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家住陕西西安4岁的小姑娘,因孕期胎位不正(臀位),脐绕颈3圈,导致她1岁4个月才学会走路,比正常孩子发育迟缓,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北京某医院就诊,确诊为轻度痉挛性脑瘫,足外翻,建议康复训练,经过两年的康复训练,她的足外翻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走路基本正常,只是在跑、跳的时候脚后跟不着地,右腿的问题比较严重,现在还继续做一些跟腱拉伸的康复训练,为了让孩子能够正常生活,到常崇旺教授门诊评估手术。 门诊中,经过对孩子的查体及病情了解,可明确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常崇旺教授介绍:目前孩子的双下肢肌张力高,建议FSPR手术治疗,因为单纯的康复训练会导致孩子出现反复情况,也就是肌张力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除,通过FSPR手术一劳永逸的解除异常的肌张力,术后结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孩子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可接近正常。 家长疑问:孩子现在穿矫正鞋有没有作用? 矫正鞋可以在孩子症状较轻的时候穿,但随着时间长,孩子的畸形还会导致骨性变形,所在孩子肌张力高的情况下不建议穿矫正鞋。 家长疑问:手术是否会出现复发反弹的现象?康复多久可以看到效果? 痉挛性脑瘫做FSPR手术顺利的话,是不会出现复发反弹的情况,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手术失败,那么可能复发。根据你家孩子的情况,至少需要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才会看到明显的效果。 目前,痉挛性脑瘫的治疗从治疗角度来说分三步:第一步肌张力打掉,肌力正常(FSPR手术解除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儿走路轻松);第二步,步态相对和谐,和谐运动不一定多好看,但患者可以自主运动,形成良性循环;第三步,等患者形成良性循环后,家长就可以偷懒了,因为患者的自我运动和活动,已经成为训练了。如达不到第三步的时候,这种康复坚持就是必然现象。 1月14日(今天)下午 寒假•脑瘫门诊及远程视频会诊切勿错过! 为了方便学龄患者就诊,门诊评估及节省规范诊疗时间。今年寒假,常崇旺教授专家组将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启寒假绿色诊疗通道,提供30分钟一对一早期病情解析,制定最优诊疗方案;对于无法门诊评估的患者,可以申请远程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同时节省规范诊疗时间,缩短等待手术及住院时间。 如果您感觉到孩子长期康复效果不佳、一长个就反复、没有做过系统的病情评估等患者,切勿错过寒假治疗康复黄金期。 专家团队特别提醒:已预约的患者家属,提前提供视频等病历资料,我们会为每个患者留足充分的个体化评估时间。 门诊时间:1月14日下午(14:00-18:00) 可预约门诊评估的患者: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康复指导;痉挛型脑瘫患儿术前与预后评估,脑瘫患儿个体化诊疗方案及痉挛性偏瘫,脑外伤,脑卒中,脑炎等后遗症痉挛瘫,手足徐动型脑瘫,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扭转痉挛)等诊疗问题,均可报名参加。 科学分型评估,梯度疗法给脑瘫患者最适合的治疗! 不同年龄、症状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国内首位功能神经外科出身的医学博士常崇旺创立了脑瘫外科康复一体化全程治疗方案“梯度疗法”,以多学科专家实践+FSPR手术+专业康复+二期矫形+矫形支具等分阶段治疗手段,达到一个完美的治疗效果。 第一步: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他们的病程,年龄,症状,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让每位就诊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机会。 第二步:有效缩短康复周期,对可手术患者。外科医生与康复医生全程合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缩短康复时间2-5年。 第三步:梯度诊疗,节约治疗费用,提升疗效;经过梯度治疗将避免重复治疗及治疗顺序的不合理,每段治疗中的残留问题进行弥补,通过不同疗法间的相互配合,系统地规划治疗方案,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最优康复。 第四步:多学科协作,全病程保驾护航。整合功能神经外科、骨科、影像科、儿科、康复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优势,确保患者全病程得到规范诊疗帮助。
常崇旺 2025-01-22阅读量1101
病请描述:3D打印鞋垫与扁平足矫正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3D打印门诊 ▷▷▷ 足弓作为足部的重要结构,不仅在静态时为身体提供支撑,还在动态过程中维持平衡。足弓的存在使得步态更加灵活,并有助于吸收和分散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然而,当足弓塌陷并导致足外翻时,就会形成我们常说的扁平足。 ▷▷▷ 扁平足主要表现包括: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可能会出现足部疼痛,尤其是在足弓部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足跟,少数会放射到小腿、膝盖。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疲劳,除此之外,扁平足还可能会导致走路姿势异常,如足跟外翻、足前部外展等。 简 易 判 断 1 将脚底沾水,然后踩在干燥的地面或纸张上,观察足印的形状,如果足印几乎或完全是平的,可能提示扁平足。 2 站立时,从后方观察足跟是否向外倾斜,以及足弓是否塌陷 3 观察平常穿的鞋子后跟是否磨损,尤其是一侧磨损程度高,那极有可能发展为x型腿或者o型腿 不 良 危 害 ▷ 足底疼痛和筋膜炎 扁平足患者往往因足弓塌陷而导致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最终引发筋膜炎。长期走路或站立时,疼痛感尤为明显。 ▷▷ 关节和骨骼问题 扁平足可能会导致足部、膝盖甚至髋关节的排列异常,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下肢的生物力学异常还可能导致下肢旋转,从而引发膝盖和腰部的反复疼痛。 ▷▷ 运动受限和疲劳 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更容易感到疲劳,严重者甚至可能无法长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 其他并发症 未及时治疗的扁平足在过度运动后可能导致距骨嘴病变,这是一种在足踝关节侧位X线片中可见的骨性突起,进而引发关节囊的炎性改变,导致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 诊 疗 计 划 01 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有效的矫形工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足弓支撑。患者在佩戴时应注意定期复诊,根据矫正效果调整鞋垫。 02 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促进足弓的发展。 ①脚抓纸张或是毛巾 ②脚踩筋膜球 ③提踵训练 03 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干预以恢复足弓的正常形态。然而,手术风险较高,应在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
王金武 2024-09-25阅读量2696
