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肾结石,听到这个词就让人头疼得不行——那种疼痛,简直是“从肾到脚趾”的酸爽体验。很多人可能会想着,这种痛苦还得去医院排石,动刀动药都是常事。不过,你知道吗?有研究发现,嘿嘿嘿(你懂的)居然也能帮忙排肾结石!没错,你没看错,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神操作”,看看性生活到底怎么“赶走”肾结石的!肾结石:那些年我们一起痛过的石头肾结石,简单来说就是你肾脏里存了些“硬货”。这些小石头是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类堆积而成的,平时你可能感觉不到,但它们一旦想“出逃”,你就惨了——剧烈的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可能让你痛不欲生。性生活与肾结石的奇妙关系那么,性生活是怎么和肾结石扯上关系的呢?你可能会想: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怎么就能“勾搭”上呢?其实,还真有些科学道理在里面。尿液流量“加速”:性生活时,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各种“化学大军”上阵,可能会让你的肾脏“加班”工作,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都跟着提速。这就像给肾结石开了“高速公路”,加快了它们的“出逃”速度。输尿管“放松”:嘿嘿嘿之后,身体往往处于一种“放松模式”,而这时输尿管也会稍微“松懈”一下。这个时候,结石就可能趁虚而入,顺利“溜走”。激素“助攻”:性活动引发的激素变化,如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可能间接帮忙调节肾脏功能,让小型结石有更多机会通过尿液被排出。科学证据:别再说我在瞎掰了你可能在想:“这听起来太神奇了吧?是不是瞎掰的?”其实,真不是。科学家们也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做了不少研究来证明这个“神操作”是真有点用处的。国内的研究表明,有性生活的肾结石患者比没性生活的患者排石时间更短。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该研究采用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参数:性欲、性勃起/唤起、性Gao,.潮、性生活满意度、总分,均以得分越高表明该项参数功能越良好。研究发现,输尿管镜碎石手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性生活满意度编辑编辑编辑研究发现:术后第一周及第二周性交组的结石清除率(68.6%,80.0%)均高于对照组(50.0%,63.2%)(P=0.26,P=0.029),性交组石衔形成率(2.9%)也也远低于对照组(11.8%)(P=0.044),并且与坦索罗辛组的结果均大致相同(P=0.989)。本研究结果表明性交能够有效提高ESWL后的排石率,并且减少石衔的形成。国外的研究也不甘示弱,DOLUOGLU及ABDEL-KADER等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4次性生活会明显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效率。ABDEL-KADER等对5-10mm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坦索罗辛与性交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坦索罗辛和性交均可以增加5-10mm大小的远端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每周至少3次性生活与口服坦索罗辛效果相当。所以,这真不是咱们随便说说的。适度“操作”,安全第一虽然性生活可能帮助排石,但也不是说你得天天“实战”来排石。这事儿得有个度,而且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结石大小很重要:大于5毫米的结石,可能不是这套“操作”能搞定的,还是要找医生帮忙。注意身体信号:如果你在“嘿嘿嘿”过程中感觉不适,或之后有剧烈疼痛,那可别硬撑,赶紧去看医生。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结石处于“准备出逃”阶段,这招或许效果更好。但也得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不要盲目“操作”。排石小妙招:不仅靠“嘿嘿嘿”除了“嘿嘿嘿”,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能帮你赶走那些顽固的小石头。比如多喝水、适量运动、听医生建议用些药物辅助排石。毕竟,生活里总得有点“组合拳”,才更有效不是?总而言之,性生活确实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帮助肾结石的排出,虽然这听起来有点“神奇”,但确实有科学依据。不过,千万别把它当成唯一的排石方法,还是得听医生的建议,安全第一嘛!希望大家在这场“肾结石大战”中,都能轻松取胜!作者介绍黄云腾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结石亚专业医疗组组长,新华医院“匠心医者”。学术任职:担任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医师分会(CUDA)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分会(CUPA)青年委员及“华佗工程”泌尿核心技术培训中心导师;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中国尿石症联盟-EMS结石培训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德国铂立泌尿结石整体微创治疗方案大中华区培训中心特聘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儿童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科研成果:以课题第1责任人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科研成果: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十项。