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2023年06月20日下午,长征医院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门诊在上海长征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开诊!该门诊由我院泌尿外科任善成主任牵头,联合肿瘤科、普外科、骨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专家,为泌尿系统复杂肿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通过多学科专家现场会诊、讨论,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全程化诊疗方案。 本次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门诊共接诊了3位提前预约患者,这几位肿瘤患者的病情都具有病史复杂、病灶高危、病情反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其中一位腹膜后肉瘤术后的患者,面临着腹腔肿瘤病灶复发的高危风险,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并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另一位腹膜后肉瘤患者,则经历了2次手术治疗,肿瘤再次复发,面对后续治疗困难的挑战;第三位患者年纪轻轻,却出现了肾癌多发骨转移,伴有明显的腰腹部疼痛并面临肿瘤快速发展的威胁。 来自泌尿外科的任善成教授、阴雷副教授,肿瘤科王湛副教授、普外科王治国副教授,病理科张晶副教授、骨肿瘤科许炜副教授以及影像科周秀秀主治医师共同参与了本次MDT门诊。会诊过程中,专家们详细梳理了患者的病史经过,进行了仔细的体格检查,结合多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深入病情讨论,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阐述了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就诊患者及家属全程旁听,并就关心的问题与专家们进行沟通、交流。门诊最后,由MDT门诊秘书,泌尿外科主治医师王安邦将专家会诊意见汇总,其中包含了每一位患者下一步诊断、治疗的明确建议,交由患者并通知其主诊医师。另外告知患者,在初次会诊后,MDT团队将对患者病情进行持续跟踪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后续诊治效果。 门诊结束后,3位就诊患者都对本次MDT门诊体验表示十分满意。他们认为MDT门诊解决了复杂肿瘤患者的真正需求,通过一次就诊,即可与多学科不同专家现场交流,获得关于病情诊治的全面准确信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真正的便利和帮助。 什么是MDT门诊? MDT,即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围绕某一病例进行讨论,综合各学科意见,发挥多个“兵种”联合优势,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和个体化治疗。MDT不仅有效减少了患者的诊疗时间和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多学科会诊模式,可以为患者制定出更科学、全面、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 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特需门诊整合了泌尿外科、肿瘤科、普外科、骨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资源,为涉及多器官、多部位的复杂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站式、全方位的诊治体验。这不仅方便了患者,同时也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提高了医疗诊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如何预约“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特需门诊”? 有MDT门诊就诊需求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目前可以通过主诊医师或泌尿外科门诊医师进行初步评估,完善进行相关检查后,进行预约。具体预约就诊流程,可以通过长征医院门诊便民服务中心、长征医院公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公号或泌尿外科普通门诊进行咨询。 【MDT门诊开诊时间】 每周二下午14:30-16:30 【MDT门诊地点】 上海长征医院门诊4楼远程会诊中心
阴雷 2023-06-22阅读量1711
病请描述:安罗替尼(larotrectinib)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称为TRK基因融合肉瘤。本文将探讨安罗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结果、安全性和副作用,以及其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 TRK基因融合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特点是TRK基因与其他基因融合,导致TRK蛋白的过度表达。TRK蛋白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TRK基因融合肉瘤中,TRK蛋白的过度表达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安罗替尼是一种TRK抑制剂,可以抑制TRK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安罗替尼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临床试验结果 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在一项针对TRK基因融合肉瘤的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总有效率为75%,其中包括12%的完全缓解和63%的部分缓解。这意味着安罗替尼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 此外,安罗替尼还被证明对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效。在一项针对TRK基因融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包括20%的完全缓解和60%的部分缓解。 安全性和副作用 安罗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肌肉疼痛。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度或中度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来缓解。 然而,安罗替尼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在临床试验中,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这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非常低。 在使用安罗替尼之前,医生应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心脏功能,并监测患者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可能需要暂停或停止安罗替尼的治疗。 应用于软组织肉瘤治疗 安罗替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TRK基因融合肉瘤的药物。由于TRK基因融合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安罗替尼通常被用于治疗那些已经接受了其他治疗但没有获得良好疗效的患者。 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此外,安罗替尼还可以穿过血脑屏障,治疗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总结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治疗TRK基因融合肉瘤。安罗替尼的作用机制是抑制TRK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安罗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安罗替尼通常被用于治疗那些已经接受了其他治疗但没有获得良好疗效的TRK基因融合肉瘤患者。
