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颤抖 > 内容

颤抖内容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和运动康复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与运动康复 1、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老年人手抖是不是都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发生于中老年的大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发病。将近200年前一位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先描述的一种病症。它主要表现有3~4大症状。①肢体甚至于全身肌肉僵直;②手和脚震颤;③运动迟缓,少动;④姿势不稳。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晚期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病人的非运动症状,如焦虑、抑郁、疼痛、睡眠障碍、便秘、口水过多、吞咽困难、膀胱功能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等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种病人的表现在中医文献中也有记载,特别是明朝以后描述很详细,中医称为“颤证”。 目前,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的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加。我国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但是,老年人手抖不都是帕金森病。有的人只在写字或某种姿势或位置时出现颤抖,没有肌肉僵直、少动,可能是一种叫“特发性震颤”的病。而帕金森病的震颤一般是在静息的时候颤抖,病人拿东西,手反而不抖了,但字也写不好,手发僵,字越写越小。 2、得了帕金森病能不能彻底看好?目前有没有特效药? 由于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使帕金森病病人脑内黑质部位氧化过盛,抗氧化的机制不足,所以产生了很多的自由基,杀伤了黑质中能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这样,脑内缺少了多巴胺,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现阶段应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中药和西药。西药主要以左旋多巴类药物替代治疗为主。其目标就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属和照顾者的负担。 左旋多巴自1968年应用于临床至今,仍是帕金森病的主要的常用治疗药物。还有些药物比如我们已经在用的森福罗(DA受体激动剂),还有司来吉兰(属于MAO-BI),恩托卡朋(属于COMT-I)等等,都有可结合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应用。且针对每位病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尽相同。 即使目前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大部分病人多起效果还可以,但还只是一种替代疗法,病人脑内黑质细胞生产的多巴胺减少了,因此,就增加外源性多巴胺。但大多数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3-5年后就产生了疗效减退,甚至出现运动波动(开-关现象),运动障碍(异动症)以及精神症状副作用。也有研究认为这类药到了脑内还可能加重自由基损伤,可加速病情进展。因此,《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指出: 1)不仅运动症状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非运动症状也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 2)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或手术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3)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我们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 3、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特色有哪些?病人有什么收益? 中医认为颤证主要是因为年老精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气血俱虚,虚风内动,就会产生肢体抖动,僵直,乏力等症状。所以治疗要补益肝肾,养阴熄风,有的病人需要大补气血,有这类作用的中药有生熟地,白芍,天麻,钩藤,人参,黄芪,当归,阿胶等等。中医药治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对早期还没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单用中药可控制或改善症状;(2)对已经服用西药的患者加服中药后,可减少西药用量、减轻西药副作用、增强西药疗效;(3)中药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延缓病情发展;(4)中药能调理体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服用中药不但可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还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便秘、失眠、焦虑、乏力等非运动症状。 我们在动物实验中也观察到“止颤汤”有保护黑质神经细胞的作用。由于帕金森病是一个综合征群,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能完全根治,所以我们提出帕金森病的综合优化组合治疗。 4、帕金森病的运动疗法能解决哪些问题? 2011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推荐运动疗法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 首先,运动预防帕金森病。研究表明,中等程度至剧烈的运动可以减少帕金森病的发生率。2010年一项荟萃分析证实,中年时期中等强度的运动即可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这种关联在男女中无明显差异。其次,延缓疾病发展。