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足外翻 > 检查

足外翻检查

足外翻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骨盆旋移综合征,一个折磨你又...

病请描述: 认识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一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为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这也是为什么骨盆旋移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其导致腰痛的发病率被低估。 在接诊中老王也发现,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者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按其门诊患者统计,有骨盆旋移症者占50%以上。 骨盆是人体中轴的基座,当遭受损害时,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承重力线偏移,应力失衡,出现腰椎侧曲,机体代偿性出现颈、胸椎改变,最终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 可以说,骨盆旋移综合征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包括: 妇科系统疾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前列腺增生),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听觉障碍、美尼尔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头痛、头晕)等。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 导致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归纳如下: 01下肢受伤 下肢受伤后活动受限,躯体扭向转动或机体为了躲避患处疼痛,肌肉收缩痉挛,骨盆歪斜,出现相应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正等体征。 02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序列异常先邻颅颈椎向后滑脱、胸椎后凸,如若无效,则进行骨盆移位调节。 03内分泌失调 孕妇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分娩时胎儿挤压产道,可导致骨盆韧带松弛、骶髂关节不稳,产后若未能恢复,易引发骨盆移位。 04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肌肉弹性下降、韧带松弛、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骨盆结构移位。 05其他 肥胖导致身体负荷过重,骨盆受力不均,肌肉萎缩,可导致骨盆移位。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中国学者多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 ①病史:有腰骶部外伤史或孕产史; ②腰骶部疼痛,改变形体时疼痛加重; ③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姿势异常(歪臀跛行); ④查体: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 ⑤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 ⑥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 ⑦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试验(+); ⑧X线检查:脊柱侧弯,骶髂间隙增宽,两侧髋骨不等宽,髂嵴不等高,闭孔不对称。 中医诊断以阴阳失衡为判断指症,如高低肩、大小眼、长短腿、阴阳脚等。近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征与骨盆平片结合使确诊率大大提高。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提出针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柔性整复治疗,整个治疗体系包括正骨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骨盆是其坚实的基座,骨盆旋移可引起腰骶痛、长短腿、足外翻及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如痛经、阴道残端脱垂及漏尿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36

担心宝宝步态异常?一文了解步...

病请描述:步态检测是评估孩子行走方式和步态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孩子的步态,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运动功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了解孩子的步态发展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步态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发现孩子存在的步态问题,还可以指导家长和医生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步态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包括:1. 内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内收拢,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碰撞。内八字可能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2. 外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外分开,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分离。外八字通常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3. 扁平足:孩子的足弓过度平坦或坍塌,导致足部支撑能力降低,行走时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4.脚外翻:孩子行走时足部向外翻转,可能导致足踝受力不均,增加了足踝受伤的风险。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医生通常会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 步态模式:孩子行走时的步态模式应该是自然、流畅的。医生会观察孩子的步态是否正常,包括步幅、步频、双脚着地方式等。2. 步态对称性:健康的步态应该是对称的,即左右两侧的步态应该相似。医生会检查孩子的步态是否对称,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3. 足部支撑:孩子行走时的足部支撑是步态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会观察孩子的足部支撑情况,包括足弓是否正常、足部是否稳定等。4. 步态异常:医生会留意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内八字、外八字、扁平足等,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步态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咨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正确的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步态,保障其健康成长。 步态矫正的黄金时期通常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在骨骼和肌肉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时。这个阶段通常是从儿童开始学步到青春期前的时期,大约是3岁到14岁左右。 在这个黄金时期内,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较为柔软和易塑造的状态,因此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物理治疗、矫形器、定制鞋垫等方式进行步态矫正。此时进行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改善孩子的步态发展,减少步态异常对骨骼和关节的不良影响,并促进正常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同时,在黄金时期进行步态矫正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地适应和习惯正常的步态模式,减少不正常步态可能带来的心理和社交影响。通过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步态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步态问题,在黄金时期内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以确保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曜影医疗与儿科医学“国家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达成全面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儿童医疗服务,依托多学科平台,进一步提升儿科疾病诊疗能力,将高品质儿科医疗带给更多家庭。即日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骨科疾病专家王志刚主任将在曜影医疗开设儿童骨科专家门诊,帮助有相关困扰的家庭。 · 专家介绍 ·王志刚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委员。· 擅长儿童青少年各类先天性及后天性畸形的诊断和矫治,包括脊柱畸形的预防和矫治,髋关节异常的个性化治疗,脑瘫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分期矫治,以及各种肢体力线长短异常的矫正,马蹄内翻足及扁平外翻足的系统治疗,骨病和肿瘤治疗等,以及各种儿童青少年创伤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他也擅长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及复合重症创伤的治疗。· 担任欧洲Journal of Children Orthopedics 海外编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委员会外科学组特聘专家,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微医健康 2024-06-21阅读量4209

