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乳头溢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会有乳头溢液,当然,更多的时候,溢液只是生理现象。其实很多女性朋友都有乳头溢液,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溢液不会自己跑出来,需要挤一挤才能从乳头里流出来,所以很多人没有发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宋晖一般来说,和乳头溢液有关系的疾病最常见的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扩张症(或者叫做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些乳腺增生的患者也有溢液的表现。在乳腺癌的患者当中,乳头溢液倒不是最多见。一、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明确溢液的情况一般要从几个方面下手,1、溢液的性状,2、溢液导管的个数,3、溢液的量,4、溢液的伴随症状。1、溢液的性状。这里面又包括下面几个情况:⑴血性溢液、⑵无色浆液性溢液(清水样溢液)、⑶黄色浆液性溢液、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⑸乳汁样溢液⑹脓性溢液⑺油脂样溢液等等。⑴血性溢液:这种情况最要积极处理,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乳腺癌,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是也有例外,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孕期或刚刚进入哺乳期的年轻女性突然出现乳头挤出鲜血或陈旧性的积血,像咖啡色。患者因此十分紧张。其实这种情况倒不要紧,多数是因为导管内的上皮脱落引起的出血,出血量大的,会很快从乳管溢出,就是鲜血;出血量小的,会在乳房内停留几天,再挤出来就是黑血了。这种情况可以观察几天往往就好了,不需要任何处理。⑵清水样溢液:这是最让人纠结的类型,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或者只是乳腺增生的表现。但是也有乳癌患者出现清水样溢液。这时需要看溢液的导管是单根还是多根的,如果是多根的,一般是不要紧的;如果是单根的,量比较多,甚至伴有肿块,那就要认真对待了。⑶黄色浆液性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可以出现在各种乳腺疾病中,特别是乳腺增生的患者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还是那句话,要重视单根乳管溢液的情况。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这种类型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尤其是前者多见。当然了,前面已经提到了,年轻的妈妈或准妈妈可以先观察几天,如果情况不好转再进一步检查。⑸乳汁样溢液:这种情况的溢液一般都不需要乳腺科处理。如果是多孔溢乳,多是哺乳期、哺乳后期、流产后等等生理情况;也常见于服用药物,比如吗丁啉为代表的胃药、以利血平为代表的降压药、以氯丙嗪为代表的精神科药等等。当然也有病理情况: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这两种疾病一般是神经科和内分泌科来治疗的,不用到乳腺科来就诊。如果是单孔溢乳,一般不用担心,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就可以了。⑹脓性溢液: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见于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不管您是否发热,这种情况是要积极处理的。 ⑺油脂样溢液:这种情况多是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积极处理,否则病变范围扩大后,会形成迁延不愈的病灶。2、溢液导管的个数:总的来说,单孔溢液要比多孔溢液有意义,更需要处理。单孔溢液多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疾病;多孔溢液大多是生理性、药物副反应,也见于垂体瘤、全身性疾病、乳腺增生症等等疾病。3、溢液的量:溢液的量没有前面两条意义大,不能说溢液多比溢液少更有意义。4、溢液的伴随症状:毫无疑问,伴有肿块的、局部红肿的,这是乳腺外科需要积极处理的症状。如果多孔溢乳伴有头痛、月经不调,就要去妇科看看有没有多囊卵巢、到神经科看看有没垂体瘤了。二、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1、临床检查:也就是临床医生进行的视诊和触诊,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条,多数溢液是临床查体发现的。2、溢液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但是因为溢液中肿瘤细胞很少,这项检查阳性率很低。3、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扩张的导管、导管内的微小占位,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很有帮助。4、钼靶检查:这项检查并不是针对乳头溢液的,是用来判断溢液是否伴有微小钙化、占位等伴随体征的。5、乳管造影:把造影剂注入到导管中然后拍钼靶,如果导管里面有肿瘤,造影剂就不能充满管腔,术语叫做“充盈缺损”,如果肿瘤比较大,就会完全堵住导管,就会形成“杯口征”。6、乳管镜检查:相对于前面的各项无创检查,这项检查还是有些痛苦的。检查的时候,需要把光导纤维做成的镜头插入溢液的导管。乳头后方的导管就像树根一样,会越分越细,这就需要将镜头沿着这些分支伸进去检查,每个可能病变的分支都要看一看。这种检查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边看一边冲洗,可以把扩张、炎症的导管冲洗得干净一些。如果看到了肿瘤,更可以明确诊断了。7、抽血检测泌乳素:这项检测专门针对那些溢乳,特别是多孔溢乳的患者,用来诊断是否有高泌乳素血症存在。8、手术切除病变导管:这是最后的办法了,不仅是检查,更是治疗。乳头溢血或者上述检查发现肿瘤时一定要手术了;当各项检查都不能明确诊断时,很多时候也要手术治疗。乳头溢液要综合很多情况才能做出判断,大家要充分重视单孔的、血性的、咖啡色的、油脂样的溢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不会漏诊或者过度治疗。
宋晖 2018-07-19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很多患者由于不孕,检查发现泌乳素增高,又因泌乳素增高进一步检查发现垂体瘤。那么到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泌乳素增高都是垂体瘤造成的吗?想要怀孕是不是要根治垂体瘤呢? 女性泌乳素增高可导致不孕 首先,目前不同医院泌乳素(PRL)检测报告有三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常用是ng/ml,还有mIU/L、或nmol/L,各个医院实验室检测方法不同、应用的计量单位也有所不同,要辨别清楚,要注意计量单位和检测医院的参考值。 泌乳素(PRL)也称催乳素,是脑垂体分泌的众多激素中的一种。非孕女性血清中泌乳素水平应该低于25ng/ml,或低于1.14nmol/L),或低于500mIU/L。 另外泌乳素的分泌受很多因素影响、很不稳定,每日不同的时间波动较大,所以必须有两次或两次以上检测值高于正常才能诊断高泌乳素血症。 那么是不是只要泌乳素(PRL)≥25ng/ml,就一定会造成不孕呢? 若泌乳素轻度升高,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可能轻微影响卵巢功能,不一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黄体功能不足,不一定导致不孕,但怀孕后容易流产。若泌乳素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的2倍以上,常常影响卵巢功能,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等。临床上约有20%左右的不孕患者检查发现泌乳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对于月经不调、不易怀孕或容易流产的女士,一定要在孕前检查性激素,包括泌乳素,若发现高于正常要查明病因,经过治疗将泌乳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再计划怀孕。 垂体瘤是常见泌乳素增高常见原因之一 泌乳素升高的原因有下丘脑疾患、垂体疾患、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引起等,还有特发性的,暂时未能发现垂体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症药或抗高血压药,泌乳素水平可能会升高,但一般不会太高(多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而且停药一个月后,多数可恢复正常。若泌乳素>100ng/ml,约有50%的患者可查出有垂体泌乳素微腺瘤;若泌乳素>200ng/ml,几乎100%患者可查出有垂体瘤。若发现泌乳素>50ng/ml时,应该做垂体的核磁共振(MRI)检查排查垂体瘤。一般来讲PRL水平越高,垂体泌乳素腺瘤可能越大,但也不一定都呈正相关。 所以说不孕、泌乳素、垂体瘤三者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不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泌乳素过高,泌乳素过高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垂体泌乳素腺瘤。 在治疗上甲磺酸溴隐亭是首选药物。因为溴隐亭不仅可以快速降低患者血液中的泌乳素(PRL)含量,并可有效缩小垂体泌乳素瘤,甚至可根治部分微腺瘤患者。使70%~90%患有垂体泌乳素瘤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恢复月经和生育功能。
叶臻 2018-04-13阅读量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