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乳房肿块 > 内容

乳房肿块内容

乳腺癌患者术后怎么做可以预防...

病请描述:     乳腺癌的复发,可以是原位复发,也可以是远处转移的复发。对于原位复发,可以进行局部的处理,比如再次手术或者局部放疗,加上化疗。但若是远处转移,基本没法治愈,靠化疗或者内分泌治疗只能缓解病情进展。   复发转移主要跟这3大原因紧密相关   1、肿瘤自身特性   根据组织形态特异、生长速度的不同,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的几率不同,初诊为晚期、有转移的乳腺癌相对来说预后效果差一些,发生复发转移的概率更高。   2、治疗不彻底   初次发现乳腺癌后,手术可切除原发灶,再通过一系列手段辅助治疗以杀灭可恶的癌细胞。但是这些治疗对于低分化的幼年癌细胞作用底下。当人体的免疫力低下,幼年癌细胞会从休眠状态复苏,加快生长形成新的成年细胞。   部分患者在术后没有进行全面并且有效的治疗,那么隐藏在体内的癌细胞有可能性生长成肉眼和影像学都无法监测到的微小病灶,在日后就会变成复发转移的始作俑者。   3、免疫力低下、心理状态等   当身体免疫力低下,其他的疾病更容易趁虚而入。心理状态差,长期处于心理抑郁的情况下,也是在给癌细胞提供入侵的机会。   请不要让自己陷入无用的焦虑心理,而是给自己时间慢慢痊愈。与其盲目担忧复发转移的降临,不如做好预防:   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如果术后睡眠情况不好,不妨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己白天的活动量。简单的来说,当你的白天的精力消耗达到一定的度后,对于睡眠的需求也会加大。   2、饮食   注意荤素搭配,忌辛辣刺激之物,避免进食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   3、运动   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不仅对于睡眠情况改善有帮助,也可以舒缓自己的心情。   4、保持良好心态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全乳切除术、保乳手术等方式治疗。治疗后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助于身体恢复。   5、避免辐射暴露:如果需要进行胸部放射线检查,尽量选择其他部位进行检查,以减少对乳腺的辐射。   6、定期随访:定期的体检和乳腺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迹象。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骨扫描、MRI或PET-CT。   日常生活中,如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积极进行治疗。

赵华栋 2024-12-25阅读量1716

门诊实录: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是...

病请描述:  56岁的江女士由于乳房、腋下有肿块,乳头内陷、溢液等症状来医院就诊,经过初步判断乳腺癌有转移到腋下的可能,听医生说有转移,江女士坐立不安,那么,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是几期?还能治好吗?   乳腺癌转移到腋窝至少为2期,因为1期乳腺癌不会出现腋窝转移。如果腋窝淋巴结转移有融合且局部肿瘤较大,则属于乳腺癌3期。通常乳腺癌4期与腋窝无关,4期会出现全身其他部位转移,如肺上、肝上、骨转移,均属于乳腺癌4期。   所以如果腋窝出现转移,即使转移较少,也属于2期,如果有融合则为3期,有远处转移为4期。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综合管理,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注重日常护理和康复。   乳腺癌转移到腋下严重吗?怎么治疗?   乳腺癌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后,如果是早期阶段,是可以治好的。   1、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淋巴结转移病灶可能继续发展,癌细胞可能通过淋巴管道进一步扩散到锁骨上淋巴结,甚至进入血液系统,导致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脑组织、肺脏、肝脏和骨骼等,使病情恶化为晚期乳腺癌,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2、乳腺癌腋下淋巴转移时,往往会出现腋下肿块,这些肿块质地坚硬,不易活动,边界模糊,有时伴有疼痛或不适感。如肩背疼痛,由于淋巴结扩大压迫周围组织、腋下肿胀,淋巴液排出受阻导致、乳房肿块以及上肢淋巴水肿等。   3、针对乳腺癌腋下淋巴转移,需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去除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减少瘤细胞的扩散。   4、包括对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或腋窝区域进行放疗,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使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激素受体活性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乳腺癌患者一旦出现腋下淋巴转移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康复期间需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如采用低脂饮食、优质蛋白质饮食等方式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增加新鲜蔬菜与水果的摄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适量运动等,以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

赵华栋 2024-11-06阅读量2302

乳腺癌的不同时期的乳房症状表...