综合文献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距、步行速度、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运动对帕金森病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运动训练后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明显升高,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和过氧化氢水平明显降低。研究表明:与久坐不动的受试者相比,习惯性运动者尾状核多巴胺释放量更大;习惯性运动者的腹侧纹状体活动更活跃。 5、帕金森病病人如何开展运动疗法? 其中运动疗法已被广泛推荐使用,主要包括渐进性抗阻训练(采用力量训练对患者进行向心性收缩练习,采用功率车进行离心收缩练习)至少需要3个月的练习,6个月后更加显著,24个月后这种改善程度就会降低。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步行速度与平衡功能。外部反馈训练(患者根据地板或跑步机上的视觉标记或者节奏性的听觉刺激等方式调整个人紊乱的步态节律与步幅,也可用于运动启动与躯体转向困难的改善)、①视觉反馈:如在地板或跑步机上设置固定间隔的标志②听觉反馈:如使用预设频率的节拍器或节奏性音乐③体感反馈:如对患者躯干施加感觉刺激以促进患者转向等。 步态训练:包括通过控制皮带运转速度的跑步机与步态机器人等医用跑步机、减重支持训练以及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等。步态训练可增加帕金森患者的步速与步幅,延长单腿支撑时间,提高步行能力。平衡训练(包括站立平衡练习、动态平衡练习、加重衣练习、平衡反应练习、水中练习站立)持续4~12周平衡训练可明显改善平衡功能、步速、步幅。训练刚结束时患者的跌倒率下降了37%,3个月的跌倒率下降了81%,12个月的跌倒率下降了62%。有氧耐力训练(包括椭圆形功率车练习、跑步机练习、健步走等)等康复训练。 6、中医在运动疗法中有什么特色和益处? 中医的运动疗法更注重全身心的整体功能调节:如逐渐被追捧并推广的太极拳、易筋经、气功等这些中国传统锻炼项目,在针对弱肌肉群的同时改善全身运动症状,零成本也没有痛苦,更没有副作用,还能作为延年益寿的保健疗法,并有中医基础理论支持,所以通过以阴阳五行经络而创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可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使患者在运动和非运动症状都能得到改善,更是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太极拳增强运动负荷的方式主要是增加屈髋屈膝角度,将重力作用力臂延伸,增加低位太极拳的练习,促进下肢增强抗重力肌群的等长收缩强度负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控制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平衡、防止跌倒。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平衡、步态、提高步速与步幅等。但太极拳对步长和行走耐力无明显作用。 易筋经中的出爪亮翅式、五禽戏中的鸟飞、六字诀中的“嘘”和“嘻”字诀、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乾元启运和云端白鹤、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五劳七伤往后瞧”以及“攒拳怒目增气力”、马王堆导引术中的龙蹬,分别可以改善人体呼吸、心肺功能、通调三焦、疏理肝气、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结合道家养生功编排的调神拍打功,主要以拍打手部某些穴位或反射区为主,产生内原药物因子,通过巧妙的拍打手部,起到手巧心灵的作用,再结合静以养心平衡阴阳,畅通经络,最后走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7、帕金森病人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PD患者多为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差,且久病体质虚弱,合理饮食,易于吸收,补充营养,可增强患者体质。中医认为,食物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五味之别,通过食疗,也可调理患者气血阴阳平衡,帮助药物发挥作用。因此对PD患者,除了一般的饮食调理原则外,还应根据自身病情特点对饮食适当调整。 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食物多样。包含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多种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奶类含丰富的钙质,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但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效果,建议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另外,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以补充钙。限量吃肉类。蛋白质会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需限制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选择禽肉或鱼肉为宜。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药效。因此,对于服用美多芭的患者,建议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一个半小时后服用,较为适宜。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可从中获得大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多饮水可增加尿量,加速排泄代谢废物,并减少泌尿系感染机会。另外PD患者易出现大便干结,蔬菜水果及水的摄入,有利于保持大便畅通,对PD患者尤为需要。 多吃谷类:谷类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在减少肉类等食物时,为保证能量,可适当增加谷类食物。 增加某些特殊食物。如蚕豆:研究发现,蚕豆中含有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对PD患者有益。咖啡:国外有研究发现,常饮咖啡不容易患PD,可能咖啡中的咖啡因有保护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的作用。另外瓜子、杏仁、黑芝麻等富含络氨酸,可能会促进多巴合成,对患者有益。

