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1.概述隐睾症或未降睾丸(UDT)是男性内分泌腺最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也是出生时最常见的生殖器疾病。治疗隐睾症病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潜力损害、睾丸恶性肿瘤、扭转和/或相关的腹股沟疝风险增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在美国的标准治疗方式是睾丸固定术,即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而较少倡导激素疗法。然而,对于易感个体而言,即使将睾丸成功重新定位于阴囊,该方法可能会减少但不是能够完全阻止这些潜在的长期后遗症的发生。 2.隐睾的定义(1)隐睾症,或称未降睾丸,即睾丸未能下降到阴囊的位置,通常指已经存在但位于阴囊外的睾丸,但也可能最终以确认睾丸缺失为结果。所谓睾丸缺失,通常是指睾丸正在或已经萎灭的过程,且有证据表明其初始的存在,但在发育过程中很可能由于血管扭曲或其它血管因素而消失。(2)先天性隐睾症是指从出生之时起即位于阴囊以外的睾丸。获得性隐睾症则指出生时睾丸位于阴囊内,但其后被发现位于阴囊以外的位置。隐睾的具体位置可以是阴囊前(阴囊入口处或其上方),腹股沟浅袋(腹股沟外环口的远或侧方,腹直肌前方),腹股沟外环(或耻骨前),腹股沟管,甚至异位至会阴(最常见),或者腹膜腔(腹股沟管内环,膀胱、髂血管或肾脏附近)。(3)获得性隐睾症指睾丸位置出现上升,即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出现自发的睾丸从阴囊内向阴囊外的明显位置变化,也包括腹股沟手术诱发的这种睾丸位置改变。回缩性睾丸是指在查体时睾丸初始即位于阴囊外或很容易自发地离开阴囊的一种状态(通常与剧烈的提睾反射相关),但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并且至少可以暂时性的无张力且稳定地停留于阴囊内。萎缩性睾丸是在腹股沟区或睾丸手术后出现的睾丸体积的明显缩小,也包括由于长时间处于阴囊外或原发性的发育不良所致的睾丸体积缩小。 3.隐睾的并发症。(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隐睾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并且可能是最危险的因素。隐睾的病理变化是生殖细胞发育障碍,因此会导致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一般来讲,双侧隐睾患者生育能力下降明显。单侧隐睾的生育能力除与睾丸位置相关外,还与对侧睾丸生殖细胞和附睾的发育程度有关。(2)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文献统计约65%的隐睾患者合并有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原因是绝大多数隐睾患者的鞘突管没有闭合,肠袢降入阴囊内鞘突腔。一般情况下可以等待患儿稍大后将斜疝与隐睾一并手术处理。(3)睾丸扭转统计发现隐睾发生睾丸扭转的几率是阴囊内睾丸的21~53倍;可能与睾丸引带或提睾肌附着异常有关。隐睾扭转一般表现为腹股沟疼痛性包块,症状与腹股沟斜疝相似,但一般没有消化道症状。右侧的睾丸扭转注意与急性阑尾炎鉴别。(4)睾丸损伤隐睾常位于腹股沟管内或耻骨结节附近,位置较为表浅、固定,易受外界暴力创伤。损伤后睾丸会发生纤维变性,使其萎缩加速,导致生精障碍及性功能改变。(5)睾丸恶变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1~53倍。高位隐睾尤其是腹内型隐睾恶变发生率更高,其恶变率是低位隐睾的4~6倍。隐睾恶变的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隐睾发生恶变的可能原因除自身因素外,还与局部温度、血运障碍、内分泌变化有关。隐睾除应尽早行复位固定术外,术后亦应终生随访,同时注意对侧有无睾丸肿瘤的发病。
叶臻 2019-10-31阅读量9934
病请描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男性的常见生理病理变化,男性BPH的发生率为60岁50%、70岁65%、80岁80%、90岁90%。而BPH患者中约有40%~50%会发展成临床前列腺增生,出现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中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时,前列腺的大小并非手术指征,而症状性前列腺增生才是考虑手术的关键,故临床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中约10%需外科手术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指征: (1)对于中、重度症状的LUTS/BPH患者,以排尿期症状为主,并影响正常生活; (2)反复尿潴留; (3)反复血尿,药物治疗无效; (4)反复泌尿系感染; (5)膀胱结石; (6)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7)合并巨大膀胱憩室; (8)合并腹股沟疝、严重的痔疮或脱肛; (9)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愿意接受药物,或者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尿频、暂时压力性尿失禁。 患者出院回家注意事项: (1)饮食指导: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煎炸食物,戒烟戒酒。白天多喝水、宜清淡、优质蛋白饮食、多吃黄豆芽、绿豆芽、芹菜、韭菜、青菜、茼蒿、毛豆、茭白、芦笋、、香菜、茄子等蔬菜,桃子、葡萄、火龙果、哈密瓜、猕猴桃等水果,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患者医嘱口服缓泻剂。 (2)运动指导:术后12周内禁骑自行车,避免坐硬板凳,避免久坐久站,避免压迫、损伤前列腺窝,引起术后创面出血,一旦出血严重需及时就医。 (3)盆底肌康复训练:不少老年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影响日常生活作息,与患者术后尿道闭合压骤降,低于膀胱内压有关,及时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盆底肌康复训练。 (4)下尿路症状(LUTS):术后仍有尿频、尿急、尿不尽感的患者,与术前膀胱功能减退、术后尿道炎、术后前列腺窝创面尚未愈合无菌性炎症有关,及时至手术医生处复诊,可予相关药对症治疗。 (5)尿道狭窄:术后初期排尿顺畅,之后出现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排尿困难症状,及时至手术医生处复诊,可予定期尿道扩张治疗。 如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有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术后4周至手术医生处复诊,复查尿常规、B超膀胱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等项目,评估手术治疗效果。
夏炜 2019-10-28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盆底疝是个什么“鬼”?盆底疝这个疾病,不要说很多病人对它陌生,即便是很多医务人员也对它不是很熟悉。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腹腔有点象圆筒,后半边是背部,前半边是“肚皮”,顶部是隔断胸腔和腹腔的横膈,底部就是盆底。这四个部位里背部最硬、最强壮,所以疝最少;肚皮最软,所以绝大多数的疝位于前腹壁;顶部也可以有膈疝、食管裂孔疝,也不是很多;底盘有骨盆和众多的肌群存在,所以疝的发生率也远低于腹壁疝,略高于背部排行第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朱晓强但是两个因素很大程度增加了这个概率。一是直立行走,人类进化后变成直立动物,这无疑使盆底承受了更大压力。二是女性生育,女性盆底本来就比男性宽大,加上孩子偏大或者多次生育等因素,盆底的整体或局部就可能出现问题,出现盆底骨头缝隙或肌肉上的薄弱孔洞,这时盆底疝就形成了。绝大部分的盆底疝患者是老年女性也是这个道理。缺损形成后,腹腔里的肠管等内脏就可能通过孔洞突出去,最终导致症状的产生。根据缺损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为: 坐骨孔疝、闭孔疝会阴疝和盆底腹膜疝等。由于临床比较少见,很多患者症状不典型,而且检查困难,所以医生也有可能不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盆腔手术的增多,临床上盆底疝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专科医生也开始逐步重视这一疾病盆底疝有什么表现?由于突出位置的差异,盆底疝的临床表现比较多变,主要是肿块和疼痛两方面,比如会阴疝和坐骨大孔疝的主要表现是会阴部和坐骨旁,在站立甚至是蹲位时出现肿块,伴有或不伴有盆底的疼痛。但有些盆底疝的肿块是在体表是摸不到的,首要表现即可能是肠管嵌顿导致的肠梗阻。盆底也是许多神经通过的地方,有些盆底疝会有神经压迫症状,比如坐骨孔疝可能会有坐骨神经痛,闭孔疝的疼痛会沿大腿内侧向下放射,大腿伸展、内收或内旋时加剧等等。所以说盆底疝的临床表现相对多变。盆底疝怎么诊断?正是由于盆底疝的症状相对多变,因此盆底疝的诊断并不像腹股沟疝等其他腹外疝那么容易,体格检查能够诊断部分盆底疝,但不是全部。比如患者蹲位时触摸到的会阴部和坐骨旁突出肿块可能是会阴疝和坐骨孔疝。有些患者是需要医生通过肛指检查才能感受到肿块,比如闭孔疝的病人可能会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包块。有些老年女性不明原因肠梗阻也要当心是不是闭孔疝。盆底疝最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还是CT,大部分病人可以发现缺损的孔洞。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往很多难以确诊的盆底疝都被发现。腹腔镜即可作为探查的手段,更是有效的手术方式。盆底疝怎么治疗?和其它类型的疝一样,盆底疝是不可能自愈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的时候可以随访观察,避免腹压增高。但是如果到了要真正要治疗的地步,肯定还是要求助于外科医生了。根据不同位置的盆底疝,可以采用开放或腹腔镜的方法进行修补。另外有一点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重视,部分盆底疝的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脏器脱垂,我们要注意鉴别其中的区别,有些中重度的盆底脏器脱垂也是需要同时手术治疗的。
朱晓强 2018-07-18阅读量9335
病请描述: 张大爷最近苦恼不已,因为肚皮上长了一个皮球大小的包块。原来老先生五年前因胆囊结石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倒也挺顺利,只是切口下端有感染,经过医生的换药,一个月后就恢复了。可是半年后,老先生洗澡时无意间摸到手术疤痕的下端有个凸出的包块,核桃大小,软软的,不痛不痒,一按压就缩回去了,就没当回事;另外儿女也忙,张大爷怕给他们添麻烦也就没说。可是那个不争气的包块越来越大。张大爷的儿女闻讯后马上带他就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巨大的腹壁切口疝,需要住院手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朱晓强张大爷住院后,医生采用了先进的手术方案,通过腹腔镜用一块人工材料(俗称“补片”)作了切口疝的修补,原先老先生想腹壁上这么大一个洞,手术后肯定半条命没了,结果出乎意料,只是腹壁上打了三个小洞,术后恢复十分顺利,开完刀一周就出院了。没了肚子上那个大包。感觉浑身轻松自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切口疝”。那么什么是切口疝呢?其实它是“疝气”的一种,是因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加上腹腔内的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壁上形成一个缺口,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等脏器通过这个缺口向外突出,俗称“刀口疝”。