病请描述:  乳腺癌当然可以治愈,现在医学的发展,乳腺癌治愈其实并不是少见的,是极多见的。现在即使到了中期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都是在80%多以上,像多数的人就不会再有了。如果是比较早期的乳腺癌,甚至可以看到5年生存率是在90%以上,最高的话可以到98%,所以乳腺癌的治愈实际上多数的人是可以的,只要不是太晚的病情,治愈的希望是非常大的,因为医学在不断的进步,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效,越来越有针对性,可以看到乳腺癌的治愈率明显的升高。   乳腺癌的不同时期的乳房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   乳房肿块是早期最常见症状,常位于外上象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有隐痛刺痛。   中期症状   进展中期,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阻塞淋巴回流,皮肤呈橘皮状。浸润到皮内生长,可在主病灶周围形成散在的皮肤硬性结节,卫星结节状。当肿块侵及乳头乳晕,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   中晚期症状   中晚期非生理状态下,单侧乳房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性质多为浆液性,血性或水样。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病质表现,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   晚期症状   晚期癌细胞发生脱落,可侵犯周围淋巴管,并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一开始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继续发展,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肿瘤细胞甚至可以转移至椎骨。   乳腺癌治疗越早越好   随着乳腺癌分期的增加,治愈的概率也会越来越低。一般早期患者,没有出现转移的现象,通过手术治疗即可治愈。所有乳腺癌患者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正规、规范的治疗,就能治愈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的治疗是需要多种方法联合进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靶向等联合进行。患者平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生气,饮食上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切勿盲目服用保健品。

赵华栋 2024-08-21阅读量1208

乳腺癌并骨转移解救治疗病例分...

