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家住陕西西安4岁的小姑娘,因孕期胎位不正(臀位),脐绕颈3圈,导致她1岁4个月才学会走路,比正常孩子发育迟缓,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北京某医院就诊,确诊为轻度痉挛性脑瘫,足外翻,建议康复训练,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她的足外翻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走路基本正常,只是在跑、跳的时候脚后跟不着地,右腿的问题比较严重,现在还继续做一些跟腱拉伸的康复训练,为了让孩子能够正常生活,到常崇旺教授门诊评估手术。 门诊中,经过对孩子的查体及病情了解,可明确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常崇旺教授介绍:目前孩子的双下肢肌张力高,建议FSPR手术治疗,因为单纯的康复训练会导致孩子出现反复情况,也就是肌张力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除,通过FSPR手术一劳永逸的解除异常的肌张力,术后结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孩子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可接近正常。 家长疑问:孩子现在穿矫正鞋有没有作用? 矫正鞋可以在孩子症状较轻的时候穿,但随着时间长,孩子的畸形还会导致骨性变形,所在孩子肌张力高的情况下不建议穿矫正鞋。 家长疑问:手术是否会出现复发反弹的现象?康复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痉挛性脑瘫做FSPR手术顺利的话,是不会出现复发反弹的情况,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手术失败,那么可能复发。根据你家孩子的情况,至少需要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才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目前,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从治疗角度来说分三步:第一步肌张力打掉,肌力正常(FSPR手术解除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儿走路轻松);第二步,步态相对和谐,和谐运动不一定多好看,但患者可以自主运动,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步,等患者形成良性循环后,家长就可以偷懒了,因为患者的自我运动和活动,已经成为训练了。如达不到第三步的时候,这种康复坚持就是必然现象。 1月14日(今天)下午 寒假•脑瘫门诊及远程视频会诊切勿错过! 为了方便学龄患者就诊,门诊评估及节省规范诊疗时间。今年寒假,常崇旺教授专家组将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启寒假绿色诊疗通道,提供30分钟一对一早期病情解析,制定最优诊疗方案;对于无法门诊评估的患者,可以申请远程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同时节省规范诊疗时间,缩短等待手术及住院时间。 如果您感觉到孩子长期康复效果不佳、一长个就反复、没有做过系统的病情评估等患者,切勿错过寒假治疗康复黄金期。 专家团队特别提醒:已预约的患者家属,提前提供视频等病历资料,我们会为每个患者留足充分的个体化评估时间。 门诊时间:1月14日下午(14:00-18:00) 可预约门诊评估的患者: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康复指导;痉挛型脑瘫患儿术前与预后评估,脑瘫患儿个体化诊疗方案及痉挛性偏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后遗症痉挛瘫,手足徐动型脑瘫,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扭转痉挛)等诊疗问题,均可报名参加。 科学分型评估,梯度疗法给脑瘫患者最适合的治疗! 不同年龄、症状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国内首位功能神经外科出身的医学博士常崇旺创立了脑瘫外科康复一体化全程治疗方案“梯度疗法”,以多学科专家实践+FSPR手术+专业康复+二期矫形+矫形支具等分阶段治疗手段,达到一个完美的治疗效果。 第一步: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病程,年龄,症状,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让每位就诊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机会。 第二步: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对可手术患者。外科医生与康复医生全程合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缩短康复时间2-5年。 第三步:梯度诊疗,节约治疗费用,提升疗效;经过梯度治疗将避免重复治疗及治疗顺序的不合理,每段治疗中的残留问题进行弥补,通过不同疗法间的相互配合,系统地规划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最优康复。 第四步:多学科协作,全病程保驾护航。整合功能神经外科、骨科、影像科、儿科、康复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优势,确保患者全病程得到规范诊疗帮助。
常崇旺 2025-01-22阅读量1089
病请描述:3D打印鞋垫与扁平足矫正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3D打印门诊 ▷▷▷ 足弓作为足部的重要结构,不仅在静态时为身体提供支撑,还在动态过程中维持平衡。足弓的存在使得步态更加灵活,并有助于吸收和分散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然而,当足弓塌陷并导致足外翻时,就会形成我们常说的扁平足。 ▷▷▷ 扁平足主要表现包括: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可能会出现足部疼痛,尤其是在足弓部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足跟,少数会放射到小腿、膝盖。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疲劳,除此之外,扁平足还可能会导致走路姿势异常,如足跟外翻、足前部外展等。 简 易 判 断 1 将脚底沾水,然后踩在干燥的地面或纸张上,观察足印的形状,如果足印几乎或完全是平的,可能提示扁平足。 2 站立时,从后方观察足跟是否向外倾斜,以及足弓是否塌陷 3 观察平常穿的鞋子后跟是否磨损,尤其是一侧磨损程度高,那极有可能发展为x型腿或者o型腿 不 良 危 害 ▷ 足底疼痛和筋膜炎 扁平足患者往往因足弓塌陷而导致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最终引发筋膜炎。长期走路或站立时,疼痛感尤为明显。 ▷▷ 关节和骨骼问题 扁平足可能会导致足部、膝盖甚至髋关节的排列异常,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下肢的生物力学异常还可能导致下肢旋转,从而引发膝盖和腰部的反复疼痛。 ▷▷ 运动受限和疲劳 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更容易感到疲劳,严重者甚至可能无法长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 其他并发症 未及时治疗的扁平足在过度运动后可能导致距骨嘴病变,这是一种在足踝关节侧位X线片中可见的骨性突起,进而引发关节囊的炎性改变,导致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诊 疗 计 划 01 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有效的矫形工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足弓支撑。患者在佩戴时应注意定期复诊,根据矫正效果调整鞋垫。 02 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促进足弓的发展。 ①脚抓纸张或是毛巾 ②脚踩筋膜球 ③提踵训练 03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干预以恢复足弓的正常形态。然而,手术风险较高,应在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
