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来源: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筛查频率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 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张振国 2024-08-06阅读量874
病请描述:食管癌是恶性肿瘤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病种,也是胸外科里一个重要疾病。 食管癌的发病概况 食管癌是世界性的难题。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大多数国家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为10%-30%。食管癌分期的早晚导致了五年生存率的差异,局部进展期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为46.7%,远处转移的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为4.8%。 在初诊患者中,有40%不能进行手术。以化疗为主的系统治疗对食管癌患者而言,效率很低,治疗效果较差,ORR6%-8%,一年生存率20%-25%。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排第七位,发病人数有57.2万人;死亡率排第六位,死亡人数50.9万人。在中国食管癌呈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趋势,食管癌发病率排第六位,发病人数26.8万人;死亡率排第四位,死亡人数19.3万人。中国新发食管癌患者数占全球51%,死亡食管癌患者数占全球55%。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很高,导致民间有种说法,把食管癌称为“中国癌”。 食管癌可以分为鳞癌和腺癌。腺癌主要是在欧美地区发病率较高,而我国以鳞癌为主,95%的患者都属于鳞癌。此外,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有哪些因素和食管癌相关? 吸烟喝酒是高收入国家的常见致病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是低收入国家的常见致病因素。低收入国家的人群常吃腌菜、不卫生的食物,导致食管癌发病率增高。 主要发病因素: 1.亚硝胺化合物:酸菜、腌菜; 2.霉菌的致癌物:发霉食物、黄曲霉、白地霉等; 3.微量元素缺乏:钼、锌、铜、镍、vitA、B2; 4.不良饮食习惯:热、粗糙、硬、吸烟喝酒等; 5.遗传因素:有家族发病现象; 6.癌前病变:慢性炎症、食管反流、贲门失迟缓等。 食管癌有哪些症状? “早期浅表的食管癌症状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感、摩擦感、隐痛或停留感。这些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的重视,常被忽略。早诊、早治对于食管癌的防控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食管癌的中晚期症状有以下几点: 1. 进行性吞咽困难: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症状的一般是中晚期的患者; 2. 呕吐:食管管道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会引起患者呕吐,呕吐后还会分泌粘液,此外呕吐食物容易导致患者误吸进入呼吸道,引起肺炎,甚至有些病人肿瘤比较大,肿瘤坏死破裂后会引起呕血; 3. 胸痛:一般表现为胸背部持续隐痛,如果突发剧痛,则可能是食管肿瘤穿孔、破裂; 4. 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脱水,时间长了导致恶病质; 5. 侵犯周围器官:肿瘤侵犯器官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如果气管和食管相通了,会引起比较严重的问题,TEF瘘、声嘶、咯血等; 6. 转移引起:肿瘤有可能会转移至肝、肺、脑,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相应症状。 食管癌要做哪些检查? 为了方便医生对食管癌的患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常用的检查有吞钡检查、CT、PET-CT、内镜等。 1. 吞钡检查:食管吞钡检查是最常见的检查。如果患者到医院检查,通常医生会建议患者先做吞钡检查,可以查看食管是否通畅,肿瘤的位置在哪,食管的形状是否有变化等;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就是常说的胃镜,胃镜是早期食管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年龄较大、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做内镜筛查,查看食管是否有病变。做内镜除了可以看到病灶以外,还能做活检,把组织新生物取下来,拿去做化验,得出是否有病变或者癌症的结论。 3. CT检查:CT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长度、跟周围组织关系。患者做完CT检查后,医生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肿瘤能否切除、适合哪种治疗方法等。 4. 磁共振检查:磁共振相对于CT用的频率要低一些,但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了解肿瘤或淋巴结与大血管的关系。 5、PET/CT检查:准确率比普通螺旋CT高,除了可以看肿瘤的大小之外,还能查看肿瘤的代谢情况,查看肿瘤是否活跃,对于医生诊断肿瘤的分期起到很大帮助。 食管癌怎么治疗?预后如何? 食管癌采取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相关科室集体决策,即MDT多学科讨论,包括胸外科、内科、肿瘤科、影像科、内镜室、营养科等。通常在手术前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或综合治疗,以缩小肿瘤及周围淋巴结,增加病灶的完整切除率。 对于局部不可切除的,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或者不能耐受手术的,可予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或多种治疗方式组合的非手术综合治疗。目前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方式以胸腹腔镜下颈胸腹切口食管切除术+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为主。 在老百姓的印象当中,食管癌的疗效是很差的。近5-10年,在早诊早治的工作推进之后,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多患者达到了长期存活的理想效果。 相关数据为早期食管癌术后治疗效果 对于局部晚期的患者而言,食管鳞癌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后,在近5-10年的疗效提高很多。2000年之前,5年生存率在25%-30%左右,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手术安全性提高;2000年-2010年,5年生存率为30%-35%,技术进展体现在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将可能转移的淋巴结清扫干净,可以提高总体的效果;2010年-2015年,出现新辅助放化疗技术,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40%-45%;近10年,优化了术前局部晚期的放化疗,生存率大于45%,总体疗效得到提高。 晚期食管癌预后效果相对差很多,远处转移食管癌治疗效果不佳,5-OS小于5%,但随着新的药物和治疗技术的出现,比如说免疫治疗应用临床后,有一半以上的患者能够存活超过15个月,甚至2-3年。 总体而言,食管癌发现越早,效果越好,因此要重视早筛、早诊、早治,才能提高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郑远 2024-06-21阅读量1996
