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骨科 > 骨折 > 内容

骨折内容

干货!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与饮...

病请描述:       骨质疏松增加了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风险,骨折是老年人活动障碍、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已开发多种治疗骨松的特效药,但因药物副作用等诸多因素,降低了患者治病依从性与预期疗效性。        运动能够有效减少摔倒和骨折的风险。同时通过调整饮食中的营养素摄入,可以调节人体内环境,维持骨骼健康。 运动与饮食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 运动干预    WHO将运动作为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的一级推荐。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时间的增长,骨密度值有上升的规律。运动总体上能够改善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延缓骨质流失。不同方式及程度的运动锻炼可以维持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密度水平或延缓其增龄性流失,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血脂,提高血清骨钙素和瘦素水平,改善骨细胞的形态。运动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改善平衡能力。      运动对于OP的改善与运动方式、运动频率和时间、运动强度等有关。骨重建周期包括骨吸收、形成和矿化,需要3~4个月,因此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至少需要进行6~8个月的运动来观察骨密度的变化。 骨质疏松的运动选择 有氧运动      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选,尤其是大步走、快步走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加血液流动,让骨骼获得更多的氧气和养分。      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其中大步走、快步走是最基本的运动方式之一,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快步走可以有效促进骨密度,同时还有助于心肺功能的锻炼。 游泳      游泳对骨骼、关节压力较小,能有效锻炼全身肌肉,可以帮助提高骨质密度。 抗阻运动      适合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力量训练包括臀部、大腿、腰腹部和上肢肌肉的锻炼,可以选择适量的负荷,使用弹力带、哑铃等器械。      抗阻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需要一定基础,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锻炼。 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有助于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身体的灵活性。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运动、八段锦和太极拳等。 饮食干预      我国专家应对骨质疏松推荐的膳食营养中强调膳食多样化、保证谷薯类和蛋白质的摄入、足量饮水、清淡饮食、控制糖的摄入、少食用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戒烟限酒,并且在需要时及时应用营养制剂。调查发现运动和喝牛奶是骨松的保护因素,而吸烟、饮酒和碳酸饮料均为危险因素。      高脂饮食对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会增加老年人的钙排泄、降低骨折的机械强度,导致矿物质含量降低和抑制成骨细胞形成。高盐摄入会影响骨代谢,减少骨量和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骨质疏松的饮食选择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     建议成人每日摄入钙800mg,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补充,饮食不足时,可考虑钙补充剂。含钙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及奶制品、深绿叶蔬菜、豆制品、坚果类等。根据个人习惯选择食物,以达到成人每天的钙摄入量。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有利于促进膳食钙的吸收,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并发症的风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虾等,推荐每天摄入鱼40-75g,畜禽肉40-75g,蛋类40-50g,每天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经常吃些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在日常饮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黄、鱼肉、肝脏等。建议经常食用这些食物,或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    多吃富含维生素K和维生素C的食物     除了钙和维生素D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与骨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素,如维生素K和维生素C。这些营养素主要来自于绿叶蔬菜(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卷心莴苣等)和水果(新枣、酸枣、橘子、柠檬、猕猴桃等)。     少吃含钠高的食物     应控制摄入含钠量过高的食物,如咸鱼、腊肉、腌菜等,这些食物与体内的钙相互作用会促进钙的流失,加重骨质流失的情况。     少喝咖啡、碳酸饮料     研究表明过多摄入含咖啡因和碳酸饮料可能增加尿钙流失,影响钙在肠道的吸收,对钙平衡有潜在的负面作用。建议每天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300mg,提倡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

俞一飞 2025-06-24阅读量89

维生素D:不仅是&ldquo...