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医疗专长:从事泌尿结石临床工作20余年,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结石亚专业医疗组组长,荣获2020年度新华医院“匠心医者”称号。擅长各种泌尿泌尿系结石的腔内微创治疗,包括输尿管软、硬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及各种复杂性泌尿结石的综合处理。熟练掌握目前国际上最主流、最新的结石微创技术。包括:标准通道 EMS 经皮肾镜取石术,超细经皮肾镜(UMP,带涡流冲石)、超微经皮肾镜(SMP, 带负压吸引),F4.8 可视经皮肾镜(Micro-perc,2 毫米以下通道),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输尿管软镜+肾镜)联合碎石手术,局麻下高危复杂肾结石的处理,小儿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等。门诊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时间:周一下午泌尿系结石主任门诊周二上午泌尿外科主任门诊周二下午泌尿外科特需门诊周四上午儿泌尿结石特需门诊门诊地点:民航上海医院-瑞金医院古北分院门诊时间:周六上午泌尿外科专家门诊(预约方式:瑞金医院古北分院——医院服务——门诊预约——泌尿外科——黄云腾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本文是黄云腾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黄云腾 2025-01-21阅读量388
病请描述: 很多人还是会关心血管外观上是看不见了,但更在意的是腿部酸胀感觉能不能完全好转。 因为医学是严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器官的退化,有部分患者腿部的感觉完全由血管引起的,还有部分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因为骨关节退化,腰椎的改变或者动脉的影响。 腿部这种酸胀疼痛不适,有可能不单单是静脉曲张引起的,是一个综合因素。不管是下肢酸胀痛哪一个部位,哪一种表现它都会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体来说因为下肢静脉引起的腿部不适,它表现有这些特点: 第一、“晨轻暮重”,就是早上很轻晚上重。 第二、不适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或者的足部。 第三、不适的感觉主要是一个酸胀感或者针刺感,偶尔会有一种抽筋在里面 第四、常常是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行走过度之后引起。 但是往往中老年人的腿部不适没有描述的这么典型。因为交织在很多其它的原因在里面,或者是腰椎的不好或者膝关节的影响,这时候就需要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比如说有经验的静脉曲张的医生,会有这种感觉,是以静脉为主或者说是以膝关节为主,基本上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确实是以静脉曲张引起这种不适感为主的话,这是很好解决的。通过微创手术之后,绝大部分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1-3个月,这些不适感包括的酸胀、沉重啊或者刺痛都会慢慢的消失。 但是刚才比较说的那种综合状态,做完手术后下肢这种感觉会得到改善,但不是100%。如果患者下肢这种不适感,有静脉曲张因素在里面,还是建议静脉曲以3级以上了,积极的去完成静脉曲张的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钟若雷医生#
钟若雷 2025-01-21阅读量1094
病请描述:术后的疼痛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疼痛定义为组织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并早已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将导致病人不愉快的体验,是影响病人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疼痛还能增加机体氧耗,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疼痛也是患者恐惧手术、导致术前焦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是减轻患者创伤和手术后的疼痛,降低患者因此导致的恐惧和焦虑,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由于疼痛导致的并发症。 创伤或者手术引起的疼痛一般是急性疼痛(持续小于一个月),持续大于3个月则为慢性疼痛,需要防止疼痛由急性变成慢性。 对患者疼痛程度,需要实时评估,并及时调整药物的应用。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是目前最常用的评分。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耐。1-3分为轻度,可以维持当前用药方案;4-6分为中度疼痛,需要调整或增加镇痛药物;同时要排除感染等引起的疼痛。 患者的睡眠和情绪变化对疼痛控制和康复也有明显的影响,患者住院后常由于环境改变,对创伤和手术的恐惧引起焦虑和失眠,将进一步对镇痛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办法是加强入院和术前宣教,并在安全情况下,适当使用安眠或抗焦虑药物。 手术可造成对局部组织的伤害,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手术中应尽量操作轻柔,减少剥离。手术或者创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引起疼痛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氨甲环酸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应用可以适当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但这一治疗并非常规,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不确定性,不同医生理解不同。 疼痛的急诊处理: 对于骨折或者关节脱位,需要明确病因后,及时复位,可以明显缓解疼痛。