屈国伦 2023-05-15阅读量3324
病请描述: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软组织中,如肌肉、脂肪和结缔组织。它得名于其细胞外观,这些细胞看起来像透明的玻璃。透明细胞肉瘤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尤其是在20-40岁之间。虽然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癌症,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癌症,因为它可以快速扩散到其他部位,如肺、肝和骨骼。 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方法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病情和癌症的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可以切除肿瘤和周围的组织,以确保癌细胞被完全清除。手术后,病人可能需要接受放疗或化疗来杀死任何剩余的癌细胞。 2.放疗 放疗是使用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方法。放疗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原发灶,也可以用于治疗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放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确保任何剩余的癌细胞被杀死。 3.化疗 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化疗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原发灶,也可以用于治疗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细胞。化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以确保任何剩余的癌细胞被杀死。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利用药物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但目前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5.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免疫疗法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但目前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总的来说,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方法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病情和癌症的严重程度。手术切除是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也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例如,一些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透明细胞肉瘤。这种方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修复或删除癌细胞中的异常基因,从而杀死癌细胞。虽然这种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一种新方法。 总之,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癌症。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方法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病情和癌症的严重程度。手术切除是治疗透明细胞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也可以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肉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3-05-11阅读量1815
病请描述: 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 明辨肺结节(八十八)一恍惚7年,磨玻璃变空洞! 7 年内从磨玻璃结节到空洞肿块的缓慢增长:(A)基线5 mm,(B)3年后10 mm,(C)7年后出现空洞肿块。 诊断结果:低分化肉瘤样癌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2-12-04阅读量1382
病请描述: 各位朋友,大家好!李医生为您带来看图识肺结节系列科普文章,帮助大家一起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的风险预测,以及疑难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讨论、拍砖!明辨肺结节(七)腹股沟上皮样肉瘤化疗后,肺结节动态变化! 男性,38岁,腹股沟上皮样肉瘤,肺CT提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治疗原发肉瘤后,肺结节的动态变化。很有意思。 在肺结节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肺结节的影像诊断是最关键的核心!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采用最先进的CT机器和扫描技术,AI辅助读片,MDT讨论,牵头制定肺结节专家共识1部,多中心RCT研究2个,已为数千例疑难肺结节患者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病理符合率超过98%。 肺结节消融,肺磨玻璃结节消融,精准精确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手术治疗肺结节,肺结节消融,小李飞针一直在努力!要感谢患友的信任,感谢团队的支持,感谢科室和医院的平台,我们可以尽心尽力,为患友解除病痛烦扰!小李飞针,向着下个目标…… 李明,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肺结节中心,专家门诊,门诊5楼,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电话,021-66301250。 附:小李飞针的由来, 李医生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擅长精准定位,肺结节消融,尤其是肺磨玻璃结节消融。从刚毕业的时候李医生就一直被叫小李,小李,小李,当然也有人叫我老李,一直叫到了今天。 虽然小李是一名呼吸内科医生,但是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怎么样用最微创、损伤最小的办法,解决肺结节患友的难题。 庆幸的是现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掌握了肺结节消融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手术磨练,肺结节消融技术越来越成熟,肺结节消融针也越来越准!因此常被打趣,小李,你这针越来越准,跟小李飞刀似的,指哪打哪!