刘毅 2019-04-21阅读量1.1万

上海九院神经内科 肌张力障碍...

病请描述:肌张力障碍专病门诊介绍 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出诊地点:神经内科门诊出诊医生:刘建仁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潘辉主治;沈皛磊医师;张绮婷医师;陶晓晓医师 挂号方式:就诊当日挂号肌张力障碍专病门诊(限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服务特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科在全国神经病学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肌张力障碍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并以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为特色。此项技术相比传统治疗方法毒副作用相对较少,费用相对较低,大部分患者可获持续3个月以上的改善,疗效持续12~56周不等,复发患者需重复注射。我院神经科自2013年以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眼睑痉挛Meige综合征及痉挛性斜颈患者62例,总有效率75.6%,与诸多研究报道一致。此外,神经科还大力开展了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工作。为推广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我院特设肌张力障碍专病门诊。 诊治范围包括:眼睑痉挛、偏侧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等。 谈起肌张力障碍,这个词您可能很陌生。但要是说起大街上有些人走路总是歪着脖子的,或是全身一扭一扭的,或是反复眨眼睛的,嘴巴一撅一撅的,那可并不少见。其实那些人中有些就可能是肌张力障碍。说白了,肌张力障碍就是表现为躯体全部或者某一部分反复的扭动而出现异常怪异的姿势。常见的表现有反复持续的眨眼,闭眼后不能睁开(我们称之为眼睑痉挛);反复不自主的扭动脖子而导致脖子歪斜(痉挛性斜颈);肢体或身体不自主的扭转(扭转痉挛)等等,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言语费力,吐字含糊,肢体颤抖等表现。其实,异常的肢体扭动和姿势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生理的痛苦,有些患者随着疾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日常运动能力的丧失、功能性失明等表现。所以遇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现年28岁的王女士三月前的一天脖子突然歪向左边,不能正眼看人,为了缓解头部偏向左边的不适,以及与别人交流时的尴尬,王女士不得不借助左手的力量使偏向一边的头努力转向正面。而且年轻的王女士长相清秀,歪向一边的头让她非常自卑,感到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于是丈夫带着爱美的王女士四处求医,针灸、按摩、吃药、做检查,花了不少钱,但仍然不见好转。病痛的折磨让王女士的脾气很坏,在自卑感趋使下她也不愿与亲戚朋友交流,整天关在家里跟丈夫“闹腾”。王女士原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俩也很是恩爱,他们的宝宝还不满一岁,然而自从王女士患病的这3月来,王女士的丈夫虽然能体谅妻子的痛苦,但有时也因妻子的“怪病”而感到不堪,小两口的关系急剧恶化。丈夫渐渐对她失去了信心,无法忍受她的折磨。今年一月,丈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她来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医,经刘建仁主任检查,确诊病人患的是肌张力障碍病中的痉挛性斜颈。排除器质性及精神类疾病后,经刘主任慎重考虑,决定采用肉毒素为其治疗肌张力障碍,经过一次注射治疗,目前王女士的歪脖子正了过来,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肌张力障碍和帕金森病同属于运动障碍疾病范畴,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间歇性不协调收缩或过度持续收缩引起的肢体不自主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休息或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由于长期表情或姿势怪异、生活质量下降,病人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患上抑郁症。肌张力障碍是可以治疗的疾病。通过内科服药,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或是外科手术控制症状的发展,恢复日常运动能力。对局限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首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宜采用口服药物加选择性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药物或A型肉毒毒素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口服用药作用轻微、短暂,加大剂量对局部症状虽有所改善,但会产生不能耐受的全身毒副作用。相应的手术治疗虽有肯定疗效,但常伴有不可逆转的神经损害,也有相当数量病例复发,而针灸并没有确切的疗效。目前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大多数肌张力障碍患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有效率达70%~100%,尤其是对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喉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患者,肉毒杆菌毒素可作为首选药物,避免了口服药物的低效和毒副作用和手术治疗的风险。A型肉毒毒素通过对乙酰胆碱突触囊泡膜蛋白的裂解,阻断(抑制)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缓解肌肉痉挛。由于该毒素一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只选择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末梢,故重复多次也未见严重中毒不良反应。多数患者3~7天见效,维持时间约9~52周,部分复发患者需要在3~12个月之后再次注射,重复注射后疗效可能减退。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局部疼痛、淤斑、血肿,小部分病人可能出现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副作用,严重者,可能会有全身无力,而这些表现是药物直接作用导致肌肉无力或药物弥散作用所致,难以完全避免,而持续时间通常是短暂的,后续注射中通过调整剂量和注射部位可以减轻不良反应获得满意疗效。    总之,肌张力障碍是一组较为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目前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大多数肌张力障碍患者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1.0万

