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虽然骨组织工程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修复创伤、感染或恶性切除引起的严重骨缺损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骨修复是一个复杂、精心协调的生理过程,由微环境中多种生化和物理线索的组合调节。当我们遭受骨折或其他骨损伤时,通常不会考虑到神经系统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该研究利用生物打印技术,模拟了神经和骨之间的互动,以改善骨修复的微环境。这项研究为骨折和骨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的研究重点如下: 01 神经与骨修复的关系:该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在骨修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我们骨折或受伤时,神经系统会首先做出反应,开始调节骨再生的微环境。这个微环境包括血管、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它们协同作用,影响骨的修复过程。 02 Schwann细胞:研究发现,Schwann细胞(SCs)是神经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之一,它们对于维护神经系统并促进新骨的神经化至关重要。SCs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和外泌体(SC-exos)来促进骨再生。 03 外泌体的作用:外泌体是一种细胞间通信的方式,通过传递一种叫做miRNA的分子来调控免疫和组织修复。SC-exos被证明对于骨再生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生物打印技术来模拟它们的作用。 04 生物打印技术:生物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制造技术,它可以将高密度的活细胞、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物质一起打印,从而创建高度生物活性的结构。研究人员使用这项技术来制造构建物,这些构建物模拟了SCs对于骨修复微环境的调节作用。 05 应用前景:这些生物打印的构建物有望用于改善骨修复微环境,从而促进骨再生。它们可以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帮助下,通过模拟神经-骨相互作用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 为了验证SCs是否参与骨修复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了在大鼠股骨骨折附近骨组织中3、7和14天时SCs特殊标志物的S100β的免疫荧光表达。β III-微管蛋白(神经轴突的特定标志物)也进行了染色以观察神经纤维的分布。 图1 3、7、14天骨折附近S100β(绿)和β III-微管蛋白(红)表达 为研究SCs是否能够通过旁分泌途径调节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收集SCs的上清液,以特定比例(SCs上清液的10%、30%和50%)与最小α必需培养基(MEM)混合,形成培养BMSC的条件培养基(CM),并以正常培养基为对照组,对BMSCs进行培养。结果显示,CM培养的BMSCs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随后研究人员对SCs和SC-exos进行了小RNA测序(小RNA-seq),分析并实验,结果表明let-7c-5p可有效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图2 SCs旁分泌信号对BMSC的影响 接下来,研究人员使用了由GelMA和SilMA组成的混合生物墨水系统进行3D打印支架,由于SilMA的掺入,支架有了更持久稳定的药物释放速率。当支架中加载BMSC并培养7天后,SC-exos@G/S组BMSCs比G/S组具有更高的成骨活性,这表明SC-exos@G/S构建体能够成功模拟SCs与BMSC之间的细胞间通讯并促进BMSC体外成骨分化的假设。 图3 生物打印结构体外和体内的成骨功能 在骨骼修复过程中,神经和血管的再生对于有效的骨骼愈合至关重要,在SD大鼠皮下植入模型中,14天后在SC-exos@G/S组中观察到许多免疫荧光信号,表明SC-exos@G/S构建体神经支配良好,而在G/S组中几乎没有观察到免疫荧光信号。另一方卖弄,在SC-exos@G/S组中,在7天观察到强大的血流信号,表明构建体内部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相比之下,G/S组几乎没有显示任何血流指示。 图4 SD大鼠皮下植入模型组织学分析与超声图像 最后,使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检查生物打印结构对骨愈合的影响。SC-exos@G/S组表现出最佳的骨形成促进效果,新骨组织几乎完全填充缺损位置。此外,苏木精和伊红(HE)以及Masson的三色染色标本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SC-exos@G/S组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而G/S组的骨缺损只有很小的愈合成功率。 图5 大鼠颅骨缺损模型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和SCs在骨修复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打印技术来模拟这种神经-骨相互作用,从而改善骨折和骨损伤的治疗方法。这一发现为骨组织工程领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希望,有望改善骨损伤的治疗效果。研究者们正在继续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和利用这一新的治疗方法。