王金武 2024-09-25阅读量2694
病请描述: 认识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一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为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这也是为什么骨盆旋移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其导致腰痛的发病率被低估。 在接诊中老王也发现,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者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按其门诊患者统计,有骨盆旋移症者占50%以上。 骨盆是人体中轴的基座,当遭受损害时,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承重力线偏移,应力失衡,出现腰椎侧曲,机体代偿性出现颈、胸椎改变,最终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 可以说,骨盆旋移综合征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包括: 妇科系统疾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前列腺增生),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听觉障碍、美尼尔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头痛、头晕)等。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 导致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归纳如下: 01下肢受伤 下肢受伤后活动受限,躯体扭向转动或机体为了躲避患处疼痛,肌肉收缩痉挛,骨盆歪斜,出现相应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正等体征。 02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序列异常先邻颅颈椎向后滑脱、胸椎后凸,如若无效,则进行骨盆移位调节。 03内分泌失调 孕妇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分娩时胎儿挤压产道,可导致骨盆韧带松弛、骶髂关节不稳,产后若未能恢复,易引发骨盆移位。 04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肌肉弹性下降、韧带松弛、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骨盆结构移位。 05其他 肥胖导致身体负荷过重,骨盆受力不均,肌肉萎缩,可导致骨盆移位。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中国学者多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 ①病史:有腰骶部外伤史或孕产史; ②腰骶部疼痛,改变形体时疼痛加重; ③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姿势异常(歪臀跛行); ④查体: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 ⑤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 ⑥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 ⑦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试验(+); ⑧X线检查:脊柱侧弯,骶髂间隙增宽,两侧髋骨不等宽,髂嵴不等高,闭孔不对称。 中医诊断以阴阳失衡为判断指症,如高低肩、大小眼、长短腿、阴阳脚等。近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征与骨盆平片结合使确诊率大大提高。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提出针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柔性整复治疗,整个治疗体系包括正骨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骨盆是其坚实的基座,骨盆旋移可引起腰骶痛、长短腿、足外翻及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如痛经、阴道残端脱垂及漏尿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33
病请描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而将“风湿”二字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则是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在中医学里风湿主要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慢性的、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由于其多发于人体的手、足等各个关节处,往往会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越早对疾病的表征有所发觉,就能越早接受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持续加重给治疗带来难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微小信号 据医学家的临床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病理是不变的,都是通过骨质间滑膜衬里的细胞产生增生、间质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抑或是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而导致的软骨组织受损而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一些 30~50 岁之间的女性,其男女比例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约为三比一。 