有效的戒烟药物

病请描述:        市场上的戒烟药物、戒烟方法有不少,很多治疗方法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有效的戒烟药物有如下三种(来自国家卫计委2015年印发的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这三种戒烟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才能彻底戒除烟瘾,并且避免戒烟药物服用期间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盐酸安非他酮片         盐酸安非他酮片,规格75mg*14#/盒,价格42.7元/盒。         盐酸安非他酮片治疗戒烟患者的使用方法:至少在戒烟前一周就要开始使用,每天一次150mg,先吃3天,之后每天300mg,分两次吃,中间间隔8小时,持续治疗7到12周。         盐酸安非他酮片的副作用可能存在:失眠、口干、颤抖、癫痫患者慎用。         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片的优点:使用容易,不含尼古丁,吸烟者常是抑郁症患者,可收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片能够暂时减缓体重的增加。         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片的禁忌症:癫痫患者;合并用单氨氧化酶抑制剂者;厌食症或不正常食欲旺盛者;对盐酸安非他酮过敏者。注意事项:必须在戒烟前一周就要开始使用;与尼古丁替代治疗并用时效果会增加,对于尼古丁严重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效果可以从单一盐酸安非他酮片之30%增加到双药合用的36%。开始使用配合15-30mg的贴片,在第4周换成7-15mg的贴片,第6周再换成3.5-7mg的贴片.         二、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畅沛)         目前市场上有畅沛(英文商品名Champix,酒石酸伐尼克兰片,Varenicline),有两种规格。         一种畅沛启动装,0.5mg*11#及1mg*14#,价格275元/盒。         一种畅沛维持装,1mg*28#,价格363元/盒。         畅沛治疗戒烟患者的使用方法:在戒烟日之前1到2周开始治疗,第1到第3天:0.5mg,每天1次(白色片);第4到第7天:0.5mg,每天2次(白色片);第8天到治疗结束:1mg,每天2次(淡蓝色片)。应在戒烟日期前1到2周开始服用本品;对无法耐受本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可暂时或长期将剂量降至每天2次,每次0.5mg;应用水整片吞服,餐前餐后均可服用;患者应服用本品治疗12周;一般疗程12周,对于经12周治疗戒烟成功的患者,可考虑加1个12周疗程,剂量仍为每天2次,每次1mg。         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的副作用可能存在:食欲增加,梦境异常、失眠、头痛、恶心。         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的禁忌症:对本品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         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的注意事项:可能需要调整这些药物(例如氨茶碱、华法林及胰岛素);有精神病史的患者用药应予注意,并应给予相应建议;尚无癫痫患者应用本品的临床经验;治疗结束时,最多有3%的患者出现易怒、吸烟渴求、抑郁和(或)失眠等症状的增加。这些症状与停止应用本品相关;处方医生应该告知患者相关信息,并考虑或与患者讨论是否需要逐渐减量;对驾驶及操作机器的能力可能具有轻至中度的影响;可能引起头晕及嗜睡,因此可能影响驾驶及操作机器的能力。建议患者首先确定本品对其驾驶、操作复杂机器或从事其他具有潜在风险的活动是否有影响,再从事此类活动。         三、尼古丁替代治疗(NRT)的咀嚼剂和贴剂         可以上网查询,力克雷网站http://www.nicorette.cn/;免费热线400-888-3060。         尼古丁替代疗法的适用症状以及使用方法:用于治疗烟草依赖。可以减轻尼古丁渴望或戒断症状,从而辅助意愿戒烟的吸烟者戒烟。尼古丁依赖程度低者(Fagerstrom烟碱依赖量表分值≤6或者吸烟≤20支/天)使用2mg规格咀嚼胶。尼古丁依赖程度高(Fagerstrom分值≥6或者吸烟>20支/天)或者早期使用2mg规格咀嚼胶治疗失败者,应使用4mg规格咀嚼胶。在治疗的开始,可以每小时或者每2小时使用1片咀嚼胶。大部分病人每天使用8~12片。每日最大使用量不超过24片。一般情况下治疗应至少持续3个月,然后持续减少咀嚼的片数。当剂量减少至每天1~2片咀嚼胶时,应停止使用。一般使用不超过1年。         尼古丁替代疗法的慎用注意点: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例如闭塞性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稳定性心绞痛和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血管痉挛,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中重度肝脏疾病,严重肾脏疾病,十二指肠和胃溃疡,以上病人慎重使用本品。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和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应该慎重使用该方法。糖尿病患者戒烟后可能需要更低的胰岛素剂量。         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禁忌症:对尼古丁过敏者。近期的心肌梗死(最近3个月),不稳定或者进展期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卒中。         总之,使用任何一种戒烟药物治疗,必须在专科医生(呼吸内科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规范用药,安全用药,才能彻底戒除烟瘾,并且避免戒烟药物服用期间潜在的安全隐患。