复位后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式,比如石膏或者夹板等,也可以明显的缓解疼痛。创伤后使用镇痛药物,首先要排除颅脑损伤、脏器损伤和肢体筋膜室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否则容易掩盖这类损伤引起的疼痛,延误治疗,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对于明确诊断,排除上述外伤的患者,应尽早给予镇痛药物的治疗。轻度疼痛可以口服或者注射非甾体镇痛药,严重则可加用阿片类镇痛药物,需要注意观察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入院宣教和术前教育可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降低病人失眠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有利于疼痛控制。医护人员应对刚入院病人尽早的进行宣教,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减少焦虑。同时对受伤部位给予适当的固定,并交代注意事项。予以适当的消炎镇痛药物和消肿药物,减轻疼痛和缓解肢体肿胀引起的不适。 骨科手术中的疼痛管理: 以微创理念的操作技术进行骨科手术,可有效减轻手术的伤害性刺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疼痛控制。 鸡尾酒镇痛是一种手术切口周围浸润镇痛,通过在切口周围注射以一种麻药物为主或加多种药物的混合制剂,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又被称为"鸡尾酒镇痛"。手术切口浸润镇痛在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等骨科手术均有广泛应用,临床研究结果认为手术切口周围浸润镇痛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对阿片类药物需求,同时不影响肢体肌力,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加速康复。目前镇痛药物包括罗哌卡因、得宝松和吗啡等,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注射在切口周围和手术部位。 在有些医院,神经阻滞镇痛成为术后镇痛常用的镇痛手段。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麻醉师在术前予以区域神经阻滞或者埋管,进行一次性或持续性神经阻滞。此种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小,但对麻醉师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我院尚未开展。 术后镇痛: 镇痛泵是手术后病人面临选择的一种常用自控镇痛方式。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较常用的是静脉PCA,PCA的主要优势在于镇痛药物的剂量由患者自控,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PCA使用方法简便,起效快,适用于各种手术的术后镇痛。PCA的药物选择一般以阿片类药物为主,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可联合地佐辛、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等。PCA的缺点在于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尿潴留等需要加强术后观察。 轻中度疼痛可以考虑口服、静脉或者肌注等给予镇痛药物,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西乐葆、莫比可和安康信等,也可以使用类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等。前者的副作用对胃有刺激,有胃病者慎用,后者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注射类药物有特耐和凯纷等,一般可以视疼痛程度,一天一次或者两次。疼痛严重者可以使用吗啡和强痛定等阿片类药物,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老年人慎用,长期使用容易成瘾。 疼痛一般在第二天有明显好转,镇痛药物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感受随时调整。一般24或48小时可停用镇痛药物,在康复时可以适当使用口服镇痛药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您的医生。
王晓庆 2024-11-15阅读量2020
病请描述:马阿姨今年68岁,两年前走路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双腿有一种无力感,刚开始以为是自己走的时间太久,累着了,心想着坐下缓缓应该就没事了,也就没有很在意这个事情。后来,她在日常做家务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疲倦,乏力,有时候还站不住,腿部总是感到不舒服,酸困感尤为的明显,家人带着她在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但并没有查出来什么问题,为此,一家人也是很苦恼。 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了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就想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问诊及查体,马阿姨的肌张力有轻度增高,诊断为帕金森病,王学廉教授建议先服用美多芭治疗,2周后复诊。听到诊断后,马阿姨很是震惊,对帕金森病也不是很了解,怎么也没有想到腿无力会跟帕金森病有关。 