病请描述:当“肺癌”这个词出现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中,它往往带来的是恐慌和无助。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每年有大量的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通过了解肺癌的分期、早期治愈率以及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本文将为您科普关于肺癌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并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01什么是肺癌?如何分期的?肺癌,也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它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肺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或期别。这种分期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一般来说,将肺癌分为四期。01一期:肿瘤体积较小,局限在肺内,未侵犯到胸膜或肺门,也没有淋巴结转移。这一阶段的肺癌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治愈率相对较高。二期:肿瘤体积较大,但仍局限在肺内,或者已侵犯到胸膜或肺门,但尚未扩散到淋巴结。这一阶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和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或放疗。0203三期:肿瘤已扩散到胸腔或纵膈淋巴结,或者已侵犯到其他器官,如心包、大血管等。这一阶段的患者通常无法进行手术切除,但可以接受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四期:肿瘤已扩散到远处器官,如脑、肝、骨等,或者已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这一阶段的患者病情较重,治愈机会较小,但仍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0402肺癌早期治愈率高吗?肺癌的治愈率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等。在早期阶段,肺癌通常没有发生扩散和转移,肿瘤体积较小,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切除肿瘤组织,治愈率相对较高。具体来说,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甚至更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肺癌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因此术后还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和必要的辅助治疗。例如,手术治疗外,早期肺癌还可以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另外,肺癌的治愈率还受到病理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肺癌治愈率不同。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比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高。此外,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方法也会影响肺癌的治愈率。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措施,治愈率会更高。同时,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如手术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总之,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如果您有肺癌的高危因素或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加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扫码了解科室网站广东省中医院心胸外科郑远医生简介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主任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分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食管学组成员个人荣誉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大赛全国总决赛高年资组三等奖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中国胸外科手术巅峰展示会肺叶切除组南中国区亚军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肺叶切除组华南省区赛第三名、肺段切除组三等奖广东省中医院最佳医生医联媒体“金牌科普专家”专业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肺癌、肺结节、气胸、脓胸、胸外伤、气管肿瘤、支气管扩张、食管癌、食道良性肿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胸腺瘤等纵隔肿瘤、手汗症、漏斗胸、胸壁肿瘤、膈疝的外科治疗及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肺结节消融手术、胸部肿瘤围术期综合治疗。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大学城医院外科门诊肺结节专科门诊周四下午:总院西区外科门诊胸外科专科门诊扫码预约挂号- End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郑远 2024-06-06阅读量2061