王金武 2023-09-04阅读量1168
病请描述: 某一天,突然发现孩子皮肤上长了一个小疙瘩。本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然而,不但没有掉,反而变大了。于是,你尝试了各种方法…… 1.简单暴力法,等孩子睡着了一狠心揪掉了 2.各种民间疗法:用土豆、萝卜、大蒜摩擦,网购各种去疣药膏…… 3.长在脚底时,你可能把它当做鸡眼用过鸡眼膏后会发现,仅是表层脱落了,旁边有可能冒出一些新的。 4.还有胆大的孩子,试图用指甲剪去修剪它,过段时间会发现,不但原来的地方重新长出来了,周围还越来越多; 各种方法不奏效了,于是,你带孩子来到了医院,医生告诉你:这是HPV感染引起的疣。 你更不淡定了,因为一提到HPV,首先让人联想到宫颈癌,那孩子怎么会感染上这个病毒的? 1、别害怕,此“HPV”非彼“HPV”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家族庞大,包含至少200种以上类型。除HPV16、HPV18 等高危型 HPV可导致宫颈癌、 皮肤癌、头颈鳞癌以及肛门生殖器癌等恶性肿瘤外,大多数 HPV 型感染是良性的。 而皮肤疣是因感染 HPV 而导致的一种良性增生, 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多发于手、面和足部,表现为圆形乳头状角化增生。 2、儿童皮肤疣长什么样?各种各样的皮肤疣,请对号入座! 一般,我们称为寻常疣。 * 有时,会根据形态来命名,比如细丝状的丝状疣,扁平的扁平疣,多个指状突起的的指状疣。 * 有时,因部位不同,比如长在足底的疣称为跖(zhí)疣,指趾甲周围的疣被称为甲周疣。 看到这里,赶紧自查一下,是不是能对号入座。 各种跖疣↓↓ 3、儿童为什么会长皮肤疣? 其实病毒疣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高达10%以上。 皮肤有伤口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特别是那些长满倒刺的甲周和多汗、摩擦的脚底,都是病毒喜爱的环境。 病毒存在于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皮肤有创伤或细微伤口时,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年幼的孩子则可通过沾染病毒的玩具等间接传播。 4、儿童皮肤疣要不要治疗? 儿童期的皮肤疣虽然的确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仍建议进行治疗。 当疣体生长的部位在面部、手部等暴露的位置,孩子会因此感到自卑; 当疣体长在脚底,孩子会感到疼痛,不能参加体育活动; 如果孩子经常去公共泳池等场所,还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民间传言母瘊子生小瘊子的说法虽然不科学,但HPV病毒确实具有传染性。 患儿患甲周疣(下图),因啃咬手指导致HPV接种至口唇处。 免疫力低下、反复摩擦、不正当处理可能会导致引起疣体增大或自身接种。因为损伤了疣体周围皮肤,造成病毒扩散,治疗起来更为棘手。 因此皮肤疣的小朋友要格外注意,建议尽早治疗。 治疗方法 Treatment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各种破坏性治疗(刮除术、CO2激光、液氮冷冻治疗)、病灶内免疫治疗、脉冲染料激光、长脉冲1064纳米Nd: YAG激光、光动力治疗、局部温热疗法、手术切除及各种联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要根据疣的部位、数目、大小等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选择。 为什么有这么多治疗选择,很多疣还是比较难治疗? 那是因为病毒由皮肤细小伤口侵入后在局部扎根,病毒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了我们皮肤的生发层细胞(基底层)细胞核内,源源不断的从这里合成出新的病毒来感染周围的细胞及他人。另外,有些疣是内生性的(凹进去皮肤里面的生长方式),表面看似小,其实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下有大量的疣体。 最后,按时睡觉,加强锻炼,好好吃饭,免疫力强了,病毒才不会找上你! 作者:何欢 审校:陈琢 参考文献 1.Zhu P, Qi RQ, Yang Y, et 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utaneous warts (2022). J Evid Based Med. 2022;15(3):284-301. 2.Soenjoyo KR, Chua BWB, Wee LWY, Koh MJA, Ang SB. Treatment of cutaneous viral warts in children: A review. Dermatol Ther. 2020;33(6). 3.病毒疣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 病毒疣专病门诊主诊范围为儿童传染性软疣和各种皮肤疣的诊治。开展皮肤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终点的判断,并开展HPV病毒分型等检查,旨在帮助家长如何预防感染和选择治疗,并实施科学的干预,以便早期治疗减少病毒传播,帮助孩子早日回归集体活动。 开展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刮除术、CO2激光、液氮冷冻治疗、钝性分离术、手术切除及各种联合治疗。 