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在我的门诊,经常能碰到这样的朋友,痛风发作时,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坐着轮椅来诊室,要求尽快止痛治疗,可是一旦关节疼痛好转,患者就自认为病已经好了,不需要再治疗了。等到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石等并发症再来就诊的患者比比皆是, 事实上,痛风防治的关键在于间歇期的长期维持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关节处的保暖防寒,服用降尿酸西药及中药调理代谢等手段,以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再次发作。 也就是说,痛时要抗炎止痛,不痛更要降尿酸溶晶。
杨宁 2024-06-25阅读量1366
病请描述: 很多人对高尿酸的危害认识远远不足,认为尿酸高,只会导致痛风。但其实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危害一点也不比“三高”少! 1.血管——血管硬化、内皮损伤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尿酸代谢出了问题,代谢不掉的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就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为血管壁硬化甚至是血栓埋下隐患。 2.心脏——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在高尿酸的患者中,可以明显看到患者会发生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同时对心脏的威胁也是随着尿酸增高而进一步加重。” 3.肾脏——高尿酸血症肾病 肾脏是出名的“哑巴器官”,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高尿酸血症更是隐匿,当两个善于“隐匿”的疾病同时作用于身体,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做一次尿液化验,一个肾功能检测,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高尿酸血症。 4.大脑——脑卒中 2021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中指出,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2021年5月中国卒中杂志刊发的一篇《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中指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脑小血管病等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尿酸升高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高尿酸血症绝不仅仅是导致痛风那么简单,而是会对全身多脏器造成影响。控制尿酸水平,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01 关于吃 饮食控制是控制血尿酸和痛风中重要的一环,关键点在于避免高嘌呤饮食,但是海鲜和肉一点都不能吃吗?健康的果蔬可以随便吃吗? 1.避免高嘌呤食物,低嘌呤海鲜、鸡鸭肉可适量 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扇贝、河蟹、基围虾、沙丁鱼、黄花鱼等),红肉(猪、牛、羊肉),浓汤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对于这些食物,本身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小伙伴都应该注意避免,在食谱上打一个小叉叉。 适当摄入白肉如鸡、鸭、鹅肉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要小得多。 此外有一些海鲜嘌呤含量中等或较低,可以适当摄入,如鱿鱼、鳗鱼、海参、安康鱼等。对于这些食材,可以酌情选择。 2.摄入新鲜蔬菜,注意烹饪方式 对照食物嘌呤含量表,高嘌呤的植物性食品真不少,比如菌类、海苔、海带、紫菜、豆制品(豆子、豆浆、豆腐、腐竹),此外一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嘌呤含量都挺高。 这些难道都不能吃吗?其实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对血尿酸的影响不同,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上述高嘌呤植物性食品可以食用,但要注意摄入量。西兰花、菠菜等可以用清水煮熟后弃汤烹饪,避免油炸、生煎等方法,选择清蒸等健康简便的方法。 3.摄入新鲜水果,注意果糖水平 水果大多数都是低嘌呤食物,但一些水果含果糖较高,会间接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可以适当选择,如草莓、樱桃、青梅、葡萄、桃子等。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应该少吃,如柿子、桂圆、香蕉等。 02 关于喝 饮食控制除了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饮料、酒类都不能喝吗?那到底能喝什么呢? 1.避免甜饮料 甜饮料的诱惑太大了,不仅味道佳颜值还高,但可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小恶魔。 不但热量极高,包括奶茶在内的大多数甜饮料里都含有高果糖浆或蔗糖,本身含有或代谢后产生果糖,间接增加血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 2.戒酒 对于健康人而言,适当饮用葡萄酒不会明显影响血尿酸浓度和痛风风险,而啤酒和白酒则会增加。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酒精剂量与痛风复发呈剂量依赖关系,无论啤酒、白酒、葡萄酒都会增加痛风复发的风险。 