病请描述:病例介绍* 患者概况患者姓名(首字母):HXB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51岁民族:汉族就诊时间:2021年3月10日就诊科室:乳腺外科主诉:发现右乳肿物并皮肤破溃4个月现病史:患者因“发现右乳肿物并皮肤破溃4个月”首次入院。入院查体: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5 cm×2.0 cm。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可,食欲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否认疟疾病史,否认密切接触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   ,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过敏史,其他预防接种史不详。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5 cm×2.0 cm。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 * 辅助检查2021-3-11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3.9 cm×3.1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2.4 cm×1.7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检查结论:右乳不均质回声区(BI-RADS 5类);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2021-3-12 全身骨扫描:左侧肩胛骨、左侧髂骨、右侧股骨颈、双侧股骨近端转移瘤可能性大。2021-3-15 PET-CT检查: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软组织密度肿块,代谢增高,SUVmax为13.9;右侧乳腺外下象限、左侧乳腺内侧象限(约平乳头平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结节状代谢增高,SUVmax为5.1;右侧腋窝、右侧内乳区、右侧锁骨区大小不等淋巴结,代谢增高,SUVmax为14.7;双侧肩胛骨、L2椎体、骶骨、左侧髂骨、双侧股骨部分混合性骨质破坏,代谢增高,SUVmax为10.9。2021-3-11穿刺病理:(右乳低回声区穿刺活检)浸润性癌(组织学Ⅲ级)。(右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淋巴组织内见浸润性癌转移。免疫组化(右乳低回声区穿刺活检)ER(++~+++,90%),PR(++~+++,80%),HER-2(0),Ki-67(+,50%)。(右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ER(++~+++,80%),PR(++~+++,80%),HER-2(0),Ki-67(+,60%)。2021-03-11 血常规(无网红): 单核细胞计数 5.67×109/L, 嗜碱细胞计数 0.09×109/L,单核细胞百分率 12.40%,嗜碱粒细胞百分率 1.20%, 大血小板比率 30.90%。2021-03-11 肾功: 尿素 4.39mmol/L, 肌酐 76umol/L, 肾小球滤过率(eGFR)  61.38ml/min/1.45m2, 尿素/肌酐 13.20, 胱抑素C 1.29mg/L, 补体C1q 99mg/L,尿酸 356umol/L。2021-03-11 血脂分析: 胆固醇 5.12mmol/L, 载脂蛋白A1 2.87g/L, APOB/APOA  0.51, 低密度脂蛋白  3.39mmol/L, 游离脂肪酸  0.89mmol/L。基因检测:无CT检查:2021-03-12胸部CT示右乳肿物伴右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明显结节影,建议随诊复查,双肺慢性炎症可能性大,冠脉走行区可见钙化,请结合临床综合评估。2021-03-12颅脑CT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或变窄。2021-03-13上腹部CT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上腹部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大小可,壁不厚,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胰腺、脾脏未见异常密度影。内镜检查:无 肿瘤标志物2021-03-11糖类抗原CA-199测定:糖类抗原199  4.23U/mL , 2021-03-11糖类抗原CA-153测定:糖类抗原153  11.1 U/ml, 2021-03-11 糖类抗原CA-125测定:糖类抗原125  6.11 U/ml , 2021-03-11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  0.88 ng/m 。* 诊断疾病1: 乳房恶性肿瘤疾病2: 骨继发恶性肿瘤* 治疗经过2021年3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线解救治疗   选用TX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400 mg(254 mg/m2)21 d/次,卡培他滨1.5 bid po d1-14,21天/周期。同时应用骨保护剂:唑来膦酸4 mg 静滴28 天/次。定期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情况;每2周期评估解救化疗效果。患者经2周期TX方案解救化疗后皮肤破溃面积较前略有缩小,物理查体见乳房肿块、腋下肿大淋巴结较前无明显变化,总体疗效评价SD。患者第2周期TX方案化疗后出现重度肝功异常、手足综合征,经保肝、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痊愈。化疗过程中偶有白细胞降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升白支持治疗。肾功及心脏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查体: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3.5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较前略缩小,肿块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0cm×1.5cm,活动度尚可。左乳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2021年5月7日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3.5 cm×2.9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1.5 cm×0.9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检查结论:右乳癌治疗后右乳不均质回声区(BI-RADS 6类),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021年5月1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二线解救治疗本例患者为绝经前、HR阳性HER-2阴性、无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周期TX化疗不敏感,疗效总体评价SD,且治疗期间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经乳腺癌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决定换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起始治疗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具体方案为哌柏西利100 mg 口服 d1-21,戈舍瑞林3.6 mg 皮下注射q28,依西美坦25 mg 口服 qd;继续给予唑来膦酸4 mg 静滴 q28。