李明 2022-09-26阅读量1564
病请描述:1. 概述 1) 子宫腺肉瘤=良性的腺成分+间质肉瘤,肉瘤成分多为同源性、低级别 2) 肉瘤样增生(Sarcomatous Overgrowth, SO)=肉瘤占肿瘤成分大于25%,多为高级别。带有肉瘤样增生的子宫腺肉瘤,往往生物学行为和高级别肉瘤更接近,预后更差。 2. 文献回顾: 1) 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Carroll et al. Uterine adenosarcoma: an analysis on management,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Gynecol Oncol. 2014 Dec;135(3):455-61. 1982-2011,74例患者 36%患者表现为宫颈脱出的息肉 80%患者为I期 病理特点:脉管癌栓阳性占比9%,肉瘤样增生占42%,异源性成分占20% 治疗相关:就治疗方案而言,22(30%)患者手术时行淋巴结清扫,只有1例患者有淋巴结微转移。共8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最常用的方案是阿霉素+异环磷酰胺(IA)(3/8)。I期,有肉瘤样增生患者,辅助治疗和预后的改善相关,但并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 预后相关因素:肉瘤样增生和脉管癌栓阳性是预后较差的独立因素。如有肉瘤样增生,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9.4、55.4个月;而没有肉瘤样增生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好,分别为105.9、112.4个月。 2) 中国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Yuan et al. Uterine Adenosarcoma: A Retrospective 12-Year Single-Center Study. Front Oncol. 2019 May 14;9:237. 2006-2018年,49例患者 19为宫颈腺肉瘤、30例为子宫体腺肉瘤 中位诊断年龄是47.50岁(范围,19-75岁) 59.2%患者表现为子宫颈或子宫体带蒂息肉 53.1%为IA期患者 病理特点:脉管癌栓阳性占比12.2%,肉瘤样增生占30.6%,异源性成分占8.16% 预后相关因素: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带蒂息肉患者预后较好,脉管癌栓是预后负性因素。 3. NCCN指南建议治疗:根据有无肉瘤样增生(SO)分类治疗 1) 腺肉瘤+SO(-):I期,手术+随访;II期以上,手术+/-内分泌治疗+/-EBRT 2) 腺肉瘤+SO(+):I期,手术+随访;II期以上,手术+化疗+/-EBRT 化疗方案:建议阿霉素;或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其他阿霉素+异环磷酰胺 简单小结(个人体会): 子宫腺肉瘤很少见,大多数研究为病例报告,或单中心小样本量回顾性分析,目前及将来都缺乏前瞻性的高级别证据 患者诊断时多为早期,且预后较好,但如病理提示肉瘤样增生(SO),预后明显较差,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多采用肉瘤相关化疗方案,比如:IA,GP等 手术方式:标准手术方式为子宫+双附件切除。因样本量较少,是否可保留卵巢,及对于部分年轻的患者是否可保留子宫,目前尚且缺乏证据,需结合个体来看。因淋巴结转移概率较低,不推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叶双 2022-09-18阅读量3410
病请描述: 肉瘤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软组织,如肌肉、脂肪、肌腱、神经、淋巴结或关节周围组织。这与癌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是一种更常见的肿瘤类型,来源于各类器官的上皮细胞。 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肉瘤,这也可能是应对早期、低级别肿瘤的唯一治疗手段。然而,较晚期的肉瘤需要其它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发现和评估治疗各类肉瘤的新策略。最近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AACR)旗下期刊及其它刊物的研究报告表明,已有一些方法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 调节免疫应答 一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方法尝试通过免疫疗法促进免疫应答以实现抗肿瘤活性。最近发表于AACR旗下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上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一种试验药物:抗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QB2450,将其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应用于30名患有转移性软组织肉瘤且既往化疗无缓解的患者。安罗替尼在试验地中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肉瘤。 30名患者中有大约37%观察到了临床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85个月,超过69%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年后存活。在12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softpartsarcoma,ASPS)患者中,75%出现了临床缓解,且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疾病控制效果。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肉瘤患者中仅有11%出现临床缓解。研究人员总结称,TWB2450与安罗替尼联合用药对ASPS存在疗效,表明对免疫检查点活性和血管生成的双重抑制有望成为治疗该类肉瘤的策略。 