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口腔科 > 牙周病科 > 口腔粘膜病 > 内容

口腔粘膜病内容

如何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

病请描述: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降低患病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家族成员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物品,如农药、染发剂、某些化学溶剂等。 *减少电离辐射的暴露,如X射线、核辐射等。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接触,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 *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3.**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 *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及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勤洗手,保持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4.**定期体检与筛查**: *家族成员应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尤其是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风险。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治疗措施 1.**及时就医**: *一旦家族成员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疑似症状,如骨痛、贫血、感染等,应立即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确诊后,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对于局部骨痛或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3.**心理支持**: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过程可能较为漫长且复杂,家族成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4.**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避免接触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定期体检与筛查以及及时就医和综合治疗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家族成员患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722

最新《专家共识》解读:试管路...

病请描述:一、这是个什么样的专家共识,够权威么? 这个共识2018年4月《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公开发表,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专家讨论达成,代表国内生殖领域主流专家普遍认可的专业意见。 二、对于试管患者而言,这个专家共识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最大的意义是少走弯路,至少应该看明白什么情况应该做PGS?什么情况应该做PGD。特别对于高龄、多次流产或移植失败的患者,更应该了解国内主流专家的最新共识建议是什么,少听忽悠,少把个案当普遍,少走弯路错路! 三、什么样的人群要做PGS(三代试管筛查技术)? 1.女方高龄(advanced maternal age,AMA),女方年龄38岁及以上。 2.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 ,反复自然流产2次及以上。 3.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移植3次及以上或移植高评分卵裂期胚胎数4~6个或高评分囊胚数3个及以上均失败。 4.严重畸精子症。 四、什么样的人群要做PGD(三代试管诊断技术)? 1.染色体异常:夫妇任一方或双方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倒位、复杂易位、致病性微缺失或微重复等。 2.单基因遗传病:具有生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Y连锁遗传等遗传病子代高风险的夫妇,且家族中的致病基因突变诊断明确或致病基因连锁标记明确。 3.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严重疾病 夫妇任一方或双方携带有严重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的致病突变,如遗传性乳腺癌的BRCA1、BRCA2致病突变。 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 曾生育过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夫妇,可以通过PGD选择生育一个和先前患儿HLA配型相同的同胞,通过从新生儿脐带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救治患病同胞。 五、高龄患者做一代或二代试管是在走弯路么? 国内很多38岁以上甚至40岁以上患者,还在大量尝试做一代和二代试管,国内也有很多生殖医生会建议说做三代可能得不到能通过PGS筛查的胚胎,患者也容易心存侥幸,看到个别成功自卵案例就以为也能成功。但是从最新的《专家共识》来看,国内主流专家已经建议高龄应该做三代试管,这个是建立在众多专家的一线临床数据和技术实践基础上的,应该引起更多高龄患者的重视。 六、反复流产和移植失败应该做“免疫治疗”还是做三代试管? 很多反复流产或试管移植失败患者都去看“免疫治疗”,国内一些三甲医院生殖中心也有开展,但是“免疫治疗”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早在2002年,美国FDA就叫停了针对习惯性流产的“免疫治疗”。