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1. 心理精神因素对抽动患儿预后的影响?抽动障碍患者多有心理精神因素的异常,常见有情绪障碍,如表现焦虑不安、过分敏感、紧张恐惧等,或表现忧郁、易激动、好发脾气、冲动、攻击行为等,而这些心理精神因素可能造成抽动障碍主要症状更为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家长和教师对患儿均难以管教,往往出现严重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有的抽动患儿除了有特殊学习能力缺陷之外,还因抽动症状,受嘲笑、歧视以致不愿上学或辍学,性格、行为的偏激可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就出现,并可影响身心健康。抽动患儿易受精神因素的影响,需及时控制抽动和伴发的行为症状,减轻患儿身体不适和心理困扰,改善患儿的不良行为和情绪,对抽动障碍的预后和防止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抽动障碍患儿家庭因素对患儿预后的影响? 抽动患儿的家庭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国研究人员对抽动障碍患儿的研究中发现父母的不良嗜好对患儿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166例患儿中父亲有不良嗜好的为20例,占12%,其未愈病例中占2例。而母亲有不良嗜好的病例数较少,仅有2例,未愈病例占1例。如父亲在家吸烟能刺激患儿呼吸道,可能会引起喉中发声、清喉声、缩鼻等动作;打牌时嘈杂声音可使患儿情绪紧张、不安、睡眠不好,长期必将加重病情或诱发抽动,预后较差。所以父母,尤其是父亲应改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给患儿树立好榜样,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而改善预后。3. 抽动障碍患儿身体其他器官功能有变化吗?抽动障碍患儿并无直接的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损伤,然而抽动障碍往往继发或伴发于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结膜炎、脑炎、脑外伤、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则可因其伴发疾病或继发疾病影响身体其他器官功能。另外,抽动障碍患儿易存在自伤行为,也可间接造成身体损伤,因此,对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疏导及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避免抽动障碍患儿身体其他器官受损的关键。4. 病程不同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有何不同? 抽动障碍按其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预后也不尽相同。如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相对较好。慢性抽动障碍可持续数年,病程越长,控制越困难,甚至伴随终生;第三型Tourette综合征,自愈的可能性很小,这一类型若在发病早期得到积极、合理的治疗,其抽动症状一般可在16个月减轻并逐渐得到控制,即使存在少量的残留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够预测抽动障碍的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但有学者认为儿童期抽动症状的频度和严重程度难以预测成年期抽动症状严重程度。另外,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期表现为发声性抽动症状的患儿,成年后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程度要高于运动性抽动症状的患儿,但关于儿童期的一些抽动形式是否可以预测成年期抽动症状或共患病症状,目前仍存在争议。5. 抽动障碍患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吗?大部分抽动障碍患儿在长大后病情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完全缓解,所以对患儿的学习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一般不大,而且能够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只有少数病人症状会迁延,主要是因为抽动症状或伴发的行为障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或社交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所以发现孩子患了抽动障碍,要积极治疗,预防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加重。6. 母亲患有抽动障碍对怀孕有影响吗?目前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与遗传因素有明显关系,但目前遗传方式尚不明确,此外,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 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但是鉴于抽动障碍的可治疗性(删除),抽动障碍患者也适宜怀孕,但母亲患有抽动障碍对怀孕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孕妇同时伴有剧烈呕吐、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等精神神经疾病时对胎儿也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可能也不是很大,孕妇没有必要过于紧张,造成神经系统畸形和脑性瘫痪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也是其他致畸因素导致的。建议孕妇定期到医院随访。