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贫血是一个很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很多疾病都是由贫血发病的。实际上,也有很多人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诊疗。最近想写一点有关血液病和肿瘤的科普文章,正好手边有几个典型的贫血病例,那就从贫血开始写起吧。第一个病例: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原来是肠癌。有一位来自江西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前几年儿子得了急性白血病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过世,患者自己也发现贫血,在当地治疗接近一年,反反复复,久治不愈,以为自己也得了白血病,紧张得要命,辗转来到上海。上海医生仔细询问了病史,复习了既往化验检查结果,发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代谢和骨髓化验都提示是缺铁,但这位患者长期口服补铁的效果不佳,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没有坚持补铁吗?是因为铁吸收有问题吗?结合患者中上腹部隐痛不适、自诉偶有黑便、化验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CEA、CA199高,动员患者做了无痛胃肠镜,结果发现是一个横结肠癌。所幸分期还比较早,手术根治后贫血也得到了治愈。第二个例子:一位长期素食者的贫血。一天接到内科S主任的会诊申请,说有一位患者多年贫血,但是治疗效果不佳,血色素只有五十几(g/L),最近还有皮肤巩膜黄染,血小板也低,走路也走不动,看上去蛮重的,搞不清什么原因,请我去看一眼。我过去看了下,患者一伸舌头,我心里面就有了底;问问老太太的饮食习惯,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说相信什么教义,教主在法国之类的;这个不是要点,要点就在于这个教义要求不吃荤,作为虔诚的教徒,她已经26年没有吃过一口肉了。大细胞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胆红素高,患者酱牛肉舌,26年不吃肉,估计B12缺乏的可能性大。一查果然B12严重缺乏,嘱患者定期补充B12,3个月后随访复查,血色素、血小板、黄疸都已恢复正常,患者走路也正常了。第三个例子:全胃切除后的营养性贫血。又有一天,接到某个医院外科主任的电话,说有一位老患者,十多年前在他这里因胃癌做过全胃切除,这么多年没有复发,效果还挺好。但最近患者来找他,说人非常乏力,皮肤巩膜也发黄,家里人以为肿瘤复发了,来医院复查,增强CT、胃肠镜都做了一遍,也没发现其他什么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贫血很重、还有黄疸。我回复他,全胃切除的患者很容易缺乏B12和铁剂,把这几个查一查,如果低的话,先补一补看看,如果不行再说。几个月后见了面问起来,果然如此,经过补铁和维生素B12,患者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顺便说一句,现在外科主任们都很忙,开完刀后有些注意细节交代得可能不那么到位,有的患者和家属也以为开完刀就万事大吉了,或者肿瘤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也就OK了。其实,很多患者胃大部切除或者全胃切除术后都可能存在营养缺乏问题,特别是维生素B12和缺铁的问题,需要定期补充;另外,胃大部切除后即使10年不复发,后面也还是要求坚持做胃镜复查,因为胃大部切除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远期并发症,其中一个就叫残胃癌。今天就先讲这三个例子,希望大家对常见的贫血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贫血有很多临床表现,不一一赘述,最简单的就是验血的时候血常规里面的血红蛋白指标低(当然这个其实依据不同年龄、性别、所在地域海拔等,参考值并不相同),贫血根据原因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丢失(失血)和破坏过多(溶血)等三类原因,而其中的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类原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或缺的成份,如果缺铁到一定程度,“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红细胞就不能有效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就会变小、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颜色也会变淡,医生叫这种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当然还有其他疾病如地中海贫血也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基因异常不能合成正常的血红蛋白),反映到血常规里面就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减低,查铁代谢会发现血清铁减少、铁蛋白(反应储存铁,也就是人体“仓库”中的铁储备含量)减少;如果做骨髓的铁染色,也会发现细胞内铁和细胞外铁的缺乏(缺铁性贫血大多数其实不需要做骨髓穿刺)。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女性月经过多(譬如少女青春期功血、更年期女性月经不调)、痔疮不愈反复滴血,但个人认为对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成人而言,尤其要警惕消化道肿瘤的风险,特别是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一级亲属罹患恶性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或者那些反复补铁效果不佳的患者,甚或同时合并CEA、CA199、CA724等肿瘤指标升高的患者。这些人尤其要提高警惕,建议做胃肠镜排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最重要的就是对病因的寻找和干预,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治疗贫血本身是不够的,找到缺铁的根本原因并且给予针对性干预,这个才是“治本”。在临床上特别需要提醒的就是补铁期间不要饮用浓茶(茶中的鞣酸和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临床工作中也遇到过长期饮用浓茶所致铁吸收不良、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植物铁(譬如菠菜中的铁)吸收不佳、不能依赖补充植物铁的所谓食补;补铁的时间要足够长,不单单要补够目前的铁,还要补够“仓库”中的铁(一般3-6个月);特别是要寻找和明确缺铁原因才能有效“治本”。