领衔专家: 何欢 高年资主治医师 专病团队: 何欢、陈琢、归静燕(主管护师) 专病门诊: 周一下午:病毒疣专病门诊 皮肤科普通门诊:周一到周六全天 地址: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东方路1678号,老大楼(1号楼)二楼皮肤科 守护皮肤健康,皮肤外科团队与您同行! 业务简介: 1.小儿皮肤外伤和疤痕修复,胎记(皮脂腺痣、疣状痣、先天性色素痣、毛母质瘤、太田痣、咖啡斑、婴幼儿血管瘤等); 2.皮肤良恶性肿瘤治疗(痣、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黑色素瘤、乳房外Paget‘s病、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创面修复,烧烫伤疤痕、瘢痕疙瘩、外科术后疤痕、瘢痕癌的治疗; 3.特需服务:皮肤注射美容(肉毒素除皱、玻尿酸充填、腋臭)、光电美容(祛斑、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皮肤微整形(埋线提升、脂肪充填)、瘢痕修复等; 4.临床研究性治疗:先天性巨痣、泛发性疣状痣、汗孔角化症、遗传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外科治疗。 邓丹医生团队门诊时间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 周日下午 皮肤外科/胎记特诊-国际诊疗部 2号楼14楼,预约电话:021-38626141,021-38626142 周二上午 皮肤外科-特需 1号楼(老门诊楼)2楼特需诊区(扶梯处) 周三上午 疤痕专病-门诊 1号楼(老门诊楼)2楼皮肤科 *专家特诊:可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国际诊疗部”订阅号预约 *特需门诊、专病门诊,可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者服务”订阅号上预约 * 复诊患者(或需要预约手术)可直接挂皮肤科普通号,咨询医生。 皮肤科电话:021-38088100或021-38626161转分机89100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 有医美要求的亲,周六可至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学美容科。(护士台:021-60236592,预约热线:021-60236000)
邓丹 2023-08-28阅读量4.6万
病请描述: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增生和扩张而形成的,是一种良性肿瘤。淋巴管瘤有3 种类型: 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的病因如下: 先天性缺陷:淋巴管瘤的形成可能与淋巴系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如淋巴管的错构、闭塞等。 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以导致淋巴管瘤的形成,例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 外伤:外伤性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管的破裂或损伤引起的,如手术创伤。 淋巴管瘤的生长特点如下: 毛细淋巴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常见于颈、上胸、肢体近端等处。 海绵状淋巴管瘤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局限者在皮下显示不规则的软质肿块、无触痛,边界清楚,易剥离;弥漫性可使脏器呈弥漫性肿胀,涉及肢体者可使整个肢体肥大畸形。 囊状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其余可见于腋窝、纵隔、腹膜后、盆腔等,在产前通过超声检查就能作出诊断,出生后即可在局部见到软质的囊性肿块,与皮肤无粘连,波动感明显,透光试验阳性,瘤体增长缓慢,但易并发感染。 纵隔淋巴管瘤少见。常见的为囊性淋巴管瘤。纵隔纵隔囊性淋巴管瘤多见 于成人,发病率低,占纵隔肿瘤的0. 7%-4. 5%,占全身囊性淋巴管瘤的1% 左右。纵隔淋巴管瘤多位于前纵隔中上部,部分位于前纵隔下部。纵隔淋巴管瘤可以单独生长于纵隔,也可以与颈部淋巴管瘤合成一个整体。 纵隔淋巴管瘤可能缓慢生长至巨大肿瘤。肿瘤可能沿组织间隙生长,可能包裹大血管。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定要将肿瘤全部切除。巨大肿瘤可以放出囊液,使肿瘤体积缩小后切除,以降低手术难度。肿瘤的囊壁一定要争取全部切除,以免肿瘤复发。特殊情况下,肿瘤囊壁包裹大血管是只能切除部分囊壁。
陆欣欣 2023-08-25阅读量2069
病请描述: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前移位是指关节盘在闭口时位于髁突的前方(或前下方、内外侧方),而在开口时能够恢复到髁突的正上方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会出现开闭口时关节弹响、疼痛或下颌运动偏斜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前移位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咬合不良、创伤、肌肉功能紊乱、关节囊松弛等。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前移位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MRI是最准确和敏感的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关节盘的形态和位置。