另一项临床试验也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对肉瘤的治疗潜力。这项试验的结果发表于LancetOncology,并在AACR旗下期刊《CancerDiscovery》上对该试验进行了总结。该研究评估了抗PD-1药物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应用于卡波西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此类肿瘤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其他降低免疫抑制的药物已显示出治疗该疾病的潜力,但免疫疗法的影响仍未确定。 研究人员观察到,在参加试验的17名患者中,71%出现临床缓解,其中10名为部分缓解,2名患者完全缓解。这些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可能对卡波西肉瘤患者有效,但仍然需要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进行研究。 另一项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的试验则研究了免疫调节药物来那度胺(Revlimid)对HIV阳性的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作用。来那度胺可激活各类免疫细胞,同时抑制某些促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除了上述免疫调节功能外,来那度胺还能阻止血管生成并诱导细胞死亡。 在I/II期试验中,来那度胺治疗使60%的接受评估患者出现了临床缓解。对患者样本进行的免疫分析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cells)的数量增加,炎症细胞因子减少,这符合来那度胺的已知效果。作者总结称,来那度胺可能是用于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一种可行治疗方案。后续几项针对卡波西肉瘤患者的临床试验已经启动,采用来那度胺单独给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尤文氏肉瘤中靶向基因的表达 尤文氏肉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侵袭性肿瘤。多数情况下,该病由EWS和FLI1基因融合驱动,EWS-FLI1可导致广泛的染色质重塑和转录失调,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因此,EWS-FLI1可作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Lurbinectedin(Zepzelca)可通过将EWS-FLI1重新定位至核仁,选择性抑制EWS-FLI1,且已被证明应用于尤文氏肉瘤小鼠模型后可延缓肿瘤的生长。最近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Lurbinectedin对复发的尤文肉瘤患者的作用,其结果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 试验中约有57%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疾病控制效果,14%的患者对lurbinectedin存在临床反应。反应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2个月,患者中位存活时间为12个月。基于在该试验中观察到的抗肿瘤活性,该研究的作者建议,lurbinectedin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除了抑制EWS-FLI1,调控融合蛋白也是一种治疗思路。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调节EWS-FLI1活性的一种新机制。以往为人所知的是,高水平的EWS-FLI1活性可促进增殖,而低活性则会导致间充质特征和转移倾向性。此外,既往研究表明,尤文氏肉瘤中HOXD13转录因子的表达会促进(肿瘤)转移,但其基本机制尚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HOXD13富集于已知的EWS-FLI1结合位点,并在此影响EWS-FLI1调控基因的表达,例如激活通常被EWS-FLI1抑制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激活将导致细胞进入间充质状态,而在通常情况下这一状态应被EWS-FLI1融合蛋白所抑制。作者总结称,HOXD13和EWS-FLI1的对立功能影响了尤文氏肉瘤的细胞状态和转移潜力。了解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助于创造更多的治疗可能。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化疗联合使用治疗子宫肉瘤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是多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包括一些在肉瘤中表达的激酶。因此,研究人员关注了其治疗各类肉瘤患者的潜力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之前的研究表明,卡博替尼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子宫肉瘤。替莫唑胺是一类通过破坏DNA杀死癌细胞的化疗药物。目前已证明其对子宫肉瘤在内的几种肉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 最近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子宫肉瘤的临床前模型评估了将上述两种药物联用所产生的影响。 他们发现,与仅使用两种药物之一进行处理的细胞相比,联合使用卡博替尼和替莫唑胺可显著降低已建立的细胞系及患者来源肉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此外,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该药物组合可协同降低肿瘤大小。分子分析表明,这一药物组合对AMPK磷酸化的协同抑制效果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 基于上述结果,作者总结称,卡博替尼联合替莫唑胺表现出了对子宫肉瘤的治疗前景,并建议在临床试验中评估该药物组合。 尽管肉瘤相对罕见,但对确诊该病的患者可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目前开展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此类癌症患者的结局。(来自网络)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院 骨软组织综合治疗中心 主治医师 屈国伦