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早期干预,胎儿期也可以开始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效改善预后。7. 婴幼儿时期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人的大脑有两个发育关键期,分别为胚胎期及婴幼儿期。在婴幼儿期中脑部重量增长最快,主要为胶质细胞增长、神经髓鞘及突触产生、树突细胞发育,神经细胞增殖是从妊娠3个月开始至出生后1岁,神经纤维细胞至4岁才完成分化。这时期是婴幼儿神经系统代偿能力最好、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给予良好的刺激,能有效促进树突、轴突等细胞结构形成及功能代偿。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该时期的婴幼儿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强大,是促进婴幼儿心智发育、体格发育及形成良好性格行为的关键期。近年研究发现婴幼儿心理、社会适应性、性格的形成与早期教育关系密切。研究结果也表明对0~1岁的婴幼儿按其神经心理年龄发展规律,由家长为其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精细动作、大动作、语言、社会交往能力、感觉知觉、抚触等训练,干预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后发现接受干预训练的儿童显著优于未进行干预训练婴幼儿,表明脑部发育与早期教育及成长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早期教育训练能有效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且随着训练时间延长,效果显著。情绪是婴幼儿心理特征之一,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商,但情绪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早期对婴幼儿情绪进行控制及干预不仅有助于婴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同时有助于促进智力及体格的发育。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干预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依恋、哭闹、趋避、节律性差、反抗情绪、注意力分散及总体情绪控制好于未接受训练婴幼儿。表明早期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性格及情绪,这可能与早期教育能增加家长与婴幼儿接触的机会、促进亲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心因性疾病发病率有关。此外,抚触及大动作训练可起到促进婴幼儿神经发育、体格锻炼及增强抵抗力的作用。8. 调整微量元素对抽动障碍重要吗?研究表明,抽动障碍发病与血锌、铁、钙、镁微量元素缺乏有一定关系。当机体缺钙时,神经递质释放受到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发生紊乱而导致抽动障碍的发生。铁缺乏还会造成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传导。锌缺乏还会导致机体内某些辅酶合成障碍,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神经递质传导受阻,精神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缺锌能改变人的注意力、活动度、神经心理行为和运动的发展,影响认知能力。缺镁时可以发生肌肉颤抖、抽搐、注意力不集中及冲动行为,严重者出现惊厥。体内铜缺乏能引起酶体系的代谢紊乱,将使脑细胞色素氧化酶减少,神经系统失调,大脑功能会因此发生障碍,使脑活力下降,出现记忆衰退、思维紊乱、反应迟钝以及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等症状。血铅含量过高是抽动障碍的另一个危险因素,铅的沉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同时还会造成神经细胞伤害,尤其是大脑皮质和小脑,而这些部位正是抽动障碍发病的主要解剖学损伤部位。综上所述,抽动障碍发病与血锌、铁、钙、铁微量元素缺乏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小儿出生后各个发育阶段都应该密切关注机体的微量元素水平,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紊乱对预防抽动障碍的发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9. 预防感冒对抽动障碍重要吗? 感冒是抽动障碍发生的常见诱因之一,当服药使大部分症状得到控制后,一次感冒又可能使症状加重,所以预防感冒可以减少抽动障碍的发作。因此,抽动障碍患儿应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受热,流感流行期间抽动障碍儿童不到或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一且出现感冒症状也不要着急,尽快服用相应药物控制刺激症状,如滴眼药水预防结膜充血诱发眼部症状,含片含化以减轻咽部刺激症状,同时应用抗病毒等感冒药物,防止抽动障碍的再发或加重。10. 如何预防抽动障碍的复发?(1)加强患儿日常生活管理(如减轻学习压力、改善生活方式)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儿的应激能力;(2)注重改善家庭环境与促进心理调适能力,比如帮助家庭成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建立和谐、宽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不能在患儿面前表现出焦躁、愤怒的情绪),鼓励患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向上心态;(3)减少抽动障碍发生的诱发因素:饮食如海鲜、食用色素和添加剂、富含色氨酸等食品;预防感染,不要发生感冒、发烧这种情况;(4)遵从医嘱定期复诊,症状消失时须继续坚持用药。因为抽动障碍复发大多情况会加重病情,使疾病更为复杂,如由简单性抽动发展为复杂性抽动,甚至出现其他共患病,转变为难治性,为后续的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所以,在治疗抽动障碍过程中,家长不应急躁、频繁更换及停用药物,坚持足量足疗程治疗。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5阅读量2156
