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矫形骨科 > 拇外翻 > 内容

拇外翻内容

扁平足有哪些日常训练可以做?

病请描述:扁平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文献报道其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22%。主要表现为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等。扁平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文献报道其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22%。患有扁平足的人步行或跑步时更容易足部疲劳或出现足踝下部的疼痛,有时还伴有足外八、踇外翻畸形等,儿童青少年出现扁平足还可能影响全身力线。很多扁平足患者无临床症状,症状较轻者通过矫形鞋垫可减轻疼痛、改善下肢力线。扁平足如何进行日常锻练?部分扁平足是由于小腿及足踝周围肌肉力量不足,难以维持足舟骨高度导致的功能性扁平足。可以多做一些下肢力量性的训练,增加足部肌肉肌力。例如适当跑跳、垫脚尖、足趾走路等。垫脚尖、垫脚尖走路:有意识的垫脚,多激活足内肌肌群。足趾锻炼:如图屈曲、伸展足趾,每天做2~3组,每组重复10~15次重复。足趾抓毛巾动作:脚下放毛巾,屈曲脚趾卷毛巾,保持几秒钟,确保将脚压在地板上,有意识地锻炼足弓。每天做2~3组,每组重复10~15次。扁平足也会引起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紧张,也可以适当进行牵伸放松。针对小腿部位的自我拉伸,小腿后侧轻微的拉伸感,保持30秒。使用筋膜球或者网球针对足底筋膜的放松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穿鞋时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窄过小。小朋友避免W形坐姿,可多在鹅卵石、沙滩等路面上行走,激活足内肌的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干预扁平足有症状的柔韧性扁平足,可以使用矫形鞋垫进行治疗。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个性化定制纠正足部力学结构改善足底功能、缓解足底压力,最终达到矫正足部畸形和缓解足部疼痛的作用,不管是通过锻炼康复还是手术治疗,若同时配合矫形鞋垫,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采用矫形垫进行矫正,也是保守治疗的最佳选择。3D打印矫形鞋垫

王金武 2025-02-08阅读量703

个性化定制3D打印拇外翻矫形...

病请描述: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其主要特征是大脚趾向外倾斜,形成一个明显的角度。这种情况导致足弓塌陷,可能引起疼痛、不适以及影响步态。(图片源自网络)造成拇外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遗传因素:拇外翻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这种足部畸形,个体发生拇外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穿戴不当的鞋子:长期穿尖头鞋或高跟鞋可能增加足部的压力,促使大脚趾向外翻。(图片源自网络)肌肉和韧带不平衡:脚部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平衡及扁平足也可能导致趾部偏斜。先天性畸形:一些个体可能天生足部结构存在异常,增加了拇外翻的发生概率。拇外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缓解:正确选择鞋子:避免穿戴过紧、尖头或高跟鞋,选择宽松、舒适、有足弓支撑的鞋子。足部锻炼:进行足部强化锻炼,包括指导性的脚趾运动和弯曲伸展。足部按摩:定期进行足部按摩,有助于缓解足部肌肉的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冷热敷:使用冷热敷可以减轻足部疼痛和炎症。除此之外,定制矫形鞋垫能有效阻止拇外翻加重。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均衡足压压力、减少疼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矫形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以达到同时预防、治疗拇外翻的目的,同时也为拇外翻术后的复发提供了良好的预防作用。3D扫描设备快速获取足踝数字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矫形鞋垫王金武教授团队设计的3D打印拇外翻矫形鞋垫模型鞋垫打印拇外翻鞋垫适配3D打印拇外翻矫形鞋垫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扫描足趾间模型定制,贴合体表,能有效阻止拇外翻加重。矫形鞋垫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082

拇外翻与风湿病并存,是否可以...

病请描述:       拇外翻,即大拇趾向外侧倾斜,而根部向内收,从而在根部长出一个大鼓包的足部畸形,可能导致疼痛、行走不便等问题。而风湿病则是一种侵犯关节、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当这两种疾病同时出现时,患者往往面临更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拇外翻患者来说,手术治疗通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在患有风湿病的情况下,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1.手术治疗需谨慎(1)手术风险评估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风湿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如果没有出现关节融合,是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如果已经处于风湿病的晚期,也可以进行足跖趾人工关节置换术。(2)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如果患者风湿病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先进行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在风湿病病情相对稳定时,可以考虑进行拇外翻手术治疗。要避免在风湿病急性发作期进行手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3)注意术后护理与康复      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风湿病症状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促进伤口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拇外翻兼有风湿病患者微创手术成功案例: 2.综合治疗疗效更好       对于同时患有拇外翻和风湿病的患者来说,综合治疗是一种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法。除手术治疗外,还可以考虑结合非手术手段进行治疗:(1)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此外,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药也可以控制病情发展。(2)物理疗法       如热疗、磁疗等,可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拇外翻和风湿病的症状。(3)生活方式调整       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有助于减轻拇外翻的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4.温馨提示       如有需求,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温建民 2024-12-23阅读量1654

拇外翻不依靠手术能否根治?