屈国伦 2022-09-14阅读量2901
病请描述:替莫唑胺方案 骨和软组织肿瘤>四肢,腹膜后,腹内肉瘤>单药治疗 药物名称: 替莫唑胺 药物剂量:200mg/(m^2•d)(对初治者)150mg/(m^2•d)(对复治者) 给药途径:po 给药周期: Day 1~5 q4w
屈国伦 2022-09-02阅读量1099
病请描述:1986年,美国Rosenberg教授及其团队在一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内部发现少许淋巴细胞的存在。当分离这部分淋巴细胞并经体外测试后,证实这是一种杀癌能力最强的免疫细胞。从此拉开了“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治疗癌症的序幕。2012年首次接受TIL细胞疗法的晚期胆管癌病人至今已存活十余年;2019年,美国FDA授予TIL细胞疗法中的LN-145为“突破性”治疗。截止发稿,TIL疗法已在晚期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乳腺癌、肉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在更多瘤种中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在开展。 一、什么是TIL细胞? TIL细胞为一种浸润入癌内及癌周的淋巴细胞,由于其执行杀癌功能,因此被视为一群潜伏于肿瘤内部的“卧底细胞”,主要包括执行先天性免疫功能的NK细胞和调节获得性免疫机制的T细胞。但由于肿瘤内部缺血缺氧,高度代酸的“恶劣环境”,往往造成该群细胞数量不足或者功能失调,也就不能对癌细胞形成有效杀伤。 二、什么是TIL细胞疗法? 通过手术切除或者穿刺活检的方法,从新鲜肿瘤组织中分离得到TIL细胞,通过特殊培养基的孵育,让TIL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最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这样TIL细胞的数量和杀伤能力都大为增强。这种分离体内TIL细胞-体外扩增后再回输体内,从而有效抗癌的技术就是TIL细胞疗法。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采用一种“天然筛选和富集”的方式,不需要对淋巴细胞进行人工改造,因此与CAR-T细胞疗法和PD-1/PD-L1抗体相比,TIL细胞的靶点更多、肿瘤趋向和浸润能力更强、副作用更小。 2,TIL疗法的免疫细胞来源于肿瘤组织内部及周围,识别肿瘤的能力远高于来源于血液的免疫细胞(CAR-T细胞疗法的T细胞则是来源于血液,在改造之前对癌细胞的识别效率很低)。 3,TIL细胞疗法并不是简单的扩增回输,而是要首先确定患者体内的特定突变,从而利用突变信息找到能够有效瞄准这些突变进行打击的淋巴细胞,才能据此提取这一特殊细胞亚群。 三、TIL细胞疗法的优势: 1,对癌细胞的杀灭更具针对性:由于肿瘤组织的定向筛选过程较为特异,因此能够确保只扩增能识别肿瘤细胞的免疫淋巴细胞,故而TIL细胞特异性更强,杀死癌细胞的效率更高。 2,扩增数量庞大:与其他细胞疗法相比,TIL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会加入白细胞介素2,提高存活率,最大限度地扩增细胞,达到百亿级别,更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而其它细胞疗法如TCR-T疗法的单次输入细胞瘤为10~100亿,CAR-T疗法的单次输入细胞瘤为0.1~1亿,远不如TIL疗法。 3,适应症广:一方面,TIL疗法适合多种实体肿瘤,如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肾癌、食道癌、子宫颈癌、胆管癌、卵巢癌、脑瘤、黑色素瘤等;另一方面,TIL对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明显疗效。 4,安全性高:由于TIL细胞的筛选和富集均为“天然”,体外扩增后回输,安全性高,回输次数少,副作用小。 5,联合其它免疫治疗方式,杀癌效果倍增:TIL细胞经体内筛选富集后,经过体外免疫增强药物如白细胞介素2的“催化”,使其数量和功能显著增加。目前研究进一步证实,若联合现今热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单抗Keytruda,抗癌作为更为显著。因此,很多科学家对于TIL疗法和PD-1抗体的“双剑合璧”充满期待:PD-1/PD-L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抑制,让回输的TIL细胞更加“愉快”地杀死癌细胞。 四、TIL细胞疗法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高度差异化、定制化和靶向性的免疫疗法,TIL疗法在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及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能提取淋巴细胞的新鲜肿瘤样本难获得(一般只能通过手术获取,需要医院/手术医生的全力配合) 2,具有明确抗肿瘤活性且增殖能力强的TIL细胞难获得(除了后期的体外筛选和扩增,也取决于肿瘤周围是否有比较多的T细胞浸润) 3,由于肿瘤(尤其胰腺癌)内部“恶劣的局部环境”,TIL细胞的数量及功能都会被肿瘤微环境抑制。 4,由于细胞本身寿命的限制,无法保证回输的TIL细胞能在体内长期存活,并且发挥抗癌作用。 5,TIL细胞的分离、筛选、扩增、回输等操作涉及多种系统用药、回输后副反应的管理。 6,TIL细胞的体外扩增缺乏标准流程,受现有技术的限制,目前操作程序成本高、耗时长。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资质,能够保质保量完成TIL细胞疗法的单位少之又少。 但毫无疑问,与目前风靡全球的CAR-T细胞疗法相比,CAR-T只对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癌症效果较好,对实体瘤则收效甚微。但TILs疗法对实体瘤效果则比较理想,是未来提高实体瘤(包括胰腺癌)的重要方向。
