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相对于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术危害更大:1. 结石复发率超高: 胆囊没切,胆汁还是容易淤积、浓缩,就像“脏水坑没填平”,因为体质无法改变,5年内30%-50%的人又长结石,长期来说,几乎全部复发,还得二次手术挨刀。切了胆囊一劳永逸,结石没地儿长了。2. 胆囊本身可能埋雷: 保胆只掏石头,但胆囊可能有隐藏的慢性炎症、息肉甚至早期癌变,术后可能恶化,而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又很难早期发现,能活五年的概率只有5%,长期存活的主要是因胆囊结石或息肉做手术意外发现的。胆囊切除直接端掉“问题窝点”,隐患清零。3. 术后更遭罪: 保胆后约20%的人长期腹胀、腹泻,比胆囊切除患者更持久(胆囊切除后3-6个月大多适应)。因为胆囊留着的胆道系统更“拧巴”,消化节奏紊乱。4. 花钱买罪受: 保胆手术费比切除贵1.5-2倍,术后还要每半年做B超盯梢,耗时耗钱。切胆囊后复查简单。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2-05阅读量809
病请描述:这是一个67岁女性患者,2024年4月,因全身疼痛不适,进食差,外省就诊后考虑胆囊癌全身广泛转移,患者不想高强度全身化疗,来到我这里治疗。我先局麻取了颈部淋巴结活检,结果是腺癌,结合全身PET-CT,诊断胆囊腺癌全身广泛转移。 结合患者意愿,我给她使用了靶向免疫+口服化疗,副总用小,门诊用药,当天去来。由于效果立竿见影,每次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都明显下降,疼痛不适也很快消失,患者能正常吃喝劳动,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上个月复查磁共振,肿瘤还在继续缩小,但肿瘤标记物有所反弹。考虑逐渐耐药,后面准备调整治疗方案。 胆囊癌广泛转移,平均存活3个月,该患者持续好转长达8个月。且目前生活质量很高。经验总结:晚期癌症不要绝望,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规律治疗,依然可能效果很好。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1-21阅读量1049
病请描述:这是一个59岁的女性患者,因为腹痛发热等在当地医院治疗,诊断胆囊癌肝转移,肝脓肿。肝脓肿插了引流管,但引流效果不好,仍然每天高烧。后患者转来我这里,全面评估后考虑:胆囊癌侵犯肝脏,侵犯动脉,胰头、十二指肠、胆总管侵犯可能,淋巴结转移可能,胆囊床肝脓肿,但脓肿引流效果不好,药物控制不了感染,只能选择手术。如果能切干净肿瘤,就行根治性手术,如果不能,至少取活检,脓肿切开引流,控制感染,后面行药物治疗。 2024年6月18日我给她做了微创腹腔镜手术,发现胆囊癌不但侵犯了肝脏,同时侵犯了胆总管、十二指肠,肝门处于冰冻状态,无法根治性切除。最后做了胆囊部分切除活检+肝脓肿切开引流。术中快检+术后常规病检均报告为胆囊腺癌。 术后恢复顺利,炎症得以控制。术后进行了靶向免疫治疗+口服化疗药。现术后超过半年,患者生活饮食正常,食欲佳,爱吃肉,还长胖了不少。最近复查磁共振,未见活性肿瘤。 经验总结:晚期癌症不要绝望,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规律治疗,依然有可能治愈。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1-21阅读量1326
病请描述:这是一个65岁女性患者,外院行胆囊切除活检,确诊胆囊癌肝多发转移。综合抗肿瘤治疗半年,效果不佳,肿瘤进展。后慕名来看我的门诊。因该患者经济困难,外院资料也比较齐全,诊断和分期都很明确。因此,该患者我没有收入院,门诊沟通后直接制定了治疗方案。后面每次均在门诊治疗复查,每次治疗都能当天搞完回家。 我给患者全部使用普通的国产药物,本身价格相对便宜,且我指导患者办理了门诊重症,门诊也能报销一部分,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也能更好的坚持治疗。用了我的方案后,患者每隔21天,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都能下降一半儿左右。现患者精神好,还长胖了几斤,患者和家属均信心大增,后悔没有早点儿找到我。 经验总结:肿瘤转移或耐药也不需要绝望,恶性程度如此之高的胆囊癌,还同时发生了转移和耐药,都能取得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大家可能觉得,晚期肿瘤,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堪称奇迹。但在我这里,许多这样的病例。这几天分享的病例,都是最近的患者。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1-09阅读量1222