病请描述:拇外翻,即俗称的“大脚骨”,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表现为拇趾向外侧倾斜,常常伴随有疼痛、肿胀等症状。这一病症能否根治,一直是患者和医生关注的焦点。1.中医经典理论下的拇外翻在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拇外翻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描述,可以将其归类为“痹症”范畴。中医认为,痹症多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所致。因此,中医治疗拇外翻的方法多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例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都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拇外翻的症状。 然而,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拇外翻这一病症,中医虽然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但根治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2.现代医学对拇外翻的认识在现代医学中,拇外翻的成因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外伤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器具等,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拇外翻的早期发病时,可采用一定的矫正支具来减缓疾病的加重。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矫正骨骼和软组织的结构,以达到恢复足部功能的目的。目前手术方法有200多种。主要进行下肢麻醉下的传统大切口手术治疗,同时需要一定的内固定和外固定,术后病人需要卧床3-4周,恢复期较长。还有一种是微创治疗,是由温建民教授等创立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新方法。采用2-3个1厘米左右切口,通过微创器械切口内操作完成截骨矫正,配合中医手法和裹帘外固定,与传统的方法比,具有局麻、切口小、不做内固定、不打石膏、术后能下地活动、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治疗方法。3.温馨提示 无论是从中医经典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拇外翻的治疗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建议,也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

温建民 2024-11-13阅读量1538

拇外翻术后康复那些事

病请描述:温氏微创治疗拇外翻,不仅仅是做手术,还有裹帘法包扎固定,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以及术后康复。这4项技术,是微创温氏拇外翻疗法的四大法宝。 之前,我们对拇外翻及手术进行了科普,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一下拇外翻术后康复那些事。 拇外翻术后6周最关键 俗语说:"三分治疗,七分养"。 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做完微创拇外翻手术后,需要分别在术后2周、4周、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时候来院复查,特别是第6周的时候,最为关键。 拇外翻术后需要注意这三点: 1.肿胀 手术后足部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可以通过限制足部的活动和垫高足部来减少肿胀。 由于足远离身体中心部位,足部手术后肿胀的时间比其它部位的手术要长一些。因此,术后可以按医嘱,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减轻缩短肿胀时间。 2.疼痛 手术后一般疼痛轻微,有少数对疼痛敏感的人会觉得稍重。如果术后3-4天,伤口仍然疼痛较重,应及时就医,以排除伤口感染的可能。 3.出血 有时伤口有少量渗血,这是正常的。中医讲“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果血液持续渗出,应及时告知医生。 关于拇外翻,还有这些问题你可能想知道: Q1:拇外翻保守治疗能治愈吗? 不能的。拇外翻的早期发病时,采用一些矫正支具进行保守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并延缓畸形的进展。 但是,保守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拇外翻一旦发生,就会持续进行性地发展,因此,要根治拇外翻,还需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众多,合理选择后往往能保证良好的预后。 Q2:拇外翻什么程度需要手术?要住院吗? 一般中度拇外翻都会选择做手术,有些拇外翻会疼痛,影响走路,甚至影响美观。疑似拇外翻需要及时找专业医师进行诊断。 手术后5-7天就可以出院,出院后在门诊进行复查。 Q3:做完拇外翻手术,还会复发吗? 温氏微创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是显著的,曾经对近万例手术做了回访和调研,几乎零复发率,不足千分之一。 因此,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不少国外患者也不远万里来找温教授治疗。许多在外院术后效果不满意、复发的患者也纷纷找温教授修复。

温建民 2024-11-06阅读量1421

风湿闰月说 | 类风湿导致的...