仔细翻看指南,黄酒、啤酒、白酒是避免食用类,葡萄酒是限制食用类,但是为了不让痛风反复发作,还是乖乖戒酒吧。 3.增加饮水量 如果没有心、肾疾病等需要限制入量的特殊情况存在,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对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淡茶水和不加糖的咖啡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也可以作为不错的选择,适当摄入。 03 关于吸烟 吸烟造成氧化应激和组织缺氧,影响肾脏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吸烟累积量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也会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生。 吸烟不仅伤肺伤心还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因此,烟还是戒了吧。 04 关于体重 超重及肥胖者代谢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对血压、血糖、血脂都有影响,血尿酸也不例外。 在普通人群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明显升高。因此,控制体重也十分重要,通过体质指数(BMI)进行计算,建议维持BMI 在18.5~24kg/m2。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1611
病请描述: 痛风发作时常影响关节,侵犯关节和肌腱,使关节运动受限,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障碍,久而久之,还会形成痛风石,造成关节固定,甚至致残,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关节病,其实尿酸居高不下,受伤的不只是关节,除了我们的大脑,尿酸几乎无孔不入,人体内的重要脏器也会受到伤害,所以,痛风治疗不及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危害有很多, 1、潜伏的“肾脏杀手”: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上,形成肾结石,会逐渐损伤肾脏,给肾脏造成严重的负担,导致肾功能不全。而肾脏恰恰又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约2/3的尿酸由肾脏排出体外,肾功能对尿酸排泄至关重要!尿酸升高使肾脏受损,反过来,肾脏受损又使尿酸排泄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急、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甚至出现尿毒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居高不下的尿酸对肾脏的危害极大,是潜伏的“肾脏杀手”。 2、“祸不单行”,增加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痛风患者一般糖和脂肪的代谢功能会明显降低,因此相当容易并发各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所谓 “祸不单行”,痛风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这些疾病就像“好朋友“一样,难舍难分,互相影响,互为危险因素。 3、也会“伤“心,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痛风患者大多较为肥胖,心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使血液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脏疾病,痛风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报道,血尿酸每升高60微摩尔每升,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就增加48%。可见,痛风会严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现在大家明白了,痛风不是只损伤关节,它是一种全身病变,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所以,有痛风倾向的朋友,一定要谨慎该病的发生,时刻提醒自已做好早期预防。
杨宁 2024-03-12阅读量1290
病请描述:痛风“帮凶”不止是酒,还有这4种“水”! 很多痛风患者都认为只有酒才是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深受大家欢迎的骨头汤、火锅汤、果汁、碳酸饮料等含有高嘌呤的食物都会导致尿酸升高,进而引发痛风。 随着生活和饮食的进步,三高之后有了第四高。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很多人认为自己患上痛风的主要原因是“酒”,其实还有这4种“水”也是痛风的帮凶 第一种:骨头汤,在很多中国人的习惯里,讲究"以形补形",由于痛风疼在骨,就多喝骨头汤。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骨头在熬成汤后,骨头里的嘌呤易溶于汤中,汤汁的嘌呤含量远高于肉。因此,痛风病人在做菜时,最好不要放老汤,会增加四高风险 第二种:果汁饮品,随着养生热潮的兴起,不少人都钟爱于鲜榨果汁,认为新鲜有营养,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健康隐患,尤其是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果汁中含大量的果糖,不仅会阻碍尿酸的代谢,还会升高尿酸。 第三种:火锅汤,火锅相当于大杂烩,各种食材都可以在里面涮。火锅中有大量含嘌呤的食物原料,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如果这个时候还喝酒,会导致痛风的症状更加严重。许多研究调查发现,涮一次火锅的嘌呤摄入量比一顿正餐要高十倍以上。 第四种:碳酸饮料,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碳酸饮料,深受不少人的喜欢。但是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会影响嘌呤的代谢,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而且还容易引起钙代谢产生变化,诱发肾结石,使肾脏受损。肾脏是尿酸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受损,极易诱发痛风性肾病。 所以,广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平时除了戒酒,还要限制上面四种“水”的摄入。