我国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网站一篇文章显示:免疫原因已被质疑,“输注丈夫淋巴细胞的前瞻性资料最初也是令人鼓舞的,然而未被证实。从此次发布的《专家共识》来看,反复流产2次或移植失败3次的患者应该做三代试管,应该“比免疫治疗”更得到主流生殖专家普遍认可!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2018版)》 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中信湘雅医院等单位的业内著名专家共同拟定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2018年4月在最新一期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公开发表,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进入规范化、专业化时代。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开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为使该项技术更加规范且有效地实施,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专家讨论,结合国际发展动态和国内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达成以下临床和实验室专家共识。 第一部分 PGD/PGS的临床流程与质控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PGD的适应证 1.1.1 染色体异常 夫妇任一方或双方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倒位、复杂易位、致病性微缺失或微重复等。 1.1.2 单基因遗传病 具有生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Y连锁遗传等遗传病子代高风险的夫妇,且家族中的致病基因突变诊断明确或致病基因连锁标记明确。 1.1.3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严重疾病 夫妇任一方或双方携带有严重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的致病突变,如遗传性乳腺癌的BRCA1、BRCA2致病突变。 1.1.4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 曾生育过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的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夫妇,可以通过PGD选择生育一个和先前患儿HLA配型相同的同胞,通过从新生儿脐带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救治患病同胞。 1.2 PGS的适应证 近期高通量遗传检测技术(PGS 2.0版)的研究和发展,对PGS的临床意义提出了新的质疑,包括不同程度和部位胚胎染色体异常嵌合型的存在、临床检测技术的精准性、对移植胚胎的选择和放弃的标准、PGS的活产率计算方式及其应用价值等,提示PGS的循证证据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其指征也面临修正和更新。目前PGS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2.1 女方高龄(advanced maternal age,AMA)  女方年龄38岁及以上。 1.2.2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  反复自然流产2次及以上。 1.2.3 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 移植3次及以上或移植高评分卵裂期胚胎数4~6个或高评分囊胚数3个及以上均失败。 1.2.4 严重畸精子症 1.3 PGD的禁忌证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实施PGD技术: 1.3.1 目前基因诊断或基因定位不明的遗传性疾病。 1.3.2 非疾病性状的选择,如性别、容貌、身高、肤色等。 1.3.3 其他不适宜实施PGD的情况。 1.4 其他几种特殊情况 1.4.1 性染色体数目异常 如47,XYY、47,XXX等,产生性染色体异常后代的几率较低[1,2],不建议实施PGD;而47,XXY生育后代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3],可酌情考虑是否实施PGD。 1.4.2 对于常见的染色体多态 如1qh+、9qh+、inv(9)(p12q13)、Yqh+等,不建议PGD。 2 遗传咨询和知情同意 患者夫妇在选择实施PGD/PGS前,需要接受至少一次的遗传咨询,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生育和遗传风险,知晓现阶段可能的医学干预措施及其利弊,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并保存相关咨询记录资料。 2.1 病史采集及家系分析 包括收集患者及相关家系成员的原始临床资料及遗传检测结果,绘制系谱图;询问夫妇双方的疾病史、生育史、专科检查及健康评估结果;对于HLA配型者,需评估患儿目前的病情及诊治情况,判断其病情是否允许等待。 2.2 风险评估 结合家系调查和遗传检测结果,以及相关疾病的一般遗传发病规律,充分评估夫妇的再生育风险。 2.3 知情选择 根据评估的生育风险告知可能的干预措施,如产前诊断、PGD/PGS、配子捐赠等,以及现阶段不同干预技术方案的优缺点,让夫妇自愿选择生育干预措施。夫妇在选择PGD/PGS周期治疗前,需充分知晓整个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涉及常规体外受精的治疗过程、PGD/PGS技术造成的胚胎活检、冷冻复苏损伤、个别胚胎可能诊断不明、检测后无可移植胚胎、染色体嵌合型胚胎发育潜能的不确定性、无法常规鉴别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携带者、由于胚胎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可能导致误诊的风险、以及若获得持续妊娠,需行产前诊断确诊等。 