王学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大多数为全身僵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慌张步态、面具脸等,但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并不是特别典型,发展到典型时需要半年甚至数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往往会造成误诊,部分会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 当帕金森药物药效下降,药效消退很快或出现不良反应时,此时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可获得明显的疗效,且术后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的好处就是在一点药物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比如说走路、翻身、手也不颤抖,这样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觉得舒服很多,手术后患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和种类。因此,手术再结合小剂量的药物作用,可以让患者的生活更加有尊严,有质量。但是手术的选择和确定,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的,需要到医院来进行详细的评估。
王学廉 2024-09-30阅读量1912
病请描述: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是胆囊切除术的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大多在2.1%至57.2%之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排便紧迫以及排便频率增加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诊断 一般认为,患者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排便紧迫、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黏液样等症状,腹泻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且术前无腹泻症状,同时排除其他明显诱因时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由于腹泻病因复杂,日常生活中容易受饮食、受凉、疲劳、情绪、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且腹泻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肠道内环境变化对腹泻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一直缺乏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由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与炎症性肠病、回肠克罗恩病临床症状相似,仅通过临床特征描述难以鉴别。患者粪便样本均无特异性指标,且结肠镜特征亦无典型表现。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影响因素 2.1胆汁酸吸收不良 胆囊在消化间期储存和浓缩胆汁酸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胆汁酸吸收不良被认为是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最重要因素。腹泻是由身体无法抑制水分和盐分进入肠道引起的,胆汁酸代谢紊乱可加速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增加胆汁酸从末端回肠溢出到结肠,并最终增加结肠中粪便胆汁酸浓度,且直接从胆管流出的胆汁酸可加速患者的结肠运输并增加粪便重量。 2.2手术和药物 有研究报道,胆囊收缩率是影响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危险因素,随着术前胆囊收缩率的提高,术后腹泻发生率随之升高,且腹泻严重程度加重。许多研究表明,腹泻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已经证明700多种药物与引起腹泻有关,如用于治疗高血压、感染、痛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失眠或泻药和抗生素的药物。 2.3饮食 有研究报道,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与高胆固醇饮食有关,患者手术后可能会降低对高脂肪食物的耐受性,因为胆固醇能够加速胆汁酸分泌,进而导致胆汁酸吸收和排泄障碍,最终导致腹泻。此外,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也是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重要原因。 本文选自:李瑞等,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与胆汁酸分泌节律及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联系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与胆汁酸分泌节律及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联系-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9-29阅读量2263
病请描述:一、术后饮食分阶段调整 术后早期,肠道还处于恢复状态,患者通常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禁食或半流质饮食,这时候肠胃负担不能太重。一般来说,手术后最初的几天医生会建议以清流质饮食为主,比如米汤、蔬菜汤、果汁等。这种饮食既能提供身体所需的水分和少量营养,又不会刺激肠道。 随着恢复进展,饮食可以逐步过渡到软食,如粥、烂面条、蒸蛋等。这一阶段的饮食主要是为了确保肠道能够适应食物的摄入,同时又不会对肠道造成过多负担。大约术后2-4周后,如果患者的消化状况良好,可以逐渐恢复到普通饮食。 二、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 肠癌术后,肠道会变得较为脆弱,尤其是在进行过肠切除手术后,肠道的吸收功能和消化能力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术后饮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 辛辣、油腻、过酸过甜的食物对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不仅容易引发肠道不适,还可能导致腹泻或便秘。