病请描述:胆囊息肉的危害取决于息肉的种类。 胆囊息肉主要有三种: 最常见的为胆固醇息肉,顾名思义,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就是血脂的一种。胆固醇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理论上癌变的概率也较低。但如果息肉较大或者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等部位,会阻塞胆汁的流通,会引起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甚至诱发胆绞痛甚至胆囊炎。且1公分以上的息肉不好同胆囊癌鉴别,因此,1公分以上的息肉指南推荐胆囊切除并行术中快检。 第二种为腺瘤性的 息肉,少见得多,有癌变的可能,且CT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息肉种类,需要病检,1公分以上的还是推荐胆囊切除并行术中快检,如果血流丰富,手术指征还应适当放宽。 第三种为肿瘤 性的息肉,也相对少见,但癌变风险较高,富含血流信号或增强检查强化明显者,是肿瘤 性的息肉可能性大,由此特征者均建议尽早手术并术中快检。 息肉的主要危害就是癌变,胆囊癌恶性程度又极高,因此,1公分以上或有其它胆囊癌高危因素者,一经诊断,均需尽早手术。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374
病请描述:没有胆囊可以长期存活,并不影响寿命。 其实道理已经在前面的文章做过详细解释(“胆囊切除术后有没有后遗症?”),因为胆囊并不产生胆汁,胆汁是肝脏产生,胆囊的功能完全可以被胆管所替代。 胆囊切除术同阑尾切除术一样多,全球每年约有4000万人切除胆囊。如果切除胆囊还影响寿命,那是医学的退步,与国家和全人类为了提高平均寿命的健康目标相违背,早就被禁止啦。 更准确的说,没有胆囊平均寿命会更长。因为,留着病变的胆囊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都可能导致死亡。 急性胆囊炎化脓穿孔,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或腹膜炎,年老体弱者死亡率较高; 胆囊结石继发胆管结石,容易引起重症胆管炎、重症胰腺炎,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死亡的概率更高。胆结石是引起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胆囊结石无论有没有症状,均有癌变风险;胆囊良性肿瘤如果生长较快或较大,癌变风险也较高;胆囊癌本身就更不用说了。而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因胆囊癌就诊者,能活到5年的极少。因胆囊结石或胆囊良性疾病做手术,意外发现是早期胆囊癌的患者,长期存活的机会才会大得多。意外胆囊癌的概率大概100个患者个把两个。 因此,没有胆囊并不影响寿命,甚至去除了疾病,可以活得更久。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739
病请描述:许多胆囊结石的患者因为恐惧、害怕手术风险或者担心切除胆囊后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不愿意切除胆囊,尤其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患者。 但无论如何,需要每年复查彩超,按照最新版的《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胆囊癌危险因素包括: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毫米)、胆囊肿瘤 性的息肉等;因此,如果肝胆彩超有以下征象,胆囊癌的风险增加,建议还是早做手术: 第一、胆囊萎缩变小,这种胆囊本身已经没有储存胆汁的功能; 第二、胆囊充满型结石,就是胆囊里面只有石头,没有胆汁,这种胆囊也已经没有功能; 第三、瓷化胆囊,往往是充满型结石,且再此基础上,胆囊慢性炎症更严重持久,导致钙化,癌变风险极高; 第四、胆囊壁厚3mm以上,肝胆彩超可以对胆囊壁的厚度进行准确测量,如果越来越厚,说明慢性炎症较重较久,癌变风险也直线上升; 第五、合并肿瘤 性的息肉; 第六、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胆囊壁的局限型增厚,因为胆囊癌早期也是局部越长越大,表现为局部增厚,局部增厚超过10mm甚至需要快检,因为已经无法排除胆囊癌;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453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检查一般包括彩超、CT和磁共振,基于成像原理的不同,经常会遇到同一个患者在相近的时间点,3种检查都做了,却完全不一致的情况,下面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胆囊结石或息肉最常用的检查是肝胆彩超,既便宜,又方便,且对于单纯的结石或息肉,准确率也是最高的。