在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风湿性免疫性疾病,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你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晨起时分是否有关节活动不灵活的感觉呢,要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的疾病,它的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这种细微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疾病发病是比较缓慢的,对人体的损伤也是不可磨灭的,发病的各个关节以及其相关的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影响人体关节的正常功能。 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全身的关节,并且多数情况下会呈对称性多关节炎,比如:手、足、腕、踝骨、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以及膝关节等,这些关节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累及的地方。若是在疾病程度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关节还会发生畸形,其中畸形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钮扣花样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不光手会发生畸形,足部也会,例如: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等,这些畸形都是关节受累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有甚者,其神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颈部受累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是相对缓慢的,影响的关节均为重要关节,且累及全身,像手、脚、腕、肘、肩都是比较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关节,因此我们要对此重视起来。 王明杰博士建议,要增强免疫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 疾病的产生从来都是由于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习惯造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真正地对自身负责。 虽然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强化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对各个关节的保护也非常必要。首先,饮食管理值得我们重视,一些生冷刺激、肥腻、油炸、高糖、高盐的食物都是需要避免的,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大枣、薏仁等食物,不仅可以祛湿驱风,还有陨防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易热体质的人群,可以吃一些相对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对于疾病也有缓解的功效。 当然,健康饮食只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其中的一种,我们还需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侵害。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78
病请描述:步态检测是评估孩子行走方式和步态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孩子的步态,医生可以了解孩子的运动功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了解孩子的步态发展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步态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发现孩子存在的步态问题,还可以指导家长和医生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步态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包括:1. 内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内收拢,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碰撞。内八字可能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2. 外八字:孩子行走时双膝向外分开,导致双脚在行走时趋向于相互分离。外八字通常是由于髋部或膝部骨骼发育异常引起的。3. 扁平足:孩子的足弓过度平坦或坍塌,导致足部支撑能力降低,行走时容易感到疲劳和不适。4.脚外翻:孩子行走时足部向外翻转,可能导致足踝受力不均,增加了足踝受伤的风险。 在小儿步态检测中医生通常会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 步态模式:孩子行走时的步态模式应该是自然、流畅的。医生会观察孩子的步态是否正常,包括步幅、步频、双脚着地方式等。2. 步态对称性:健康的步态应该是对称的,即左右两侧的步态应该相似。医生会检查孩子的步态是否对称,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3. 足部支撑:孩子行走时的足部支撑是步态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生会观察孩子的足部支撑情况,包括足弓是否正常、足部是否稳定等。4. 步态异常:医生会留意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内八字、外八字、扁平足等,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步态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咨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正确的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步态,保障其健康成长。 步态矫正的黄金时期通常是在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在骨骼和肌肉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时。这个阶段通常是从儿童开始学步到青春期前的时期,大约是3岁到14岁左右。 在这个黄金时期内,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较为柔软和易塑造的状态,因此可以更容易地通过物理治疗、矫形器、定制鞋垫等方式进行步态矫正。此时进行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影响和改善孩子的步态发展,减少步态异常对骨骼和关节的不良影响,并促进正常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同时,在黄金时期进行步态矫正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地适应和习惯正常的步态模式,减少不正常步态可能带来的心理和社交影响。