3 胚胎移植 3.1 行PGD/PGS检测后的胚胎,建议行单胚胎移植。 3.2 当本周期无完全正常的可移植胚胎时,患者经遗传咨询和知情同意后,可自愿选择移植非整倍体嵌合体异常胚胎[4],并依顺序优先选择移植不良风险较小的嵌合型胚胎。 3.3 在对单基因疾病实施PGD时,携带致病基因突变但很可能不发病的胚胎可作为备选移植胚胎。 3.4 可选择新鲜周期移植或者复苏周期移植。 4 随访 PGD胚胎移植后获得持续妊娠者,需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现阶段不建议采用无创产前筛查的方法,并应随访妊娠的结局以及新生儿的情况。 5 临床质控 5.1 夫妇在进入PGD/PGS治疗周期前,需接受至少一次遗传咨询,并保存完整的咨询记录、知情同意书和病案记录。 5.2 确定接受PGD/PGS周期治疗的夫妇的临床指征合理且充分。 5.3 PGD获得持续妊娠者,产前诊断结果与胚胎检测结果符合率>98%。 5.4 对PGD/PGS的临床结局分析,建议使用活产率/每起始周期的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胚胎实验室的显微操作与质控 1 授精方式的选择 1.1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PGD/PGS周期建议采用ICSI授精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母源颗粒细胞和父源精子对下游遗传学检测准确性的干扰,特别是下游检测拟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者。 1.2 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进行胚胎遗传学检测时,也可采用IVF授精后形成的囊胚,但应警惕精子和其他细胞核的污染。 2 活检的时机 2.1 极体活检 通过极体活检进行PGD/PGS,可分析判定母源遗传信息。 2.1.2 第一极体活检:可在取卵后实施,也可在ICSI后0.5~2 h进行。 2.1.3 第二极体活检:在ICSI后8~14 h第二极体排出后进行。 2.1.4 在ICSI受精后8~14 h内,可同时活检获取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 2.2 卵裂期活检 卵裂期活检一般在授精后66~70 h进行,对此时发育至6~8细胞、碎片含量< 30%的胚胎进行活检。通常活检1个卵裂球,最多不超过2个。在卵裂期活检后,胚胎仍可继续生长发育2~3天,成为囊胚。在该时间段内若能完成胚胎遗传学诊断,则可实行新鲜周期移植。 2.3 囊胚活检 囊胚活检对胚胎发育的潜力影响较小,已成为目前PGD/PGS的主要活检方式。囊胚期活检是在授精后第5~6天、囊胚充分扩张后进行。建议活检囊胚评分应在4BB以上,活检细胞数以5~10个为宜。通常囊胚活检后的胚胎需立即冷冻保存,待胚胎遗传学分析完成后,择期对结果正常的胚胎进行复苏移植。 3 胚胎活检 3.1 透明带打孔 3.1.1 透明带打孔的方法有机械法、Tyrodes酸法和激光法。目前激光法更为常用,在活检时应尽量避免对细胞造成热损伤。 3.1.2 机械法打孔和激光法可以用于授精前的极体活检,Tyrodes酸法可能对纺锤体产生不利影响。 3.1.3 卵裂期或囊胚期活检可以采用机械法、Tyrodes酸法和激光法。 3.1.4 囊胚活检的透明带打孔可以在授精后第3天、第5天、活检前4 h或活检时进行。 3.2 活检细胞的数目  应根据遗传检测的要求,单独或同时移取第一或第二极体;卵裂期活检应移取1~2个细胞。若需移取2个细胞,则活检胚胎应包含≥ 6个细胞;囊胚活检采集的滋养细胞数目应控制在5~10个。 3.3 二次活检 反复活检将影响胚胎的发育潜力。但在首次活检诊断不明时,可以考虑二次活检(包括卵裂期胚胎和囊胚);如果胚胎活检后已冷冻,可以考虑复苏后再次活检[5]。 3.4 选择活检的细胞  在卵裂期活检卵裂球时,应选择移取有核且为单核的细胞,囊胚活检应选择远离内细胞团的部位。 4 活检胚胎的冷冻 在等待PGD/PGS遗传学检测结果时,需要对活检后的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建议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活检后的卵裂期或囊胚期的冷冻方法与常规胚胎冷冻方法相同。 5 活检样本的预处理 5.1 核酸扩增法检测的预处理 下游采用核酸扩增法进行遗传学检测者,活检所移取的细胞经过洗涤后应放入含有2.5 μL磷酸盐缓冲液(或遗传检测试剂盒所要求的预装试剂)的PCR管中,同时移取少许洗涤液到空白PCR管中作为空白对照。 5.2 FISH检测的预处理 不同的细胞固定方法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在处理时应注意做好固定液的隔离防护措施。 6 胚胎活检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6.1 胚胎活检环境的质量控制 6.1.1 同ICSI体外胚胎操作实验室标准,在百级层流、37℃恒温、覆盖于无菌矿物油下的无菌培养液滴中进行。 6.1.2 为减少胚胎之间的相互污染,必须确保每个微滴中仅包含一个胚胎,活检针和活检材料转移吸管须无活检细胞成分的残留。 6.2 胚胎活检人员的质量控制  胚胎活检技术人员应具备熟练的ICSI操作经验,在操作中全程遵循严格的无菌原则,以防外源性污染。 第三部分 遗传实验室的遗传检测与质控 根据胚胎遗传检测的靶标,又可分为基因水平的检测和染色体水平的检测。 1 基因水平的检测 1.1 适用范围 经过规范的临床咨询,明确具有单基因遗传病高风险的夫妇;夫妻双方或之一携带有严重疾病明确的遗传易感基因致病突变;HLA配型选择。 1.2 检测策略和原则要求 1.2.1 为避免因扩增失败、优势扩增、等位基因脱扣(allele drop-out,ADO)、样本污染等导致的误诊或诊断不明,建议PGD的胚胎基因检测应同时进行突变位点的直接分析和遗传多态位点连锁分析[6,7]。 1.2.2 用于连锁分析的遗传多态位点可以是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或者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1.2.3 建议在致病突变位点上、下游1 Mb的范围内分别选择至少2个可提供遗传信息的多态位点,同时避免选择同源性高、相邻序列中GC含量高或有多聚核苷酸序列的SNP位点。 1.2.4 对于性连锁遗传病,建议加入性别指示位点的检测。 1.2.5 对于HLA配型者,用于连锁分析的遗传多态位点需要覆盖HLA-A、HLA-B、HLA-DRA和HLA-DQB1的上、下游,在每个区域中至少选择5个可提供遗传信息的多态位点。 1.2.6 在进行遗传多态位点连锁分析时,需注意突变位点附近的基因组重组。 