此外,咖啡、浓茶、酒精等饮品也应该尽量避免,因为它们同样会刺激肠道,影响恢复。 三、能不能吃“发物”? 术后患者经常会听到家人或朋友提醒,要避免吃所谓的“发物”。“发物”通常指那些容易引起身体发炎、过敏或疾病复发的食物,如海鲜、牛羊肉、香菇等。在民间观念中,这些食物被认为会加重病情或影响伤口愈合。 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发物”并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大多数“发物”在适量食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术后恢复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例如,海鲜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伤口愈合有一定帮助,但如果患者对海鲜过敏或食用后出现不适,还是应该避免。 因此,术后是否可以食用“发物”,应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如果患者在术后对某些食物产生不耐受或过敏反应,那么这些食物就应该尽量避免。最重要的是,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避免盲目忌口。 四、注重饮食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肠癌术后,患者的饮食需要特别关注营养的均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都要合理搭配,以帮助身体快速恢复。 蛋白质是修复组织的重要营养素,建议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同时,术后要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膳食纤维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尤其是在术后早期,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术后患者的消化能力可能较弱,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吃4-6餐,每餐量不宜过多。这种饮食方式既能确保营养的摄入,又能避免肠道因过量进食而负担过重。 此外,餐后可以适量散步,有助于消化和肠道蠕动。避免进食后立即躺下或进行剧烈运动,这样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或腹胀。 六、关注水分摄入 术后,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样重要。水分不仅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肠道蠕动。建议每天保持1.5-2升的水分摄入,可以分次喝,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在选择饮品时,最好以温水为主,避免冷饮、碳酸饮料等对肠道有刺激性的饮品。如果天气较热或身体出汗较多,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饮料,以平衡体内的电解质。 七、注意饮食卫生 术后,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弱,肠道也处于恢复阶段,饮食卫生尤为重要。食物要保证新鲜,避免食用隔夜饭菜或未煮熟的食物。生冷食物也应慎重食用,以免引发胃肠道感染。 建议患者尽量在家中用餐,避免在外就餐,特别是避免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 八、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 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术后饮食也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慢性疾病,饮食还需考虑这些疾病的特殊要求。此外,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对某些食物产生不耐受或过敏反应,因此建议在恢复期内逐步尝试新食物,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或营养师沟通。 肠癌术后的饮食管理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在术后饮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案,早日康复,重回正常生活。
朱哲 2024-09-06阅读量1528
病请描述:我们的肠道里居住着成千上万种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称为肠道菌群。虽然这些微生物微小,但它们对我们的健康却有着巨大的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多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一直困扰着许多中老年人群,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RA以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2年的致残率可高达5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RA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一篇关于肠道菌群与风湿性疾病关系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作者在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描述该领域的研究框架,提供一个基于数据的、客观的介绍。 作者基于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收集了2004年至2023年间的459篇相关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学软件对其进行了年度产出、合作、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 主要结论: 1.