病请描述:维生素D:不仅是“阳光维生素”,更是抗癌护甲的健康卫士!——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 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微创技术帮助许多患者恢复健康。同时,我一直在线上做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过10万条健康咨询。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暗藏“超能力”的营养素——维生素D。 一、维生素D的隐藏技能:抗癌、护甲状腺、调节免疫力 你以为维生素D只是“补钙小能手”?最新《科学》杂志研究颠覆认知:它还能通过肠道菌群“训练”免疫系统,精准狙击癌细胞! 1. 抗癌新思路:肠道菌群是“神助攻” 关键发现: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内“脆弱拟杆菌”增殖,这种菌就像“免疫教官”,帮助身体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小鼠实验:补充维生素D的小鼠肿瘤生长更慢,对免疫治疗反应更好;若缺乏维生素D,即使补菌也无效。 人类数据:丹麦150万人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足者患皮肤癌、乳腺癌风险更高,充足者生存率更优。 2. 甲状腺健康“隐形守护者” 甲状腺癌:维生素D水平越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转移风险越大;它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其“自杀”。 甲状腺结节:结节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补充可能降低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仍需研究)。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平衡缓解病情。 3. 全身健康“多面手” 骨骼保护: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 免疫力提升:减少感冒频率,缓解疲劳和肌肉酸痛。 代谢调节:改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风险。 二、自查指南:你缺维生素D吗? 以下人群要警惕: 长期室内办公、防晒过度、高纬度地区生活 甲状腺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孕妇、老年人 经常疲劳、肌肉酸痛、反复感冒 简单检测:抽血查血清25(OH)D水平 <20ng/mL → 缺乏(赶紧补!) 20~30ng/mL → 不足(要调整) 30ng/mL → 充足(继续保持) 三、科学补充维生素D:费医生的“三字诀” 1. 晒:巧用“阳光免费工厂” 最佳时间: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正午暴晒。 小贴士:每天裸露手臂晒15-30分钟,树荫下也有效!但正在放疗的患者需严格避光。 2. 吃:优选“维生素D大户” 动物来源:三文鱼、沙丁鱼、蛋黄(搭配橄榄油更易吸收) 植物来源:紫外线照射过的蘑菇、强化牛奶 3. 补:个性化调整剂量 日常需求:成人每天600-800 IU(肿瘤患者需医生评估加量) 优先选择:维生素D3(吸收率高、安全性好) 避坑提醒: ✖️ 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替代普通维生素D ✖️ 长期超4000 IU/天可能中毒,需定期验血 四、给女性读者的特别关怀 甲状腺疾病“偏爱”女性,而维生素D缺乏可能雪上加霜: 备孕/孕期:维生素D不足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建议孕前筛查。 更年期女性:补D可协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职场妈妈:周末带娃户外活动,全家一起补D抗疲劳! 五、费医生的暖心总结 维生素D就像一位默默付出的健康管家,从抗癌到护甲(甲状腺),它一直在低调发力。但记住: 科学补充:别盲目跟风网红疗法,需医生量身定制方案。 长期监测:补D是持久战,定期验血才能“精准打击”。 综合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态平和,才是防病根本。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国际顶尖期刊《科学》研究、国内临床数据及实用生活建议,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揭开维生素D的“健康密码”。如果你关心自己与家人的甲状腺健康,或想为抗癌多添一层保护盾,这篇科普值得收藏并分享! 转发给关心的TA,一起做健康生活的聪明行动派! 🌞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865

别让“钙管家&r...