病请描述:了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意味着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将您的症状变化情况告知医生,以便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对治疗进行调整。正确的治疗可以控制您的帕金森症状,让您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控制您的帕金森病症状如果您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者您的治疗不像从前那样有效了,请告知您的医生。您可以和医生一起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其他疗法。运动症状许多帕金森病患者都存在运动症状,也称为运动性症状。运动症状会让日常生活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行走、书写、用杯子喝水。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帕金森病会逐步导致大脑中某些神经细胞分解和死亡。产生多巴胺这种化学信号的神经细胞损失会导致许多症状。常见运动症状为:震颤:震颤或颤抖通常是帕金森病最明显的症状,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有。震颤通常从手指、手或足部开始,并且最终会扩散至四肢的其余部分。它会影响身体一侧或两侧。和被称为特发性震颤的病症不同,帕金森病震颤通常会在身体的特定部分处于静止状态而非运动状态时发生。运动缓慢(运动迟缓):帕金森病会让您的运动变慢。当您行走时,您可能必须缩短脚步或拖步慢慢走。随着时间推移,您可能会变得僵硬——有时候您的脚似乎粘在地面上,或者您无法从椅子上起来。僵硬(僵化):肌肉会变得非常僵硬,难以移动。这种情况通常从腿部和颈部开始。其他症状:帕金森病还会影响心情、睡眠、消化(便秘非常常见)、说话、吞咽、思考和记忆。帕金森病的治疗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锻炼、拉伸和平衡操作也能提供帮助。药物治疗治疗通常从药物开始。药物治疗通过增加大脑中的多巴胺或模拟其作用来控制运动症状。和您的医生一起找到能为您带来最大益处并且副作用最少的药物或药物组合。药物治疗类型包括:多巴胺能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具有多巴胺样作用脱羧酶抑制剂(包括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用于治疗症状多巴胺激动剂:模仿多巴胺抗胆碱能类药物:放松平滑肌,治疗震颤MAO-B抑制剂:帮助防止大脑中多巴胺分解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并模仿多巴胺左旋多巴是一种常用药物。数年后,有些患者会发现左旋多巴控制症状的效果变差。需要注意的征象包括:每天出现症状的时间变长服用药物后等待缓解的时间变长在两次服药间隔内药效已消失需要增加服药次数,包括在夜晚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意外运动(运动障碍)手术选择脑深部电刺激(DBS):DBS采用一种置于胸部皮肤下的小型起搏器样器械,通过极细导线向控制运动的脑部区域传送电信号。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泵:这种用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采用一根植入您小肠内的导管以及一个置于腰部皮带上的药物泵。药物泵通过导管输送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凝胶。苍白球切开术和丘脑切开术:外科医生将大脑的一个特定的一小块区域损毁,以帮助控制运动症状。这些手术如今已不那么常见,但对于某些病例可能会建议进行。随着疾病的进展改变治疗方法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现在对您有效的治疗以后可能就无效了。和您的医生讨论您当前的症状,您需要维持的重要日常活动,以及当您的疾病发生进展时可以考虑的治疗。谨慎进行治疗选择您可前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找专门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学专家。正确的医生会了解您的需求和治疗选择,并在治疗过程中成为您的伙伴。请务必将您的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诚实相告。询问其他您可以尝试的选择,尽量听取多方意见。 关于治疗:DBS治疗帕金森病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脑深部电刺激(DBS)可帮助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震颤(颤抖)、运动缓慢(运动迟缓)以及僵硬(僵化)。当药物治疗不再和从前一样有效,并且您的症状让日常生活变得困难时,DBS也许能提供帮助。对于许多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当即便是很小的任务也变得具有挑战时,DBS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同。DBS已经帮助了一些患者尽可能独立生活,并继续进行他们热爱的活动。什么是DBS?DBS采用一种置于胸部皮肤下的小型起搏器样器械,向控制运动的脑部区域传送电信号。为了减轻您的负担,这些信号会阻隔一部分可导致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大脑消息。更好的运动控制可能意味着更好的生活和仅靠药物治疗相比,DBS每天能提供额外时长的良好运动控制。