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25年3月3日,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全新开科!开科后,科室将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给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全力以“复”,共筑高质量健康之路。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资深康复专家和优秀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治疗技术,能为患者提供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康复锻炼方案。除人才外,科室还配备了对应的康复医疗设备,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智能阶坡步行训练系统、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平衡治疗仪、可调式OT桌、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系统、吞咽电治疗仪、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踝关节训练系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股四头肌训练板、可调试PT床、木插板、电动起立床、床边单车等,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现代康复技术:关节松动术、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肌群激活、心肺康复训练、吞咽球囊扩张技术、SET悬吊技术等;传统中医康复:小针刀、针灸、推拿、复位、穴位埋线、雷火灸等。案例演示综合康复下的病人案例展示张叔,73岁,1月前入厕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听力障碍,无意识不清等不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18.1ml,住院保守治疗,现有右侧肢体无力,吞咽障碍问题。患者于2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时精神差,留置胃管,发音模糊,饮水呛咳及吞咽功能困难。经过康复团队的专业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在3月10日这天成功拔除胃管,自主进食。梁先生,21岁,1年余前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血肿清除术后,后到广州的医院行颅骨修补术,曾在广州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平衡能力较差。入院诊断为:1.颅内损伤 2.硬膜外血肿 3.脑干梗死 4.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团队的综合治疗,特别着重训练平衡功能和言语训练后,梁先生由之前的站立不稳,到可以能够独立行走,由言语不清到可以简单的交流,大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患者也特意赠上两副锦旗以表感谢。曾先生,44岁,右侧肢体无力6月余,曾在外院进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卧床三个多月,入院时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稍增高。双足下垂,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时脚跟无法着地,站立不稳,不能步行。来院后康复医学科团队为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特别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加持的训练下,已经可以独立扶拐行走。黄女士,38岁,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心慌,颈部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康复医学科给予正骨推拿治疗,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先以传统揉捏法放松局部肌肉,然后分别作仰头摇正法和侧向扳按法,以纠正相应关节错位;再利用超声波原理将按中医辨证处方中药直接透入颈部靶点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目的。经过3次治疗,患者眩晕明显好转,颈部酸痛基本消失。
戴胜良 2025-03-24阅读量459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2025年3月3日,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正式全新开科!开科后,科室将认真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给患者开展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全力以“复”,共筑高质量健康之路。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资深康复专家和优秀医护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治疗技术,能为患者提供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及老年康复等康复锻炼方案。除人才外,科室还配备了对应的康复医疗设备,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仪、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认知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智能阶坡步行训练系统、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平衡治疗仪、可调式OT桌、语言言语康复训练系统、吞咽电治疗仪、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踝关节训练系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电针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股四头肌训练板、可调试PT床、木插板、电动起立床、床边单车等,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现代康复技术:关节松动术、步态训练、平衡训练、核心肌群激活、心肺康复训练、吞咽球囊扩张技术、SET悬吊技术等;传统中医康复:小针刀、针灸、推拿、复位、穴位埋线、雷火灸等。案例演示综合康复下的病人案例展示张叔,73岁,1月前入厕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含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无听力障碍,无意识不清等不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叶脑出血,出血量约18.1ml,住院保守治疗,现有右侧肢体无力,吞咽障碍问题。患者于2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时精神差,留置胃管,发音模糊,饮水呛咳及吞咽功能困难。经过康复团队的专业评估及个性化治疗,在3月10日这天成功拔除胃管,自主进食。梁先生,21岁,1年余前不慎摔倒头部着地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血肿清除术后,后到广州的医院行颅骨修补术,曾在广州辗转多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站立不稳,不能独立行走,平衡能力较差。入院诊断为:1.颅内损伤 2.硬膜外血肿 3.脑干梗死 4.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团队的综合治疗,特别着重训练平衡功能和言语训练后,梁先生由之前的站立不稳,到可以能够独立行走,由言语不清到可以简单的交流,大幅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为此患者也特意赠上两副锦旗以表感谢。