患者应用1周期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粒缺性发热,第2周期起哌柏西利剂量调整到75 mg口服 d1-21。后续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经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3个月后乳房皮肤溃疡面逐渐愈合,乳房肿物较前缩小.2024年5月15日查体: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表面皮肤破溃处已愈合结痂。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1.0 cm×1.0 cm,活动度可。左乳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2021年8月21日(用药3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1.6 cm×1.4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1.5 cm×0.6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3年5月23日(用药24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1.2 cm×1.0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0.8 cm×0.6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4年5月13日(用药36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点位见低回声区,范围约1.0 cm×0.8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4年5月16日胸部CT平扫(用药36个月后):双肺未见明显结节。双侧肩胛骨可见混合性骨质破坏,较前未见明显变化,部分呈现成骨性改变。2024年5月15日肿瘤标志物:CA125 2.20 U/ml,CA153 4.70 U/ml,CEA 0.25 ng/ml。患者血常规、肝功、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小结与治疗体会      该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乳腺癌并多发骨转移瘤的首诊Ⅳ期、HR阳性HER-2阴性患者。一线解救给予2周期TX方案化疗,效果欠佳。二线解救治疗给予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乳房肿物及腋窝淋巴结明显缩小,溃破面愈合结痂,骨转移瘤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病情稳定达36个月,耐受性良好。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延长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尤为关键。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正在成为冉冉升起的抗癌“新星”,迅速改变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CDK4/6是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可触发细胞周期从生长期向DNA复制期转变。CDK4/6在很多恶性肿瘤尤其是HR阳性的乳腺癌中过度活跃,表现出显著活性,促使癌细胞增殖扩散,而CDK4/6抑制剂则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生长期,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乳腺癌细胞中,上游的激素受体以及PI3K-Akt-mTOR等促进有丝分裂的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激活下游的CDK4/6-CyclinD1复合体,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加速肿瘤细胞增殖,CDK4/6抑制剂能有效地通过此途径阻滞肿瘤细胞从G1期进入到S期,并能够抑制G1期H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恢复正常细胞周期,阻断肿瘤细胞增殖。PALOMA-1研究显示与来曲唑单药相比,来曲唑联合哌柏西利明显提高了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由10.2个月提高到20.2个月。PALOMA-3研究结果表明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较氟维司群单药可改善PFS(9.2个月vs 3.8个月),在既往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亚组中总生存显著延长10个月。内分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指出针对在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优先推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的治疗方案。此例患者确诊时CDK4/6抑制剂尚未纳入医保,价格非常昂贵。对于局部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医生对于内分泌治疗仍缺乏足够的信心,不少医生会考虑化疗以便尽快降低肿瘤负荷。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我们发现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相对欠佳,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可能会带来意外的获益。从今天的角度而言,按照指南推荐我们的一线治疗应优选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结合患者经济因素、肿瘤负荷和对疾病的认识,化疗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案。该病例对化疗不敏感,应用内分泌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的临床优越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已有超过百年历史。从1977年他莫昔芬到2000年后AI以及氟维司群等药物出现,内分泌药物治疗策略已经有超过40年历史。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为代表的内分泌药物的不断丰富,特别是CDK4/6抑制剂药物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获益,推动HR阳性晚期乳腺癌进入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新时代。本例患者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经一线解救化疗失败后选用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再次印证了NCCN指南推荐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优选内分泌治疗的理论。点击下图,进入大医精诚经典病例项目专区        