病请描述:别让“钙管家”失控!关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你必须知道的5件事——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费健的科普笔记 作者介绍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专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诊疗。推荐理由:用30年临床经验,把复杂的医学知识“翻译”成你能听懂的生活语言。 一、藏在脖子里的“钙管家”,你可能从没注意过它 甲状旁腺,听起来像甲状腺的“小跟班”?其实它们是4颗绿豆大小的腺体,悄悄贴在甲状腺背面,专职管理人体的钙磷平衡。 它们的工作日常: 血钙低了→加班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从骨头“搬钙”到血液; 血钙高了→摸鱼减少分泌→让多余的钙从肾脏排出。 但如果这个“管家”失控(功能亢进),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肾结石反复发作、骨质疏松甚至骨折! 二、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可能是“钙管家”在造反 一位患者的故事:陈先生10年内做了3次肾结石手术,最后才发现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惹的祸。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典型表现: 骨骼系统:骨痛、身高变矮、甚至打个喷嚏就骨折; 泌尿系统:反复肾结石、尿液泡沫多; 消化系统:恶心、胃溃疡、胰腺炎; 神经系统:疲劳、记忆力下降、手脚发麻。 划重点: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尤其是绝经后女性; 早期可能无症状,体检发现血钙/PTH异常是重要线索! 三、揪出“真凶”:是原发还是继发? 甲旁亢分两类: 原发性(占80%): 病因:腺瘤、增生或癌变(罕见); 特点:血钙↑、PTH↑,常伴肾结石/骨质疏松。 继发性(多与慢性肾病相关): 病因:长期缺钙/维生素D,刺激甲状旁腺代偿增生; 特点:血钙正常或↓,但PTH↑,骨痛更剧烈。 诊断金标准: 抽血查血钙、PTH、维生素D; 影像检查:颈部超声、骨密度、肾结石筛查。 四、治疗选择:手术不是唯一答案 1. 手术优先 适用人群:有症状/血钙显著升高/骨质疏松/肾结石患者; 术后注意:可能短暂缺钙,需口服钙片+维生素D(医生指导下调整)。 2. 药物控制 西那卡塞:抑制PTH分泌,适合无法手术者; 双膦酸盐:保护骨骼,延缓骨质疏松。 患者常见误区: ❌“补钙会加重肾结石?”→ 真相:术后科学补钙反而能预防骨流失; ❌“手术后结石就没了?”→ 真相:已形成的结石不会消失,但复发率降低90%。 五、术后随访:这3件事千万别偷懒 血钙监测:术后前3个月每月查,稳定后每年复查; 骨密度跟踪:术后1年骨密度可显著改善; 基因检测:年轻/多腺体病变患者需排查遗传因素(如MEN综合征)。 特别提醒: 术后PTH轻度升高≠复发,但血钙持续升高要警惕; 日常多喝水、适度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少吃高磷食物(如加工肉制品)。 费健主任的贴心总结 甲状旁腺虽小,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钙平衡大师”。如果你有反复肾结石、不明原因骨痛或体检发现血钙异常,一定要排查甲旁亢!记住:早发现、早干预,科学治疗能让你远离骨折和手术刀的困扰。 健康小贴士: 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查血钙; 长期补钙无效的骨质疏松患者,记得查PTH! (本文参考《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PARAT欧洲专家共识》等权威文献,由费健主任团队审核发布)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785