原因如下:第一,超声属于全维度扫描,分辨率高于CT和磁共振,可以发现CT和磁共振发现不了的小病灶;第二,超声使用超声波诊断,可以很好的将结石或息肉从胆汁中区分出来,灵敏度最高;第三,超声也能很好的区分结石和息肉,因为结石回声很高,且随着姿势改变而移动;而息肉回声稍高,也不能移动。这些优势都是CT和磁共振不具备的。 CT是利用X线成像,因为密度越高,穿透力越低,从而区分密度较高的组织比如骨头和密度较低的组织比如脂肪肌肉等。结石分为两种,胆色素结石像骨头一样硬,CT可以发现,而胆固醇结石跟胆汁密度相似,CT无法发现;息肉都近似胆汁的密度,CT平扫也难以发现。但增强CT可以观察到息肉的血供特点,从而更好的区分普通息肉和肿瘤 性的息肉以及胆囊癌,这是普通彩超不具备的。 磁共振是利用磁场作用于原子产生极性而成像,而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分的含量,而不同组织和病变含水量不同,从而进行区分。可以更好的区分软组织比如脂肪、肌肉、液体等。磁共振扫描速度慢,间隔几毫米才扫描一层,因此,3-5mm以内的结石或息肉多数发现不了,因此,磁共振检查大结石的准确性优于CT但低于彩超,较小的结石或息肉则完全发现不了;对于较大的息肉,磁共振检查对息肉性质(良恶性)的判断优于CT和磁共振,尤其是在都不做增强检查(需要造影剂)的情况下。 因此,同样的病灶,有些检查能发现,而有些却发现不了,不是医生水平不行,而是成像原理不同。测量大小不一样也就很好理解啦。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158
病请描述:都说癌症是不治之症,也对也不对。 早期癌症治愈(长期不复发)的很多,即使恶性程度很高的胆囊癌、胰腺癌。因做胆囊结石手术意外发现的早期胆囊癌,许多术后都不需要放化疗,因为复发风险极低。 因此,关键在于发现早晚。 对于有癌症高危因素的人,需要看专科定期筛查:比如 有慢性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需要每半年筛查肝癌; 有肝硬化(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需要每3个月筛查; 长期大量吸烟甚至有高危肺结节需要定期筛查肺癌; 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筛查胃癌; 有乳腺或甲状腺高危结节需要定期复查; 有明显的癌症家族史也需要定期筛查; ...... 没有任何高危因素的,有条件也可以每年做个全身体检(大单位员工每年都有体检福利,如果没有好处,哪个领导愿意花这个冤枉钱?)。我们医院人多,每年体检平均可以发现三五个癌症患者,这种一般会发现的比较早期,治疗效果更好。我认识不少癌症治愈了的同事,可以继续正常工作生活。 TIPS:大医院都有体检中心,也有很多私立体检机构,一般都能网上预约,很方便,上午空腹2小时就能做完所有检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663
病请描述: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简称胆囊占位。1公分以内,癌变的风险很低,没有手术指征。但1公分以上,癌变的风险明显升高,而所有的术前检查包括增强CT、增强磁共振、PET等都无法发现早期胆囊癌,也就是说,这些良性疾病同早期胆囊癌无法鉴别,因此都会建议尽早手术切除,且送术中快检。没有任何检查能搞清楚目前是否癌变,除了病理检查。因此,及时手术的必要性可想而知。这类患者术中快检确定为胆囊癌的概率大概5%左右。 另一个建议尽早切除的原因为: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与胰腺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属于癌中之王。因胆囊癌就诊者,即使能行根治性切除,能活过5年的也极少。因此,对该疾病的共识是:宁可错切1000,不能漏掉一个。 因此,虽然手术有风险,但远小于不手术的风险。除了极少数人(千分之几)发生严重并发症,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康复,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7-22阅读量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