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每当看到身上凸起的疤痕,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别人的伤口能恢复平整,我的却成了顽固的"小山丘"?作为皮肤科医生,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邓娟主任今天带大家科学认识这个困扰千万人的问题——疤痕增生。 一、疤痕增生的诞生密码 当皮肤损伤达到真皮层时,身体会启动修复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活跃,产生大量杂乱无章的胶原蛋白,就像施工现场突然涌入过多工人,导致建材堆积如山。这种失控的修复状态如果持续超过6个月,就形成了医学定义的"增生性疤痕"。 三类人需要特别注意:有疤痕体质家族史的人群、肤色较深者(黑色素细胞更活跃)、伤口位于胸肩背等张力较大部位的患者。临床上常见于剖腹产术后、烧烫伤、严重痤疮等情况。 二、黄金预防期要抓住 创伤愈合的前3个月是预防关键期。建议: - 拆线/脱痂后立即开始使用硅胶贴(每天至少12小时) - 关节部位配合弹力绷带加压 - 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积 - 保持伤口湿润(使用医用凡士林)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民间流传的生姜摩擦法可能刺激疤痕增生,自行挤痘/抓挠伤口更是大忌。 三、分级治疗指南 轻度增生(粉色、轻微凸起): 1.硅胶制剂+强效激素贴(氟氢松贴) 2.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中度增生(深红、明显隆起): 1.疤痕内注射(得宝松+5-FU) 2.点阵激光重塑胶原 重度增生(紫红、瘙痒疼痛): 1.手术切除配合浅层放疗 2.新型疗法如PDL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 所有治疗建议在伤后6-12个月内开始,此时胶原代谢活跃,干预效果最佳。 四、日常护理备忘录 - 防晒选择SPF50+物理防晒霜 - 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 避免高温环境(桑拿、温泉) - 补充维生素C/E(促进胶原有序排列) - 出现瘙痒时使用冷敷代替抓挠 需要警惕的特殊信号:疤痕快速增大、颜色变深紫、自发疼痛,这些可能是瘢痕癌变征兆。 现代医学已发展出系统化的疤痕管理方案,从早期的预防性干预到后期的综合治疗,90%的增生疤痕都能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患者建立"伤口愈合即开始抗疤"的意识,选择正规医院进行个性化治疗,让皮肤重获新生。
邓娟 2025-04-25阅读量588
病请描述:在肿瘤治疗领域,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一直是主要手段。然而,对于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或无法耐受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而言,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更安全、高效的选择。作为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区重点推广的绿色精准治疗技术,微创介入治疗在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优势 1.微创精准,创伤极小该技术通常仅需局部麻醉,通过皮肤针孔大小的穿刺口即可完成治疗,避免了大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长的问题。 2.精准高效,直击肿瘤在DSA血管造影、CT或超声引导下,医生可以精准锁定肿瘤病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许多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明显缓解症状,甚至实现肿瘤缩小或坏死。 3.安全性高,恢复快介入手术后患者一般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3天可出院,恢复时间较传统手术大幅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4.副作用小,可多次治疗由于微创介入主要作用于局部病灶,对身体整体影响较小,患者可根据病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微创介入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肿瘤科三区采用多种微创介入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和分期的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1.肿瘤动脉灌注化疗通过血管导管直接将高浓度化疗药物输送至肿瘤内部,以局部高效的方式“毒死”肿瘤,减少全身化疗的副作用。 2.肿瘤动脉栓塞术通过血管导管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阻断肿瘤的“粮草供应”,使其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常与动脉灌注化疗结合使用,形成“一堵一毒”联合治疗策略,提高疗效。 3.物理消融术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利用高温热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冷冻消融:采用低温技术冻死肿瘤细胞,适用于不耐受热消融的患者。 4.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术在CT引导下,将碘125粒子精准植入肿瘤内部,持续释放伽马射线,24小时不间断“核爆”癌细胞,同时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害。 适用人群 微创介入治疗适用于大部分实体肿瘤患者,尤其是无法耐受手术、放化疗或晚期癌症患者,具体包括: 1.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2.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3.术前需要缩小肿瘤、降低手术难度的患者。4.需联合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以增强疗效的患者。5.不能耐受全身静脉化疗的老年患者。6.适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等多种实体瘤。 结语 作为绿色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凭借精准、高效、微创、安全的特点,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肿瘤科三区,医生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实现更快恢复、更少痛苦、更高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贾筠 2025-04-24阅读量67