杨宁 2024-03-06阅读量1185
病请描述:痛风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全是谣言! 我国痛风患者迅速增加,痛风也越来越受大家关注,而与之相关的谣言,也在飞速传播。本来生病就不好受,还被一些谣言误导,痛风朋友真是太难了……今天,我们整理了10 条痛风谣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谣言 01: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 酒精的代谢会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还可加速嘌呤合成进而使尿酸进一步增高,所以酒是绝对不能喝的,无论是啤酒、还是白酒。不同酒类诱发痛风的可能性排序是陈年黄酒 > 啤酒 > 普通黄酒 > 白酒 > 红酒。 谣言 02:不能喝酒,就喝饮料吧,果糖对尿酸的影响甚至与酒精相当。因此,痛风朋友要减少含果糖饮料的摄入。还是乖乖喝白开水吧。 谣言 03 :痛风是吃出来的,忌口就行了,不必吃药,就算非常严格的忌口,最多也只能把尿酸值降低 60 umol/L 左右。因此尿酸高了,尤其是痛风发作过的,该吃药还是吃药。 谣言 04 :豆类及豆制品嘌呤高,应禁食,豆类虽然嘌呤成分含量高,但豆腐豆浆类再加工过程中会流失大部分嘌呤,千万不要因此错过了这么优质的蛋白质。那些所谓的高嘌呤蔬菜,什么菠菜、花菜的,几乎对尿酸没有影响,放心大胆吃。 谣言 05 :得了痛风后则与海产品无缘,不同海产品嘌呤含量差别很大,海参、海蜇嘌呤含量低,痛风朋友完全可以吃。 谣言 06:痛风发作时查尿酸正常,说明我不是痛风,是误诊,虽说多数患者发作痛风时尿酸是高的,但是却有一部分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尿酸正常。 谣言 07 :痛风发作,用青霉素、头孢来消炎就行,痛风是由尿酸盐结晶引起的一组无菌性的炎症,而青霉素头孢都是抗生素,是杀细菌的。用杀细菌的药来治不是细菌引起的炎症,不仅不对症,还滥用抗生素。痛风发作时所说的消炎药,实际上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而不是抗生素。 谣言 8 :降尿酸药都有副作用,最好不吃,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没错。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吃药?是因为疾病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药物这「三分毒」。长期高尿酸,不仅容易反复发作痛风,还可能造成关节破坏、痛风石形成、痛风性肾病、肾结石等,严重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尿毒症等。其实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已经研究的比较透彻了,只要定期监测,绝大多数情况都无大碍,至少比放任疾病发展要安全的多。 谣言9:痛风发作时红肿热痛,这时侯来个热敷泡脚,上些活血药,这些招数对自己也太狠了。痛风急性期热敷、活血,只会让炎症更重,更疼。要么别折腾,抬高患处卧床休息,要么冰敷或者吃药。 谣言 10:痛风就是发作时候把疼止住就行了,不发作不用药。痛风发作是尿酸盐结晶诱发的急性炎症,止疼只是把炎症压下去了,尿酸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尿酸盐结晶仍然在不断的沉积到关节当中,所以一旦有了诱发因素,还容易痛风发作。
杨宁 2024-02-08阅读量1105
病请描述: 由于血尿酸值高于420umol/L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长期血尿酸超标不加管理,可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并可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故防治痛风记住“420”这个日期也就记住了尿酸“红线”。 跟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一样,痛风实际上也是一种代谢障碍并且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其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不可忽视。但遗憾的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造成观念错误、治疗不规范等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痛风的管理远远不及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视和风险管控意识强,从而造成痛风长期反复,最终引起关节、肾脏等多器官严重损害。 痛风虽然不像心梗、脑梗一样有直接致死的凶险,但痛风急性发作时让患者几乎痛不欲生,远期对关节的损害以及伴发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等,可以加重这些疾病的并发症,使得治疗更为复杂。 痛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上痛风后除了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血尿酸也像血压、血脂、血糖一样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下是痛风患者常踩的5个“坑”,摸清这些“雷区”别轻易踩坑,有助于降服痛风这个“暗藏的杀手”,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值超标,但并无关节痛等症状,就认为痛风不是病;或者痛风急性发作后症状缓解不痛了,就认为痛风已经好了,不用管它了,连药也停了。