骨髓瘤复发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复发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需结合复发时间、基因风险分层、既往治疗反应及患者体能状态综合制定,具体策略如下: 一、复发评估与分层 1.复发时间分层 早期复发(≤6个月):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或耐药性强,需立即更换全新机制药物,例如从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转换为免疫调节剂(泊马度胺)或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 晚期复发(≥12个月):若前期治疗深度缓解,可重启原方案升级版(如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卡非佐米)或加入新药​​。 2.基因风险分层 高危患者(如17p13缺失、t(4;14)):优先选择CAR-T疗法、双特异性抗体(如BCMA×CD3双抗)或三药联合方案(达雷妥尤单抗+卡非佐米+地塞米松),以突破耐药瓶颈​​。 二、药物治疗策略选择 1.换线治疗 更换药物机制:若初始方案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复发后可换用免疫调节剂(如泊马度胺)或CD38单抗​​。 强化联合用药: 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地塞米松(Dara-VD方案):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至16.7个月)​​。 卡非佐米(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地塞米松:对硼替佐米耐药者有效,且已纳入医保​。 2.新型靶向药物 双特异性抗体(如泰立珂):对多线复发患者总缓解率(ORR)达76.9%,皮下注射便捷​。 三、免疫与细胞治疗 1.CAR-T细胞疗法 靶向BCMA的CAR-T疗法:多线复发患者总缓解率(ORR)达60%-80%,中位PFS达8-12个月,尤其适合高危或耐药患者​​。 2.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 适合年轻、体能良好的首次复发患者,二次移植可延长生存期​。 四、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管理 1.骨病控制:双膦酸盐(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预防骨折并缓解疼痛​​。 2.感染预防: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降低肺炎、泌尿系感染风险​。 3.贫血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必要时血液透析​​。 五、临床试验与动态监测 1.参与临床试验:针对BCMA双抗、XPO1抑制剂等新药,为多线复发患者提供新机会​​。 2.长期监测:定期评估M蛋白水平、骨髓象及基因突变(如TP53),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建议 -首次复发:优先选择含CD38单抗或卡非佐米的联合方案,争取深度缓解​​。 -多线复发:尝试CAR-T疗法或双特异性抗体,强化支持治疗​​。 -高危患者:早期采用个体化靶向治疗,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定制方案​​。 需根据患者具体状态(如年龄、器官功能)选择治疗强度,并参考最新临床指南优化方案。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982

多发性骨髓瘤概述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属于B细胞淋巴瘤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5:1​​。其特征包括异常免疫球蛋白(M蛋白)分泌、溶骨性骨破坏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一、主要症状与并发症 1.骨骼损害 骨痛:最常见首发症状(70%以上患者),以腰骶部、胸骨、肋骨疼痛为主,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 高钙血症:骨质破坏导致血钙升高,引发头痛、恶心、多尿等​​。 2.血液系统异常 贫血:约70%患者初诊即有贫血,后期可进展至重度​​。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偶见内脏或颅内出血​。 3.肾功能损害 50%-70%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或慢性肾衰竭,与轻链沉积、高钙血症相关​​​。 4.感染风险 因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治疗后免疫抑制期易发生带状疱疹​​。 5.其他 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视力障碍)、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等​​。 二、诊断标准与检查方法 (一)诊断标准(WHO/IMWG) 1.主要指标: 骨髓浆细胞≥30%或组织活检证实浆细胞瘤; 血清M蛋白(如IgG≥3.5g/dL、IgA≥2.0g/dL)或尿本周蛋白≥1g/24h​​。 2.次要指标: 骨髓浆细胞10%-30%、溶骨性病变、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等​​。 3.确诊条件:需满足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含骨髓浆细胞增多和M蛋白存在)​​。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显示“M峰”,尿本周蛋白检测​​。 血清游离轻链分析用于评估肿瘤负荷​。 2.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或PET-CT检测溶骨性病变,敏感性依次递增​​。 3.生物学标志物: 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如17p13缺失、t(4;14)),提示高危预后​​。 三、治疗方案 1.化疗与靶向治疗 一线药物: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免疫调节剂)、地塞米松(BD方案)​​。 新药: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 2.干细胞移植 适合年轻、体能良好者,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支持治疗 骨病管理: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减少骨破坏​​。 肾功能保护:水化、碱化尿液,避免肾毒性药物​​。 4.多学科协作 需联合血液科、骨科、肾内科等,处理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 四、预后与随访 -分期系统:R-ISS分期结合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和染色体异常,分为Ⅰ-Ⅲ期,5年生存率Ⅰ期可达82%,Ⅲ期约40%​​。 -高危因素:17p13缺失、t(4;14)、肾功能不全等提示预后差​​。 -长期管理:定期监测M蛋白、骨髓象及影像学,预防感染和血栓​​。 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需通过综合治疗实现慢病化管理,早期识别症状(如骨痛、贫血)并完善相关检查是关键。新型靶向药物及多学科协作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但个体化治疗仍需结合遗传学风险分层​​​。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1298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分期、基因风险分层等综合制定,以下是主要治疗策略及具体方法: 一、药物治疗 1.化疗方案 传统化疗:以烷化剂(如马法兰、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为主,例如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 新型靶向药物: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一线用药)、卡非佐米(用于复发/难治病例)​​​。 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可联合地塞米松增强疗效)​​​。 2.免疫疗法 单克隆抗体:CD38单抗(如达雷妥尤单抗)用于复发/高危患者​​。 CAR-T细胞疗法:针对BCMA靶点的实验性疗法,适用于多线治疗失败者​。 二、支持治疗 1.骨病管理 双膦酸盐(如帕米膦酸钠、唑来膦酸):缓解骨痛,预防骨折​​。 镇痛与放疗:针对局部骨破坏或脊髓压迫​​。 2.并发症处理 贫血:输注红细胞或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高钙血症:水化利尿+双膦酸盐+糖皮质激素​​。 肾功能不全:控制尿酸(别嘌醇)、必要时血液透析​​。 感染预防:抗生素+免疫球蛋白增强​​。 三、干细胞移植 1.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 适用于≤65岁、体能良好的初治患者,诱导化疗后移植可延长生存期​​​。 2.异基因移植 仅用于年轻、高危且有合适供体的患者,风险较高但可能根治​​。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辅助:如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等,用于减轻化疗副作用、改善贫血和免疫力​​。 -针灸/中药外敷:缓解骨痛和神经病变​。 五、复发/难治性病例策略 1.首次复发:优先选用含新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或CD38单抗的联合方案,争取深度缓解​。 2.多线复发:尝试CAR-T疗法或临床试验新药​。 六、治疗新趋势 -慢病化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血液科、骨科、肾内科等)实现长期生存​。 -全程监测:定期评估M蛋白水平、骨髓象及基因突变,动态调整方案​​。 总结建议 -初诊患者: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为主​​。 -高危/年轻患者:诱导化疗后尽早自体移植​​。 -老年/体弱者:选择低强度化疗(如MP方案)联合支持治疗​​。 如需具体用药剂量或个体化方案,建议结合临床指南及患者状态进一步制定​​​。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1236