1良好的运动控制让写作、沐浴、穿衣以及饮食等日常活动变得更轻松。症状控制可帮助您继续做对您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比如照顾家人或继续工作。或者更充分地参与度假或家族婚礼等活动。对于女性而言,能够抱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就是一切。新的途径——更少的药物,更好的缓解当帕金森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进展时,许多人必须服用更多的药物,服药频率也会增加。想要记录服用的所有药物会变得很难。药物还会导致恶心、眩晕和意外运动(运动障碍)等副作用。美敦力DBS治疗可减少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1这样还可减少诸如意外运动等药物相关副作用。药物减少还可以简化您的药物治疗程序,服药量减少或服药频率降低。更好地开始每一天醒来是每天最为艰难的时刻之一,因为过夜时药效已耗完。当您等待一天的首次服药开始起效时,您可能会感到僵硬,发现很难在床上翻身、站立或穿衣。DBS每天24小时进行治疗——当您睡觉时它不会逐渐失效。当您醒来时,它已经在工作了。契合您日常生活方式的治疗和某些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其他疗法不同,DBS系统无需每日清洁或补充;您可以随意泡澡或淋浴而无需担心您的装置;离家时,您也无需携带或冷藏消耗品。何时是开始DBS治疗的适当时间?DBS治疗的适当时间是当您的药物仍然有效,但不像从前那么有效时。研究显示脑深部电刺激适用于患有帕金森病至少四年的患者,且已有至少四个月药物治疗无法很好地控制运动症状或患者出现诸如意外运动(运动障碍)等药物副作用。1,2帕金森病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化。DBS治疗的适当时间为仅凭药物治疗无法提供足够的缓解,但仍然有部分效果时。和您的医生讨论DBS的适当时间就是现在——以便您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有治疗选择并能在正确的时间采取行动。您的治疗需求不断变化您可能正在服用药物来帮助控制运动症状,比如震颤(颤抖)、运动缓慢(运动迟缓)以及僵硬(僵化)。左旋多巴作为一种常见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通常在开始时极为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疗效会下降。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医生会开具更多或不同的药物,并且让您增加服药频率。加大的剂量不一定会为您带来需要的缓解,并且可能会导致如恶心、眩晕、或意外运动(运动障碍)等副作用。开始DBS治疗的适当时间如果您一直等到药物不再起作用,将无法再使用DBS——因此不要把DBS当成最后的救命稻草。不要等到未来某天再去考虑DBS,现在就和您的医生聊一聊这个问题。这样您才能作好准备,在适当的时间开始DBS治疗。注意这些表明您的药物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效的迹象:您每天出现诸如震颤和僵硬等运动症状的时间变长。您服用药物后,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药物才会起效。在两次服药间隔内药效已消失。您需要更频繁地服用药物,包括夜晚。您需要更高的剂量来获得相同的效果。药物的副作用为您带来了困扰。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预期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您会得到来自神经科医生以及神经外科医生的支持,他们拥有专业知识,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的特殊培训并且具有实践经验。评估—确定您是否是候选人您的神经科医生将对您进行评估,了解DBS治疗是否适合您。评估通常包括:病史对您服药和停药时的运动情况进行神经学检查大脑MRI,检查是否存在任何会在手术过程中带来风险的问题实验室测试,比如血检等,确保您的凝血功能正常神经心理学测试医生会和您分享结果,并与您一起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该治疗。计划—为手术作准备您的医生将创建您大脑的图像和脑谱图,用于手术中帮助引导导联放置。您将接受MRI或CT扫描来采集您的大脑图像。手术—放置此系统DBS手术分为两部分:在大脑中植入极细导线,以及在胸部皮肤之下放置被称为脉冲发生器的心脏起搏器样装置。这两部分可以在同一天完成,也可以分开完成。程控—找到合适的初始设置您的医生将会开启脉冲发生器并调节电刺激参数,以便在实现症状最佳控制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仪器刚开启时,大部分人根本不会感觉到刺激,不过有些人会感觉到短暂刺痛。找到最合适您的刺激水平可能需要好几次程控——因此如果进行了好几次调节,请不要灰心丧气。您将进行随访访视来检查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调节。这些预约访视对您希望随着时间推移获得的治疗结果非常重要。持续治疗—重返日常活动接下来是时候回归您的正常生活了!只要始终遵守医生关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指导,您就可以回归日常活动了。和有时候需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的外部药物泵不同,DBS对您的日常活动、您可以穿的服饰以及您的旅行方式影响甚微。DBS每天24小时提供治疗,因此当您每天早晨醒来时,它就已经在工作并控制您的症状了。DBS无需您进行任何维护(除非您使用的是可充电系统,则需要您充电)。检查—持续护理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务必参加您的DBS治疗负责医生要求的所有检查。您的医生会:确保您的DBS系统正常运作。调节您的电刺激,实现症状的最佳控制。检查脉冲发生器的电池,查看您是否需要更换器械。近距离了解DBS手术神经外科医生将会分两步植入DBS系统。首先,他或她会置入导线,这些导线将电信号传输至您大脑中的精确区域。其次,外科医生会将小型起搏器样器械(或称为脉冲发生器)植入您胸部皮肤下,它可发出能帮助控制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包括震颤、运动缓慢和僵硬)的电脉冲。