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这是常见的一个大坑!事实上,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缓解期、间歇期,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是,只要血尿酸水平不达标又放任不管,血液中的高嘌呤仍然可以促发痛风复发,加重痛风性肾病、尿酸性结石、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疾病。痛风的尿酸值应该降到多少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病情越严重,管控的要求也就越严。对于大部分痛风患者来说,血尿酸目标值应降至360μmol/L以下;若合并痛风石或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则应降至300μmol/L以下,以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 【尿酸降的越快越好】 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疼痛剧烈,常常让患者不堪忍受,急欲快速把尿酸水平降下来,以尽快缓解痛苦。有的患者擅自将降尿酸药物剂量加大,甚至几种药物一起用,加大“火力”对付高尿酸。 事实上,痛风急性期不能急于降尿酸,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尿酸下降过快,不但会诱发痛风关节炎发作,使患者疼痛加剧,更甚者变成慢性疼痛,而且尿酸下降太快,譬如低于180μmol/L,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痛风急性期可以按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者小剂量激素等药物抗炎止痛,待症状完全缓解7~10天后再逐步开始降尿酸,并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尿酸水平正常,小剂量维持治疗。应用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己随意服用。 【饮食控制后可不用再吃药】 很多人都知道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肉汤、海产品、豆类、啤酒等,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认为既然这样,只要控制好饮食,从源头上减少嘌呤的摄入来源就行了,就可以不用服药了。 事实上,人体内8成的尿酸来源于自身细胞的代谢以及药物的影响,而只有2成的血尿酸来源于饮食。所以,即使很严格地控制饮食,也只能控制住2成的嘌呤来源,对内源性合成的8成嘌呤是无能为力的。譬如,对于那些尿酸值高于480μmol/L的“痛”友们,饮食控制最多只能将血尿酸降低70~90μmol/L,要想稳定地控制好血尿酸水平,就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事实上,药物的副作用远比尿酸没有控制好造成的危害来的更少。 【饮料戒酒不戒糖】 啤酒、白酒可以引起痛风发作,一喝就“灵”,餐桌上可以用果汁、甜品、雪碧、可乐等含糖饮料代替酒类吗? 答案上同样不行。因为痛风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是由于体内的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是排泄不好引起的,血尿酸的沉积容易引起各种的疼痛和关节炎类的发作。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糖是仅次于高嘌呤饮食的第二大非健康食品,饮料对身体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而且糖类摄入多了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容易转化为脂肪,造成患者体内代谢进一步紊乱。因此,痛风病人最好不要喝过多含糖饮料,以免代谢进一步紊乱加重患者痛风的发作,使病情缠绵难愈。 【剧烈运动可降尿酸】 代谢性疾病大多与患者运动量不足有关,痛风病特别青睐肥胖人士。参加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大量运动有助于减肥并降低血尿酸吗? 确实,痛风患者应该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有利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但剧烈的运动却适得其反,一来会使本已受累的关节组织受损,二来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抵制尿酸排泄,可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痛风患者有规律地参加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推举杠铃、跳绳、深蹲等项目,但不宜太过劳累,轻微出汗即可,忌大汗淋漓。别忘了运动后不宜大量的喝饮料。
俞一飞 2023-10-25阅读量1473