除了上面这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临床上也会遇到大细胞贫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叶酸或维生素B12的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是细胞合成DNA所必需的,如果缺少叶酸和/或维生素B12,造成细胞核的发育迟滞于细胞浆,结果细胞即使长的很大了也不能分裂,变成一个大的幼稚细胞,医生称这种叫巨幼细胞性贫血;不但影响到红细胞,还可能影响到髓系和巨核系,也就是影响到白细胞和血小板,造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的减少。未成熟的红细胞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所谓原位溶血,临床就可能表现出皮肤巩膜黄染的情况。B12的来源主要是肉类食品,长期素食又不注意补充B12,就可能出现上面那个老太太的情况。因为B12还是合成神经鞘磷脂所必需,所以有些由于B12缺乏造成的贫血患者可能还伴有麻木等神经传导异常的表现。B12需要和胃壁细胞的内因子结合后运输到回肠末端才能吸收,所以如果胃壁细胞不能分泌内因子(譬如胃切除、部分胃病)或者回盲部有疾病,也有可能造成维生素B12缺乏的问题。酗酒也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临床上遇到过双下肢麻木、走起路来感觉腾云驾雾的患者,因为贫血就诊,从大细胞贫血入手、经过仔细病情梳理考虑长期酗酒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除了不吃肉的,也有蔬菜吃的太少缺少叶酸造成贫血的。叶酸这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储备的不多,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如果长期不吃蔬菜,或者蔬菜烹调方法不当,或者服用抗叶酸药物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叶酸缺乏并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个治疗起来见效还是很快的。需要提醒的是,补充叶酸的药物是规格偏大的也就是5mg/片的,一般5-10mg 口服,每天三次;有些人采用孕妇吃的叶酸片或者多元维生素补充,在治疗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贫上剂量是不够的;另外,如果合并维生素B12缺乏,仅仅补充叶酸可能造成神经症状的加重;还有就是补充原料过程中造血功能恢复,造血旺盛,细胞外的钾内流到细胞内被利用,期间可能出现低血钾,所以需要监测电解质并及时干预。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应该说明的是,引起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比较常见和容易治疗的,譬如上面列举的缺铁性贫血,也有一些带有地方和遗传特点的,如地中海贫血(单基因遗传病、世界范围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两广和海南三省),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中一种比较严重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为进食蚕豆等食品和药物后出现急性溶血的情况:贫血乏力、面色苍黄、腰痛、尿呈酱油色,发病呈“南高北低”趋势,两广、海南、台湾、云贵等地多见)等等,也有一些贫血是另外一些血液病的表现,譬如各类血液系统肿瘤(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有一些是其他疾病的伴随表现,如慢性病性贫血、肾性贫血等。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个例子只是比较典型的常见病例。在临床上遇到贫血的情况,一定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治,并且尽量明确贫血的原因,针对病因给予的处理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固然有些贫血确实比较难治,但对于绝大多数贫血患者而言,如果明确了原因,给予合适的治疗,绝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范晓强 2024-03-04阅读量3073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皮肤瘙痒让人感觉不舒服,反复搔抓刺激还可导致局部疼痛和皮肤破损,增加皮肤感染机会。出现持续性皮肤瘙痒的话,需要看医生。本文列出了一些可引起皮肤瘙痒的肿瘤,也讨论了其它的与肿瘤相关的皮肤瘙痒,并给了一些相应的处理建议。 伴有皮肤瘙痒的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广泛皮肤瘙痒的人比没有皮肤瘙痒的人更可能患有肿瘤。研究发现,皮肤瘙痒和下列肿瘤具有强相关性: 皮肤癌 肝癌 胆道(胆囊和胆管)癌 源于骨髓的癌症,如何杰金氏淋巴瘤、白血病等 下面,就对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的肿瘤做进一步讨论: 皮肤癌 皮肤癌主要是鳞状细胞癌。出现皮肤癌时,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形态改变。少数情况下,皮肤癌可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而引起皮肤瘙痒。 淋巴瘤 淋巴瘤侵犯淋巴系统的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种类很多,其中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常见症状就是皮肤瘙痒。淋巴瘤的皮肤瘙痒,可能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针对淋巴瘤而产生的组胺等化学介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诱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血液肿瘤,导致人体产生过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种肿瘤的确切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引起。皮肤瘙痒是这种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特别是在皮肤接触水之后出现。由于肿瘤可过量产生免疫细胞触发组胺释放,而引起皮肤瘙痒。 胃肠道肿瘤 有些消化道肿瘤,如胃肠道间质肿瘤,可引起皮肤瘙痒。胃肠道肿瘤发生后,肿瘤可堵塞连接肝脏和小肠的胆管,阻碍血液中代谢物排往小肠,这些代谢产物因此进入皮肤而触发皮肤瘙痒。 引起皮肤瘙痒的其它原因 肿瘤并非皮肤瘙痒的最常见原因,只有部分肿瘤可引起皮肤瘙痒。肿瘤在引起皮肤瘙痒的同时,也导致其它症状。 许多皮肤病可引起皮肤瘙痒,包括: 皮肤干燥 荨麻疹 热疹(痱子) 湿疹 银屑病 脂溢性皮炎(头皮屑) 皮肤癣菌感染 皮肤寄生虫感染(疥疮和虱病等) 其它一些因素也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包括: 昆虫叮咬 皮肤过敏 脱水 神经疾病 某些内脏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肾病 皮肤老化 某些药物 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变 天气干燥 皮肤瘙痒的处理 对于皮肤瘙痒,可采用家庭疗法,也可采用药物疗法,或二者兼顾。 