这些步骤可以在同一天,或分别在数周内的某两天完成。DBS编程器和充电器DBS系统的其他组件无需植入,而是用于对您的脉冲发生器编程:您的医生将通过程控来调整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设置。您也可以拥有一个类似于远程控制的装置,可让您开启和关闭系统以及检查电池情况。您还能够在您的医生设定好的选项范围内调节电刺激参数。术前您的医生将给予您关于手术准备的指示,包括用药指导、术前饮食指导,以及您的预期住院时长。为了进行该手术,您的医生可能会剔掉您的部分或全部头发。您可向您的医生咨询手术过程。大脑成像和绘图您将接受MRI或CT扫描来向外科医生提供您的大脑图像和脑谱图。您的医生可能会在您的头部连接一个框架或圆环,帮助在扫描时固定头部。您的医生会利用这些图像来计算大脑位置的三维坐标,用于导线放置。放置导线您的神经科医生首先会在大脑图像和脑谱图引导下放置导线。在此过程中,您会是清醒的,因此您能确定导线是否已被置于最佳位置来控制您的运动症状。虽然是清醒的,但您不会感到疼痛。外科医生可能会要求您移动手臂或腿,敲击手指,移动您的双手,或者假装拿起杯子喝水,然后刺激大脑中的某个区域来测试结果。植入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可以在此时植入,也可以改天再植入。对于此部分手术,您会接受全身麻醉。检查导线已被正确放置后,您的外科医生会将脉冲发生器置于刚好位于锁骨之下的胸部皮肤下。然后外科医生会采用在皮肤之下沿着胸部通往颈部和头部的延伸导线,将导线连接至脉冲发生器。术后愈合及护理大部分患者只需在医院住一到两天。愈合需要数周。如果您的切口位点出现任何不适,可以服用止痛药。愈合过程中,避免剧烈活动和提重物。禁止将手臂举起超过肩部,禁止过度弯曲或拉伸颈部。始终遵守医生的指示。您的医生将帮助您决定何时重新开始活动,并且将在手术数周后的第一次开启您的神经刺激器并进行程控参数设置。手术风险DBS疗法需要进行脑手术。脑手术的风险可包括诸如昏迷、脑内出血、中风、癫痫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有些并发症是致死性的。一旦被植入,该系统可能会被感染,部件会穿透您的皮肤,并且导线或延长连接器可能会移动。部分治疗器械会因为机械或电力问题突然停止。这些情况都需要额外的手术,或导致您的症状恢复或恶化。和您的医生讨论可能适用于您的具体情况的风险。
胡小吾 2021-12-05阅读量9408
病请描述:“贴秋膘”和“春捂秋冻”的说法由来已久,都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养生的方法。但是,“秋膘”怎么贴?“秋冻”怎么冻?您真的了解吗?“秋膘”怎么贴很多人觉得现代人是不需要“贴秋膘”的,但是正确掌握秋季的进补原则,合理“贴秋膘”,对健康而言,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贴秋膘”的历史在古代,冬季可供选择的新鲜食材较少,入秋后“贴秋膘”可预防冬季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贴秋膘”帮助身体积攒脂肪,能够应对冬季的严寒低温。因此,在古代,“贴秋膘”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时至今日,即使在冬季,人们也可以随时买到新鲜的食材。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也让我们不必再依靠脂肪来完成保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秋季进行食补呢?那倒也不完全正确。现代人“贴秋膘”的理由低气温可刺激食欲气温降低以后,不少人的食欲会变得旺盛,这是因为,当人体感知到温度降低,会刺激寒冷感知神经元,进而影响促摄食神经元,以此影响人们增加热量摄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气候干燥引发各种不适入秋以后,气候会变得干燥,常常会让皮肤和黏膜因缺水而出现口唇干裂、鼻干咽痒等各种不适,同时,呼吸道疾病在入秋后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升高。因此,正确秋补以润燥,对于预防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易受病毒性胃肠炎侵扰入秋后,各类病毒性胃肠炎也较为常见,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虽然要适当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但依旧需要摄入一定的优质蛋白质来帮助机体恢复胃肠道功能。“秋膘”怎么贴才正确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针对秋季气温降低的特点,在饮食调整上应该侧重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因为优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模式,易于合成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吸收利用率高。还因为,进食优质蛋白质后会促进体表散热,人体的抗寒能力会更佳。 事实上,优质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牛肉、羊肉、鸡肉和鱼肉中,鸡蛋、牛奶、酸奶以及豆腐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可以选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比如,将鸡腿肉经水煮、撕碎、加黄瓜丝、胡萝卜丝混合,加芝麻香油、生抽、醋、盐、糖拌匀即可;将鱼经腌制入味后,上锅蒸制成清蒸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重点推荐来了:砂锅是很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砂锅的汤汁清淡,可用的食材种类丰富,如豆腐、鸡鸭肉、莲子、百合、绿叶菜、菌菇等。微凉的时节,一份热腾腾的砂锅,配一碗杂粮米饭,不仅可以补充营养,同时也非常美味。重视补水润燥入秋气温下降,人体出汗量减少,喝水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但是,秋季气候干燥,如不能及时补水,不仅会出现皮肤干燥问题,还会因为黏膜干燥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为了更加有效地补水,应尽量确保每天喝够1600毫升水。