病请描述:中国男人为了“壮阳”,常会病急乱投医,而实际上,“壮阳”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男人“肾虚”的5个原因 为什么男人更易“肾虚”?有5个罪魁祸首! 中医认为,40岁以后,男性自身肾气开始走下坡路,若此前过度“消费”肾气,就会出现肾虚。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在男性激素的环境下,更容易加重肾损伤,是男性肾病比女性更高的原因之一。 肾损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些行为对肾脏造成不小的威胁: 01 口渴了才喝水 饮水不足,尿液中的钙质、杂质等难以稀释,导致尿液浓缩,晶体沉积增多,从而形成结石。 若结石长期堵塞尿道,就会引发肾积水,进而诱发肾衰竭。 02 把饮料当水喝 很多男人喜欢喝各种饮料,这些饮料大多含有糖分和一定量的磷酸盐,会使体内钙离子流失,导致尿液中的钙浓度升高,造成晶体沉积形成结石。 03 大鱼大肉 火锅、烧烤、大鱼大肉吃过多,蛋白补充过盛,容易使人体产生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诱发高尿酸血症、痛风肾。 04 经常憋尿 经常憋尿,膀胱会受到影响,可能引发尿液倒流,对肾脏造成伤害。 05 吸烟 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铅及镉等重金属,都会对肾脏造成影响。 若患者本身患有慢性基础病,抽烟只会雪上加霜。 肾强一倍,人活百岁? 肾脏的健康关乎寿命的长短,肾气的好坏并不单单影响性功能,还影响人的气血运行。 “补肾”=“壮阳”? 民间流传的一些方法,真的靠谱吗? 01 吃韭菜壮阳? 韭菜中含有硫化合物、维生素C等物质,风味较为特殊,但这些营养成分与其他蔬菜差别不大,并没有壮阳功效。 02 动物肾脏壮阳? 动物肾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满足人体营养物质需求,但并不能缓解肾虚,食用脂肪过多还会给肾脏代谢造成负担。 03 动物生殖器官壮阳? 动物外生殖器、睾丸的雄激素确实会比其他食物含量稍高一些,但经过烹饪加工和人体胃酸消化,这些激素基本会破坏掉,故对壮阳的作用有限。 04 海鲜壮阳? 牡蛎等海鲜,含有锌元素,有利于生殖发育和精子产生,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摄入锌可以提高男性生殖能力。 日常护肾一定要注意性生活适度,避免过度忧虑,注意规律作息,节制饮食,戒烟限酒,多吃益肾的食物,对保养肾气都有益。
健康资讯 2023-09-08阅读量2817
病请描述: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尿酸日”,选在4月20日是因为空腹状态下血清尿酸高于420u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发作,痛风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更与肾功能下降息息相关,如不经过规律治疗,痛风性肾病也有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很多患者对尿酸的认识还相当欠缺,今天我们有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吴燕升主治医师和张权副主任医师,从一则典型病例出发,来看看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危害吧! 刘大爷是一位吃苦耐劳的70岁农村老人,平日里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虽然近10年来,手脚小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发作,疼痛难忍的时候就在当地的卫生院“消炎止痛”治疗。随着关节疼痛发作频繁,从2年前开始手脚关节逐渐肿大变形,关节僵硬,刘大爷逐渐拿不起锄头,干不了农活,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刘大爷的手脚关节怎么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的病史吧! 编辑 编辑 刘大爷10余年前体检发现肌酐、尿酸升高,自诉血肌酐波动140-150umol/L左右,尿酸600+umol/L,口服非布司他数月后尿酸降至400umol/L左右,血肌酐也有所改善降至120umol/L,刘大爷觉得毛病好转,自行停用药物。 2012年至2020年期间痛风反复发作,平均每年发作7-8次,除简单止痛处理外,未采取正规降尿酸、保护肾功能治疗。 2022年8月刘大爷因为痛风到医院配药,检查发现尿酸729umol/L,肌酐257.91umol/L,eGFR-EPI:20.7 68.85ml/(min·1.73㎡),尿素13.55umol/L。 由此可见,刘大爷10年前就发现了尿酸和肌酐升高,却从没有正规治疗过,任凭病情一步步加重。由于多年来对病情的疏忽导致痛风反反复复发作,直接导致肌酐逐年升高,甚至已经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的阶段,听邻居推荐才前往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寻求治疗。 然而,入院检查发现,除了肌酐的升高,刘大爷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仅有78g/L,已经属于中度贫血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高尿酸血症,除了导致肾功能的恶化,还引起了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同时入院后管床的吴燕升主治医师给刘大爷安排了24小时尿生化全套检查,结果发现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虽仅305mg,但是24小时尿B2-微球蛋白已经达到了22890 ug,这反映刘大爷的肾脏因尿酸盐结晶的长期刺激损伤造成了肾小管和间质的严重损伤,而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速了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这才让刘大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根据刘大爷的检查结果,主治医生张权副主任医师给其制定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降压、降尿酸、调脂、碱化尿液、纠正贫血、保护肾小管、益气活血祛湿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治疗措施。还针对刘大爷的指标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份饮食指导建议,出院时刘大爷血肌酐降低至200umol/L,尿酸408umol/L。 