家庭疗法 有些家庭疗法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这些措施包括: 避免搔抓,以防皮肤损伤和细菌感染 不是太热的温水洗澡 泡澡可加入小苏打、燕麦粉及沐浴精油 使用不含酒精和香料的润肤霜,每天2-3次 可以用轻拍方式清洁干燥皮肤,避免搓擦 保持凉爽的室内环境,避免出汗 穿宽松透气的衣服 多喝水 药物疗法 如果有严重或持续性皮肤瘙痒,需要就医接受药物治疗。 在接受治疗之前,基于个人皮肤瘙痒及其他伴随症状的不同,可能需要做下列检查: 血常规 皮屑真菌镜检 皮肤刮片或其它取材做病理检查 医生需要视病因来拟定具体治疗方案。下面是常见的针对皮肤瘙痒的药物治疗: 各种医用乳膏、润肤露和软膏 口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抗组胺药 抗肿瘤治疗相关的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也常见于抗肿瘤治疗之后,属于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之一。可引起皮肤瘙痒的抗肿瘤治疗,包括: 化疗 放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此外,与抗肿瘤药配合使用的其它药物,也可出现皮肤瘙痒的副作用。这类药物包括: 止吐药(异丙嗪、丙氯拉嗪等) 荷尔蒙治疗(雌激素或雄激素等) 止痛药 皮肤瘙痒需要看医生吗? 如果皮肤瘙痒持续两周以上,尤其是出现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皮肤瘙痒时,需要去看医生。 除了皮肤瘙痒外,如果出现下列症状,也需要去看医生: 皮肤干燥、发红和脱屑 皮疹或肿块 皮肤溃疡或疮 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 结语 皮肤瘙痒的原因多样,多数是良性的或暂时性的。少数皮肤瘙痒是由某些肿瘤引起,或者属于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皮肤瘙痒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尤其是合并皮疹、皮肤溃疡或黄疸等其它症状时,需要去看医生,以明确病因,并开具合适的治疗药物。皮肤瘙痒的治疗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因,主要包括医用乳膏、洗剂、口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组胺药物等。
赖伟红 2022-05-1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施宝民,中德双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同济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擅长普外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肝胆胰脾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及胃肠肝胆外科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案例回顾:2021年6月的某天,62岁的李张大爷因全身皮肤黄染在家人陪伴下来我院急诊就诊,到急诊时病人已伴有高热,嗜睡等症状,生命体征已有不稳定倾向。急诊检查提示:阻塞性黄疸,胆总管结石。初步诊断为:1、感染性休克2、阻塞性黄疸3、胆总管结石接到通知的肝胆外科医师查看患者后决定急诊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抢救患者生命。在告知患者家属病情严重性并取得知情同意后,立即在急诊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患者病情转归良好,痊愈出院。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病人因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就诊,在明确为黄疸后,积极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完善检查,确定引起黄疸的原因。是外科性黄疸还是内科性黄疸?一般而言在临床上我们常把那些由于肝内外胆道梗阻造成胆汁流体动力学发生改变所继发的黄疸,称为外科性黄疸。简而言之,外科性黄疸一定是由于梗阻所导致的,多需要外科手术,而梗阻并不一定导致外科性黄疸。下面将临床常见的导致外科性黄疸的疾病做一简介。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石症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发或继发于肝内外胆管的结石均可引起胆道梗阻,从而导致胆汁不能顺利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肝脏,引起黄疸。此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一旦明确诊断,多需要手术治疗解除梗阻,祛除病因方可。目前常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结石的大小、数量、所在位置选择不同的术式,主要的术式有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良恶性肿瘤 胆囊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等恶性肿瘤、胆道的良性肿瘤等均可侵犯胆管,引起梗阻,继发黄疸。一旦明确此类疾病,发现胆道梗阻,梗阻近端的胆管扩张即可诊断为外科性黄疸。一经确诊,如无无远处转移、血管侵犯时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其他常见的导致外科性黄疸的疾病有:胆总管囊肿、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狭窄、寄生虫等。一般而言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梗阻解除后黄疸也随之消退。总之,一旦出现黄疸的症状,应及时就诊。积极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结合珠蛋白及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 .y-谷氨酰转肽酶(y-GT)水平及比例,白蛋白水平;甲胎蛋白:肝癌肿瘤标志物;尿常规:检测尿血红蛋白、尿胆原水平;便常规:检测大便颜色、尿胆原水平等)、无创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磁共振成像等)有助于明确导致梗阻的原因,在明确诊断后及时在相应的科室接受治疗。