该领域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3年是一个增长爆发点。中国和美国是贡献最多的国家,哈佛大学是产出最多的机构。Frontiers in Immunology是发表最多且增长最快的期刊,eLife是被引用最多的期刊。Scher, Jose U.和Taneja, Veena是最高产和最高被引的作者。 2.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布在肠道菌群参与风湿性疾病的证据、机制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通过关键词和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肠道菌群与风湿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为该领域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了机制研究和应用探索两个分支,它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近年来,“代谢物”、“代谢组学”、“酸”、“B细胞”、“平衡”、“调节性T细胞”、“益生菌补充”等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说明肠道菌群参与风湿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和应用探索是近年来的热点。 老王说 在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报道中有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关节炎相互影响。然而,蕴藏其中的复杂机制并没有探明。以肠-关节轴为靶向的治疗方案也许是又一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辅助性治疗方案,该领域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了解其中复杂的机制,以寻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新策略。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33
病请描述: 话不多说,先看图,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体态是怎样的呢? 上交叉综合征指的是以头向前探和圆肩驼背为特征的一种异常姿势,可以看看你身边正在操作电脑的同事,他的头颈部也许正是这样的姿势。 电脑,手机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眼望去,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科技裹挟,含胸、驼背、圆肩、颈前倾、“富贵包”的人群不在其数。 探究其成因,可以理解为上交叉综合征是一种因长期不良姿势或错误训练所引发的人体力学失衡的异常肌肉功能模式,导致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紧张,斜方肌中下束、菱形肌、深层颈曲肌薄弱,两组肌肉一强一弱,力线交叉,发生姿势异常,从而出现颈肩背部疼痛及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圆肩、驼背、头前伸、翼状肩。 由于肌肉力量失衡,使挛缩紧张的肌肉和拉长无力的肌肉连成一条线,从侧面来看就形成了一个交叉“X”,故称作为上交叉综合征。 上交叉综合征的影响不单单是个人体态形象问题,更多的是肌肉僵硬导致颈背部酸胀、疼痛不适、呼吸不顺,严重者会导致颈椎病,颈部压力过大还会使大脑的供给不良,使人睡眠质量变差差,出现头疼、手麻等症状。 临床治疗原则:恢复肌筋膜的平衡。 1.先松解紧张肌肉(肌肉起止点的按压、肌肉的拉伸等) 2.激活薄弱肌群 ● 上交叉综合征诊断容易,通过静态评估,触诊很重要。 ● 临床表现多为短缩肌肉的拮抗肌部位,或与它相连肌筋膜链的其它部位。 ● 康复治疗重点针对缩短的肌肉,尤其是肌肉的起止点。 ● 对枕下肌群的松解尤为重要。 ● 关键处理好这几个部位:下项线、颈2棘突、颈1横突、乳突、肩胛骨内上角,喙突、肱骨小结节、肱骨大结节嵴、肱骨小结节嵴。 虽说都是上交叉综合征,但是每个患者的肌肉情况各异,治疗方案也就有不同,如果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评估就诊。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067
病请描述:富贵包是指背上部颈胸交界处在颈椎第7节~第1椎椎体棘突处凸出的硬包块。其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的不良习惯或姿势使复位后的关节再次错位, 随之临床症状再度复发。目前一些学者认为, 富贵包主要表现为颈根部的大鼓起, 是一种增生, 会引起疼痛, 并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和颈椎的生理活动能力, 甚至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其精确定位在第7节颈椎及第1胸椎处的软组织脂肪化、增生现象, 是不良姿势体态导致的结果,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富贵包”不止影响美观, 使脖子看起来又粗又短, 还常伴随颈肩部位肌肉的经常性酸痛、僵硬, 背部的酸胀不适, 有时还会出现视力模糊、头晕, 以及胸闷、心慌、血压升高、失眠等交感神经激惹的症状, 手臂也可能出现类似颈椎病的放射性手麻。 要判断自己是否有“富贵包”, 可以在放松状态下, 用手指摸一下颈部后侧是否有明显的凸起, 或者通过靠墙站立来检查:双脚打开, 与肩同宽, 身体背部、臀部、双腿贴于墙上, 若头枕部不能贴墙, 且颈后部又有明显凸起, 则说明有“富贵包”;若头不能贴墙, 但没有明显凸起, 虽可能没有“富贵包”, 但脊柱可能也是不正常的, 需进一步诊治。 韦氏手法整治 (1)患者俯卧在按摩床上, 操作者站在患者床头, 用右手推偏歪的棘突 (或横突) 向左 (或向下) , 左手推患者右边耳周围, 使头向右转配合下手, 让扭转力到达患椎, 起到固定作用。右手向患者右肩峰方向发力。 (2)纠正C7~T1椎体后平移错位: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站立于患者床头。