1.3 检测方法 1.3.1 巢式PCR法 其中第一轮多重PCR应扩增多个目标位点(含突变位点以及连锁遗传的多态位点)。 1.3.2 全基因组扩增(whole genome amplification,WGA) 又可分为基于PCR原理和非基于PCR原理的扩增方法。WGA扩增的产物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突变位点及遗传连锁位点的鉴定,包括荧光PCR、Sanger测序、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NP array)[8,9]、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6]以及联合检测等。 1.4 PGD检测前的验证 1.4.1 在施行PGD前,需要在家系样本中对已知致病突变进行验证。 1.4.2 应选择突变位点上、下游的多态位点,在家系样本中进行连锁分析,从中选择能够提供遗传信息的位点建立单体型图。 1.4.3 在单个细胞水平验证PGD检测方案的有效性 1.4.3.1 在实施PGD检测前,需要在单个细胞上验证方案的有效率,评估目标检测位点扩增的有效性以及ADO率。 1.4.3.2 验证样本可以是淋巴细胞、颗粒细胞、口腔粘膜细胞、胚胎细胞等,应注意来源的细胞可能影响扩增的效率和ADO率。 1.4.3.3 采用卵裂期活检者,每份验证样本应包含1个细胞;采用囊胚活检者,每份验证样本应包含4~10个细胞。 1.4.3.4 若采用直接PCR扩增法,建议在50份验证样本(可能的话,包括携带有致病突变的细胞以及正常细胞)中进行预验证检测。 1.4.3.5 采用WGA法进行第一步扩增者,建议至少在10份验证样本中进行预验证检测。 1.4.3.6 扩增效率应>90%,ADO率应<10%。若ADO率较高,可适当增加上、下游的连锁遗传多态位点进行分析[10]。 2 染色体水平的检测 2.1 适用范围 夫妻双方或之一携带有染色体异常;医疗目的的性别选择;胚胎植入前的非整倍体筛查。 2.2 检测策略和原则要求 2.2.1 对于夫妻双方或之一携带有染色体异常者,PGD可以仅针对异常染色体进行检测,也可同时分析其他染色体的数目异常。 2.2.2 性别选择可以用于基因诊断不明的性连锁遗传病。但对于基因诊断明确的家系,建议进行突变基因分析,不建议单纯进行性别选择。 2.2.3 对于Y连锁单基因疾病,可仅进行性别选择。 2.2.4 对于染色体结构易位,PGD检测可不鉴别携带者。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提供携带者检测,但需要充分评估检测所采用的技术。 2.2.5 对于胚胎非整倍体筛查,建议采用能够同时分析所有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方法(comprehensive chromosome screening,CCS),不建议采用FISH技术。 2.3 检测方法 2.3.1 核酸扩增法 2.3.1.1 巢式PCR法 首轮多重PCR应同时扩增目标染色体的特异性位点,第二轮定量PCR应进行各染色体的位点拷贝数分析[11]。 2.3.1.2 WGA结合高通量遗传检测技术 在WGA检测后,可采用多种高通量遗传检测技术进行染色体拷贝数检测,如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GH)[12,13]、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NP array)[14,15]、高通量测序(NGS)[16,17]等。 2.3.2 FISH检测 应针对检测的目标染色体,选择不同的核酸探针。在检测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所产生的胚胎时,所选的探针组合需要能够识别所有可能的易位相关的染色体不平衡胚胎。当染色体易位片段较小、超出高通量遗传学检测技术的有效分辨率时,应优先选择FISH检测。 2.4 临床实施PGD/PGS前对于方案有效性的验证 2.4.1 array CGH、SNP array、NGS等技术已有商品化试剂盒,具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控参数,本地实验室在首次临床应用前,需验证检测平台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常无需对每个病例进行临床前预实验。 2.4.2 采用FISH进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需提前验证患者夫妇外周血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同时在间期核上检测分析探针的荧光强度及特异性。 3 质量控制 各临床PGD/PGS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色,自主选择检测技术平台。各种检测方法均需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不同的检测技术平台应根据具体流程的需要在实验关键环节设置质控参数。本指南仅对PGD实验室的一般质控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3.1 采用核酸扩增法进行PGD/PGS检测的实验室需严格遵照《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工作规范》的一般原则。 3.2 胚胎活检的细胞及其在整个检测流程中需具有清晰且唯一的编号,与胚胎一一对应。 3.3 采用核酸扩增法进行PGD/PGS检测时,首次扩增步骤需要设置细胞洗涤液空白对照以及扩增试剂空白对照以评估可能的污染及来源。 3.4 各种检测技术需均建立SOP文件并遵照执行,并及时评估更新。 3.5 对于采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技术如array CGH、SNP array、NGS等,需建立适用于本地实验室的SOP程序和质控方法。 3.6 所有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双人核对,实时记录并签字。 3.7 检测结果数据需要两人独立分析判读,最后由第三人审核判断。未达成一致意见的胚胎应判读为诊断不明。PGD中诊断不明的胚胎不建议移植。 3.8 应定期开展室内比对和室间比对质控,并做好记录。 4 检测报告 PGD/PGS报告需包括患者夫妇的姓名、年龄、检测指征、胚胎编号、胚胎活检阶段、活检日期、检测方法和项目、检测结果、检测者、审核者、报告日期及备注说明。除医疗目的性别鉴定外,报告不准提示胚胎的性别。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8年4月第35卷第2期,151-155. 本文转载自薇V信新gongzhong号:zdyfycqzdzx 