病请描述:什么是心脏瓣膜病?你知道吗?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四个心腔,两个心房分别和两个心室相连,两个心室和两个大动脉相连。心脏瓣膜就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心脏瓣膜病就是指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瓣膜因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或创伤等出现了病变,导致瓣膜的关闭不全或狭窄,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心脏功能异常。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症状早期常常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体力活动后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晚期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怎样检测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瓣膜病最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瓣膜厚度、形状、 运动和血液流动情况的详细信息,从而有利于干预方式的选择。心脏彩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胸壁体表的常规彩超,能够对大部分的病变结构清晰诊断,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对患者完全没有损伤,但对某些病变不一定能精确诊断。另一种方式是经食管的心脏彩超,当某些特定部位的细小病变,经胸彩超无法精确判断或测量时,食道彩超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类似做胃镜的过程,术前需要4小时的禁食禁水,然后选择表面麻醉或者更为舒适的全身麻醉下完成这个检查过程。心脏瓣膜病怎么治疗?如瓣膜病变较轻微,一般无需采取任何治疗手段,只需要进行观察。若瓣膜病变严重,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开胸/腹腔镜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瓣膜成形术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瓣膜球囊扩张术和经皮瓣膜置入术,前者针对瓣膜狭窄,通过球囊扩张来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后者通过导管输送人工瓣膜到相应部位并进行释放,替代病变瓣膜进行工作,纠正瓣膜狭窄或反流。术后服用抗凝药物注意事项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使血液不易凝固。目前瓣膜术后常规应用的抗凝药为华法林。服用华法林期间,需要定期抽血化验,检测凝血指标,要求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在1.8-2.5之间。服用抗凝药物期间若出现皮肤出血,牙龈出血等新发出血,或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需及时就医。扫码了解科室网站广东省中医院心胸外科郑远医生简介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主任社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分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心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食管学组成员个人荣誉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胸外科青年医师手术大赛全国总决赛高年资组三等奖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中国胸外科手术巅峰展示会肺叶切除组南中国区亚军大中华胸腔镜手术菁英赛肺叶切除组华南省区赛第三名、肺段切除组三等奖广东省中医院最佳医生医联媒体“金牌科普专家”专业擅长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肺癌、肺结节、气胸、脓胸、胸外伤、气管肿瘤、支气管扩张、食管癌、食道良性肿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胸腺瘤等纵隔肿瘤、手汗症、漏斗胸、胸壁肿瘤、膈疝的外科治疗及微创治疗,尤其擅长胸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肺结节消融手术、胸部肿瘤围术期综合治疗。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大学城医院外科门诊肺结节专科门诊周四下午:总院西区外科门诊胸外科专科门诊扫码预约挂号- End -【特别声明】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郑远 2024-06-04阅读量2063
病请描述:何谓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一类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物质,通常包括蛋白质和糖类。肿瘤标志物可以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以及复发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以及病史等综合信息进行解读。如果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肿瘤的存在,因为它们可能因为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如炎症、良性肿瘤等)而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通常不用于肿瘤的确诊,而是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肿瘤确诊通常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如活检或手术取得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 在不同的肿瘤类型中,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具有特异性,这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精确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了解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对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标志物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图1.常见肿瘤标志物的组织分布 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胆囊、胆管癌 CA19-9:是胆囊癌、胆管癌中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胆囊癌最敏感的指标; CA125:约65%的胆囊癌、胆管癌患者伴有CA125升高; 癌胚抗原(CEA):大约30%的胆囊癌、胆管癌患者会出现CEA水平升高。 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诊断中最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之一。AFP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AFP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升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尤其在AFP水平较低时;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作为早期原发性肝癌的高敏感性标志物,在诊断肝癌时,GP73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都高于AFP。 