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当心!这两种“吃出来”的癌症正在偷偷威胁你的生命 ——来自一位外科医生的健康忠告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30年里,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写过百万字科普。今天想和大家聊一篇新鲜出炉的研究(2025年5月发表于国际期刊《eGastroenterology》),它揭示了中国消化系统癌症的惊人变化——有些癌症在退场,有些却正疯狂反扑! 🔍 先划重点:中国消化癌的“红黑榜” 数据来源:郑州大学王凯娟教授团队分析2004-2021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 一个扎心现实: 每10个中国癌症死者中,就有3人死于这五类消化癌! 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正成为新一代“健康杀手”。 ❓ 为什么这两种癌越来越凶险? 🍔 结直肠癌:富贵病“吃”出来! + 凶手清单: - ❌ 红肉/加工肉(香肠、培根)吃太多 - ❌ 膳食纤维(蔬菜、全谷物)吃太少 - ❌ 久坐不动+肥胖 - ❌ 拒绝肠镜筛查(70%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 费医生提醒:它本是最好预防的癌之一!早期发现治愈率超90%,但太多人因“怕麻烦”错过黄金期。 🚨 胰腺癌:“癌王”的致命陷阱 + 为何难防难治? - 🔍 早期无症状!腹痛、消瘦易被当成胃病 - ⚠️ 缺乏有效筛查手段(不像胃癌有胃镜) - 💊 放化疗效果差,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5% - 🚬 男性更危险!农村吸烟饮酒率高加速恶化 💡 费医生揪心:我见过太多家庭因它人财两空。它专挑“忽视小症状”的人下手! 🛡️ 防癌“黄金三招”(马上用起来!) 1️⃣ 饮食革命:把癌症“饿”在门外 - ✅ 每天500克蔬菜+200克水果(膳食纤维是肠道“清道夫”) - ✅ 白肉替代红肉:多吃鱼、鸡,少吃猪牛羊 - ✅ 腌制烧烤食品≤1次/周 - ❌ 对含糖饮料说再见!(它们催肥又促癌) 2️⃣ 筛查是保命符!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符合任一项): - ▶ 年龄≥45岁 - ▶ 有肠息肉或家族史 - ▶ 长期便秘/便血 行动指南: - ⏰ 45岁起:每年1次粪便潜血检测 - ⏰ 50岁起:每5-10年1次肠镜(无痛技术已普及!) 3️⃣ 胰腺癌:警惕身体“求救信号” - 🔥 持续上腹痛(尤其夜间加重) - 🔥 无缘无故消瘦(半年掉体重10%) - 🔥 新发糖尿病(尤其瘦人突然血糖高) 高危人群(吸烟者、慢性胰腺炎、家族史)需定期做增强CT或MRI! ❤️ 费医生的心里话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深知健康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的上升,本质是生活方式的失衡。 别等躺上手术台才后悔——少吃一口烤肉,多走5000步,做次肠镜,可能就是改写生命剧本的关键! 转发这篇文章给你关心的人,健康中国,需要每个“你”的行动。 作者: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全网科普达人)研究来源:Hu T, et al. Burden of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ies in China, 2004–2021. eGastroenterology 2025;3:e100148推荐理由:用最新数据唤醒健康意识,防癌其实比想象中简单! 🌟 小本本记下:防肠癌 → 多吃菜、做筛查防胰腺癌 → 戒烟酒、盯信号健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费健 2025-07-15阅读量51
病请描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许多患者对含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心存疑虑,担心可能增加复发风险。本文综合最新研究及医学专家观点,对这一争议问题进行科学解读。 ---一、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双向调节作用 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其化学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但活性仅为动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大豆异黄酮可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抑制内源性雌激素的过度刺激,从而降低乳腺癌风险。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时(如绝经后),它可轻微补充雌激素,缓解更年期症状,且不会刺激肿瘤生长。 权威医学期刊《Cancer》的多项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不仅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反而可能降低复发率,并对胃癌、前列腺癌等具有保护作用。 --- 二、乳腺癌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豆制品 1.天然豆制品是安全的 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为,天然豆制品(如豆浆、豆腐)对乳腺癌患者无害,且富含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及矿物质,有助于术后恢复和营养补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苏逢锡教授明确表示:“乳癌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喝豆浆、吃豆腐”。 2.需避免提纯的植物雌激素补充剂 需注意的是,**提纯的大豆异黄酮保健品或药品**可能干扰乳腺癌治疗药物(如他莫昔芬)的疗效,因此不建议服用。但天然豆制品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较低,不会产生此类副作用。 3.适量摄入是关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大豆类食品30-50克(约相当于1杯豆浆或100克豆腐)。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腹胀、消化不良,但不会增加癌症风险。 --- 三、破除常见误区 误区1:豆制品会升高雌激素水平 植物雌激素与动物雌激素作用机制不同。宁波大学2025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每天摄入30克豆浆可降低46%的癌症风险。此外,大豆异黄酮的促乳腺增生作用极弱,远不足以诱发乳腺癌。 误区2:乳腺癌患者需彻底禁食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豆制品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其摄入量与乳腺癌风险呈负相关。临床研究也表明,亚洲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可能与豆制品摄入量较高有关。 --- 四、专家建议 1.治疗期间注意个体差异: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期间,若出现肾功能异常,需限制豆制品摄入(因其代谢产物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2.烹饪方式选择:避免油炸或高盐豆制品(如炸豆泡、咸豆干),推荐清蒸、煮汤等健康做法。 3.均衡饮食:豆制品应作为多样化饮食的一部分,搭配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避免单一依赖。 --- 五、总结 综合现有证据,乳腺癌患者可安全食用天然豆制品,适量摄入不仅无害,还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降低复发风险。关键在于区分天然食物与提纯补充剂,并遵循个体化饮食建议。患者若有特殊病情或治疗需求,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专属方案。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苏逢锡教授团队研究 -宁波大学2025年豆制品与癌症风险荟萃分析
喻满成 2025-02-07阅读量1457