洪岭 2024-12-31阅读量9923

如何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

病请描述: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以降低患病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家族成员应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物品,如农药、染发剂、某些化学溶剂等。 *减少电离辐射的暴露,如X射线、核辐射等。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接触,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 *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3.**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 *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及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勤洗手,保持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4.**定期体检与筛查**: *家族成员应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尤其是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风险。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治疗措施 1.**及时就医**: *一旦家族成员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疑似症状,如骨痛、贫血、感染等,应立即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确诊后,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综合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化疗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对于局部骨痛或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 3.**心理支持**: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过程可能较为漫长且复杂,家族成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4.**定期随访**: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家族中预防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避免接触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定期体检与筛查以及及时就医和综合治疗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家族成员患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07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多发性骨...

病请描述: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避免接触致癌因素 ***化学物品**:减少接触可能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物品,如某些农药、染发剂、化学溶剂等。 ***电离辐射**: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中,如X射线、核辐射等。如果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接触,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及全谷类食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此外,选择能够抑制骨髓过度增生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海蛤、杏仁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风险因素,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 ***适量运动**:参加适当的活动,如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减少脱钙,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控制体重**:肥胖可能增加患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因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 ###三、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 ***保持环境卫生**: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及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清洁,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四、调整心态与情绪管理 ***保持乐观情绪**:患病之后保持乐观情绪,性情勿大怒、勿大悲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轻精神压力**: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五、定期体检与筛查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有助于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治疗。 ***关注家族史**:有多发性骨髓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更加重视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避免接触致癌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与预防感染、调整心态与情绪管理以及定期体检与筛查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然而,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这些措施并不能完全保证不患病。如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185

关于口腔癌前病变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口腔癌前病变是指有可能转化为口腔癌的口腔疾病,如口腔粘膜白斑病、口腔粘膜红斑病等。但口腔癌前病变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因为这些病变不一定会发展成为口腔癌。近年来,不少医学专家和科学家认为,采用口腔可能恶变疾病(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  OPMD)这一概念改为合适。本文介绍了粘膜白斑病、粘膜红斑病等口腔可能癌变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办法。 粘膜白斑病     口腔粘膜白斑是出现在口腔粘膜部位的白色斑片或斑块。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研究提示,口腔粘膜白斑转化为口腔癌的机率为0.1%至17.5%。吸烟是引起口腔粘膜白斑的最常见原因。与口腔粘膜白斑有关的其它危险因素包括:饮酒;慢性刺激,如假牙等口腔异物;频繁的牙龈炎、慢性念珠菌感染;紫外线刺激。 粘膜红斑病     口腔粘膜红斑病是出现在口腔粘膜部位的境界清楚的天鹅绒样均质红色斑片。常见于老年男性。有研究表明,口腔粘膜红斑病转化为口腔癌的可能性比较大,发生机率为85%左右。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粘膜红斑的主要原因。 其它可能恶变疾病     除了口腔粘膜白斑和粘膜红斑外,口腔扁平苔藓、粘膜下纤维化、慢性炎症等慢性病变也被视为口腔可能恶变疾病。另外,还有一些有恶变可能性比较小的口腔粘膜病变,包括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光化性角化病、先天性角化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口腔慢性念珠菌感染等。 诊断和处理     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对防止口腔可能恶变疾病转化为口腔癌很重要。皮肤科、口腔科等各科临床医生尤其需要留意这类疾病。舌部是这些可能恶变疾病最常见受累部位,也可发生在口唇、颊粘膜、牙龈、舌下区、硬腭、第三磨牙后三角区。     如果怀疑口腔可能恶变疾病,可通过粘膜损害活检或病理检查来确诊。     医生常常会建议病人及时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矫正错位牙或义齿。这些口腔刺激物可诱发口腔粘膜病变,或者促进粘膜病变转化为口腔癌。     如果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变迹象,需要视具体情况及时做治疗。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同时可能配合放疗、化疗或免疫疗法。     没有癌变迹象的口腔粘膜白斑和红斑病,可做激光治疗或光动力治疗去除。

赖伟红 2023-03-10阅读量2866

感染猴痘会出现哪些症状?

病请描述:感染猴痘病毒后,手掌和脚底经常受到影响。与其他皮疹不同,它通常包括在手掌上形成的水泡。疤痕病变将在疾病的下一个阶段形成,可以持续两到六周。对大多数人来说,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两到四周,并完全康复。感染猴痘会有致命风险吗)虽然大多数人能够在几周内从感染中恢复过来,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疾病可能致命。 通过基因组测序确定了猴痘病毒的两个系统发育上不同的分支:中非(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通常,中非猴痘病毒与更严重的疾病、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频繁的人与人传播有关。这两个分支的病毒基因组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解释了病毒清除率和发病机制的差异。这次在欧洲确诊的病例是由该病毒的西非分支引引起的,其危险性通常低于刚果盆地分支。 ECDC在其报告中表示,西非分支的病死率为3.6%。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也可能受到传播途径、宿主易感性和感染病毒量的影响。人类如何感染猴痘既往的研究和数据表明,猴痘作为一种 人和动物共患病,该病毒主要是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皮肤、呼吸道或眼睛周围或鼻子和口腔粘膜的创面传播给人类。它被认为是由老鼠和松鼠等啮齿动物传播的。也可以通过吃未正确煮熟的受感染动物的肉来感染这种疾病。