操作者双手重叠, 掌根部定于患者后突的C7或T1椎体棘突, 由上后向下前方做短速的冲压, 冲压力先轻渐重 (宁轻勿重) , 重复2~3次, 手法完成。 (3)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站立或者坐位于患者床头,双手向下向外按压患者双侧肩峰。然后左手按压患者右侧脸颊,右手按压右侧肩峰,双手反方向用力牵拉十秒(同样操作对侧)。 康复锻炼 具体操作:第一步, 屈曲双腿,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肩胛骨向下向内收紧, 双手缓慢向前向上抬高超过头顶, 与躯干成“Y”形, 维持10秒钟后回到起始姿势;第二步, 屈曲双腿,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 肩胛骨向内收紧, 双手从两侧向上向外缓慢抬起并伸展, 与躯干成“T”形, 维持10秒钟后回到起始姿势;第三步, 屈曲双腿, 肩胛骨向内收紧, 双手屈肘, 同时向上抬起手臂, 与躯干成“W”形, 维持10秒钟后回到起始姿势;第四步, 屈曲双腿, 肩胛骨向内收紧, 双手屈肘成90度, 同时上抬, 与躯干成“L”形, 维持10秒钟后回到起始姿势。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18
病请描述: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引起的周围组织压迫并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 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行走无力等。老年人发病比例较高, 但近些年颈椎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经常脖子不舒服、酸痛, 甚至出现手麻等症状。这些都与颈椎“受伤”有关, “受伤”后颈椎的生物力学结构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退变加速而发病。 易“受伤”的颈椎 结构伤颈椎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支撑头颅。人的头颅重量一般五六公斤, 而颈椎只是由七节椎体构成, 虽然有周围的韧带、肌肉进行加强, 相比头颅而言还是比较单薄。这样的结构使颈椎比较容易“受伤”。 习惯伤颈椎和头颅的关系就像是一根木棍顶着一个大球, 当头在颈椎的正上方时最稳定, 颈椎也最省力。但是当头颅位置向前偏离, 颈椎的受力就会加大, 而且偏离越大, 颈椎受力增大的更明显。现代人因长期久坐办公、使用手机导致姿势的改变, 会使头前移而使颈椎受力改变, 长期改变会加速结构退变。另外, 很多人习惯在睡觉前躺着看会儿书, 这种姿势会拉长颈后部肌肉, 使颈前肌肉短缩。长此以往会导致颈后部肌肉劳损, 颈前肌肉无力, 更加大了颈椎损伤的概率。 外力伤因为颈椎本身较为脆弱, 外力容易导致颈椎损伤。最常见的就是颈椎“挥鞭样损伤”, 主要见于急刹车时, 因躯干绑着安全带, 颈椎会因惯性向前快速移动, 再向后回弹停住, 就像挥鞭子一样。这种损伤易导致颈椎骨折脱位及颈髓损伤, 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一种外力性伤害是基于颈椎疾病的基础上。中老年人颈椎退变后导致椎管狭窄, 当狭窄程度比较严重时, 脊髓外无弹性代偿空间, 这时遭受外力同样会导致颈髓损伤。这时的外力不需很大, 如从高处跳下、跳跃等就可导致损伤。“挥鞭样损伤”不易预防, 但后面一种损伤是可以预防的。 从日常做起, 远离颈椎病 颈椎病可以说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不夸张地说, 30岁以上的人群, 70%以上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存在颈椎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颈椎容易“受伤”有关, 另一方面则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尤其是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已经使颈椎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但因此, 在日常必须要作出一些改变来预防颈椎的过早退化。 了解自己颈椎结构身体是自己的, 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基础, 颈椎疾病临床多见, 建议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颈椎, 知道自己的颈椎有多“脆弱”, 有多大的额外压力, 这样才有改变的动力。尤其是自己的颈椎存在问题时, 如椎管狭窄, 那就知道可以通过减少剧烈活动来预防出现严重的后果。 改变不良习惯和姿势了解了自己的颈椎, 就要改变不良姿势和习惯, 如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靠在床头看书、睡高枕头等。日常可以“动静结合”, 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或娱乐, 45~60分钟要休息一下, 起来活动5~10分钟, 做颈部的保健操, 这样也能有效的保护颈椎。走路时不要低头, 要抬头挺胸, 这样可减少颈椎的压力;枕头不要过高, 以8~10厘米为宜, 保持睡眠时颈椎中立位, 防止过度拉伸肌肉。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颈椎自身结构虽然相对脆弱, 但可以通过加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常见的肌肉锻炼方法是头手对抗等长收缩锻炼, 以锻炼颈后肌肉为例, 即双手交叉放在头的枕部 (头后面的突起) , 手向前用力, 头向后用力, 相互对抗但保持头的位置不动, 10秒1次。手放在不同的位置, 锻炼的肌肉不同, 在头的侧面是锻炼颈侧面肌肉, 在额头是锻炼颈前肌肉, 一定要注意保持头位置不动进行头手对抗。 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虽然说颈椎病很常见, 但大部分症状并不重, 可能就是偶尔出现颈部酸胀的不适感, 这些可以通过我们讲的办法自己预防。王明杰博士建议,一旦病情较重, 如出现颈部疼痛、胳膊疼痛、手麻, 甚至走路不稳等症状, 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正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 还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