大医精诚 2024-06-14阅读量3141

导致性早熟的常见原因及如何避...

病请描述:如果女生在7岁半前(新版CPP指南共识)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出现硬块,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生则是9周岁前出现睾丸发育在临床上定义为性早熟。它是儿童内分泌系统异常的表现之一,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此文将介绍导致性早熟的常见原因,并提供一些避免性早熟的方法。同时,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导致性早熟的常见原因 1. 中枢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于垂体-下丘脑-性腺轴的异常引起的。这可能是由于垂体瘤、脑部损伤、遗传因素或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导致。 2. 周围性性早熟:周围性性早熟是由于性腺本身异常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卵巢或睾丸肿瘤、睾丸损伤、睾丸炎症等。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性早熟病史的儿童可能更容易患上性早熟。通常父母发生性早熟,其子女也容易发生早熟。 二、如何避免性早熟 首先要避免一些油炸食品、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以及一些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要均衡营养,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2. 注意环境因素: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激素类药物和塑化剂等。尽量选择无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3. 管理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对于儿童的生理发育有一定影响。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有效地管理情绪和压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包括检查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和性征发育等。及早发现和治疗性早熟的迹象,有助于预防并减少其对孩子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临床案例来说明性早熟的问题。 临床案例:7岁半,女孩,小兰(化名),身高:130cm,体重28kg,平常喜欢吃一些乳制品、零食、油炸食物。一年前她的乳房开始发育,当时也到当地医院检查,当地医生开了逍遥丸中成药,乳房肿块消失,可是上周出现了月经初潮。她的父母对此感到非常担忧,带她到我们医院进行检查。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性激发试验LH峰值高于4.0iu/L,LH/FSH的比值高于0.6),我们诊断小兰患有中枢性性早熟。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她的垂体存在异常,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小兰的案例表明,性早熟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和管理性早熟。这包括健康饮食、注意环境因素、管理情绪和压力,以及定期体检。 总结起来,性早熟是一种儿童内分泌系统异常的表现,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了解导致性早熟的常见原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性早熟的发生。通过提高家长和孩子们的健康意识,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4-06阅读量2859