马彩毓 2022-05-23阅读量1.1万

荨麻疹的前因后果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包”,是一种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的过敏性疾病。在各种过敏因素触发下,组胺等化学介质释放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内液体渗漏,这种渗出液局部积聚可引起皮肤局部隆起,即出现风团。荨麻疹极为常见,大约有20%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荨麻疹。病因        荨麻疹的过敏原因很复杂,许多荨麻疹病例的确切原因不明。一般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与免疫反应有关。        荨麻疹的诱因或触发因素很多,包括:药物,如各种抗生素(青霉素等)、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西拉普利、依那普利等)。食物,如各种坚果、贝类海鲜、食物添加剂、禽蛋类、芒果、草莓、小麦制品等。病毒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EB病毒感染、乙肝等。细菌感染,如尿路感染、链球菌性咽喉炎等。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病。运动、热饮等导致的体表温度升高。动物皮屑,如猫狗、鸟类等宠物皮屑。环境中过敏原,如花粉、粉尘、蟑螂及其排泄物。日常生活用品,如乳胶、塑料制品、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剂。植物,如荨麻、毒藤、漆树、毒葛、毒橡树等。昆虫叮咬,如尘螨叮咬、蜂类蜇伤。慢性疾病,如甲状腺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如环境温度剧变(冷热刺激)、日晒和紫外线刺激、水过敏等。搔抓或摩擦刺激。        另外,有些因素可引起荨麻疹加重,包括:饮酒咖啡因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和焦虑症状        荨麻疹好发于颜面和四肢,包括手臂、手部、指端、腿部、足部和趾部。主要表现为风团。风团大小变化大,可数毫米或数厘米,风团周围有红晕。可伴有剧烈瘙痒。皮肤风团多很浅表。但有时也可出现血管性水肿,累及皮肤深层。        荨麻疹的风团多在24小时内消失,但往往成批出现,此起彼伏。可局限在某一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部分荨麻疹病例的风团可持续数天不退。慢性荨麻疹病人的症状常常反复发生,迁延数月或数年不愈。        少数严重的荨麻疹可伴有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口腔粘膜、舌、唇、咽喉皮肤粘膜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皮肤湿冷或大汗心跳快低血压头晕眼花或意识模糊失控的情绪烦躁        急性荨麻疹时,要考虑到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这种急性过敏反应属于急症,可致死,需要紧急抢救,如注射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诊断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发病经过和症状表现。荨麻疹分为两大类: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最为常见,症状持续不超过6周。慢性荨麻疹则症状持续超过6周,人群患病率约为1/1000。急性荨麻疹        需要了解病史,也看看能否锁定过敏原因,可做过敏原检测。病史要点:发病多久和累及哪些部位是否有过昆虫叮咬生活或工作环境中是否有接触乳胶手套、消毒剂等化学制剂、接触宠物等是否服药或保健品既往主要病史家族中荨麻疹病史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可能源于身体内部,过敏原检测往往不能发现过敏原。往往需要做其它检测,包括:针对贫血的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检查看是否有寄生虫血沉检查,血沉偏高往往提示免疫系统异常甲状腺功能检查,看看是否有甲亢或甲减肝功能检查和肝炎病毒相关检测治疗        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有很大不同。        对于急性荨麻疹,常需口服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数周,以消除风团和缓解瘙痒。常用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对于慢性荨麻疹,需要综合处理。治疗选择包括:抗组胺药,联合使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羟嗪、酮替芬等)和无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用药时间常需数月。抗菌素,如多西环素、氨苯砜等,以减轻炎症和消肿。生物免疫制剂,如茁乐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 Xolair),特异性阻断免疫球蛋白E(IgE),可有效缓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家庭疗法        针对荨麻疹的诱因或加重因素而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忌酒避免可疑过敏药物避免情绪紧张,包括药物控制和心理放松训练使用不含香料和染料的温和洗手液、润肤霜和洗衣液避免进食一些可诱发组胺释放的食物,如菠菜、鱼、酸奶、西红柿、腌制肉类、巧克力、草莓。        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助于缓解风团和瘙痒症状的一些措施,包括:穿宽松软质地衣服避免搔抓使用敏感皮肤用洗手液或沐浴露采用凉水淋浴、冷敷等方式缓解风团引起的不适温水泡澡避免已知诱发风团因素,居室温度变化大等结语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风团伴有瘙痒不适,多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荨麻疹病因复杂,包括外源性过敏因素和内源性过敏因素。许多病人往往难以锁定明确的过敏原因。        通过口服抗组胺药物和注意日常生活调理,急性荨麻疹多可以很快痊愈。慢性荨麻疹处理则比较棘手,常需要长时间治疗。有调查显示,35%的成人慢性荨麻疹可在一年内痊愈;而68%的儿童慢性荨麻疹,在5年内可以完全脱敏。必要时,可采用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免疫制剂治疗,疗效比较满意。