扁平足会影响孩子长高吗-尚佳

病请描述:扁平足会影响孩子长高吗? 在影响儿童长高的诸多因素中,家长们比较熟悉的有营养、睡眠、运动、心理健康等,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影响因素有肥胖、不良体姿体态、扁平足。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际案例来了解一下扁平足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在我们管理的孩子里面,小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首次来门诊的时候,小李10岁,男孩,身高129cm、体重24kg,处于p3水平,接近矮小症标准。在给孩子做基础体格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小李存在足外翻的情况,其父母也表示孩子如果久站或者长时间行走,就会喊脚底板痛,所以孩子一直都不喜欢运动,总喜欢宅在家里。经过仔细地检查,小李明确诊断为扁平足、小腿力线与足跟力线不一致,这种情况一般在10到14岁这个年龄段出现,目前统计的发生率在4%到12%左右。 针对小李的情况,我们建议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方案和矫正鞋垫,通过矫形鞋垫配合运动康复,能更好地促进扁平足的改善,只有扁平足的情况改善了,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小李父母接受了该建议,在矫形鞋垫的辅助作用下,孩子运动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弱了许多,每天可以和父母一起进行不低于60分钟的户外活动,从六个月后的复诊数据来看,小李的身高有了明显的提升,运动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小李这个案例在身高管理中其实是比较典型的,对于扁平足这个问题,尤其是小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其实是不容易发觉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扁平足呢?从医学定义来看,扁平足是指足弓下陷、足底接触地面面积增大,足弓高度减少或完全失去的一种足部畸形。扁平足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先天性扁平足主要是由于足骨发育不良导致,而后天性扁平足则是由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不全引起。 扁平足会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扁平足可能导致孩子步态不稳,行走时容易摇晃或容易扭伤脚踝,从而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缺乏足部的支撑能力可能会导致孩子行走时姿势不正确,进而可能导致脊柱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问题,包括身高的发育。其次,扁平足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和疼痛感,特别是当孩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这可能会导致姿势的调整,让孩子试图通过改变肢体的姿势和姿态来减轻足部的压力。这种调整姿势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发展。再次,某些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扁平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骨盆的健康发展,从而可能对身高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扁平足的确会对儿童的体态乃至身高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一定要及时甄别,及时干预,避免发现时间过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554

儿童改善扁平足的方法-王丽青

病请描述:儿童改善扁平足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子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缓冲功能,鞋底要有适当的硬度来支撑足弓,并避免穿过软或鞋底过薄的鞋子。 加强足部肌肉锻炼:通过一些简单的锻炼来加强足部肌肉的力量,比如坐位踮脚、脚趾抓毛巾、脚踩滚轴和站立足外翻等。这些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脚部的肌肉,促进足弓的发育。 进行足部的物理治疗: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考虑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中医推拿、按摩等,来改善扁平足的症状。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足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足部的健康状况。 穿矫形鞋或鞋垫:如果儿童扁平足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穿戴矫形鞋或鞋垫来辅助改善。矫形鞋或鞋垫的设计原理是根据正常足弓的弧度,通过改变鞋底形状来支撑足弓,从而帮助改善扁平足的症状。 饮食调理: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让孩子多吃含蛋白质和钙比较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类等,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于患有扁平足的儿童,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少对足部的压力。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扁平足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扁平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家长应在专业医生或足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儿童的饮食中,以下食物有助于扁平足的发育: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和各种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改善扁平足的症状。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肝油等,有助于钙质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同时,维生素C也有助于骨骼的强壮和修复。 富含钙质的食物: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改善扁平足的症状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孩子多吃牛奶、奶酪、豆腐、海带、紫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规律,避免孩子偏食或暴饮暴食,保证孩子摄入的营养均衡。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维生素D的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饮食对于儿童扁平足的发育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扁平足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扁平足症状比较严重,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穿矫形鞋、进行物理治疗等。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长发育 2024-05-22阅读量3012

足外翻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64.8万

北京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93

骨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9.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