乳房疼痛了怎么办,超声报告上...

病请描述:       大家好,我在门诊中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女同胞们一进来就和陈医生说,陈医生,我乳房痛,那么乳房为什么会痛,痛了又怎么办呢。这里和大家好好聊一聊,希望能解决大家的困惑。      各种乳房疾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就是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和乳头溢液,今天我们主要讲讲乳房疼痛。一般来说,乳房疼痛主要考虑3种可能,最常见的就是乳腺增生,当然有些人只是乳腺增生,乳房不疼的也有。第二是乳房炎症性疾病,第三就是乳腺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自己先分辨下,能大致分辨出自己属于哪种。     乳腺增生疼痛:乳房或乳头阵发性的疼痛,尤其在月经来之前明显,疼痛可以为刺痛或胀痛,可放射至腋窝或背部,并伴有轻度或中度局部压痛的。我在门诊也遇到过女同胞跑过来说乳房痛,背部也痛的,以为是肩周炎了,抹了药还是痛,其实是乳腺增生了。    乳腺炎症性疼痛,其实乳房发炎了导致疼痛,自己一般都看得出。一般分2种,哺乳期得乳腺炎了(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 急性乳腺炎来了,怎么办),还有就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一般也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浆细胞乳腺炎小知识),一般可有皮肤肿胀,红肿,触及肿块,乳房持续性疼痛,疼痛剧烈,这种疼痛也会伴有压痛,而且疼痛与月经无关,无法自行缓解。    乳腺癌:乳房恶性疾病一般不会痛,大多数人是自己摸到肿块了或者超声发现肿块了到医院就诊,不会因为疼痛而就诊,一般只有到了晚期,肿块破溃坏死合并感染,发展为炎症才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可以看我以后写的文章,乳腺癌-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讲讲最常见的乳腺疼痛原因-乳腺增生,就是超声报告上写着的乳腺小叶增生(超声报告怎么看,可以看我这篇文章,乳房不舒服了,去医院看医生会做什么检查?)1、发病率及是否会癌变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乳癖”,最早见于《华氏中藏经》,此书据说为汉代华佗(公元200年前后)所作。国外是1829年的Cooper首先描述此病。此病叫法有很多种,比如慢性纤维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性增生病等都属于此病。Stout AP认为差不多所有30岁以上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国内有人认为发病率在90%以上。女同胞们可见试试问问周围的女性朋友的超声报告,是不是都有乳腺增生,可见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乳腺增生主要表现就是疼痛,少数严重病人会摸到增生成团的肿块,而超声一般可以鉴别出是乳腺增生的肿块还是真正的肿块。我经常遇到女同胞拿着一个超声报告,上面就写了乳腺增生,没有报结节、肿块,就急忙跑过来很紧张的问陈医生,怎么办,我乳腺增生了,能不能吃什么药就不增生了。我肯定会微笑跟你说,不要紧张,大家都有,只是增生程度不同,你这个年纪,增生说明你还年轻,不增生是不可能的,等年老了,超声报告就变成乳腺退化了,那时候就不增生了。不过虽然只是乳腺增生,但还是要定期复查,因为极少数人还是会出现癌变,因为超声报告只能显示乳腺增生,但这个增生是正常的增生还是不正常的非典型增生或者硬化性腺病超声是看不出来的,这些需要切除做病理显微镜下才能看出来。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随着时间增长有变成癌的可能性,而硬化性腺属于乳腺增生的特殊类型,又叫乳腺增生症纤维硬化期,常常表现为乳腺腺体变厚,时间长继续发展会出现局部肿块,该病一般情况下属于良性,有一定癌变可能,如果属于这种,需要及时手术切除。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有空来我门诊看看。2、哪类人会容易得乳腺增生     经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总结下来好发人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或受教育程度高,月经初潮年龄早,生育少,初次怀孕年龄大,绝经迟的妇女3、为什么我会乳腺增生导致乳房疼痛    这个问题肯定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其实要分内在外在两个方面来说,内在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其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是主要原因,患者会出现雌激素水平上升,孕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没有孕激素的保护是导致乳腺增生重要原因。而孕激素是由卵巢黄体分泌,能加速雌激素代谢,减少雌激素生成。总的来说就是性激素紊乱。还有一种说法,说喂完奶,没有排残奶,乳汁淤积导致乳腺增生或者吃了什么,饮食导致乳腺增生,这些都没有确实的临床研究证据,不可信。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月经是否规律正常,经量是否正常,推断下自己的激素水平是否正常。    外在原因会导致乳房疼痛的重要因素是自己的脾气、性格、睡眠、工作劳累度等,经常碰到女同胞到门诊来说我昨晚没睡好,最近工作累了,和老公吵架了,骂小朋友了,第二天乳房就开始痛了,我说你知道这些会乳房痛,你还做,她说控制不住啊。所以心情、休息也是相当重要的外在因素。还有就是有些药物,特别是妇科的药物,会影响到激素水平,也会导致乳房增生而疼痛。   外在原因其实最终都是通过内在原因-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发展为乳腺增生而疼痛。4、治疗   下面到了最重要的治疗,其实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很多种,目前有中医的中药及外敷针灸治疗,西医采用抑制激素药物、维生素类药物。  西医治疗: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激素分泌更加紊乱,而且有不同程度副作用,临床使用不多,包括他莫昔芬、雄激素等。维生素类药物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中医中药治疗:    包括针灸:针刺取穴足三里、肩井、天宗、肝俞、膻中、屋翳等。    外敷: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制香附饼和青皮散局部外敷,或者使用乳腺红外消痛贴等。    下面重点是中药治疗,因为临床上我们主要是使用中药或者成药,使用前我们要先辩证论治,现在临床上大多将乳腺增生分为两型治疗,即冲任失调型和肝气瘀滞型,也有分三型的,比如冲任不调、气滞痰凝型;肝气郁结、痰郁互结型;肝郁气滞,肝脾失调型,或者分为气郁、血郁、痰郁三型。治疗上,偏气郁者,以行气解郁消结为主,偏血郁者,以活血化瘀为主,偏痰郁者,以软坚化痰为主。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成啯瘕积聚。治宜疏肝解郁,必要时配以理气化痰,活血软坚等法。这些可能听起来有些复杂,说直白些就是女同胞们心情不好,怨气积聚,时间长了,内分泌激素紊乱导致乳房疼痛,长肿块,同时月经也不正常。草药治疗上冲任失调型以调和冲任为主,可以二仙汤加味,肝气郁滞型疏肝理气为主,可以逍遥散加减。而中成药治疗上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夏枯草、小金片、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红花逍遥片、红金消结胶囊、乳癖消、乳增宁等。《2021年版中成药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应用指南》是全国各大医院的顶尖专家制定的临床应用指南,里面提到了一个治疗决策图,可以作为参考                  当然具体方案需要门诊就诊,医生根据每个人个体情况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最后,最重要的是,希望广大女同胞能天天开心每一天,不要焦虑,不要烦躁,更不要发脾气,有事不要憋着,注意休息。我门诊经常说,你发个脾气,生气几天要顶我好几盒药呢,希望大家一定要定期到医院体检。陈飞医生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黄浦区普安路185号                           周四全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挂号请至现场挂乳腺外科或者微医上提前预约  谢谢