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甚至高龄患者的手术越来越多,导致切口疝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从男女比例来看,由于女性的腹壁肌肉强度低于男性,因此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情况正好相反,切口疝在女性更为常见。那么切口疝有哪些症状呢?最常见的是切口处有包块出现,通常用力时(如咳嗽、大便等)明显,平卧后缩小或消失。早期包块很小,但增大往往非常快,就好比防洪堤上一旦有一个裂缝,很快整个堤坝就会被冲垮一样。许多患者就诊时包块已象皮球大小,腹部如同孕妇一般。可伴有食欲减退,便秘,腹部隐痛等。病程长的,疝块内的脏器往往不能完全回到腹腔,部分甚至引起肠梗阻,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此时就会有生命危险。切口疝的临床表现早期后期外观小包块巨大包块消化功能消化功能正常食欲减退、恶心、便秘、腹痛心肺功能无影响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肠梗阻与嵌顿很少发生易发生因为切口疝患者原先多做过比较大的腹部手术,因此患者普遍惧怕再次手术,同时这些老年病人往往伴有其他内科疾病而延误了治疗。临床上也经常碰到一直到形成巨大切口疝,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心肺功能紊乱、嵌顿等并发症才来求治的情况。不愿意手术的原因是许多患者觉得原先的手术创伤已经很大了,再次在腹壁上开个口子,身体更加难以承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目前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式并非再划一个大口子的开放手术,而是腹腔镜微创补片修补手术。那什么是切口疝腹腔镜微创补片修补术呢?那得先从以前的方法说起,以前的手术是在原来切开的位置再切开,然后将切口缺损边缘组织直接强行缝合起来,由于缝合时张力较大,又没有额外保护,所以一方面创伤大,另一方面术后复发率高达50%。近年来补片手术的开展使切口疝的疗效有了巨大改观,补片就好比补丁在局部起了加固作用,因此复发率大大降低。采用腹腔镜的微创技术,避免了开放手术在原手术切口上的“雪上加霜”,只需在腹壁上打三到四个孔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术后疼痛少,恢复快,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普遍感觉较前一次手术恢复快了很多。 既往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切口位置原切口远离原切口切口大小一个大切口3-5个小孔缺损处理强行缝合打补丁加强修补切口张力高低疼痛程度高低复发率高低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流程:打孔(3-5个)→分离腹腔内肠管粘连→将突出的肠管放回腹腔→缺损修补→补片加强张大爷的切口疝是顺利治愈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仍然不是一个小病。切口疝形成后,腹腔内的脏器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腹腔压力明显降低,机体习惯了低压力,一旦手术后脏器重新回到腹腔,增加的腹腔内压力可能会引起心肺功能紊乱,因此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切口疝是没有自愈可能的。因此,一旦确诊为切口疝就应当尽早手术治疗,如果距前一次手术超过半年,只要身体情况允许,还是应当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拖延治疗只能是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得不偿失。所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类似情况,请抓紧噢。 作者简介: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疝与腹壁外科 汤睿 朱晓强
朱晓强 2018-07-18阅读量9293
病请描述:(1)具有中-重度排尿失调症状,即尿频、尿急、尿失禁,并已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尤其是已尝试过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随访病程仍在进展。如服药期间发现排尿困难的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排尿次数继续增多、排尿时间延迟、尿线越来越细、射程越来越短,尤其是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时,同时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结果有明显改变或残余尿经常在50ml以上者,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都应接受手术治疗。(2)当前列腺增生已导致以下并发症时:1)反复尿潴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潴留;2)反复肉眼血尿,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一段时间后无效;3)反复泌尿系统急性感染;4)同时合并膀胱结石;5)出现因排尿梗阻导致的继发性上尿路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3)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合并膀胱大憩室、腹股沟疝、严重的痔疮或脱肛,临床判断不解除下尿路梗阻难以达到治疗效果者。(4)残余尿明显增多导致发生充溢性尿失禁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当膀胱逼尿肌功能受到损害后,导致充盈性尿失禁,由于此时膀胱内存尿过多,使膀胱过度膨胀,不能正常地自觉排尿,尿液被迫呈点滴状外溢,应该考虑接受手术治疗。
阴雷 2018-05-11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