胃癌 CA72-4: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胃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优于CA19-9和CEA; 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I和II的水平及其比值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判定及复发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MG7-AG:MG7-AG是一种与胃癌相关的抗原,对早期胃癌有较高的检出率; 胃泌素17(G-17):在健康人体内表达水平较低,当胃炎、胃癌等病理改变发生时,G1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胰腺癌 CA19-9:是迄今为止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CA19-9水平与肿瘤的阶段有关,可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 CEA:是第一个被用于检测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其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约为42.85%; CA50:CA50的正常值<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胰腺癌病人的阳性率可达87%; CA24-2:是消化系统尤其是结直肠和胰腺癌的标志物。在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上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 CA72-4:正常人血清中含量<6 U/mL,对胃癌的检测特异性较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亦有一定的敏感性; 铁蛋白(SF):在胰腺癌患者中,SF升高阳性率为61.9%。但SF异常可由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原因引起,因此,SF一般要与其他标记物联合检测,提高灵敏度。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中研究最广泛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其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中通常升高。CEA水平的升高与肿瘤的进展和转移有关,并且常用于监测治疗反应和疾病复发; CA19-9:尽管它在结直肠癌中的特异性不如CEA高,但在某些情况下,CA19-9的水平升高也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的辅助指标; CA72-4:它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升高,有时被用作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进展的标志物。 乳腺癌 CA15-3:是目前乳腺癌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检测及复发预警; CEA:可以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包括乳腺癌。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但也可能与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相关; CA125:CA125在乳腺癌中也可能会升高,尽管它更常见于卵巢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某些乳腺癌中过表达,与疾病的侵袭性和预后有关。HER2的状态还可以指导是否使用特定的HER2靶向治疗;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ER和RP的状态有助于确定乳腺癌的亚型,以及患者是否可能从激素治疗中获益。 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指标;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 膀胱癌 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批准包含尿膀胱肿瘤抗原(bladder tumor antigent,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等多种尿液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协助膀胱癌的诊断。因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临床上尚未广泛应用,尚无能取代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的尿肿瘤标志物。 子宫内膜、卵巢癌 CA125:是卵巢癌中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在浆液性癌中,CA125也可用于监测疗效和疾病复发; 人附睾蛋白4(HE4):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高于CA125。HE4水平不受月经周期及绝经状态的影响,且在绝经前人群中诊断卵巢癌的特异性优于CA125; ROMA指数:ROMA指数结合了CA125和HE4的血清浓度以及患者的绝经状态,用于提高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卵巢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中升高; AFP:AFP通常与卵黄囊瘤、胚胎癌和未成熟畸胎瘤相关,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标志物; CEA:在胃肠道转移性卵巢癌中升高。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然而,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癌胚抗原(CEA):可以在多种肿瘤中检测到,包括食管癌。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肿瘤的存在,但也可能与其他非肿瘤性疾病相关。 肾癌 M2肾丙酮酸激酶(M2-PK):主要表达于远端肾小管,对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认为是有前途的一种肾癌标志物; 组织多肽抗原(TPA):虽然不是特异性的肾癌标志物,但可以作为监测肾癌病情的一种指标; 脂类相关唾液酸(LASA):作为肾癌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有助于肾癌的诊断和病情监测。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目前最常用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PSA以游离形式(fPSA)和总PSA(tPSA)存在。临床上,PSA检测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 前列腺癌抗原3(PCA3):PCA3是一种非蛋白编码RNA,在前列腺癌中过表达,其水平较PSA更具有特异性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结果;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是前列腺癌细胞中过表达的一种酶,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标志物。 甲状腺肿瘤 降钙素(Ctn):为甲状腺髓样癌血清检测标志物; 甲状腺球蛋白(Tg):可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血清检测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与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诊断及临床进展存在相关性。