通过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步态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步态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步态问题,在黄金时期内进行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以确保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曜影医疗与儿科医学“国家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达成全面合作,双方将联手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儿童医疗服务,依托多学科平台,进一步提升儿科疾病诊疗能力,将高品质儿科医疗带给更多家庭。即日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骨科疾病专家王志刚主任将在曜影医疗开设儿童骨科专家门诊,帮助有相关困扰的家庭。 · 专家介绍 ·王志刚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委员。· 擅长儿童青少年各类先天性及后天性畸形的诊断和矫治,包括脊柱畸形的预防和矫治,髋关节异常的个性化治疗,脑瘫等神经肌肉性疾病的分期矫治,以及各种肢体力线长短异常的矫正,马蹄内翻足及扁平外翻足的系统治疗,骨病和肿瘤治疗等,以及各种儿童青少年创伤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他也擅长骨折微创治疗技术及复合重症创伤的治疗。· 担任欧洲Journal of Children Orthopedics 海外编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委员会外科学组特聘专家,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微医健康 2024-06-21阅读量4207
病请描述:扁平足会影响孩子长高吗? 在影响儿童长高的诸多因素中,家长们比较熟悉的有营养、睡眠、运动、心理健康等,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影响因素有肥胖、不良体姿体态、扁平足。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际案例来了解一下扁平足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在我们管理的孩子里面,小李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首次来门诊的时候,小李10岁,男孩,身高129cm、体重24kg,处于p3水平,接近矮小症标准。在给孩子做基础体格检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小李存在足外翻的情况,其父母也表示孩子如果久站或者长时间行走,就会喊脚底板痛,所以孩子一直都不喜欢运动,总喜欢宅在家里。经过仔细地检查,小李明确诊断为扁平足、小腿力线与足跟力线不一致,这种情况一般在10到14岁这个年龄段出现,目前统计的发生率在4%到12%左右。 针对小李的情况,我们建议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方案和矫正鞋垫,通过矫形鞋垫配合运动康复,能更好地促进扁平足的改善,只有扁平足的情况改善了,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小李父母接受了该建议,在矫形鞋垫的辅助作用下,孩子运动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弱了许多,每天可以和父母一起进行不低于60分钟的户外活动,从六个月后的复诊数据来看,小李的身高有了明显的提升,运动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小李这个案例在身高管理中其实是比较典型的,对于扁平足这个问题,尤其是小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其实是不容易发觉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扁平足呢?从医学定义来看,扁平足是指足弓下陷、足底接触地面面积增大,足弓高度减少或完全失去的一种足部畸形。扁平足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先天性扁平足主要是由于足骨发育不良导致,而后天性扁平足则是由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不全引起。 扁平足会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扁平足可能导致孩子步态不稳,行走时容易摇晃或容易扭伤脚踝,从而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锻炼习惯。缺乏足部的支撑能力可能会导致孩子行走时姿势不正确,进而可能导致脊柱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问题,包括身高的发育。其次,扁平足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和疼痛感,特别是当孩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这可能会导致姿势的调整,让孩子试图通过改变肢体的姿势和姿态来减轻足部的压力。这种调整姿势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发展。再次,某些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扁平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骨盆的健康发展,从而可能对身高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扁平足的确会对儿童的体态乃至身高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一定要及时甄别,及时干预,避免发现时间过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552
病请描述:儿童改善扁平足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子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缓冲功能,鞋底要有适当的硬度来支撑足弓,并避免穿过软或鞋底过薄的鞋子。 加强足部肌肉锻炼:通过一些简单的锻炼来加强足部肌肉的力量,比如坐位踮脚、脚趾抓毛巾、脚踩滚轴和站立足外翻等。这些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脚部的肌肉,促进足弓的发育。 进行足部的物理治疗: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考虑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如中医推拿、按摩等,来改善扁平足的症状。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足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足部的健康状况。 穿矫形鞋或鞋垫:如果儿童扁平足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考虑穿戴矫形鞋或鞋垫来辅助改善。矫形鞋或鞋垫的设计原理是根据正常足弓的弧度,通过改变鞋底形状来支撑足弓,从而帮助改善扁平足的症状。 