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精神科 > 精神科 > 强迫性障碍 > 内容

强迫性障碍内容

父母精神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病请描述:  目前已知的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焦虑症、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等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是不能完全确定遗传方式。   1.精神分裂症   据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母亲所生子女,成年后也会有较高的患病率。精神分裂症就可以称为「高发家系」。   2.抑郁症   抑郁症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若父亲或母亲曾患严重抑郁症,其子女患抑郁症的风险比一般人高8倍。   3.双相情感障碍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遗传因素大约占比达到50%以上。美国的数据表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1%到3%。双相障碍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于重性抑郁症。   4.焦虑症   据调查显示焦虑症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虑症是很常见的。焦虑症的遗传现象,主要不是因为先天遗传,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社交恐怖症的遗传度分别为40%和50%。   亲子之间焦虑的传递主要是由于焦虑父母抚养后代的方式、直接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等,儿童及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从父母处习得焦虑行为。   5.强迫症   在我国,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2.4%,是遗传基因基础和后天环境因素两者作用引起的。   6.自闭症   自闭症的确切病因并不明确。25%-35%的遗传因素与自闭症患者发病相关。同卵双生儿遗传因素占70%-90%,异卵双胞胎遗传因素占30%,兄弟姐妹中遗传因素占3%-19%。   有国外的研究发现,对于遗传风险因素,还可以隔代累积。   自闭症的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二者对于轻微的认知或社交障碍,也有更加明显的差异。

高小宁 2023-07-27阅读量2011

补铁可以减轻妥瑞症(TS)征...

病请描述:        初步研究表明:不管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是不是铁缺乏,补充铁剂都可能会减少其抽动严重程度。        在第二十届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国际大会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儿科临床神经病学副教授DebabrataGhosh博士分析讲解了他的57位患者的病历中关于此项研究的内容。这些患者是他原来在儿童医院小儿神经科所诊治过的。        这些病历记录了所有被确诊为TS并且未满18岁患者的2009年到2015年间的血清铁蛋白检测数据,其中在初次随访的平均年龄(9.6±2.9岁)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是2:1,合并症包括强迫症(OCD,3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44%)、焦虑(49%)。        抽动严重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是通过修正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级为1级(轻度)到5级(重度)5个阶段。血清铁蛋白水平低的患者被评为5级(重度)的可能性比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的患者要大(患病率分别为38%和25%)。然而因为有限的样本量,这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当患者按照3-5mg/kg/d补充铁3到6个月,不管原来是不是铁缺乏都获得的症状的改善,Dr.Ghosh告诉MedscapeMedicalNews说:“那些铁缺乏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任何治疗,他们会变得更严重”。        在12个月时,未进行铁剂补充的铁缺乏患者抽动严重程度评分从开始的2.36升到2.70,接受铁剂补充的患者则从2.70降至1.90。对于那些开始时铁水平就在正常范围的患者,补充铁剂让他们的评分从2.40下降到1.95,没有补充铁剂的评分保持在2.88。         现未有证据显示强迫症、多动症或焦虑等合并症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相关。        Ghosh博士指出,神经髓鞘的形成中需要血清铁的作用,并且铁水平影响多巴胺D2受体的敏感性。铁缺乏已被证实是多动腿综合征(RLS)的病因。因此,TS中抽搐的机制可能类似于RLS,血清铁水平可能是引起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抽动的原因。        Ghosh博士建议应该进行一个更大规模的、有前瞻性的双盲的实验更正规的来研究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抽动严重程度间的关系以及评价补铁对TS的抽搐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次的研究有很多局限,它是回顾性的,样本量小,有干扰因素,并且也缺乏完整的数据。 Iron Supplementation May Reduce Tic Severityi n Tourette's Daniel M.Keller ,PhD  Medscape July 05,2016

陆小彦 2022-04-28阅读量9806

身体不舒服,指标都正常,怎么...