刘亮 2022-08-29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 腹膜后脂肪肉瘤是罕见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以下,但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中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41%~45%。根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软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脂肪肉瘤可分为高分化脂肪肉瘤(welldifferentiatedliposarcoma,WDL)、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liposarcoma,DDL)、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liposarcoma,ML)和多形性脂肪肉瘤(pleomorphicliposarcoma,PL)4个亚型。不同病理类型决定其不同的预后及侵袭性。高分化型脂肪肉瘤及黏液型脂肪肉瘤属低度恶性肿瘤,转移率低,但局部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达90%;去分化型及多形性、脂肪肉瘤属高度恶性,极易复发及转移。 治疗方法: 1.手术: 手术是目前公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术为同侧腹膜后脂肪全切术,为此往往需要联合脏器切除,甚至重要血管需切除后重建,以达到R0/R1切除,降低局部复发风险。然而,即使临床意义上的根治切除仍然难以避免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多次复发的肿瘤手术难度大,常难以再根治。 2.化/放疗 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腹膜后脂肪肉瘤对放疗敏感。对于不能切除或转移性WDLS和DDLS的患者,标准治疗包括化疗,通常在一线使用蒽环类药物,可与异环磷酰胺联合使用。 3.靶向治疗 CSCO指南推荐哌柏西利作为腹膜后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的二线治疗。CDK4扩增发生于超过90%的腹膜后WDL/DDL,是脂肪肉瘤中常见的扩增基因之一。CDK4编码的蛋白,可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使其与pRB-E2F复合物分离。分离后的E2F与DNA结合,上调基因转录,促进细胞从G1进入S期。Lee等人。对48例腹内脂肪肉瘤(96%腹膜后,31WDL/17DD)完全切除的患者进行实时PCR检测[9]。术后局部复发的WDL患者CDK4扩增水平显著增高(P=0.041)。这些发现为使用CDK4拮抗剂治疗脂肪肉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CDK抑制剂在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临床试验共4项,其中两项使用帕柏西利,一项使用riboliclib,还有一项泛CDK抑制剂flavopiridol联合阿霉素。其中样本量最大的研究包括15名腹膜后WDL患者。12周无进展生存率(PFS)为57.2%,并有一例达到完全缓解(CR)。 4.免疫治疗 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2018年开展了一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II期随机单中心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单药Nivolumab以及Nivolumab联合伊匹木单抗联合手术治疗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收集了术前后的组织标本,血标本以及粪便进行基因组、免疫组及微生物组的探索性研究。期待这一研究结果为我们揭示免疫治疗在脂肪肉瘤中的效果。 5.临床试验 目前认为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中可能的驱动基因如下表所示,主为MDM2,CDK4,HMGA2,FRS2(MAPK/ERK及PISK/AKT/mTOR通路),DDR2(PI3K/AKT/mTOR通路),PPAP-γ,YEATS4(P14/P21/MDM2),以及FGFR3(PI2K/AKT/mTOR,RAS),RB,CEPA等基因和通路的变异。下表列出了已经发现的基因变异类型及针对性靶向治疗药物选择和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 总结与展望未来: 腹膜后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从发病率来看属于罕见恶性肿瘤,目前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已经较为成熟,但临床治疗手段除可手术的早期肿瘤外较为欠缺。鉴于其特殊的基因组学变异,如CDK4扩增发生率较高,因此CDK4/6抑制剂可能是有效的靶向药,且已有少数临床前及小样本II期临床研究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但仍需要相对大样本的研究证实,同时探索性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来进一步提高疗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腹膜后高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其他通路变异的靶点上如RET及FGFR等发现新的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或精准治疗模式是新的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分院 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主治医师 屈国伦
屈国伦 2022-08-28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