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术后“核武器”碘131治疗:你需要知道的科学真相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 从医30年 | 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与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瑞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和诊室忙碌了30多年,也做了不少线上科普,接触了超10万的咨询。我发现很多甲状腺癌患者,特别是咱们女性朋友(甲状腺癌确实更“偏爱”女性),术后面对医生建议的“碘131治疗”时,常常一头雾水,甚至有点害怕——“核武器”?听起来吓人啊!今天,咱们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把碘131治疗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消除恐惧,科学面对。 为什么甲状腺癌术后,医生常提“碘131”? 首先,90%以上的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主要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它们有个特点:像正常的甲状腺细胞一样,能“吃”碘! 碘131,就是碘的一种“放射性兄弟”。我们利用这个特性,让术后可能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癌细胞“吃”下它。碘131在衰变时会释放出射程很短的β射线(就像精准的微型导弹),破坏这些“坏细胞”,达到清除残留、消灭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的目的。这就是它被称为“核武器”的原因——精准打击! 哪些情况医生会建议做碘131治疗?不是人人都需要! 别紧张,碘131治疗有明确的适应症,医生会根据你的术后病理报告(比如肿瘤大小、有无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亚型等)进行复发风险评估。通常以下情况需要考虑: “清甲”: 甲状腺全切后,清除残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这样做的好处是: 方便后续通过血液检查(甲状腺球蛋白, Tg)更灵敏地监测复发。 让未来的碘131全身显像更清晰,不受残留甲状腺干扰。 “辅助治疗”: 用于手术后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这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影像学证据显示有转移,但根据病理特征(如肿瘤较大、侵犯周围组织、特殊高危亚型如高细胞型、淋巴结转移较多等),医生判断存在隐匿转移灶或复发风险较高,需要碘131来“扫荡”可能存在的微小“漏网之鱼”。 “清灶治疗”: 这是对付明确存在转移灶(如颈部淋巴结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等)的主力军!只要这些转移灶还保留摄碘功能,碘131就能发挥作用。 重要提示: 低危患者(如微小癌、无转移、无高危特征)通常不需要碘131治疗,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碘131治疗前,你必须做好的关键准备:低碘饮食! 想让碘131治疗效果好,让癌细胞“饿”着等“碘”是关键!这就是低碘饮食。目的是耗尽体内储存的碘,让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癌细胞处于“极度饥饿”状态,这样它们才会在治疗时“饥不择食”地大量摄取碘131,达到最佳杀伤效果。 低碘饮食怎么做?核心要点看这里: 严格避免的食物/物品: 所有海产品: 海带、紫菜、海鱼、虾、蟹、贝类、海藻、虾皮 加碘盐及含碘盐加工食品: 如咸菜、酱油(看清成分,选择无碘酱油) 避免含碘药物: 如胺碘酮、含碘维生素、华素片等 食盐: 必须使用无碘盐! 蛋类: 只吃蛋白,蛋黄含碘高 调味品: 醋、糖、蜂蜜、植物油(非海鲜来源)通常安全 牛奶: 适量饮用(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200ml) 加工食品: 留意成分表,避免含碘添加剂 治疗前检查: 避免做增强CT(含碘造影剂),如需做,需间隔至少1-3个月再做碘131治疗 停用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 通常需要停服 2-4周,具体遵医嘱,目的是让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30 mIU/L),刺激癌细胞“想吃碘” 低碘饮食需要坚持多久? 一般要求治疗前 1-2周 开始严格执行,并持续到服碘后(根据医生要求,可能还需维持几天到2周)。这个过程确实需要毅力,但为了治疗效果,值得坚持!把它当作一次特别的健康挑战吧! 碘131治疗过程是怎样的?需要“隔离”? 口服药物: 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确定剂量(从几十毫居到几百毫居不等)。碘131是液体,空腹口服。服完后多喝水、多排尿,帮助排出未被吸收的放射性物质,减少对膀胱等的辐射。 必须隔离: 是的,因为服碘后一段时间内(通常是几天),你呼出的气体、体液(唾液、汗液、尿液、粪便)都含有微量放射性。为了保护他人(尤其是孕妇和儿童),需要在医院专门的核素隔离病房住几天(一般3-5天)。这期间: 家人不能陪护,但可以通过电话、视频联系。 病房内物品专用,排泄物需特殊处理。 护士会送餐(也是低碘或无碘饮食)。 注意口腔卫生,可以含服维生素C片或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保护唾液腺。 出院后仍需注意: 1周内: 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尤其是长时间接触时),避免乘坐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 亲密接触: 伴侣间避免亲吻、拥抱等亲密接触 2-4周。 特殊人群: 如果家中有 孕妇或婴幼儿,建议分开居住或严格保持距离 1个月 以上更稳妥。 个人物品: 单独清洗餐具、毛巾、衣物。 