王智刚 2018-04-05阅读量1.4万

痉挛性斜颈患者的表现及严重程...

病请描述:一觉起来脖子歪斜,扭转受限。当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要小心患上了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冲动导致的颈部肌群 阵发性不自主收缩使头 颈部 向一 侧倾斜扭转;前倾或者后仰,使颈部出现姿式异常 。疾病本身无致死性,但是严重痉挛常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多见于中、青年,发病开始时症状轻微,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转向定位时可出现颤抖,部分病人肩颈疼痛感强烈。自评表放松状态下颈部偏斜最严重程度,偏斜严重性评分(最高35分)   旋转(水平向左或向右)   0=无   1=轻微(<1/4范围,1&deg;-22&deg;)   2=轻度(1/4-1/2范围,23&deg;-45&deg;)   3=中度(1/2-3/4范围,46&deg;-67&deg;)   4=重度(>3/4范围,68&deg;-90&deg;)   侧倾(倾斜:向左或向右,排除肩的抬升)(两眼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0=无   1=轻度(1-15&deg;)   2=中度(16-35&deg;)   3=重度(>35&deg;)   前倾   0=无   1=下颌轻度下倾   2=中度下倾(达到可动范围的1/2)   3=重度(下颌贴近胸)   后仰   0=无   1=轻度颈后仰,下颌轻度上抬   2=中度后仰(达到可动范围的1/2)   3=重度(完全后仰至全部可动范围)   侧向移位(向左或向右)   0=无   1=有   前后移位(向前或向后)   0=无   1=有   发作头部偏离持续的时间   0=无   1=偶尔偏离   2=偶尔偏离(<25%的时间)   3=间歇偏离(25%-50%的时间)   4=经常偏离(50%-75%的时间)   5=持续偏离(>75%的时间)   运动范围(评估头颈部从异常姿势经过中线到达正对侧的能力。三个方向都要评估,取受限最严重者)   0=可移动到正对侧   1=头部可移动过中线,但不能完全到正对侧   2=头部勉强能到中线   3=头部能向正中线移动,但不能过中线   4=头部不能离开异常姿势   时间(患者维持头部在正位时间,如果不能到达中线,则为4分)(60秒为上限)   0=>60秒   1=46-60秒   2=31-45秒   3=16-30秒   4=<15秒   工作或家务   0=没有困难   1=常规工作可以满意胜任,但略受斜颈影响   2=大多数活动不受影响,有些活动有困难但仍能努力完成   3=工作执行度下降;大部分活动受影响,都能做到,但部分活动完成不满意   4=不能从事主动或有偿工作,但仍能完成一些家庭事务   5=不能完成家庭事务   日常生活能力(如吃饭、穿衣、个人内务等)   0=没有困难   1=可以完成,但略受斜颈影响   2=大多数活动不受影响,有些活动有困难   3=大部分活动受影响但仍能完成。    