病请描述:     30岁的白领李小姐工作很出色,有丰厚的收入,同时而立之年的她也很注重自己的健康,时刻关注身体变化,经常因为身体的一些不舒服,比如睡眠不好、胃部不适、情绪不佳,月经不调等反复就医,几乎每次都是各种抽血化验、做检查,可是每次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或轻微超过正常范围,最后医生只说“一切正常、多休息、多放松、多喝白开水”,如果多诉说几句,就会被建议去神经内科或者心理门诊就诊,继续各种检查,经过几次折腾,也就心灰意冷了,所以只能每天这么硬撑着身体工作生活。      最近半月,她因为工作压力大,总是晚上难以入睡,还容易早醒,同时容易发脾气,感觉自己工作中总被负能量包围,无法精力充沛的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受最近新冠疫情中中医的突出表现的影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诊断为肝郁化热,处方经典的方剂丹栀逍遥散,没想到3付药即恢复往日良好的睡眠状态,连连赞叹中医的神奇,还成为了一名中医粉,经常介绍身边的同事来看中医。       目前各种养生节目、保健品、伪科普信息泛滥,越来越多的人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比如失眠、盗汗、腰酸、咽炎、脾胃虚弱、各种口味异常、怕冷、手足冰凉、周身乏力等,就上网百度,将自己的不适症状与某种疾病临床表现对照,越查越害怕,就像患了强迫症似的,疑心自己得了某某病。去医院各种检查都正常,就很沮丧,身体不舒服为什么就检查不出来呢,这种处于病因不明的亚健康状态,迫使许多人都是不停地更换医院、科室和专家,迫不得已地成为看病的候鸟。       这种就医经历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其实这些症状的呈现在西医看来是一种亚健康,人体生理机能失调的综合表现,是人的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所反映的种种症状,而运用物理及生化手段往往难以确诊为何种疾病,是介于正常人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这种状态带给身体的各种不舒服就像整个客厅虽然只有几只苍蝇,要不了命,但是它们总是到处乱飞,在你眼前绕来绕去,搞得你心烦意乱。       这方面问题的治疗是中医独特的强项。人体状态正常与否的第一感受者应该是患者自身,而不仅仅是化验指标,病人患病时的自我感觉症状是诊断疾病状态的最重要依据,中医看病注重人体的功能反应状态,以人为本,这是区别于现代医学最显著的特点。西医看病靠化验检查,如果指标正常,就无法诊断为某种疾病,治疗也就无从下手,而中医看病靠望闻问切,归纳为寒热虚实状态,通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的状态调治以消除异常病理状态,恢复正常健康状态。      内环境紊乱是现代人的通病。生活节奏太快,竞争压力大,工作中处处讲求绩效及效率,超前教育的焦虑、对未来缺乏信心,以及熬夜、冷饮、甜食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都会常常会让人有一种喘不气的感觉,情绪因此容易极端化,身体的机能活动也会因此而被扭曲操作。时间一久,偏头痛、胸闷、焦虑症、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内分泌紊乱等内环境紊乱的现象就伴随而来。       人体内环境就是人体内的温热凉寒,这个寒凉温热就控制着人体内的所有变化,控制着人的生长壮老已,控制了人体的内环境也就控制了人们的健康与否,内环境的好坏,到目前为止,用化验检查是无能为力的,化验检查的数值只是内环境改变后的结果,而非疾病的原因,治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纷繁复杂,不断变化,且新的疾病不断涌现,不断挑战人类认识疾病的极限。比如最近几年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而且趋于年轻化,除去外部不能改变的原因,人体内部环境的逐渐变坏是主要原因,这个内环境的变坏现在的检查项目是查不出来的,临床发现这些肿瘤患者在生病之前就存在寒湿,所以到了一定程度则百病丛生。      因此,在“病”出现以前,通过中医调理内环境尤为重要!

刘宝君 2020-05-16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