饮食调理: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搭配,让孩子多吃含蛋白质和钙比较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类等,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于患有扁平足的儿童,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减少对足部的压力。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了解扁平足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扁平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家长应在专业医生或足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果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儿童的饮食中,以下食物有助于扁平足的发育: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和各种豆制品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有助于改善扁平足的症状。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肝油等,有助于钙质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同时,维生素C也有助于骨骼的强壮和修复。 富含钙质的食物: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对于改善扁平足的症状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孩子多吃牛奶、奶酪、豆腐、海带、紫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规律,避免孩子偏食或暴饮暴食,保证孩子摄入的营养均衡。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维生素D的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饮食对于儿童扁平足的发育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扁平足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扁平足症状比较严重,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穿矫形鞋、进行物理治疗等。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及时带孩子就医,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长发育 2024-05-22阅读量3010
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儿童的骨骼发育问题。其中,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并为家长们提供科学、易懂的科普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也被称为平足症,是指足部站立踩地时,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塌陷或消失,足底因而变得扁平,甚至贴近于地面的异常足部病理形态。扁平足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的扁平足往往与遗传、跗骨联合、副舟骨等因素有关;而后天性的扁平足则可能由于胫后肌腱功能不全、韧带的损伤、骨的病理性破坏、足部肌肉病变及长时间单一的姿势等原因导致。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足跟外翻的问题。足跟外翻通常表现为足跟轴向外偏斜,可能是由于肌肉发育不良引起肌力不均等因素导致。足外翻可能导致足弓塌陷、距舟关节脱位、踝关节变形,进而影响小腿和膝关节的正常对线。这种异常对线可能导致胫骨内旋以及膝关节外翻畸形,易使孩子在运动时感到疲劳和疼痛,严重影响下肢的发育及运动功能。 再来看X型腿的问题。X型腿,学名为膝外翻,主要表现为两膝并拢站立时,两足不能并拢,间距为1.5cm以上。X型腿可能由多种疾病引发,但70%以上的膝外翻是由佝偻病后遗症所致。此外,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不良、幼儿期坐、走姿势不正确等因素也可能导致X型腿的发生。X型腿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步态异常、髋关节病变以及膝关节内翻运动等问题。 那么,儿童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呢?事实上,这三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扁平足可能导致足跟外翻。由于足弓低平,距骨压低、向内偏移,跟骨的外侧柱短缩,从而导致前足的外展、外翻。因此,在治疗足外翻时,必须先矫正扁平足,否则单纯矫正足外翻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然而,关于扁平足与X型腿之间的直接关联性,目前的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结论。扁平足主要是足部的结构问题,而X型腿则主要涉及膝关节的异常。虽然两者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下肢发育和运动功能,但它们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视为因果关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这些问题之间的潜在联系。在实际临床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整体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已经出现扁平足、足跟外翻或X型腿的孩子,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儿童扁平足、足跟外翻和X型腿等问题虽然各自独立,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家长们应关注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科学的态度,不要过度恐慌或盲目治疗。只有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孩子提供最佳的照顾和关爱。
生长发育 2024-05-02阅读量2399