病请描述: 认识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一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为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这也是为什么骨盆旋移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其导致腰痛的发病率被低估。 在接诊中老王也发现,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者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按其门诊患者统计,有骨盆旋移症者占50%以上。 骨盆是人体中轴的基座,当遭受损害时,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承重力线偏移,应力失衡,出现腰椎侧曲,机体代偿性出现颈、胸椎改变,最终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 可以说,骨盆旋移综合征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包括: 妇科系统疾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前列腺增生),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听觉障碍、美尼尔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头痛、头晕)等。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 导致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归纳如下: 01下肢受伤 下肢受伤后活动受限,躯体扭向转动或机体为了躲避患处疼痛,肌肉收缩痉挛,骨盆歪斜,出现相应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正等体征。 02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序列异常先邻颅颈椎向后滑脱、胸椎后凸,如若无效,则进行骨盆移位调节。 03内分泌失调 孕妇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分娩时胎儿挤压产道,可导致骨盆韧带松弛、骶髂关节不稳,产后若未能恢复,易引发骨盆移位。 04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肌肉弹性下降、韧带松弛、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骨盆结构移位。 05其他 肥胖导致身体负荷过重,骨盆受力不均,肌肉萎缩,可导致骨盆移位。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中国学者多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 ①病史:有腰骶部外伤史或孕产史; ②腰骶部疼痛,改变形体时疼痛加重; ③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姿势异常(歪臀跛行); ④查体: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 ⑤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 ⑥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 ⑦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试验(+); ⑧X线检查:脊柱侧弯,骶髂间隙增宽,两侧髋骨不等宽,髂嵴不等高,闭孔不对称。 中医诊断以阴阳失衡为判断指症,如高低肩、大小眼、长短腿、阴阳脚等。近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征与骨盆平片结合使确诊率大大提高。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提出针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柔性整复治疗,整个治疗体系包括正骨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骨盆是其坚实的基座,骨盆旋移可引起腰骶痛、长短腿、足外翻及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如痛经、阴道残端脱垂及漏尿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42
病请描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而将“风湿”二字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则是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在中医学里风湿主要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慢性的、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由于其多发于人体的手、足等各个关节处,往往会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越早对疾病的表征有所发觉,就能越早接受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持续加重给治疗带来难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微小信号 据医学家的临床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病理是不变的,都是通过骨质间滑膜衬里的细胞产生增生、间质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抑或是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而导致的软骨组织受损而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一些 30~50 岁之间的女性,其男女比例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约为三比一。 在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风湿性免疫性疾病,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你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晨起时分是否有关节活动不灵活的感觉呢,要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的疾病,它的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这种细微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疾病发病是比较缓慢的,对人体的损伤也是不可磨灭的,发病的各个关节以及其相关的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影响人体关节的正常功能。 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全身的关节,并且多数情况下会呈对称性多关节炎,比如:手、足、腕、踝骨、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以及膝关节等,这些关节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累及的地方。若是在疾病程度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关节还会发生畸形,其中畸形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钮扣花样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不光手会发生畸形,足部也会,例如: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等,这些畸形都是关节受累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有甚者,其神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颈部受累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是相对缓慢的,影响的关节均为重要关节,且累及全身,像手、脚、腕、肘、肩都是比较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关节,因此我们要对此重视起来。 王明杰博士建议,要增强免疫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 疾病的产生从来都是由于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习惯造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真正地对自身负责。 虽然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强化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对各个关节的保护也非常必要。首先,饮食管理值得我们重视,一些生冷刺激、肥腻、油炸、高糖、高盐的食物都是需要避免的,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大枣、薏仁等食物,不仅可以祛湿驱风,还有陨防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易热体质的人群,可以吃一些相对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对于疾病也有缓解的功效。 当然,健康饮食只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其中的一种,我们还需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侵害。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