,搭配每周2-3次补水面膜,维持皮肤水润。          3. 抗氧化防护:含维生素C、葡萄籽提取物的护肤品可抑制黑色素生成,协同防晒效果。           三、内调:平衡气血与脏腑功能,从根源改善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气血瘀滞”“肝郁脾虚”相关,需内外兼治:          1. 疏肝解郁:压力大、情绪焦虑者易肝气郁结,可服用逍遥丸或饮用玫瑰花茶,调节气机。          2. 健脾祛湿:夏季贪凉易伤脾胃,多食山药、茯苓粥,避免冷饮,促进气血生化。          3. 滋阴补肾:肾阴不足者常伴皮肤干燥,建议食用黑芝麻、枸杞,或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           四、医学干预:精准治疗,加速色斑淡化        对于顽固性黄褐斑,需结合医学手段综合治疗:          1. 外用药物:氢醌乳膏、壬二酸等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激光与光子嫩肤:温和的激光(如1064nm波长)可分解黑色素颗粒,光子嫩肤则能改善皮肤质地。          3. 中医辅助:针灸、艾灸(如神阙穴、涌泉穴)可通经活络,促进气血循环。           五、生活习惯调整:细节决定成败        1.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和抗氧化成分(绿茶、蓝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2.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          3. 避免光敏物质:慎用含香精、重金属的化妆品,减少服用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          夏季黄褐斑的管理需多维度协同:防晒是基础,保湿修复是关键,内调脏腑功能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医学治疗。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祛斑产品,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科学防护与持续调理,方能实现“由内而外”的肌肤健康。

邓娟 2025-06-17阅读量1148

果酸对抗黄褐斑:科学解析与正...

病请描述:        黄褐斑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皮肤问题,其形成与黑色素代谢失衡密切相关。近年来,果酸类护肤品因其宣称的“淡斑”功效备受关注。然而,果酸是否真的能有效改善黄褐斑?使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结合临床研究与科学原理,为您全面解析。         一、果酸淡斑的作用机制        果酸是从水果或酸奶中提取的弱酸性成分,如甘醇酸、柠檬酸等。其改善黄褐斑的机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 加速表皮代谢,促进黑色素脱落        果酸通过松解角质细胞间的连接,加速老化角质层的剥脱,从而帮助含有过量黑色素的表皮细胞更快代谢。临床数据显示,使用甘醇酸(果酸的一种)后,表皮更新周期可缩短,浅层色素颗粒被清除的效率显著提升。         2. 抑制黑色素生成        柠檬酸等果酸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对酪氨酸酶的激活。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降低可减少黑色素生成。         二、果酸对黄褐斑的实际效果        临床数据支持有效性但存在局限        多项研究表明,果酸对表皮型黄褐斑(黑色素沉积于表皮层)效果较好。例如,上海华山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63例接受果酸治疗的患者中,89%的浅表性黄褐斑得到改善,而混合型(真皮与表皮均有色素)有效率仅为80%。此外,需多次治疗(通常5次为一个疗程,间隔4周)才能达到显著效果,且需结合严格防晒。         局限性解析        作用深度有限:果酸无法作用于真皮层色素,对深层黄褐斑效果微弱。        个体差异大:皮肤耐受性、色斑类型及治疗频率均影响效果,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反复。         三、科学使用果酸的五大要点        1. 从低浓度开始,逐步建立耐受        首次使用建议选择1%-4%的低浓度产品,避免直接使用高浓度(如20%以上)医用级果酸。敏感肌需提前进行局部测试,或在皮肤状态稳定后使用。         2. 严格防晒,避免反黑        果酸会削弱角质层屏障,增加紫外线敏感性。白天需搭配SPF30以上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         3. 避免与其他刺激性成分叠加        使用果酸期间应停用水杨酸、A酸等强效去角质产品,以免加重皮肤刺激。洁面后需等待20分钟再涂抹果酸,以减少刺激风险。         4. 注重保湿与修复        果酸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皮,需搭配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的保湿产品。若出现红肿、刺痛,应立即停用并冷敷镇静。         5. 疗程化治疗更有效        单次使用效果有限,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周期性治疗(如每月一次医美级果酸焕肤),并结合口服药物或激光等综合疗法。         四、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        不适用于所有人:皮肤破损、晒伤或处于炎症期(如严重痤疮)时禁用。        警惕“快速祛斑”陷阱:含铅汞的非法产品可能短期美白,但会导致色素反弹甚至中毒斑。        专业医疗干预更可靠:顽固性黄褐斑需联合氨甲环酸、谷胱甘肽等药物,或采用皮秒激光等医美手段。         果酸类产品对表皮型黄褐斑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需长期坚持并科学护理。淡斑是一场“持久战”,盲目追求速效可能适得其反。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防晒、抗氧化与健康作息,才能实现安全有效的肤色焕亮。

邓娟 2025-05-30阅读量921

冬季皮肤瘙痒,老中医留下一个...

病请描述:每逢冬季不少人都会受到皮肤瘙痒的困扰,胸痒、后背痒、胳膊痒、腿也痒。冲了个热水澡,没想到更痒了,有人瘙痒剧烈每次持续数小时,皮肤常被抓破出血,皮肤科有一种疾病叫做冬季瘙痒症,又名皮脂缺乏性湿疹,是一种发生在秋末冬季的,以皮肤干燥脱屑、皲裂、阵发性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躯干、四肢。 为什么冬季皮肤又干又痒? 室内温度高湿度低,皮肤水分丢失过快,造成皮肤干燥。 洗浴水温过高,加速皮肤水分的丢失。 肥皂洗浴过多,肥皂呈碱性,过度使用会导致皮肤干燥,水分不足。 中医如何认识皮肤瘙痒? 中医学认为“热微则痒”,即瘙痒多由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微热所致;若血虚风燥,皮肤失养,内生虚热亦可导致瘙痒。 由于发生瘙痒的原因各异,故瘙痒的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 1风邪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多为干性。如瘾疹、牛皮癣等。 2湿邪 浸淫四窜,滋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3热邪 皮肤焮红灼热作痒,或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一般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 4虫淫 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浸淫蔓延,黄水频流,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 瘙痒阵发,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天气干燥时更易发,多见于老年人或孕妇。   中医止痒名方 对于这么“难搞”的皮肤问题,古代医者也潜心研究治疗的方法。小编接下来要说的是,明代“外科圣手”陈实功,记录在《外科正宗》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方剂——消风散。 该方的组成主要为: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亚麻、荆芥、苍术、牛蒡、石膏各6克,甘草、川木通各3克。 原方是用散剂:粗略一看,药味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喝汤剂。 当归9、生地30、防风9、蝉蜕6、知母9、苦参6、亚麻6、荆芥12、苍术12、牛蒡12、石膏30,甘草9、川木通3克。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原文是这样写的:“治风湿病,浸透血管,引起成人和儿童的疥疮、瘙痒和发热成瘾性皮疹,并在全身散布云斑。”等疾病。 简而言之就是它能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湿疹、荨麻疹等。这些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皮肤“痒”!所以称该药为“止痒神方”。  

微医健康 2025-01-02阅读量2329

干燥斑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8.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