该患者于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前后治疗比较: 编辑 经过这次住院,刘大爷对高尿酸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家后也会继续遵医嘱规律治疗,我们期待刘大爷复诊时指标的变化吧!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性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轻度蛋白尿、水肿、夜尿多、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维持。 “尿酸性肾病”的防治 首先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首先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嘌呤饮食,禁食肉汤、酒精类的饮品、海鲜、动物内脏、鱼皮等,戒烟戒酒,低盐少油饮食。 然后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两千毫升左右,既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可以服用碳酸氢钠片,促进尿液碱化,使尿PH值调至6.2至6.9为宜,过度碱化容易形成磷酸钙结石。 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 中医药在“尿酸性肾病”的防治上也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教授的带领下,我科团队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是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浊内生,日久湿浊下注肾府,血瘀湿浊交阻,发为本虚标实之候。故据此确立益气补肾、利湿泄浊的治则,运用于中西医结合肾脏一体化的临床实践中,可有效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专家信息 编辑 张权 副主任医师 龙华医院徐汇总院 门诊时间: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五号楼4楼1候诊区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弄,昌里路路口)专家诊区3号诊室
张权 2023-06-02阅读量1800
病请描述: 尿酸高和痛风都与尿酸代谢紊乱有关,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尿酸高(hyperuricemia)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范围。通常,男性血清尿酸浓度高于6.8 mg/dL,女性高于6.0 mg/dL被认为是高尿酸。高尿酸本身并不一定引起症状,但是可能增加痛风、尿酸肾病等疾病的风险。 痛风(gout)是一种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的疾病。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会导致关节炎和疼痛。痛风患者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大多数发作发生在足部,尤其是拇趾关节,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关节,如膝盖、手指、腕部等处。除了关节炎和疼痛,痛风还可能导致病变和肾脏问题。 因此,尿酸高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范围,而痛风是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的关节炎和疼痛。尿酸高可能增加痛风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
崔孔蛟 2023-04-06阅读量1515
病请描述:好多人很容易将尿酸升高理解为痛风,尿酸升高=痛风吗?那么高尿酸血症跟痛风有什么区别,如何应对? “高尿酸血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痛风” 尿酸的产生主要是由嘌呤在体内氧化而产生,而嘌呤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经食物摄入,二是由人体自身合成产生(主要途径)。 高尿酸血症肾病可以引起痛风,可以引起结石。但是痛风往往是延续于高尿酸血症的,然后在关节处形成痛风石,当人体的尿酸水平突然升高或者突然降低的时候,痛风石就崩塌了,引起局部的严重的疼痛。就像痛风性关节炎,它是一个很严重的疼痛要用比较强的解热镇痛药,才能把这个疼痛给压下去。简言之,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基础,也是痛风最直接的病因。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但是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发展为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少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也可在正常范围,因此,高尿酸血症不能等同于痛风,仅依据血尿酸水平既不能确定诊断、也不能排除诊断。 溶解尿酸盐结晶必须降低血尿酸水平 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情况分为急性痛风治疗和慢性痛风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局部冷敷,并尽早给予药物控制炎症。痛风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如立加利仙(又名苯溴马隆)是一种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风险。苯溴马隆目前有德国进口的原研产品——立加利仙,其质量标准更高。
痛风中心 2022-09-29阅读量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