知名魔术师刘谦患上的肺腺癌,...

病请描述:近日,知名魔术师刘谦自曝患肺腺癌的消息登上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肺腺癌,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肺腺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以便更好地预防、发现和应对它。什么是肺腺癌?在众多癌症中,肺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可发生于各级支气管,但以小支气管为多。肺腺癌的癌细胞通常呈腺泡状、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癌或实性伴有黏液形成。肺腺癌的发病原因01吸烟长期吸烟是导致肺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患癌风险。02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污染的空气、石棉、氡气等有害物质,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都可能诱发肺腺癌。0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患肺腺癌的几率可能会相对较高。04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长期不愈可能增加肺腺癌的发生风险。肺腺癌的症状01早期症状肺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仅有轻微的咳嗽、咳痰,容易被忽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但也较为轻微。02中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03晚期症状晚期肺腺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贫血等。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的症状,如脑转移可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骨转移可引起骨痛、骨折等。肺腺癌的诊断方法01影像学检查胸部 X 光、CT 扫描等可以发现肺部的异常肿块或结节,为肺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02痰液细胞学检查通过收集痰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虽然阳性率较低,但操作简单、无创。03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和刷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04经皮肺穿刺活检在 CT 或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肺部肿块,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肺腺癌的重要手段。05基因检测对于肺腺癌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肺腺癌的治疗方法0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目前有超高清胸腔镜、荧光腔镜、达芬奇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可以通过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等手术方式,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02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03化学治疗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可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或与手术、放疗联合使用。04靶向治疗腺癌是最常见有基因突变的类型,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05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为肺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肺腺癌的预防01戒烟吸烟是导致肺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肺腺癌的重要措施。0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的空气、石棉、氡气等有害物质,减少职业暴露。0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04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如胸部 CT 扫描等,以便早期发现肺腺癌。肺腺癌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应提高对肺腺癌的认识,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1307