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目的是恢复或稳定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治疗、咬合治疗等,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一般只在保守治疗失败或有明确手术指征时考虑,包括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等。 咬合治疗是保守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戴用咬合板来调整上下颌的相对位置,消除咬合干扰,分散咬合压力,减少异常的肌活动,从而改善或重建咬合关系。咬合板有多种类型,如稳定型咬合板、软弹性咬合板、再定位咬合板等,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咬合特征和临床效果进行。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蒋通辉 2023-08-15阅读量1192
病请描述:槟榔是一种棕榈科的植物,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可以用作中药,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但是,槟榔也是一种致癌物,嚼食槟榔会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槟榔的致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槟榔含有生物碱,其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可以与口腔黏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损伤细胞的DNA,导致细胞癌变。 槟榔还含有单宁,这是一种强力的氧化剂,可以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可以破坏细胞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使细胞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伤害。 嚼食槟榔时,通常会加入荖葉、荖花、石灰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增强槟榔的刺激性和致癌性。荖葉和荖花含有黄樟素,这是一种弱致癌物质。石灰可以提高口腔的pH值,使口腔黏膜更易受到损伤。 嚼食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的长期摩擦和创伤,使口腔黏膜更易发生溃疡、红斑、白斑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是口腔癌的前期表现。 因此,为了保护口腔健康,建议您避免或减少嚼食槟榔的习惯。如果您已经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请注意定期检查口腔,如果发现任何异常,请及时就医。
蒋通辉 2023-08-09阅读量1729
病请描述:近些年来,黑痣的高发率和其与皮肤癌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黑痣,也叫雀斑和胎记,通常是一种良性色素性皮肤病变,是由于皮肤中色素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其呈现出的色彩和大小多种多样。虽然大多数的黑痣都是良性的,但特别大的或异形的黑痣被认为是有癌变风险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黑痣形成、类型、检查、癌变风险和治疗的综述。 I.黑痣的形成 皮肤是人体的最外层,而人的肤色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质量和分布的不同而决定的。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 色素瘤,这些黑色素细胞被称为黑素细胞。黑素细胞通常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分布多数位于头皮、面部、医夹腹部肌肤和足部等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在人体内部,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然后将黑色素输运至上皮细胞中,从而形成了黑色素的沉着。 黑痣的形成因素并不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影响黑痣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受到光照的影响、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和遭受创伤或摩擦等周围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黑痣的形成或加剧其颜色和大小。人体活动量不够、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黑痣增生的速度和数量,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健康生活型。 II.黑痣的类型 黑痣的类型有很多,但一般可以分为局限性黑痣、血管性黑痣和急性黑痣这三类。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类黑痣的特点和区别。 1.局限性黑痣 局限性黑痣也叫普通黑痣,是一种良性色素性皮肤病变。这种黑痣通常为墨绿色或深褐色的小点、斑块或簇,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通常分布在头皮、脸、颈部、上肢和胸部等部位。