丁凡 2024-06-01阅读量2116
病请描述:一个病人,门诊来就诊时,当地医院以为有一个较大的肺癌,认为要肺穿刺检查。如下图。箭头指示处好像是一个肺癌。 我一看,认为是肝脏的伪影,认为没有肺肿瘤。进行了薄层CT。果然,如下图,箭头指示处是肝脏形成的伪影,肝脏向右后方突起,局部狭窄。 如下图,CT发现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圆圈内为隆突下淋巴结。 这个病人,没有肺癌,会不会有食管癌呢? 上图箭头指示的是食管粘膜面粗糙,小颗粒样隆起。 上图为胃镜病理,早期的原位癌。 这个病人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如下图。 腹部的胃左淋巴结肿大,如下图。 还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如下图。 肿大淋巴结向下蔓延到盆腔里面的淋巴结肿大,向上蔓延到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到处都是淋巴结肿大,最后颈部几次淋巴结穿刺未能确诊。 最终病理为小B细胞淋巴瘤。如下图。 所以,这个病人因为肺癌要做肺穿刺检查就诊,最后发现没有肺癌,却同时有淋巴瘤和食管癌。是一个罕见的病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病人。我把它放在胸外科奇事序列里面。 你可以点击参考下面的胸外科奇事系列文章链接: 胸外科奇事一 食管癌术后患者无切口疼痛 胸外科奇事二 巨大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第一天看见我就笑? 胸外科奇事三 食管癌患者术前隐瞒大面积脑梗塞,术后连耳聋也一起治好了 胸外科奇事四---病人直接咳出一块肿瘤后确诊肺癌 我创造一个奇迹:一个病房两个病人术后体重均上升 胸外科奇事七食管癌术后体重不下降且肿瘤化疗加免疫治疗后消失 胸外科奇事八 肺肿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体重居然回升至术前 一个肺癌伴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奇幻住院经过
陆欣欣 2023-10-1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15年前,我曾经接诊一个男病人。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小块肉,说是昨天剧烈咳嗽后,咳出一块肉,不是痰。我看了看,这小块肉比我们小时候玩的玻璃球小一些,大约10×10毫米,淡红色,表面少许血丝。 这块肉没有放冰箱保存。还好是秋天,不是夏天。我担心时间长了里面的细胞溶解。我立刻跑步去病理科,找了一个瓶子,在瓶子里面加了福尔马林液体。然后立刻跑步回胸外科门诊,把病人的肉放进福尔马林液体中浸泡保存。然后让病人交费去病理科检查。 这块肉不小。我让病理科立刻进行快速冰冻检查,剩下的肉足够进行常规病理检查。1个小时后,我问病理科,病理科说是鳞癌。结合病人的外院CT,诊断为右上肺癌。然后收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像这种病人咳出一块肉后确诊肿瘤的非常罕见。我20多年来仅仅见过这一例。这小块肉扔掉后,以后再想取一块肉非常困难。气管镜检查一次只能取1-2毫米的肉,取不到这么大的肉来化验检查。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把这块肉放到小塑料袋里。小塑料袋再放到有冰块的大塑料袋中,然后立刻去附近一家医院的病理科,问问怎么交费怎么处理这块肉。这个医院如果比较小,起码有福尔马林液体可以处理标本,这块肉浸泡后,再去大一些医院再进一步处理。如果是夏天,没有冰块,买点冰镇饮料或冰淇淋也可以用于肉块降温,防止组织溶解破坏。 我的猜想:这个肿瘤形状不规则,很可能大部分在肺组织内,但是局部突向较大的支气管,形成最后咳出来的肉球。咳出来的肉球与主要病灶之间有一个狭窄的蒂相连。 下图为支气管解剖图,粉红色的结构为肿瘤,注意狭窄的蒂断掉以后,肉球刺激支气管粘膜,距离咳嗽后,贲门带有血丝的小肉球就被咳出来了。 你可以点击参考下面的胸外科奇事系列文章链接: 胸外科奇事一 食管癌术后患者无切口疼痛 胸外科奇事二 巨大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第一天看见我就笑? 胸外科奇事三 食管癌患者术前隐瞒大面积脑梗塞,术后连耳聋也一起治好了 胸外科奇事五:以为患有肺癌,结果没有肺癌却有食管癌和淋巴瘤 我创造一个奇迹:一个病房两个病人术后体重均上升 胸外科奇事七食管癌术后体重不下降且肿瘤化疗加免疫治疗后消失 胸外科奇事八 肺肿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体重居然回升至术前 一个肺癌伴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奇幻住院经过 本文是陆欣欣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陆欣欣 2023-10-11阅读量1.9万
病请描述: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它可以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发生。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恶性肿瘤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患病的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恶性肿瘤的方法。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的生活方式: 1.健康饮食 饮食对于预防恶性肿瘤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如快餐、糖果、饮料等。相反,我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此外,我们应该避免过度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因为这些食物与结肠癌和胃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2.健康体重 肥胖是许多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预防恶性肿瘤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 3.戒烟和限制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许多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吸烟与肺癌、口腔癌、喉癌等有关,而饮酒与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等有关。