关于肩袖损伤

病请描述:肩袖损伤:肩膀疼痛的常见原因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了解肩袖损伤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肩袖? 肩袖是由四块肌肉及其肌腱组成的结构,它们像袖套一样包裹着肩关节,负责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这四块肌肉分别是: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二、肩袖损伤的类型 肩袖损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肩袖肌腱炎:肩袖肌腱发生炎症,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或重复性动作引起的。 肩袖撕裂: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撕裂,可能是急性损伤或慢性磨损的结果。 三、肩袖损伤的症状 肩袖损伤的常见症状包括: 肩部疼痛:**疼痛可能位于肩部前侧、外侧或后侧,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肩部无力:**抬起手臂、旋转肩关节或进行过头动作时感到无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难以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肩关节弹响或卡顿:**活动肩关节时可能出现弹响或卡顿感。 四、肩袖损伤的原因 肩袖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 过度使用:重复性的过头动作,例如投掷、游泳、网球等运动,容易导致肩袖损伤。 外伤:跌倒时用手撑地、肩部受到直接撞击等外伤可能导致肩袖撕裂。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肩袖肌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更容易发生损伤。 其他因素:不良姿势、肩峰形态异常、肩关节不稳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肩袖损伤的风险。 五、肩袖损伤的诊断 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肩袖损伤。为了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X线检查:**可以排除骨折、关节炎等其他疾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 六、肩袖损伤的治疗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     休息:**避免加重疼痛的活动。     冰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     物理治疗:**通过特定的锻炼来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肩袖完全撕裂或伴有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和开放性肩袖修复术。 七、如何预防肩袖损伤 *加强肩部肌肉锻炼,提高肩关节稳定性。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 *注意运动姿势,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含胸驼背。 *如果出现肩部疼痛,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八、总结 肩袖损伤是常见的肩部疾病,早期诊断

周观金 2025-02-07阅读量1461

12岁盐城女孩遭遇足踝部完全...

病请描述:   爸爸向记者讲述了小涵受伤的经过:今年11月05日上午7点左右,家长骑电动车送小涵上学,路上突发遭遇侧方小汽车的撞击,瞬间的暴力导致了小涵左侧小腿自足踝部完全掉离,瞬间血流满地,家长惊慌失措、焦急万分,拨打110及120。“我们赶过去的时候,看到小涵的左下肢已经处于完全离断状态,地上一滩血,还在不断地流,我们随机对患肢进行了包扎止血、并采取了临时固定。”120随行救护医师说。当即确认病情后,听闻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在救治严重四肢创伤经验丰富、远近闻名,随即考虑急诊前往,并联系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的印飞主治医师。   “我是在8:32的时候接到了患者的消息,并反复确认了病情及到达时间,”印飞主治医师说,“随即就给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并提前一方面打电话给中心手术室做麻醉及手术前准备,另一方面打电话给急诊骨科的李泽清医师,告知患者到达时间及病情,嘱急诊科提前准备相关止血设备及抢救设备。”患者的姑姑提前从上海赶到后先行挂号、办理住院。患儿是10:42分到达的急诊,经过急诊稳定生命体征、备血,完善全身查体及腿部检查后,于11:30到达中心手术室。麻醉科顾宇杰、徐同生医师顺利实行了插管全麻,打开创面确定了患儿左足踝部完全离断的病情,这是小儿手足外科最大的难题之一。       术中照片 手术从12:00开始,到15:30结束,一共持续了3个半小时。印飞主治医师团队考虑到患儿小腿胫骨严重粉碎伴缺损,实行了“短缩再植”。经“地毯式清创”彻底清除患者左小腿创口内的污染物及失活坏死组织后,先行克氏针外支架短缩固定胫骨及踝关节,稳定骨折后,即在显微镜下缝合修复了胫前动静脉,患儿肢体于13:30成功通血,接下来,印飞医师在顾珺医师、许生领医师的默契配合下,完成了腓骨固定、胫后动静脉吻合、胫/腓神经修复及足踝部13根断裂肌腱的修补,手术在有序快速中完成。 “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半小时,我们已经尽力降低患者断肢缺血时间,”印飞主治医师术后向我们介绍,“急诊手术很圆满地结束,患者离断的左小腿终于保住了。术中一共输了4袋血。手术室外,当愁眉不展的家属看到亲人从手术室推出来后,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术后第二天,印飞主治医师来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他在查看其患肢后表示,目前皮肤红润、张力适中,病情暂时稳定。如果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下去,成活基本上不是问题。他同时叮嘱家属,卧床期间可以适当加强足部的功能锻炼,这样有益于血液循环。另外,可适当按摩大腿肌肉,预防肌肉萎缩。   印飞主治医师表示患者后期还要经历创面修复、肢体延长等多次手术。术后功能的恢复还是很漫长的过程。印飞医师表示,将竭尽所能为患者完成后续治疗,帮助其重返社会。   印飞医师个人简介: 印飞,男,讲师,无锡九院小儿畸形矫形组组长,手足畸形疾病专家,现任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医疗美容分会显微修复重建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超显微医学修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先天畸形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小儿整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烧伤整形学组委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北大核心期刊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先后主持并参研省、市级课题6项。擅长:小儿先天手足畸形、四肢外伤后畸形矫形、外伤后功能重建、四肢再植再造、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四肢复杂创面的显微修复等。    