赖伟红 2021-12-01阅读量1.2万

谈谈芦荟的医疗保健作用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人类使用芦荟的历史有上千年。 当今,芦荟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制药和食物行业中,估计其全球每年的市场价值达到130亿美元。        那么,芦荟含有哪些有益健康的植物成分呢?芦荟厚厚的绿叶含有一种贮存大量水分的黏滑组织,这就是存在于各种芦荟产品中的芦荟胶。这种胶质中,包含了芦荟多数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对抗自由基的抗氧化物。        芦荟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特性。抗氧化物对维持人类健康很重要。芦荟胶中含有多酚类强效抗氧化物。这些多酚和芦荟中几种其它化合物一道,有助于抑制一些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因为芦荟具有抗菌、抗病毒和防腐特性,因而有助于皮肤伤口愈合,以及治疗一些皮肤病。其作用包括:        1、芦荟能加速皮肤伤口愈合。人们喜欢将芦荟作为一种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粘膜溃疡和包括日晒伤在内的各种烧灼伤。人类很早就知道将芦荟作为护肤剂。有研究证实,芦荟是治疗一度和二度烧伤的一种有效外用药物。治疗烧伤时,芦荟可以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有效减轻局部红肿、瘙痒,防止继发感染。        2、芦荟可以抑制牙菌斑。龋齿和牙龈炎是极为常见的口腔疾病。预防这类疾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牙菌斑或细菌生物膜在牙齿表面的积聚。有对照研究表明,在健康人中,以纯芦荟汁作为漱口水,其去牙菌斑的效果,至少等同于含标准成分洗必泰的漱口水。芦荟可以有效杀灭口腔中致牙菌斑形成的细菌(变形链球菌)和真菌(白念珠菌)。        3、芦荟可以促进口疮(溃疡)愈合。多数人都得过口腔溃疡。这种溃疡多出现在口唇内侧和口腔粘膜,病程多持续一周。有研究证实,芦荟可以有效加速口腔溃疡的愈合。局部使用芦荟贴膜,其促进口腔溃疡愈合的效果和传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一样的。芦荟胶不仅可以促进口腔溃疡愈合,也可以减轻口腔溃疡引起的局部疼痛。        4、芦荟可以改善便秘。芦荟治疗便秘起作用的是其含有的胶乳,而不是芦荟胶。芦荟胶乳是一种仅存在于芦荟叶表层下的粘稠黄色基质,其活性成分是芦荟苷或芦荟甙,具有泻药样通便作用。由于泻药的安全性问题,芦荟胶乳不宜常用。要注意的是,芦荟并不能改善肠激惹综合征和肠炎等肠道疾病。        5、芦荟可以延缓皮肤老化和防止皱纹出现。有前期研究表明,芦荟胶能够延缓皮肤老化。在一组年龄在45岁以上的女性中,口服芦荟胶90天,可以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而改善皮肤弹性。同时,芦荟胶外用可以帮助皮肤保湿,改善皮肤屏障的完整性。        6、芦荟可以降低血糖。有时人们使用芦荟来治疗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这是由于芦荟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完善,降血糖效果不是那么确定,目前尚不推荐使用芦荟来治疗糖尿病。        那么使用芦荟是不是毫无风险呢?芦荟外用非常安全,没发现什么副作用。但如果口服芦荟,则需要当心其通便作用导致的胃痉挛和腹泻。也有报道称,长期口服芦荟保健品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总之,芦荟胶可起到多种治疗作用,尤其是用作皮肤凝胶或牙龈贴膜时。但要注意的是,芦荟汁的作用与芦荟胶不同,长期服用芦荟胶是安全的,但服用芦荟汁会有一定风险。