如果喝不足这个水量,可以在三餐中多安排一些流食,比如牛奶、豆浆、蛋汤、杂粮粥等,也能起到较好的补水作用。也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推荐具有润燥作用的蔬果,如梨、苹果、银耳、莲藕、荸荠等。“秋冻”怎么冻当前,正是需要“秋冻”的时节:天气渐凉,人们应该逐渐少量增添衣物,有意识地让身体接触一下微凉的环境,以强身健体。道理都懂,但是操作起来总是那么难,接下来带您一次了解清楚。“秋冻”有科学依据吗当然有。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7℃左右,这个相对稳定的体温是依赖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来实现的。但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过低时,人体的散热速度过快,而产热速度难以跟上,体温就会下降,出现毛孔收缩、牙齿碰撞、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此时,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降低,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各种疾病。而适当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以使体温调节中枢作出反应,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做出相应变化,以适应外界的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得到锻炼后,其调节的灵敏度就会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即使寒流袭来,也不致生病。“秋冻”要有度“秋冻”要冻得越冷越好吗?当然不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仲秋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凉爽却不至于寒冷,这段是“秋冻”的较佳时期。但等到十月中下旬,气温会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一般情况下,户外早晚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应该及时结束“秋冻”了。哪些部位不能“秋冻”腹部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急性胃痉挛、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建议在防止腹部受凉的基础上注意饮食:多喝热水,少吃冷食。足部足部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且,足部的皮下脂肪较少,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足部的保暖功能相对较差。然而,足部却布满了很多神经末梢感受器,其寒凉感受可以通过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与体温调节中枢产生联系,反射性地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入秋后可适时穿稍厚、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每晚还可用热水泡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颈肩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凉,不利于脑部供血。除此之外,长时间受凉,容易引起颈部肌肉组织痉挛、疼痛,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同理,肩部肌肉受凉也容易产生酸痛甚至痉挛,甚至可能会引起肩周炎,使人出现手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颈肩怕凉的人出门时可围上围巾。头部头部的皮肤薄、血管多、毛发也多,所以,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头部受凉会引发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会引发脑血管疾病。洗头后应立即吹干,头部出汗后也要避免冷风直吹。哪些人不宜“秋冻”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而冷刺激一方面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分泌较多,升高血糖;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缓慢,进一步影响微循环,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使得心、脑负荷加重,极易诱发心房纤颤、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除此之外,慢性胃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等都要避免“秋冻”,避免导致旧疾复发或加重。参考资料:[1]吕沛宛,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家庭医学,2016-10[2]王亚南,“贴秋膘”不等于吃肉,健康报,2018-47[3]向云,春捂秋冻要谨慎 冻对才健康,中老年健康,2014-09[4]吴金莲,“秋冻”部位有讲究 盲目“秋冻”伤身体,家庭医学,2012-10[5]杨璞,糖友“秋冻”四不宜,凤凰资讯报,2015-42[5]于荷,心脏病人不宜“春捂秋冻”,家庭科学,2015-10
健康资讯 2021-09-28阅读量9874