印飞 2024-11-08阅读量2323

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还需要做哪...

病请描述: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还需要做哪些准备?   在患者做检查的同时,医生护士也在忙碌的积极准备手术。   决定手术时,首先由医生开出手术医嘱,主要包括手术通知单、术前用药、术前禁食水和术区准备等。   手术通知单   在决定手术后,由医生开出手术通知单,主要包括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和手术医师等信息,护士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后,送到手术室,由手术室统一安排。医生和护士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核对并标记。这一步非常重要,尽管手术部位搞错的可能非常小,但是这个错误后果极其严重。   内植物消毒   手术室和医生会根据骨折部位的要求,提前通知植入物公司将所需植入物提前一天准备并消毒。所以,通常需要提前一天决定内植物的类型,术前当天无法更换。   抗生素使用准备   骨折内固定手术,术中和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头孢类是目前常用的预防感染的抗生素,如果过敏,则使用其他类抗生素。 备血 对于较大手术和危险部位的手术,术前需要备血。需要进行验血确定血型,同时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没有输血反应。同时要和血库确认有足够数量的血。很多时候,由于目前血库血液紧张,许多手术无法进行。所以,鼓励年轻没有基础疾病的志愿者鲜血,是利人利己的事情。   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   洗浴:手术前如果允许,建议洗澡,使用肥皂将手术部位清洗干净。并不推荐提前使用消毒液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因为目前没有明显的临床证据支持。 备皮:如果毛发过于浓密,可能会影响手术,需要去除毛发。比如腋窝、会阴部和小腿等部位的体毛。总的原则来说,手术当天更好,使用电动一次性剃须刀比刮刀更减少皮肤损伤,刮刀、剃须刀和脱毛剂(过敏可能)并没有明显差别。   术前禁食禁水   手术前禁食和禁饮目的是为了减少胃内容物和酸度,防止手术麻醉期间的呕吐和误吸。我们医院和大多数医院一样,术前禁食8-12h,禁水6h。通常的做法是术前一天的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由于第二天手术时间有早有晚,这一做法难免使患者出现口渴、饥饿等不适,对老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尤为困难。 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顺序,在术前予以一定的静脉液体补充,补充能量和水分。术前尽量不要再饮食和水,否则达不到禁食条件,需要停掉手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或网上咨询。

王晓庆 2024-10-15阅读量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