大多数局限性黑痣的直径不会超过6mm。 2.血管性黑痣 血管性黑痣是一种由血管生成细胞形成的黑痣,其色素浅褐色或硬爆痣色,呈结节状或扁平状,大小不一。血管性黑痣通常位于面部、颈部和肩部等部位。它们可以是独立的产物,也可以伴随血管瘤和/或面斑的形成。 3.急性黑痣 急性黑痣也称为虫咬样黑痣,是一种对光线敏感的黑痣,其颜色较深,表面较平坦,但由于其趋于呈碎片状而不成片,其也有根据皮肤自然形成的直径限制。急性黑痣的发生率很低,但其有可能会导致黑色素细胞的肿瘤,因此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III.黑痣的检查 黑痣通常可以通过肉眼和触摸来观察和检查。然而,一些特殊的黑痣如神经纤维瘤、巨大黑色素痣、混合型痣等,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癌变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黑痣检查方法。 1.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是使用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对皮肤病变进行观察和检查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黑痣的类型、形状和大小等特征。皮肤镜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又叫活检,是一种将皮肤组织取样后进行检查的方法。在组织学检查中,医生会使用一种小型器具从黑痣中取出并分析组织样品,以便了解是否存在癌变的迹象。组织学检查通常需要在外科手术或皮肤内科的专业诊所进行,您将被给予一些局部麻醉冻结软组织,使检查过程尽可能痛苦,也使治疗更加舒适。 3.数字皮肤影像系统 数字皮肤影像系统是一种使用电子相机来记录皮肤损伤的系统。电子相机可以拍摄黑痣的照片,并进行比较,以便确定大小和颜色的变化情况。数字皮肤影像系统对诊断黑痣癌变,对记录和跟踪癌变风险很有帮助,并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准确的病史记录方式,为以后的治疗方案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3-06-26阅读量1521
病请描述:什么是骨关节炎骨关节炎(osteoarthrosis,OA)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其中以膝关节骨关节炎最为常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表现大多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哪些症状 疼痛-患病初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疼痛感会逐渐加剧。 肿胀-膝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明显的肿胀感觉,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的话,膝关节活动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畸形-病情进展后膝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的情况,走路时疼痛症状可能加重。 膝关节骨关节炎如何预防 一是要注意关节保暖。膝关节暴露在冷空气中,局部浅表的血管受冷收缩,将影响软骨细胞的生存,久而久之,将加速骨关节炎的进程。因此,温度有变时要注意关节保暖。 二是要控制体重。肥胖能直接导致骨关节炎,体重超重的人应当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肥,从而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 三是要适度运动。游泳、骑自行车等锻炼方式可以预防关节和韧带的僵硬与老化。 自查与检查 年龄在40至5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很可能是早期膝骨性关节炎: 1.上下楼梯会出现膝关节疼痛、酸软,但是走路时并不会感到疼痛; 2.早晨起床时会感到关节僵硬、走路不灵活,稍微活动一下会有缓解; 3.下蹲时比较困难,会感到关节疼痛,起立时会有关节无力的感觉。这时,需要积极地去医院进行检查。 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矫形器治疗 OA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体重控制、药物治疗等,以减轻疼痛和控制症状为主要目的。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用药,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病变部位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那么在非药物治疗方式中,应用膝关节矫形器治疗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是一种非常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患者通过佩戴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来分担部分股骨对胫骨的压力,增大整个膝关节间室间隙,减小膝关节的整体负荷和关节软骨及骨的摩擦。同时依靠三点力学受理原理平衡部分膝关节力矩,降低单侧软骨的压力,矫正下肢力线,减轻疼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教授团队,综合了三(四)点力式原理和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特点,在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 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在戴尅戎院士的指导与支持下,率先申请到国内第一个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也是注册人制度下第一张隶属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型企业转化的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