施宝民 2021-08-2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肝功能指标通常包括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CB),间接胆红素(UC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通过对肝功能指标分析,初步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了问题,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过要真正明确严重程度及病因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正常人的总胆红素为1.71-17.1μmol/L(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为1.71-7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3.7μmol/L。胆红素升高,又称黄疸,如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巩膜无黄染,我们称隐性黄疸,如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一般巩膜皮肤可发黄,称为显性黄疸。如以间接胆红素升高占50%以上,这种胆红素升高为溶血黄疸或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等所致,如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则考虑肝脏损伤或胆道梗阻所致。当肝病患者的胆红素明显升高时,表明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若长期异常时,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病的可能;短期内急剧升高,表明病情危重。有时直接胆红素很高,但其他指标如白蛋白仍正常,转氨酶升高也不明显,这可能是肝内胆汁瘀积,也可能是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道结石等,这需要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来鉴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5-40U/L(单位/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8-40U/L,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明显升高的往往见于急性肝损伤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轻中度升高往往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这是一种非常敏感指标,但高低不代表损伤严重性。其他如肌肉及心肌受损也可使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临床加以鉴别。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40-110U,某些胆汁瘀积性肝病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中,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脏疾病,ALP仅轻度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值<50U,ALP及r-GT升高提示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梗阻,这需结合上面指标及其他检查加以判断。如转氨酶也同时中等度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伴肝内胆汁淤积。如转氨酶不高或轻微升高而胆红素很高则提示肝外梗阻可能性大。血清总蛋白为60-80g/L(克/升)白蛋白为:40~55g/L,球蛋白为20~30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2。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白蛋白降低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当然需要排除蛋白丢失如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蛋白消耗状况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甲亢等。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合成。慢性肝病时,B细胞功能亢进,往往会合成较多的球蛋白,使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以往被认为是一慢性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其实许多原因会致球蛋白升高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感染如结核,麻风等。另外部分慢性肝病球蛋白不升高。因此,白球蛋白比值不能作为慢性肝病指标。一旦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一、B超和/或CT检查。了解肝脏质地大小变化,有助于判断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肝硬化,是否有脂肪肝。了解肝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脓肿等。了解肝外情况,是否胆道胰腺疾病如胆石症,胰腺炎或胰腺癌等。二、肝炎标记物检查,如HAVIgM阳性则可诊断甲型肝炎。如HBsAg阳性则可诊断为乙型肝炎,进一步检查乙肝二对半及HBVDNA。如HCVAB阳性,可考虑丙型肝炎诊断,进一步检查HCV-RNA,以便最后确诊。如HEVIgM阳性则可诊断为戊型肝炎。三、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则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如AMA-M2阳性则可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四、其它。还需检查铜篮蛋白,血清铁蛋白以排除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查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所致的肝功能损伤。五、如排除了上述病因,还需仔细的追问病史。如长期饮酒,可考虑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如有服用中药或服用对肝有明确损害的的药如抗痨药,抗肿瘤药,应考虑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如伴有下肢浮肿,肝肿大者要注意心包炎,下腔静脉,肝静脉堵塞所致的肝瘀血。如有高热,还需考虑胆系感染的可能。六、对经上述处理尚不能明确的,可行肝穿。总之肝功能指标多,临床意义需综合考虑。引起肝功能异常原因很多,需一步步进行检查分析,最后明确原因。
张顺财 2021-06-05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