碘131治疗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 总体安全性良好,副作用通常是短暂、轻微且可控的。最常见的早期(治疗后几天到几周内)反应包括: 颈部肿胀/疼痛: 残留甲状腺组织被破坏引起的炎症反应。研究显示约26.8%的患者会发生,吸碘率高的患者更常见。一般几天后会缓解。 恶心、胃口差: 放射性对胃肠道的轻微刺激。分期较晚、剂量较大的患者可能更明显。 口干、味觉改变、唾液腺肿痛: 唾液腺也会少量摄取碘131。研究显示女性患者、曾感染过新冠的患者口干发生率可能更高。多喝水、嚼酸性食物(如柠檬片、话梅 - 无糖低碘型)或维生素C有助于缓解。 少数人可能出现: 口腔溃疡、眼干、暂时性白细胞降低(非常少见)。 重要提示: 大量的研究和长期的临床实践(碘131用于甲状腺癌治疗已近80年!)表明,规范剂量的碘131治疗 不会 显著增加白血病、其他癌症、不孕不育的风险。生育问题:男性建议治疗后 半年,女性建议治疗后 1年,且甲状腺功能控制稳定后,再考虑怀孕是安全的。 费主任的心里话: 姑娘们,还有各位关心自己健康的兄弟姐妹们,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在上升,但绝大多数(尤其是分化型)预后非常好,被称为“懒癌”是有道理的。碘131治疗是术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特别是对于中高危患者和有转移的患者,它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治愈率。关键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自己是否需要做,并严格做好治疗前准备(尤其是低碘饮食!)和防护措施。不要被“核”字吓倒,它其实是“精准医疗”的典范。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想想它带来的长期获益,这些暂时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保持乐观心态,有任何疑问随时和你的主治医生沟通。记住,科学认知是战胜恐惧最好的武器! 费健 主任医师 门诊信息(供参考,请以医院官方最新公布为准): 上海瑞金医院总院(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普外科 国际门诊部(具体时间请查询瑞金医院官网或官方APP预约) 擅长: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精细化手术治疗、微创消融治疗、术后综合评估管理。 希望这篇融合了最新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科普,能真正帮助到大家!健康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费健 2025-07-15阅读量36
病请描述:子宫肌瘤的症状 •月经改变: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可能缩短。黏膜下肌瘤或较大的肌壁间肌瘤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月经异常。 •腹部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可于腹部触及肿块,尤其是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肿块质地较硬。 •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多。若伴发感染,可有脓性白带或血性白带。 •压迫症状: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压迫膀胱可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致便秘、排便困难;压迫输尿管可引起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等。 •腹痛、腰酸、下腹坠胀: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腹痛,但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样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此外,患者常感腰酸、下腹坠胀,经期加重。 •不孕与流产:子宫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即使受孕,也易发生流产,尤其是黏膜下肌瘤。 子宫肌瘤是否需要手术 •手术适应证:肌瘤体积大,如子宫增大超过妊娠10周大小;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肌瘤压迫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子宫肌瘤合并不孕;绝经后肌瘤仍继续生长,怀疑恶变者。 •非手术治疗:对于肌瘤较小、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多可萎缩或逐渐消失。此外,还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总之,子宫肌瘤患者应根据自身症状、年龄、生育要求及肌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李春妍 2025-05-06阅读量603