病请描述: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孩子脊柱侧弯的问题,但很容易忽视儿童足弓健康问题。足弓是人体脚部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由跗骨、跖骨、跟骨、骰骨等构成的拱形结构。足弓的作用是缓冲行走和跑步时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减轻对大脑的震动,保持足部稳定,防止脚部疼痛和劳损。 那么足弓异常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1. 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脚部失去正常拱形结构的一种情况。扁平足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扁平足主要与遗传有关,后天性扁平足则可能与足部疾病、长时间站立、走路姿势不当等有关。 案例:小明今年8岁,最近在学校体育课跑步时总是感到脚部疼痛,尤其是大拇指球的位置,有时候膝关节也会疼痛。家长带小明到医院检查,发现小明有扁平足,小明扁平足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和长时间走路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在问诊时候父母表示家族中并没有扁平足遗传史,那么小明的扁平足很大程度是后天走路姿势不正确造成的。为了缓解疼痛,改善足弓情况,我们建议小明进行足部肌肉锻炼和正确的走路姿势训练。例如:脚趾抓握毛巾,可以建立足弓;踮脚尖走路,可以锻炼足底肌肉筋膜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明足部疼痛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足弓状态也有所改善走路比之前挺拔有力。 2. 高弓足 高弓足是指足弓过高,脚部稳定性差的一种情况。高弓足可能导致走路姿势异常、脚部疼痛等问题。高弓足的原因可能与遗传、足部疾病等有关。 案例:小红今年6岁,她的父母发现她的脚弓比同龄孩子要高。去医院检查后,诊断为高弓足。我们建议小红进行足部肌肉锻炼和正确的走路姿势训练,以提高脚部稳定性,减轻疼痛。 3. 足外翻 足外翻是指脚部向外翻转,导致足弓塌陷的一种情况。足外翻可能与遗传、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走路姿势不当等有关。 案例:妞妞今年4岁,妞妞在量身高时家长发现妞妞站立时脚踝有向外旋钮的情况,担心影响孩子的健康立刻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妞妞这个是很典型的足外翻特征,妞妞双脚站在平地上,后足呈现外翻而前足呈旋前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妞妞进行足部矫正治疗,同时注意穿着合适的鞋子,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 如何预防和干预儿童足弓问题 1. 穿着合适的鞋子: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鞋子,保证鞋子有一定的支撑和稳定作用,避免长时间穿平底鞋。 2. 正确的走路姿势:教导儿童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避免长时间内八字或外八字行走。 3. 足部肌肉锻炼:定期进行足部肌肉锻炼,增强足部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足弓问题。 4. 定期检查:家长应定期检查儿童的脚部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5. 矫正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足弓问题的儿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足部矫正治疗。
生长发育 2024-04-30阅读量2511
病请描述:门诊最近迎来了一位8岁的小患者,他原本是为了寻求关于脊柱侧弯的诊疗建议而来。在与家长的深入交流中,我们得知孩子在长时间行走后经常感到足底酸痛,脚踝部位也有不适。在学校,他的体育成绩常常落后于同龄的孩子,而家长最初只是认为孩子的体质相对较差,对体育项目不太擅长,更关心的是脊柱侧弯的问题。 为了全面评估孩子的状况,我们请康复师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包括步态分析、足弓角度测量、3D扫描以及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等,对孩子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结果令人惊讶,孩子竟然患有严重的扁平足,而他的脊柱侧弯问题很可能与扁平足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孩子定制了个性化的3D鞋垫。随着鞋垫的使用,孩子的双足弓形态和足外翻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步偏角也有所好转,步行姿势基本恢复了正常。 扁平足,这一常见的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足弓的塌陷或消失,使得足部在站立或行走时内侧接触地面。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扁平足的治疗方式。 首先是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扁平足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有效的选择。通过进行如足跖行走、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锻炼,可以增强足部肌肉,改善步态,有助于恢复足弓和提高足部稳定性。此外,矫形鞋或矫形鞋垫也是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这些鞋垫根据患者的足型、足弓塌陷程度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定制,可以恢复足弓,减轻足部疼痛,提高行走舒适度。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转移修复术和骨性手术。软组织转移修复术通过调整足部软组织结构来恢复足弓;而骨性手术则通过截骨、植骨等方式来改善足弓形态。 总的来说,对于扁平足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对于扁平足的治疗,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手术方案必须个性化定制。手术之后,患者的康复训练同样关键,它是确保治疗效果稳定持久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治疗方面,虽然对于大多数扁平足患者来说,药物并非首选,但对于那些疼痛明显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如对乙酰氨基酚胶囊或美洛昔康胶囊等止痛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的顺利愈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或硬底鞋,这样可以减轻足部的负担。其次,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防止过度锻炼带来的足部损伤。对于手术后的患者,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并严格遵守术后护理和康复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对扁平足的治疗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积极配合和日常生活中的足部保健都是至关重要的。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术后则应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总的来说,治疗扁平足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响应医生的建议,加强自我锻炼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生长发育 2024-04-12阅读量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