曾先生,44岁,右侧肢体无力6月余,曾在外院进行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颅骨去骨瓣减压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卧床三个多月,入院时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上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稍增高。双足下垂,关节活动受限,站立时脚跟无法着地,站立不稳,不能步行。来院后康复医学科团队为期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特别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加持的训练下,已经可以独立扶拐行走。黄女士,38岁,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心慌,颈部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康复医学科给予正骨推拿治疗,采用龙氏正骨手法,先以传统揉捏法放松局部肌肉,然后分别作仰头摇正法和侧向扳按法,以纠正相应关节错位;再利用超声波原理将按中医辨证处方中药直接透入颈部靶点直达病灶,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微循环目的。经过3次治疗,患者眩晕明显好转,颈部酸痛基本消失。
林珂 2025-03-24阅读量388
病请描述:王女士今年66岁,6年前在家中干活时突然感觉自己的左胳膊不受自己控制就开始抖,但不是很严重,以为是太劳累导致的,就没有太在意。后来,随着症状的发展,发展到另一侧胳膊,抖动也比之前更加明显,王女士的家人注意到了这个明显的变化,便带她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未明确,进行了中医针灸理疗,但效果一般。 之后几年,王女士的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腿部抖动甚至僵硬感,有时坐位站立时需要他人辅助,还没走几步就感觉到气短,气喘,需要停下来休息,并且伴有小碎步、起步困难、翻身困难,走路的时候胳膊不摆臂,再一次前往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药物治疗,一开始,效果明显,药效维持时间较久,时间长了以后,王女士症状逐渐发展,所服用的药物不足以控制当前症状,并且药效维持时间逐渐缩短。 近期王女士明显感觉大不如从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走路歪七扭八,已经是日常随时可见的情况,自己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家人为此也很苦恼。为了更好的治疗,家人带着她来到王学廉教授门诊,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王学廉教授解释: 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主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脑起搏器可以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同时,也可以减少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引起的异动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减少症状波动;还能够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脑起搏器疗法通过长期电刺激大脑运动核团,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运动障碍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帕金森病患者会在脑起搏器手术术后一月左右迎来开机。王学廉教授提醒广大帕金森病患者以及家属,在开机使,过度的乐观、或过度的悲观消极、或太多的家属围观,都会对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对开机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王学廉教授解释,开机时良好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稳定下来的。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控制改善症状的方法,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不能把期望值都放在调整起搏器上,恢复更好或和正常人差不多,还需要开机后及时配合康复锻炼(主要是肌肉力量的提高和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及生活能力(从自理能力开始)的再培训的。利用术后的良好状态,重拾因病丢掉的爱好,从事有益的身心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王学廉 2025-01-23阅读量1056
病请描述: 一、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咽食物、液体或唾液时,感到困难或无法完成正常吞咽功能的一种症状,常见于中风、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偏瘫患者。吞咽障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二、偏瘫患者吞咽障碍的表现 1. 进食时呛咳:进食或饮水时频繁出现咳嗽或呛咳现象。 2. 饮水从鼻腔流出:吞咽不协调导致水或流质食物逆流。 3. 进食困难:吞咽时感到卡住或疼痛,甚至无法下咽。 4. 声音嘶哑:吞咽后声音改变,提示食物可能误入气管。 5. 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由于进食困难,患者摄入不足。 三、护理的重要性 科学的护理不仅能改善吞咽功能,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偏瘫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方法 1. 评估吞咽功能 • 定期由医生或语言治疗师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以了解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进食姿势调整 • 坐姿进食:让患者保持直立坐姿,身体略前倾,避免仰头。 • 偏瘫侧支持:若有单侧肌肉无力,可在弱侧颈部放置支撑物,帮助稳定头部。 3. 饮食调整 • 选择适当的食物:初期以半流质、软烂的食物为主,如浓汤、米糊、果泥,避免过稀或过干的食物。 • 食物粘稠度调整:根据吞咽能力,增加液体的粘稠度以减少误吸风险。 • 少量多餐:每次进食少量,避免长时间进餐造成疲劳。 4. 吞咽训练 • 唇舌运动训练:练习咂嘴、鼓腮、舔舌等动作,加强面部和舌部肌肉力量。 • 咽部肌肉训练:尝试用吞咽动作来练习,例如吞口水、模拟咳嗽。 • 强制咽反射:使用冰棒或冰水刺激咽部,帮助唤醒咽反射。 5. 预防误吸 • 吃饭时避免交谈、笑声过多。 • 进食后确保患者保持直立至少30分钟。 • 定期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6. 康复治疗辅助 • 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刺激促进咽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可以刺激咽部穴位,如廉泉、承浆,辅助改善吞咽功能(需专业中医师操作)。 7. 心理支持 • 吞咽障碍可能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家属应鼓励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保持信心。 五、日常注意事项 1. 进食环境应安静,避免干扰。 2. 密切观察进食过程中的表现,发现呛咳或不适立即停止喂食。 3. 根据医嘱补充必要的营养支持,如鼻饲或胃管喂养。 4. 定期复诊,调整康复计划。 六、结语 偏瘫患者的吞咽障碍护理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及专业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护理和积极康复训练,许多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经历类似问题,建议尽早咨询康复科专业人士,制定适合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金守谦 2025-01-21阅读量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