病请描述:在妇产科门诊,我见过太多令人痛心的案例。最近,一位年轻女性因采用体外射精的避孕方式失败,最终导致宫外孕,也就是异位妊娠。宫外孕不仅会给女性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还可能危及生命。今天,就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聊聊科学避孕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体外避孕方式并不可靠,真正有效的避孕方式主要有口服避孕药(长效或短效)、结扎和上环等。 体外避孕为何不可靠? 很多人认为体外射精能避孕,是觉得在射精前将阴茎抽出,让精液射在体外,精子就无法进入女性体内与卵子结合。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在男性性兴奋过程中,尿道会分泌少量的前列腺液,而这些前列腺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精子。即使只有极少量的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只要有一个活力足够的精子成功与卵子结合,就会导致怀孕。而且,在性生活过程中,男性很难精准把握抽出阴茎的时机,稍有不慎就会有精液遗留在阴道内,大大增加了意外怀孕的风险。此外,长期采用体外射精的方式,还可能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导致焦虑、早泄等问题,同时也会给伴侣双方带来心理压力。 宫外孕的危害不容小觑 当意外怀孕发生,而受精卵没有在子宫腔内正常着床,而是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如输卵管、卵巢、腹腔等地方“安营扎寨”,就形成了宫外孕。其中,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随着胚胎的不断生长,会导致输卵管破裂,引起严重的腹腔内出血。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因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即便经过及时救治保住了生命,也可能会影响输卵管的功能,增加再次宫外孕或不孕的风险。 科学避孕方式推荐 1.口服避孕药 •短效避孕药:需按周期规律服用,每天一片,一般在月经来潮的第1-5天开始服用。它的避孕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改变宫颈黏液性状等多种机制,阻止精子与卵子结合以及受精卵着床。只要正确服用,避孕效果可达99%以上。而且,短效避孕药还能调节月经周期,减少月经量,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长效避孕药:只需每月服用一次或数月注射一次,使用较为方便。它同样是通过激素调节来达到避孕目的,但由于其激素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会引起一些如月经紊乱等副作用,所以在使用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2.结扎 •女性输卵管结扎:是一种永久性的避孕方式,通过手术将输卵管切断、结扎,阻止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这种方式避孕效果非常可靠,适合那些已经完成生育计划,不再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选择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男性输精管结扎:与女性输卵管结扎相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恢复也更快。同样是通过切断、结扎输精管,阻止精子排出。男性结扎后,性生活并不会受到影响,而且避孕效果同样显著。如果日后有生育需求,也可以尝试进行输精管复通手术。 3.上环 也就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是将节育器放置在子宫腔内,通过干扰受精卵着床来达到避孕目的。宫内节育器有多种类型,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种类。它的优点是一次放置可提供长期的避孕效果,一般金属节育器可放置10-15年,有些新型节育器的使用年限更长。而且,当有生育需求时,取出节育器后即可恢复生育能力。不过,上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腰酸腹痛等,但大多数人在适应一段时间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避孕是对自己和伴侣的健康负责,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选择体外射精等不可靠的避孕方式。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避孕问题,根据自身的年龄、生育需求、健康状况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避孕方法,守护好自己和伴侣的身体健康。
李春妍 2025-05-06阅读量399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瘤也是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垂体瘤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那么,哪些垂体瘤患者可以服药治疗?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哪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是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破坏造成的,比如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调、泌乳,而男性则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病人会出现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而ACTH型垂体瘤的病人会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等。 另外一种症状是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比如最常见的压迫视神经引起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有的肿瘤会压迫脑子的“下水道”引起脑积水造成病人昏迷。 治疗方式: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复发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溴隐亭可使部分泌乳素腺瘤缩小,使闭经泌乳消失,恢复生育功能,可作为未育妇女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