病请描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会带来关节疼痛和肿胀,更严重的是,它会逐渐破坏我们的关节结构,导致关节畸形,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类风湿患者在病程5年以上的致畸致残率高达43.5%,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的发生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片 ◼类风湿为什么会发生关节畸形? 类风湿之所以会导致关节畸形,其根本原因在于炎症对关节结构的持续性破坏。 长期存在的滑膜炎不仅会伴随滑膜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还会导致关节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形态和支持结构,使得关节出现脱位或半脱位现象。 另外,滑膜炎过程中产生的新生血管会滑入并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形成所谓的“血管翳”,进一步加剧了炎症因子的释放与炎症细胞的浸润,对关节软骨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增生物可能会钙化,与关节软骨的破坏共同作用,导致关节间隙狭窄,最终使关节结构彻底改变,进而出现畸形。 图片 ◼类风湿常见的关节畸形有哪些? 类风湿的关节畸形主要发生在四肢的小关节,特别是手指关节和脚趾关节。常见的畸形包括: ●纽扣花畸形:表现为近端指间关节因丧失主动伸直的能力而固定于屈曲位,同时远端指间关节过伸,从侧面看手指像纽扣花一样; ●天鹅颈畸形: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过伸,远端指间关节屈曲,从侧面看,像是天鹅的脖子; ●望远镜畸形:指骨骨端吸收导致手指明显缩短,手指关节松弛不稳,有些拉长、有些缩短; ●尺偏畸形: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远端向小指一侧偏斜而出现的“之”字形畸形; ●拇外翻畸形:大脚趾向其余四个脚趾方向弯曲,趾根向外凸起,趾头钻入第二脚趾下方; ●榔头指畸形:除拇趾外的其余四趾向拇趾方向弯曲,且高于拇趾。 这些畸形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图片 ◼那么,关节畸形该怎么治疗呢? 类风湿导致的关节畸形往往不可逆,即便手术也难以完全恢复。因此,黄闰月医生指出,最佳的治疗策略就是及早控制病情,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1、中医治疗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雷公藤、白芍、青风藤等,它们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等作用。针灸和推拿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和生物制剂等为主,旨在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和延缓疾病进展。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关节严重畸形、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如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以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预防和治疗关节畸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延缓关节畸形的发展。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源:摄图网+门诊拍摄 参考资料: [1]王进军,陈利锋,崔鹏来,等.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周期与畸形结局的关联性 [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22, 36 (08): 624-627. [2]杨琴 ,杨进锋 ,杨玉涛 ,等.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 (01): 133-136.[3]许相洋,张文州.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 (30): 56-59.

黄闰月 2024-11-04阅读量2205

走路脚痛,是拇外翻?不用手术...

病请描述:在拇外翻门诊时,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来就诊,母亲和儿子都患有拇外翻。当时听到母亲不解的疑问: “医生,男孩子也会得拇外翻的吗?” “听说穿高跟鞋才会得拇外翻,可我不穿高跟鞋,怎么也会有呢?”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母亲,我们遇到很多患者对拇外翻存在认知误区,对拇外翻的治疗也不是很了解。 今天,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常见的关于拇外翻的问题。 1、我从来不穿高跟鞋,为什么也有拇外翻? 很多人对拇外翻有一个误解,认为都是高跟鞋惹的祸。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拇外翻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主要两点: 一方面是遗传因素,临床中约70%的患者有家族史,往往在20岁之前就已出现拇外翻;另一方面是穿鞋的原因。 但这里的“鞋”并不单单指高跟鞋,所有不合脚、过紧、过尖及过窄的鞋,即便是平底,长期穿也可能引起拇外翻。 2、拇外翻不是女性病吗?我一个男的为啥也有? 这是另一个容易被人误解的地方。 由于穿鞋习惯不同,使得女性拇外翻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上,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1:19。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不会患拇外翻。 除去穿鞋不当外,遗传也占了很大因素。母亲有拇外翻,子女患拇外翻的概率都会明显增大,只是因为女性足部韧带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易发生拇外翻。 3、我经常走路脚痛,这是拇外翻吗?怎么判断? 拇趾外翻临床表现多而复杂,一般都伴有拇趾的畸形。严重的,相邻的足趾也会发生畸形,影响穿鞋行走。 其症状最多为拇囊炎疼痛,疼痛主要来自第一跖骨头内侧,步行时疼痛加剧。 有些患者前足掌面可出现胼胝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畸形与疼痛不成正比,有的畸形很明显,但痛感并不十分明显。 拇趾外翻通常由患者自己发现,如果拇趾倾斜超过一定角度,且合并有拇囊炎疼痛(穿鞋磨鞋帮),一般即可诊断为拇外翻。 再者,X线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怀疑诊断后最好请专科医师诊断。 4、拇外翻不严重,是不是保守治疗就能治愈? 回答是否定的。 拇外翻的早期发病时,采用一些矫正支具进行保守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并延缓畸形的进展。 但是,保守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拇外翻一旦发生,就会持续进行性的发展,因此,要根治拇外翻,还需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众多,合理选择后往往能保证良好的预后。 5、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有哪些?术后还会复发吗? 手术方法有200多种,主要可以通过传统大切口与微创技术来矫正。 传统大切口手术,需要腰部麻醉和灌肠,同时需要一定的内固定和外固定,术后病人需要卧床3~4周,恢复期较长,而且手术的复发率也较高。 微创治疗是由温建民教授等创立的,全称为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趾外翻新方法。 采用局麻,也不需要灌肠。2~3个小切口,就可以通过微创器械切口内完成截骨矫正。微创手术后1~3天病人就能下地,而且复发率低。经20年调查2万余病例,复发率不到千分之一。 相对于传统手术,微创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6、拇外翻手术什么年龄做最好?家里有患病老人,可以做手术吗? 患拇外翻后应该是越早做越好,但必须要在小孩骨骺闭合(16~18岁)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高龄的病患,如果心肺功能较好且没有特殊禁忌症等,就可以进行这种手术,我们曾为90多岁的女性患者做过手术。 7、现在有些美容院也推出了矫正拇外翻的手术,我能去做吗? 拇外翻并不仅仅是为了美而进行的手术,这属于骨科疾病,需要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进行操作。 温教授创立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新方法,是经过严格的科研观察和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来的,曾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际金奖。 建议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避免不正当操作造成伤害。