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对于预防恶性肿瘤非常重要。 4.锻炼身体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时还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二、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预防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早发现癌症的迹象,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X光检查、超声检查等。 三、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 许多致癌物质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如二手烟、空气污染、化学品等。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暴露于这些致癌物质。例如,我们可以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在吸烟者附近呆太久,使用安全的化学品等。 四、遗传咨询 一些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如果您的家族中有人患有癌症,建议您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您是否有患癌症的风险。 总之,预防恶性肿瘤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遗传咨询等都是预防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这些措施,以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3-05-10阅读量2645
病请描述:有一个病人,住院两周前出现吞咽梗阻,做胃镜检查发现一个巨大食管癌,胃镜示距门齿29至38厘米新生物。就是说,肿瘤的长度有9厘米长。病理:倾向于低分化鳞癌。病人和家属犹豫到哪儿去看病,要不要手术,但是吞咽梗阻症状迅速加重,只能喝稀一些的汤,汤粘稠一些就吃不下去,只好立刻来门诊看病。 上图,心脏和脊柱间有巨大的软组织影,心脏被挤压变形。 上图,脊柱前扩张的近端食管,扩张明显,内部有食物和粘液。肿瘤近端的食管明显扩张增粗。对于消化道肿瘤来说,只要是肿瘤引起的梗阻比较厉害,肿瘤近端的消化道管腔扩张就比较厉害。 上图,肿瘤周围的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只有这一个淋巴结发生转移。 上图,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7.2毫米,手术切除后病理为良性淋巴结。 上图,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9×6毫米,手术切除后,病理为良性淋巴结。 上图,可见右上肺一个12毫米的混合磨玻璃结节,结节的实性成分像海里的珊瑚礁。上面两张图同时可见肺结节平面的食管近端扩张。 患者和家属回忆:大约4个月前,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口臭,以至于患者的孙辈都不愿意让他亲一下。患者严重的口臭由食管癌引起。参见下文。这个隐蔽的警告症状被患者家人忽略掉了。术中切除巨大的90毫米长的食管癌以后,手术间的同事被肿瘤的恶臭熏得受不了,不得已把装有标本的不锈钢盆暂时放在房间外的走廊上。一般巨大的食管癌都比较臭,是肿瘤表面的食物残渣和厌氧菌感染造成的。但是臭味如此强烈的,属于十年一遇的情况。手术后我处理标本时差点被臭味刺激引起呕吐。肿瘤切除了,术后患者的口臭消失了。患者的家人感慨说怎么也没有想到口臭是肿瘤引起的。 可以点击参考下文链接: 突发严重口臭要谨防食管癌 患者体重在住院前14天内就已经下降了10斤。手术后切除肿瘤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手术后体重下降8斤后维持体重不变,才扭转了体重迅速下降的势头。从发病出现吞咽梗阻,到出院,1个月的时间多一些,患者体重下降了18斤。 手术的风险比较大,因为肿瘤上方的食管增粗,粘膜水肿增厚。胸部吻合口瘘的几率文献报道大约3.5%-21%。这种扩张的食管,将来吻合以后按照瘘的几率是原先的3倍计算,大约10%-60%。即使我手术,出现吻合口瘘的几率较低,仍然有5%-20%。风险虽然大,但是患者由于只能喝汤,最后两天喝汤都要呕吐,生活质量太差,患者坚决要求手术。家属也只好同意患者的手术要求。还好,术后食管吻合口幸运过关,愈合很满意,大约13毫米左右,很通畅,没有出现吻合口瘘,没有出现胃瘘。 可以点击参考下文链接: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的吻合口瘘与胃瘘 术后的病理除了肿瘤旁我箭头指示的转移淋巴结以外,其余的淋巴结都没有转移。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不大,术中寻找切除比较困难。 肿瘤的病理是神经内分泌癌。比较少见。恶性度较高。手术时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还需要辅助化疗。右上肺混合磨玻璃结节,进行了术中右上肺楔形切除术,病理是微小浸润性腺癌。两个肿瘤一次切除了,患者和家属很高兴。 你可以点击参考下面的文章标题链接: 一例巨大食管癌侵犯周围器官患者的住院经过 一个食管癌伴胃左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住院经过 一粒花生米挽救一个巨大食管癌患者
陆欣欣 2022-08-27阅读量9561
病请描述:本文写作于2020-09-07 食管癌手术步骤繁琐,术后的管理很复杂。一个食管癌病人术后管理相当于4-5个肺癌病人。 食管癌术后最烦人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就是吻合口这个圆圈的局部没有愈合,产生一个小洞,产生一系列后果,甚至有生命危险。所有外科医生手术吻合时都是尽心尽力的,但是吻合口瘘无法绝对避免。理论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一般5%-10%左右。我手术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几率明显低一些。而且,因为对吻合口瘘很重视预防,我的病人度过术后危险期要顺利一些。在吃东西前,我会亲自带病人去做一次上消化道造影,确认没有吻合口瘘才让病人吃东西。这次造影还可以看看胃蠕动排空的情况,确定吃的频率,是2小时吃一次还是3小时吃一次。第二次上消化道造影是出院前,我会再亲自带病人去做,再次确认吻合口在进食后仍然没有瘘才让病人出院。出院后,第三次上消化道造影是术后超过1个月时的门诊复查,我会第三次亲自带病人去做,再次确认吻合口在出院后没有瘘。全国各地医院都有出院后食管病人出现迟发性瘘的情况。全世界的医院都有出院后食管病人出现迟发性瘘的情况。偶尔我太忙了,可能没空带病人在门诊的第三次食管吻合口复查,但这种情况比较少。一般我都挤出时间陪病人去看吻合口。三次我亲自看的吻合口检查很好,病人就不会出现迟发性瘘这种情况。而且三次检查时如果稍有问题,我会和放射科医生讨论研究,再多角度检查吻合口,必要时停止进食,休养一段时间再来复查吻合口。 按照常规,胸外科医生不需要陪病人去检查。我陪病人去检查上消化道造影,是因为这是病人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所以,我打破常规亲自带病人去查,既排除吻合口瘘,有可以观察胃肠道的功能。 今天又有一个术前化疗两周期的食管病人手术后来复查。我第3次确认吻合口良好。我很高兴,病人可以开始术后化疗了。 本文是陆欣欣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陆欣欣 2022-07-18阅读量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