王金武 2023-06-19阅读量1628
病请描述:一、病例介绍 患者,王某,女性,45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月余。入院血压150/90mmHg,既往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外院肾上腺CT示右侧肾上腺占位,门诊以“高血压查因”收住入院。 入院后经检查确诊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降压、控制心率、扩容等对症支持处理及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在未用降压药的前提下血压能维持在正常。 二、疾病介绍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肾上腺、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导致高血压、心悸、出汗、头痛、恶心等症状。此外,嗜铬细胞瘤也可能分泌其他激素,如皮质醇、雄激素或雌激素,引起代谢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嗜铬细胞瘤虽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各异,从无症状到高血压危象,甚至危及生命,常引起高血压急症,被称之为“高血压杀手”。 三、筛查对象 1.有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嗜铬细胞瘤病例,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应定期进行筛查。 2.年轻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在30岁以下出现严重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应考虑进行嗜铬细胞瘤的筛查。 3.与嗜铬细胞瘤相关的遗传疾病患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等,应密切监测嗜铬细胞瘤的发生。 4.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如突发的剧烈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尤其是伴随高血压发作,应考虑进行筛查。 四、危象预防 嗜铬细胞瘤危象死亡率高,应注意尽量避免诱发因素:挤压触碰肿瘤、创伤、服用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胃复安等)或其他手术应激等。平时生活中应注意尽量避免过度摄入儿茶酚胺类食物和饮料,如巧克力、咖啡、浓茶等,以减少可能对嗜铬细胞瘤的刺激。 五、预后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定性、定位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前准备须充分,通常需2-4周,甚至更长时间,否则易诱发高血压危象和低血压休克而危及生命。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大多数患者成功切除肿瘤后高血压可以被治愈。建议终身随访,每年至少复查1次;有基因突变、转移性嗜铬细胞瘤者应3~6个月随访1次,对其直系亲属应检测基因和定期检查。
叶定伟 2023-06-08阅读量1952
病请描述:5月10日,肝胆外科樊军卫主任医师医疗组的一个普通手术日,5台新式单孔胆囊切除术后,该术式达到600例,超微创胆囊切除术成为我院肝胆外科开展的常规手术之一。 胆囊疾病是高发病常见病,每年有大量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术。微创是外科方向之一,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最早进行微创手术术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常规腹腔镜切除术是在腹部3-4个戳孔,置入手术器械进行手术。单孔手术由于减小切口的数量、更少的疼痛和创伤、更快的恢复和更好的美容效果,逐渐受到患者青睐;然而,由于操作角度减小,技术难度明显增加,单孔胆囊切除术目前成规模开展的医院尚少,受益患者有限,亟待突破技术瓶颈,推广应用。 27岁的陈女士,体检发现胆囊结石,2022年4月疼的满床打滚,伴有呕吐,持续5-8分钟,服用利胆药物,症状缓解。2022年8月13日再次出现剧烈疼痛,知道这个病不能拖了,来我院就诊。肝胆外科樊军卫主任医师接诊,B超检查:胆囊多发结石,最大径24毫米,胆囊壁毛糙增厚,结合胆囊炎发作病史,建议微创胆囊切除术。陈女士追问:“那要打几个洞啊”。“现在一个洞就可以”樊医生答道。陈女士心里想,别想骗我吧,朋友妈妈刚在另一家上海大医院做的还3个洞呢。于是陈女士在网上查找关于单孔胆囊胆囊切除术的信息,结果发现上海能做单孔胆囊切除术的医院屈指可数,而看到樊医生朋友圈当时已经做了300余例单孔胆囊切除术,突然有了信心和想法:“樊主任我要做你的第400例”。 8月24日,樊军卫主任医师早上8点第一台为陈女士进行了单孔胆囊切除术,手术很顺利,伤口也隐藏在肚脐内了。