病请描述:甲状腺健康: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与科学应对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来源:整合自《甲状腺书院》、《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权威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从医30余年,主攻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在线上科普中,我发现很多朋友对“桥本甲状腺炎”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它到底有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桥本甲状腺炎的“最坏结果”,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系统的“友军误伤”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人”,把甲状腺当成敌人持续攻击。这种慢性炎症可能导致以下严重后果: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隐匿的“减速带” 症状预警:疲劳、怕冷、体重增加、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常被误认为是“亚健康”)。 最坏情况:严重甲减可能引发粘液性水肿昏迷(低体温、呼吸减慢、昏迷甚至休克),尤其高发于老年人和长期未治疗的患者。 案例警示:日本女星石田良子因甲减并发症去世,提醒我们:甲减不是“小毛病”,需终身管理。 2. 甲状腺肿大:颈部的“隐形负担” 肿大的甲状腺可能压迫气管和食道,导致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甚至影响外观。 3. 甲状腺癌风险:需警惕但不必恐慌 风险增加:桥本患者患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风险较常人高3~4.5倍,但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机制:慢性炎症可能激活PI3K/AKT/mTOR等致癌信号通路,或导致BRAF基因突变。 积极信号:研究发现,桥本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肿瘤侵袭性更低,复发率更小。 4. 罕见并发症:甲状腺淋巴瘤 概率极低,但属于潜在风险,需定期随访。 肠道健康:桥本患者的“第二战场” 你知道吗?70%的免疫细胞住在肠道!桥本患者常伴随肠道菌群失衡和“肠漏”(肠道屏障受损)。 饮食建议:忌口“发物”?因人而异! 麸质敏感:小麦、大麦中的麸质蛋白可能诱发免疫交叉反应,加重甲状腺损伤。建议尝试无麸质饮食(如燕麦、糙米替代)。 肠道修复:补充益生菌(如乳酸杆菌)、多吃膳食纤维(如蔬菜、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 忌口清单(根据个体反应调整): 🚫 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过量可能加重炎症。 🚫 辛辣刺激食物——可能诱发肠道不适。 ✅ 推荐食物:富含硒的巴西坚果、抗氧化剂丰富的蓝莓。 压力管理:别让情绪“压垮”甲状腺 长期压力是桥本的“隐形推手”。90%的患者在确诊前经历过重大压力事件。 减压小技巧 🧘♀️ 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缓解焦虑。 🏃♀️ 规律运动:瑜伽、快走等低强度运动最佳。 😴 充足睡眠: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加速免疫失衡。 早期干预:抓住治疗的“黄金窗口” 桥本甲状腺炎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 关键检查清单 🔍 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 抗体检测:TPOAb(过氧化物酶抗体)、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超声检查:定期监测甲状腺结构和结节变化。 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 甲减患者: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定期复查调整剂量。 合并癌症:手术或微创消融(创伤小、恢复快)。 费医生总结 桥本甲状腺炎像一场“慢性战役”,胜负关键在于早发现、科学管理和心态调整。记住:1️⃣ 定期体检,别等症状严重才就医。2️⃣ 饮食和肠道健康是“治本”关键。3️⃣ 学会与压力和解,甲状腺才会更“轻松”。 我是费健医生,希望这篇科普能像朋友间的谈心,为你拨开迷雾。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阅读:《甲状腺健康我做主》(协和出版社)——从饮食到心理,全面守护甲状腺。线上咨询:关注我的科普账号,获取更多个性化建议(全网粉丝超100万,解答咨询超10万例)。 健康小贴士:转发这篇文章给关心的人,一起远离“甲状腺危机”!🍀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133
病请描述:为什么甲状腺癌患者总担心复发?这3个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完成甲状腺手术及微创消融超万例,全网科普粉丝超100万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在门诊和线上咨询中,我经常被问到:“甲状腺癌手术后还会复发吗?”“为什么我总忍不住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患者“心里打鼓”的问题——癌症复发恐惧(FCR)。 真相一:担心复发很正常,你不是一个人 根据最新研究,15%-91%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存在复发恐惧。跨度这么大的数据,并不是说研究不准,而是因为: 不同人“担心程度”差异大:有人偶尔想到会紧张,有人则焦虑到失眠 检查前更容易焦虑:比如临近复查时,恐惧值会飙升 年轻患者更敏感:20-40岁患者比老年人更易焦虑,即使他们的预后更好 费医生划重点: 甲状腺癌整体生存率很高(分化型5年生存率超90%),但心理困扰却常被忽视。就像身体康复需要时间,心理调整也需要循序渐进。 真相二:这些因素会让你的“担心按钮”被触发 研究发现,复发恐惧和3个“隐形推手”密切相关: 对疾病“心里没底”(疾病不确定感) 不知道癌细胞会不会“卷土重来” 搞不懂复查指标的意义(比如TG、TSH) 需求没被“接住”(未满足需求) 想了解更多防复发知识,但找不到靠谱渠道 希望医生多解释治疗方案,但门诊时间太短 外界环境影响 听到病友复发的消息会特别紧张 家人过度关心反而增加心理负担 应对小贴士(直接抄作业!):✅ 复查前写“焦虑清单”:把担心的问题列出来,当面问医生✅ 加入正规病友群:选由医院组织的群体,避免被谣言误导✅ 每天设置“担心时间”:例如下午4点专门思考10分钟,其他时间转移注意力 真相三:这样做能帮你“踩住焦虑刹车” 1. 选择信任的医疗团队研究发现,对医生信任度高的患者,复发恐惧显著更低。建议: 固定复查医院,建立长期随访关系 提前准备问题清单,利用好每次面诊时间 2. 警惕“过度治疗”陷阱国际指南明确提示:低危甲状腺癌可缩小手术范围(如单侧切除)。但研究显示: 接受半切手术的患者比全切患者更容易焦虑 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加重心理负担 费医生特别提醒: 现在有微创消融等新选择,创伤小、不留疤,特别适合年轻女性。但一定要经专业评估,不是所有结节都适合! 3. 试试“心理疫苗” 正念呼吸法:每天花5分钟专注呼吸,把思绪拉回当下 感恩日记:记录3件当天值得开心的小事,比如“今天脖子不紧绷了” 身体扫描:睡前从头到脚放松肌肉,想象焦虑随呼气排出 推荐理由 作为深耕甲状腺领域30年的外科医生,我既见过患者因过度焦虑影响生活,也见证很多人通过科学管理重获从容。这篇文章的每一条建议: 源自全球顶级期刊的循证研究 经过上万例临床实践验证 符合中国患者的实际需求 记住:担心复发是正常的,但别让它绑架你的生活。就像我们不会因为怕下雨就永远不出门,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才是真正的康复。 (本文由费健医生团队原创,转载需授权。如有甲状腺问题,可关注【费健医生】获取更多科普)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