赖伟红 2021-03-31阅读量1.4万

龟头部不痛不痒的皮损是怎回事?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作为皮肤性病科医生,经常碰到男病友因为龟头皮损前来就诊和咨询。由于皮损发生在隐私部位,患者往往很焦急,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性病。        男性龟头部颜色会有较大差异,但龟头部皮肤一般都很光滑,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红斑、丘疹等皮损。但是,有些男性发现自己的龟头部出现了红斑、丘疹、结节等皮损,而且这些皮损不痛不痒。那么,这种龟头部不痛不痒的皮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不痛不痒的龟头皮损病因是比较复杂的,有许多可能性,可能是患了龟头炎,可能是患了梅毒和尖锐湿疣等性病,也可能是患了固定性药疹、摩擦性皮肤损伤、扁平苔藓、银屑病等皮肤病。下面围绕龟头部不痛不痒皮损的常见原因,做一简单介绍。  1、龟头炎  龟头部出现不痛不痒的红斑、丘疹,有可能患了龟头炎。龟头炎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但临床上常以此作为诊断。这其实只是一种症状性诊断。常见龟头炎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龟头炎:由于包皮垢积聚、细菌滋生繁殖导致的局部炎症,表现为龟头部红斑、水肿及脱屑。病人常常有包皮过长。在男性包皮过长的情况下,如果不注意局部清洁卫生,患这种龟头炎的可能性大增。        念珠菌性龟头炎:最为常见的一种龟头炎。主要发生在龟头部位,也可累及包皮内板。病人多数是性活跃的青壮年。其配偶或性伴可有念珠菌性阴道炎,在其发病期间同房可导致包皮龟头部感染。表现为龟头部潮红、较多炎性丘疹、少许鳞屑,可有龟头部伪膜样白色脱屑。可自觉瘙痒不适,但也可不痛不痒。刮取皮损局部鳞屑直接真菌镜检可以找到大量孢子和假菌丝。        滴虫性龟头炎:多因配偶或性伴有阴道毛滴虫病而被传染。主要表现为龟头部红斑、丘疹或丘疱疹,境界清楚,范围逐渐扩大。患者可有局部瘙痒,但也可不痛不痒。局部皮损涂片检查可找到阴道毛滴虫。        关于龟头炎的更多信息,可参阅我的科普文章:谈谈龟头炎的前因后果(bbs.guahao.com/topic/YtNwy128729021302210561)。  2、梅毒  龟头部出现不痛不痒的红色隆起性红斑或硬结,如果病人有高危性行为,医生首先想到的是病人很可能感染了梅毒这种常见的性病。梅毒硬下疳常表现为包皮龟头部红斑、硬块、结节或基底硬的浅表溃疡。二期梅毒的扁平湿疣也可出现在包皮龟头部,表现为扁平丘疹、暗红小斑块或糜烂。硬下疳和扁平湿疣的皮损中均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证实。       出现这类皮损时, 梅毒的传染性很强,极易通过性接触传染他人。梅毒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怀疑感染梅毒时,需要去医院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抗体及抗体滴度检测,以明确诊断。如果检查均阴性,则基本可以排除梅毒的可能性。  3、尖锐湿疣  龟头部出现不痛不痒且表面粗糙的扁平丘疹或小斑块,正常皮肤颜色或灰白色,要考虑到尖锐湿疣的早期皮损。尖锐湿疣由HPV感染引起。这类病人往往有高危性行为,潜伏期1~8个月不等,平均为3个月。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皮损局部区域发白,即所谓“醋酸白试验阳性”。通过皮损局部刮片或棉拭子取材做HPV核酸分型检测,有助于诊断。  4、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是因为使用了某些药物或食物所引起的非常局限的皮肤过敏性反应,也是导致龟头部出现不痛不痒的红斑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在龟头部的固定性药疹,主要表现为暗红色水肿性斑片,也可有糜烂和水泡。皮损局部可有灼痛瘙痒,但也可不痛不痒。固定性药疹往往可反复发生,常与服用药物明确相关。停药之后,症状就能够较快改善。  5、摩擦性损伤  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龟头部摩擦过度,导致出现不痛不痒的红斑。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男性特别喜欢穿紧身的内裤和外裤,如牛仔裤等,这种衣裤或粗糙材质可能会对龟头造成摩擦,或化纤刺激,导致龟头部摩擦性损伤。过度手淫、性生活过于频繁或者用力过猛,也可导致龟头摩擦过度的情况,进而引发不痛不痒的龟头红斑。  6、扁平苔藓、银屑病等其它皮肤病  多种皮肤病,如扁平苔藓、银屑病等,也可引起龟头部不痛不痒的红斑和炎症性斑块。这类皮肤病往往尤其独特的皮肤表现,并且其它身体部位可以有皮损,通过病史询问、体检和皮损局部诊察,临床诊断不难。        龟头部扁平苔癣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同时出现,或者仅仅是泛发扁平苔藓的部分表现。主要表现为米粒或绿豆大小,境界清晰,多角形或圆形,紫红色或青灰色扁平丘疹。丘疹可融合形成斑块,可为环状红斑或苔藓化斑片,表面附有蜡样光泽的薄层粘着性鳞屑,有时可见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扁平苔藓病理检查具有典型的病理特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龟头部银屑病,常与身体其他部位银屑病损害同时存在,极少单独发生。主要表现为红色无鳞屑的丘疹、斑丘疹,也可为局部看似糜烂的红色斑片。往往病程长,易复发。        总之,引起龟头部不痛不痒的皮损的原因多样,需要从病史和皮损形态等角度做具体分析,有时需要做一些必要化验检查,以弄清病因,或者排除性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可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获得良效。

赖伟红 2020-11-16阅读量1.9万

孩子生下来就长牙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    孩子生下来就长牙,成为诞生牙,是乳牙过早萌出的一种表现,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一种说是由于乳牙的牙胚距离口腔黏膜太近而过早的萌出,多见于下颌的中切牙,有时也可见于上颌的中切牙,牙冠形态与对应的乳牙基本相似,这种牙齿牙根往往没有发育,仅仅是一点点的牙冠形态,与口腔粘膜结合,非常松动,影响喝奶,容易脱落,被孩子误吸、误咽造成危险,所以这种松动的诞生牙需要拔掉。诞生牙还要与上皮珠俗称的马牙进行鉴别,马牙的特点是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点,有可能散在几个分部位于牙槽骨的粘膜之上,一般高出粘膜,手摸上去的感觉是硬硬的,孩子一般没有不适的症状,也不用处理,通常在几个月之内会自行脱落。

张耀国 2020-09-09阅读量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