回到病房,患者看到肚子上只有肚脐上一块小的敷料,非常开心。第二天就出院了。8月25日晚上,患者将就诊经历体验写在了《小红书》里:单孔腹腔镜在医学上的意义我不知道,因为肯定比3孔更困难更考验医生。但是对于我们患者来说,创口小,在肚脐眼内,几乎无痕;恢复快,第二天即可出院。光是这两点这真的是意义极大的!文章第一句“这场手术我愿称之为医患关系升华之互相成就双向奔赴!”更诠释了患者对单孔胆囊切除术的期待和高度评价。很多胆囊患者,看到了陈女士小红书这篇文章,来我院进行单孔胆囊切除术,之后不到9个月,肝胆外科又完成了200例单孔胆囊切除术,目前达到600例,在上海市名列前茅。 樊军卫主任医师介绍了我院肝胆外科单孔胆囊切除术的开展情况和特色:单孔腹腔镜入路系统和超声刀器械改进、双手内交叉操作技术训练、安全关键视野(CriticalViewofSafety,CVS)和吲哚菁绿(IndoeyanineGreen,icg)荧光显影技术理念集成应用,形成了新式单孔胆囊切除术技术体系,较以前报道的单孔手术,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安全性提高。单孔胆囊切除术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展:4年前,新式单孔胆囊切除术技术体系开始在肝胆外科应用,开始为胆囊息肉、胆囊壁厚度正常、无胆囊炎症状等临床评估相对容易得胆囊切除术。经过不断实践完善,目前已对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源性胰腺炎等比较困难的患者进行单孔手术,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肝胆外科与消化科密切合作,针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逐步形成了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单孔胆囊切除术的新策略。 经过600例的摸索和完善,我院肝胆外科单孔胆囊切除术已臻成熟,将为更为胆囊疾病患者提供更具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
樊军卫 2023-06-05阅读量2222
病请描述:今日话题:反反复复头晕和走路不稳,别忘了看看脑血管病医生哦~~~ 80岁老年女性,33个月前由于头晕在院外做过基底动脉狭窄颅内支架植入术,一度缓解,最近4个月来又出现头晕,伴肢体无力,走路不稳,走路前倾,需要人进行搀扶,双脚抬离地面不协调。另外,语速减慢,发声音量减弱,懒言少语,多方求治,保守治疗,效果差。 最近,在院外行头颅MRA检查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双侧椎动脉颅内段走形自然。 是要进一步治疗基底动脉狭窄(原来支架植入的地方)?还是继续服药?如果再次治疗了基底动脉狭窄还不好咋办?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毕竟,方向要是错了,越努力,越失败。 经友人医生推荐,辗转前来看一下。 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完善检查后发现:原来MRA和最新的CTA看着重度狭窄的基底动脉其实是正常的,原来描述的“双侧椎动脉走形自然”似乎是不正常的。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断,亲自为患者完成局部增强造影并进行重建,仔细寻找可疑的病变。终于发现,这个外形看似正常的左侧椎动脉,其实有一个隐匿程度很高的血管夹层,这就是头晕走路不稳的责任病灶, 果断采用桡动脉入路(创伤小、花钱少、效果好、出院快)顺利给予解除。 术后次日,老人家已经独立下床,精神抖擞,在病房里走来走去,不用人搀扶了,脚走路也有力量了,头也不晕了,讲话语速也快了,声音也洪亮了,家人和老人家很开心。 到上海过来看病虽然有点远,但能够安全的治疗疾病,也算不虚此行,相信老人家会越来越好。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脑血管病团队 术者简介: 赵开军,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诊医师(原为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诊医师)、血管组组长、东方医院南院神外执行主任、东方医院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负责人、上海市神经介入医师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常委兼秘书、上海市浦东新区神经外科专委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组组长、OCIN高级讲师,OCINCASES执行主编。担任Stroke、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y等10余家国外SCI杂志审稿人。主持/参加军队和地方各类课题10余项,主持在研临床课题3项,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在投SCI2篇。 专业特长:擅长各种复杂颅内外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椎基底动脉冗扩、脑血管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和硬脊膜动静脉瘘、颅内外血管狭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烟雾病、急性脑血管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颅内外血管慢性闭塞(开通术)、认知障碍等脑血管病的治疗。
赵开军 2023-05-31阅读量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