陈飞 2023-02-01阅读量1.4万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

病请描述:在门诊,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就诊的中老年患者被确诊乳腺癌时并不是处于早期,甚至有些已经出现局部破溃或者全身转移,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令人十分惋惜。当我们问及原因时,不少患者表示,就是觉得自己都绝经了,怎么还会发生乳腺癌呢?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从20岁开始就处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状态,45~60岁则为高峰,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多处于围绝经期或者已绝经。值得关注的是,70岁以上老年妇女还会出现另一个发病小高峰,可见绝经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远离乳腺癌。一、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发生早期虽然悄无声息,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就是最容易发生在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中。我们想要早期发现乳腺癌,先要知道自己是否有高危因素。我们将高危因素分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和“可改变的因素”。1.不可改变的高危因素1)女性少数男性也会发生乳腺癌,数据表明1%的乳腺癌发生在男性。2)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确诊时四分之三年龄超过50岁。3)病史、家族史一侧曾经罹患乳腺癌,有乳腺癌家族史和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4)乳腺增生曾有不典型乳腺增生,这种情况多数是在活检或者手术中发现,但不同于普通的乳腺增生。5)初潮、绝经年龄初潮年龄过早或绝经年龄过晚。2.可改变的高危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大量饮酒、吸烟、高脂肪饮食、长期熬夜、不运动。2)精神紧张和生活压力过大。3)不生育、不哺乳。4)肥胖。5)过多接受电离辐射。6)长期口服雌激素类或者其他引起泌乳素升高的部分精神类药物等。三、积极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虽然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过去10年全世界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3%,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反而提升了20%,这与早期乳腺癌的比例越来越高密不可分。可见,对乳腺癌患者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如何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筛查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己是高危人群还是一般风险人群。那么对于一般人群,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推荐,40岁以上每年进行1次乳腺筛查,可以采用X线(钼靶)联合彩超进行检查。高危人群则要在40岁之前就开始筛查了。鼓励所有女性每月进行1次乳房自我检查,建议绝经前妇女应选择月经结束后7到10天进行。四、乳腺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就医?1.乳腺异常信号 1)乳头改变:包括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以及乳头湿疹样改变如瘙痒、脱屑、糜烂、溃疡、结痂等。 2)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或轮廓改变,如皮肤红肿、破溃、橘皮样改变、“酒窝”征或局部隆起等。 2.腋窝或锁骨上肿块。 当发现以上异常情况时,需及时去乳腺科就诊。乳腺外科医生会根据经验确定下一步检查流程。一般先进行超声检查和/或X线钼靶检查。超声检查对于是否存在肿块有优势,而钼靶检查对于非肿块性病变的检出和确定钙化类型有优势。当鉴别有困难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增强磁共振和超声弾性或超声造影检查。磁共振对于双侧乳房病变或病变周围情况的评估有优势,超声弾性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肿块的硬度.超声造影对肿块内部的成分和血供评估有优势。 总之.生活中摸到乳房肿块、乳头异常或腋窝.锁骨上肿块,及时就医是明智的选择!

童仙君 2022-06-08阅读量9876

得了乳腺小叶增生怎么办?

病请描述: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平时应注意几点:         1、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乳腺小叶增生对人体的危害莫过于心理的损害,因缺乏对此病的正确认识,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悲伤,造成神经衰弱,会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故应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对心理承受差的人更应注意,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心情即有利增生早康复。       2、改变饮食,注意饮食结构,忌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防止肥胖少吃油炸食品,动物脂肪,甜食及过多进补食品,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黑黄豆最好,多吃核桃,黑芝麻、黑木耳、蘑菇。       3、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不冷淡,以保持体内的激素水平和乳腺组织的生理调节;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有长时期精神抑郁,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更应注意;       5、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       6、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化妆美容品;不过食含有激素类的滋补品和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本病。       7、一旦发现乳房肿块或有月经周期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专科检查,以防隐患。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