4=所有活动均有障碍,有些不能完成或需要他人帮助   5=大多数个人内务需要依赖他人帮助   驾驶   0=没有困难(或从未驾驶)   1=没有困难但受斜颈干扰   2=没有困难但需要分神来控制斜颈(包括用手扶脸、头以抵抗扭转力)   3=只能短距离驾驶   4=由于斜颈通常不能驾驶   5=由于斜颈而不能自己驾驶,也不能长时间乘车   阅读   0=没有困难   1=可正常坐位阅读但受斜颈干扰   2=可正常坐位阅读但需分神来控制斜颈   3=可正常阅读但需费力控制斜颈,或不能够坐位阅读但可以别的姿势阅读(如躺着)   4=阅读因扭转而受限   5=由于斜颈甚至不能阅读几个完整句子   看电视   0=没有困难   1=可正常坐位看电视,但受斜颈干扰   2=可正常坐位看电视,但需使用技巧(tricks)来控制扭转   3=可正常看电视但需费力控制扭转,或不能坐位看但可以别的姿势(如躺着)   4=看电视由于头颈扭转而受限   5=由于扭转,看电视不能多于几分钟   户外活动(如购物、散步、看电影、就餐或其他娱乐活动)   0=没有困难   1=不受限制但受斜颈干扰   2=不受限制但需要借助简单技巧(tricks)完成   3=由于斜颈,必须他人陪同才能完成   4=户外活动受限;某些活动不能完成或因为头颈扭转而放弃   5=几乎无法参加户外活动   疼痛严重程度(评价最近一周痉挛性斜颈引起的颈部疼痛严重程度,0-10分,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最痛)   1.评分:   一周内疼痛持续时间   0=无   1=<10的时间出现   2=10%-25%的时间出现   3=26%-50%的时间出现   4=51%-75%的时间出现   5=>75%的时间出现   疼痛相关的功能障碍   0=不受疼痛困扰   1=受疼痛困扰,但不引起功能障碍   2=疼痛干扰部分活动,但不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3=疼痛导致部分功能障碍(<1/2的比重)   4=疼痛时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头颈扭转也是功能障碍的部分原因(<1/2的比重)   5=疼痛是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如没有疼痛即使存在扭转,大多数受限的活动都能满意完成

李心远 2018-01-03阅读量1.4万

耳穴压豆配合穴位按摩缓解胆道...