病请描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反复发作或病程迁延的精神类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服药,不但病情容易复发,而且每次复发都会比上次情况更加严重,这使其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药物治疗精神病,属于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适得其反。部分患者在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食欲旺盛、体重增加、肝肾脏器功能异常;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例如静坐不能、手臂颤抖和颈背部僵硬等;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女性停经、闭经、泌乳,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化明显等;药物治疗也让患者的认知和情感发生了改变,如兴趣爱好消失、缺乏亲情感、无意志力、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嗜睡、便秘、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病人一旦出现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医生一般都会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来拮抗其副作用,个别患者在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后,会出现急性精神错乱,如谵妄症状。这种药物所引起的叠加精神症状,让患者家属对药物疗效出现了质疑,甚至丧失了信心。有的家属私下给患者减药或者停药,这导致精神症状反复发作,治疗越发困难。 虽然目前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占主导地位,但是服药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未获得显著提高,甚至部分病人丧失了社会功能。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这是一把双刃剑,它让病人家属莫衷一是、进退两难,这种困境该如何破解呢? 功能神经外科专家认为,手术是破解药物困境的最佳办法。 研究认为,精神疾病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的神经递质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手术可以直接调节边缘系统上相应神经核团的神经递质功能,阻断某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而迅速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一旦顽固性精神症状获得有效控制,患者服药量就可能减少,这也间接减少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手术与药物治疗相比,其疗效来得更加迅速、彻底。例如,对2400例难治性精神疾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组1200例,药物治疗组1200例。疗效分析发现,手术让暴力、敌视、攻击、敏感多疑、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迅速消失,术后病人对药物敏感度明显提高,服药量仅为术前的1/3。而药物治疗组,即使服用足量药物,也难以控制顽固性精神症状。 以下分享案例一则 患者小周,女性,32岁,患精神分裂症9年余。患者表现为暴躁易怒、情绪亢奋、严重失眠、幻听、自言、自语、自笑等精神症状。自确诊至今,一直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服药导致患者月经不调、肢体震颤、情感淡漠,对事物的判断力下降,经常答非所问;同时患有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小周身高160cm,体重160斤。 入院检查后,择期进行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下的微创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图为多靶点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手术场景 术后,小周敏感多疑、幻听、脾气暴躁、冲动伤人等症状都消失了,自知力恢复,积极配合药物治疗,服药量较术前减少了2/3。 术后一年,小周随父母到院复诊。其父母描述,小周术后能按时主动服药,家人带其每天锻炼,不再暴饮暴食,体重从术前的160斤减至112斤。术后3个月,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现在,小周经常和母亲一起出门买菜,帮助干家务活,性格变得乐观,能够和邻居语言交流,基本回归了正常生活。 为什么精神疾病患者,术后的精神康复较快,又能减重呢? 功能神经科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术后的神经调控,是一个长期、稳定的过程。一旦实施手术,就可以快速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术后患者,可以迅速恢复认知功能。自觉意识到:“自己有精神问题、应该用药治疗、也需要加强锻炼、不能暴饮暴食,特别是肥胖会让身体失去美感,也会引起糖尿病”。这种认知功能的恢复,才是患者回归社会,快速康复的基础。特别是,手术使患者的亲情回归,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听从家人劝导,积极锻炼身体、自觉节制饮食;由于术后病人逐渐恢复了社交功能,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所以他们体重也很快下降了;大部分术后病人,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敏感度提高了,从而减少了用药量,这也减轻了药物所致肥胖的副作用。 总之,随着饮食控制、运动增强、用药减少,术后患者自然会减重、降糖,恢复健康的体魄。
吴景文 2020-08-27阅读量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