病请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张毅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其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甚至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即通过联合使用四种药物,达到根除细菌的目的。那么四联药都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是四联疗法中的核心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显著减少胃酸分泌,从而提高胃内的pH值。这一作用不仅为胃黏膜的修复提供了理想的生化环境,还能增强抗生素在胃内的杀菌效果。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等。近年来,一类新型抑酸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如伏诺拉生)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抗生素 四联疗法中的抗生素主要用来杀灭幽门螺杆菌。通常选择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以交叉火力、联合治疗的方式提高杀菌效果。常用的抗生素组合包括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等。对耐药的幽门螺杆菌,医生可能会选择左氧氟沙星或其他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进行个体化调整。 三、铋剂 铋剂是四联疗法中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它不仅可以保护胃黏膜,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常用的铋剂包括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铋剂通过与细菌细胞壁结合,破坏其完整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部分患者在服用铋剂后可能会出现大便颜色发黑的现象,这属于常见副作用,停药后通常会恢复正常。 四、四联疗法的疗效与注意事项 四联疗法的常规疗程为10-14天,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期间不可私自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疗程结束后,应停药1个月以上,再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复查,以确认细菌是否被完全清除。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或刺激胃肠黏膜。同时,禁止饮酒,以免酒精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加重肝肾负担。 五、四联疗法的副作用与应对 四联疗法虽然疗效显著,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味觉改变、排便异常、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少用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总之,四联疗法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方案,通过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铋剂,可以有效根除细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注意控制饮食、禁止饮酒、按时服药,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张毅 2024-11-08阅读量2543
病请描述:胃癌预防的感想:1、检查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医院可以检查),如果有那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没有你是幸运的;2、饮食很重要,胃是消化吸收的器官,大家看看猪的胃就知道,其实里面很脏的,如果再进食不易消化,如烟熏、很多油炸的东西进去,那肯定比少加这些东西更好一些,所以建议清淡易消化饮食;3、 禁饮酒、吸烟是常规了,另外如果家族有肿瘤病史的群众,更要注意体检,如胃肠镜等。以上是胃癌预防的科普感想
吴大平 2024-10-24阅读量1346
病请描述: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中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预防:根治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引发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元凶,感染者有更高的患胃癌风险。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家禽类以及全麦食品,少吃高盐、腌渍食品以及烟熏食品。不吸烟、少饮酒:吸烟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及胃癌风险评估,包括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及内镜筛查等。
吴大平 2024-10-22阅读量2697
病请描述: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中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胃癌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预防:根治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引发活动性胃炎、胃溃疡的元凶,感染者有更高的患胃癌风险。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家禽类以及全麦食品,少吃高盐、腌渍食品以及烟熏食品。不吸烟、少饮酒:吸烟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烈性酒会刺激胃粘膜,损伤粘膜组织。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癌的筛查及胃癌风险评估,包括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查及内镜筛查等。
吴大平 2024-10-22阅读量2578
病请描述: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固有腺体萎缩,可能导致胃黏膜功能减退。虽然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我们检查出萎缩性胃炎后还需要了解很多其他的信息,比如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家族史等等,从而来判断是否是胃癌的高发人群,进一步来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根据美国、欧洲、日本的指南,萎缩性胃炎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分类。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分为轻、中、重三级,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木村-竹本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它通过内镜检查来评价胃黏膜萎缩的平面进展程度。 木村-竹本分类法: 闭锁型(closed type):萎缩移行带在胃体部小弯侧不超过贲门。 开放型(open type):萎缩移行带超过贲门、向大弯侧进展。 萎缩程度分类: 轻度萎缩:C-1~C-2 中度萎缩:C-3~O-1 重度萎缩:O-2~O-3 分类界限特征: C-1:萎缩黏膜位于幽门部。 C-2:胃角到胃体下部。 C-3:胃体上部。 O-1:萎缩达到贲门部小弯侧。 O-2:O-1和O-3之间。 O-3:全体大弯侧皱襞消失。 此方法非常简便,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内镜诊察时常规使用。 **二、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病因包括: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和活检确诊。 2. **胆汁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胆汁、胰液和肠液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 3. **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 4. **生活习惯**: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高盐饮食、酗酒等。 5. **自身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在少数情况下,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导致萎缩性胃炎。 其中在临床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次数、时间和程度,其次自身免疫性胃炎,也就是A型胃炎也是萎缩的重要病因,也被称为逆萎缩。 **三、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1.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通过胃镜检查和活检,或者无创性试验如尿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测。 2. **胃液分析**:评估胃酸分泌情况。 3. **血清学检查**:检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G17水平,有助于判断胃黏膜萎缩的程度。 4. **内镜检查**:通过高清染色内镜结合病理活检进行诊断。 **四、生活中的预防和避免** 1. **饮食调整**:避免高盐、高脂、油炸、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2.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均会刺激胃黏膜。 3. **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对于预防或避免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或加重,最主要的措施是避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一旦发现及时杀菌治疗。 **五、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包括从正常胃黏膜到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通过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风险。 及时去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绝大多数人降低胃癌发生率的重要预防措施。 **六、萎缩性胃炎的随访和观察**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根据OLGA和OLGIM分级分期系统,可以对患者的胃癌风险进行分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 - 轻中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对于有家族史、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化生、异型增生的患者,则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可能每年需要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总之,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必过度紧张,通过合理的生活调整、定期的医学检查和必要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胃癌的风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泽 2024-10-08阅读量2641
病请描述: 胃癌,作为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等胃部不适症状,晚期主要表现为疼痛、呕吐,甚至呕血、黑便,那么苏州哪里治疗胃癌好?胃癌是怎么回事,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中医将胃癌归为“胃痛”、“胃痞”、“嘈杂”等范畴,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2. 情志内伤:情绪波动,如长期抑郁、焦虑、怒气等,可影响肝气的正常疏泄,进而影响脾胃。 3.外邪侵袭:如寒邪、湿邪等外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4. 脏腑功能失调:脾胃为后天之本,与其他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胃癌。 中医治疗胃癌的优势 中医治疗胃癌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不同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且中医不是单纯针对肿瘤本身,而是着眼于患者的整体状况,通过调整人体内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副作用较小,可以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胃癌好?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便民工作室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沈利华 2024-08-07阅读量2218
病请描述: 来源: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胃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3)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4)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5)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张振国 2024-08-06阅读量2203
病请描述: 假期,经常有些学生过来看颈脖子(颈部)变黑,有些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好端端的脖子变黑了,用各种方法洗也洗不干净。其实,这是一种病:黑棘皮病,多见于比较胖的小孩,这样的孩子不仅脖子皮肤变黑,还有增厚,粗糙不平,严重的腋下,股内侧,肘窝,腘窝等处也变黑。 有这种情况的孩子往往胃口好,喜欢肉类,甜品饮料牛奶鸡蛋等,喜欢宵夜,能吃,又不好动,往往有口臭,舌头肥大,苔厚,有咽喉不适,喉中有痰,或咳嗽,喉中有异物感。 这些人抽血检查会发现多数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尿酸,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当然,也有单纯性肥胖,而没有其他异常的,日久也会出现血糖血脂升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就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度的蛋白质等饮食进入不容易消化吸收,产生腐败,导致胃肠道炎症,胃肠道菌群明显失调,导致肠道代谢,免疫失衡,才引发系列问题。 黑棘皮病有儿童型,成人型,良性及恶性黑棘皮病之分,良性的多见于儿童,成人黑棘皮病一定要做胃肠镜,小心有胃癌肠癌,肺癌,或胰高血素瘤等,要及时全面检查。即使是儿童型黑棘皮病也有必要检查胃肠镜及粪菌检测,小心胃肠糜烂,息肉等。 其实,无论哪一种黑棘皮病,多半都是饮食管理不到位,胡吃海喝,把肠胃吃坏了,养了一肚子的坏菌,引发后面系列的问题。出现这个情况,要积极的戒断饮食,多吃蔬菜杂粮等,清淡,饥饿一点,一定要瘦下来,瘦下来后脖子变黑的会明显变淡。如果积极补充复合益生菌益生元或做肠菌移植改善胃肠道环境,对于很多代谢性问题包括减肥都有好处。有原发病需要及时检查治疗,不要拖延。
冯爱平 2024-08-06阅读量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