病请描述:胆道疾病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肿瘤等,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围术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干扰手术与麻醉的实施,增加术后疼痛感,影响切口愈合和术后身心康复。此类患者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可引起肝气郁结,情绪低落,加之手术刺激,更易产生焦虑,严重者出现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用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缓解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取得较满意效果。耳穴压豆法:术前1天开始用探棒在患者耳廓上选主穴神门、皮质下、交感,配穴肝、胆、肾。用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待干,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每天按压3-4次,每次按压2-3分钟。术后3天继续按压,以感觉局部酸胀痛、发热等为宜,双耳交替进行。术前穴位按摩:患者进手术室后至麻醉开始前,选印堂、风池、心俞、内关、间使、合谷穴,取平卧位,操作者站在其头侧,先用双手拇指指腹并按轻揉印堂穴,点揉四五下,再沿双侧眉棱骨之上缘,分左右横抹至太阳穴。然后转换中指从鬓角入发际,经颞部绕耳背向后推至风池穴,点揉四五下。最后用拇指指腹逐个以轻揉法按摩心俞、内关、间使、合谷穴。如此反复按摩约5次,酸胀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按摩5-10分钟。焦虑测评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程度,共20个项目(包括焦虑、害怕、惊恐、发疯感、不幸预感、手足颤抖、躯体疼痛、乏力、静坐不能、心慌、头晕、晕厥感、呼吸困难、手足刺痛、胃痛或消化不良、频尿意、多汗、面部潮红、睡眠障碍、噩梦),每项采用1-4级评分法(没有或很少时间有为1分;有时有为2分;大部分时间有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为4分)。每项得分相加为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标准分。焦虑评定临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焦虑得分、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观察组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波动不大,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较大。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讨论:焦虑是五脏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的表现,所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是治疗方法之一。五脏之气输注于耳部穴位,通过耳穴压豆刺激引起相应经络感传,调节脏腑功能。围术期行耳穴贴压法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稳定心率和血压。耳部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功能;皮质下穴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交感穴主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配穴肝、胆具有疏肝理气作用;肾为强壮保健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印堂为经外奇穴,印堂穴与督脉相通,督脉直通于脑,故按摩印堂穴有调和阴阳、畅达气机之效。内关穴是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之一,按摩该穴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作用。按摩风池与合谷穴可消除疲劳。按摩心俞和间使穴能宽胸解郁,理气止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穴位是经络的一部分,刺激穴位可达到疏通经络、通达气血、促进神经系统和体液因子的调节作用,按摩穴位能使外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达到降压目的。综上所述,耳穴压豆和穴位按摩可减轻胆道手术患者焦虑症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本文选自胡伟利等2017年9月第24卷第17期。

赵刚 2017-12-16阅读量1.2万

脖子歪 当心罹患痉挛性斜颈

病请描述:        如果早晨醒来后,发现脖子歪了,转动困难,疼痛不堪,也许你是落枕了,休息几天,按摩理疗,一周后自然就好了。但是如果脖子反复扭转,不由自主地向一侧偏转,肩颈部酸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那么,要当心患上了痉挛性斜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心远主任医师指出,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疾患,多见于中、青年,发病开始时症状轻微,起病缓慢,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转向定位时可出现颤抖。在紧张、情绪激动以及疲劳时症状加重,睡眠时颈枕部受支撑时症状完全消失。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颈部肌群,发病时颈部向一侧歪斜或者后仰,还可表现为颈部不停的旋转。反复的痉挛发作让患者颈肩部肌肉疼痛不堪,病人焦虑不安,失眠,情绪低落,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颈部肌肉由脑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支配,其中部分纤维传导细胞内发出让肌肉收缩的指令,另外部分神经纤维传导让肌肉松弛的命令,由于痉挛性斜颈患者脑内神经细胞病变后功能失调,持续发出让肌肉收缩的指令,因而病人颈部肌肉群不由自主痉挛,患者头部出现旋转、侧弯、后仰等异常姿势。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让神经细胞恢复正常功能的办法。肉毒素颈部肌肉注射只能暂时缓解部分痉挛症状,反复注射可能导致颈部肌群硬化留下后遗症,病人不愿接受。上世纪90年代起,医生采用胸锁乳突肌或者颈部肌肉切断的方法治疗痉挛性斜颈,由于难以确定究竟是导致痉挛发生的责任肌肉,因此疗效不佳,现在已逐步弃用。目前国际上前沿的方法是对病变神经松解,难点在精确辨认病变神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引进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手术前通过肌电图监测来判断责任肌肉,在手术中以诱发肌电位监测手段精准辨别病损的神经,显微镜下微创松解该神经,从而既达到治愈痉挛性斜颈的目的有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李心远 2015-05-04阅读量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