温建民 2024-10-28阅读量2019

这可能是骨盆前倾!

病请描述:骨盆前倾是指骨盆相对于正常位置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骨盆存在7-15°的前倾角,如果前倾角超过15°,则可以定义为骨盆前倾。骨盆前倾会导致臀部后凸、小腹前凸的不良体态,也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不适、以及内脏功能障碍等后果。 骨盆前倾形成的原因 01 肌肉力量不平衡 后天性骨盆前倾,通常是长期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引起的。 久坐会导致腹部和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锻炼而变得松弛,同时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而缩短。诸多学者将这种肌肉力量的失衡称为下交叉综合征,即腰背部肌肉和髋部的髂腰肌紧张,这些肌肉的紧张状态会拉动骨盆,使其向前倾斜。与此同时,腹部肌肉和臀部肌肉薄弱,薄弱的腹部肌肉无法为腰部提供足够的支撑,也无法有效伸展髋关节,这些因素共同导致骨盆前倾。 02 生物力线改变 身体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也是造成骨盆前倾的一个重要原因。 膝关节: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的患者,身体重心发生偏移,为了维持平衡,身体会采取前倾骨盆的姿势来重新调整重心,同时膝关节的疼痛也会使得患者骨盆前倾来进行代偿,以减少膝关节的疼痛。 足部: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穿高跟鞋的患者,穿着高跟鞋时,患者需要增加腰椎的前凸角度、膝关节过度伸直,使身体重心前移来维持平衡,从而引发骨盆前倾。 另外一些足部疾病如扁平足和拇外翻,改变了足底压力的正常分布,降低了足部的支撑力,因此需要骨盆、腰椎维持在不正常的体态来代偿,以保持平衡。 腹部:怀孕的女性以及过度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的患者,因为身体重心的改变,腰椎前凸增加,也会导致骨盆前倾的出现。 骨盆前倾的症状 01 体态改变 骨盆前倾患者由于骨盆后翘以及腰椎过度前凸,最常见出现小腹前凸、臀部后翘的体态,长期的骨盆前倾也会引起相关肌肉群变形,导致大腿前侧及小腿肌肉增粗,影响身体的整体美观。 02 慢性疼痛 骨盆前倾患者,背部和髋部的肌肉由于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会引起相关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导致腰部和背部出现疼痛。由于身体力线的改变,部分患者也会出现肩部和颈部的不适和酸痛。 03 内脏功能障碍 严重的骨盆前倾,可能会影响盆腔内的脏器及生殖器官,引起便秘、女性痛经及月经周期失调等症状。 骨盆前倾的自检方法 01 立位测量 找一个平整垂直的墙壁,将臀部与背部贴在墙面上,右手握成拳塞到腰和墙壁之间。正常的腰椎弧度应该刚好允许一拳塞满腰椎和墙壁中间的空隙。如果背部与墙壁的空间增大,很可能就是出现了骨盆前倾。 02 骨性标记测试 自然站立,找到自己的髂前上棘和耻骨位置,两个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处这三个点构成一个平面。这个平面跟地面垂直属于正常,如果这个平面明显向前倾倒,则高度提示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的治疗方法 01 3D打印矫形器 戴尅戎院士、王金武主任团队针基于计算机辅助下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改良足部生物力学,最终可达到辅助纠正骨盆前倾的效果。 02 改善生活习惯 站立时,保持身体直立,避免左右及前后倾斜,保持腹部及臀部肌肉微微收紧,以维持良好的肌肉压力。 坐位时,选择有良好支撑的椅子,脚平放地面,膝盖与臀部同高。背部挺直,使用腰垫支撑腰部。避免久坐,避免翘二郎腿;减少穿高跟鞋,穿着舒适的鞋子;腹型肥胖者进行减肥。 03 康复锻炼 拉伸放松紧张肌群:髂腰肌牵伸训练、竖脊肌牵伸训练。 强化训练薄弱肌群:仰卧卷腹(腹部肌群锻炼)、臀桥(臀部肌群锻炼)。 进行这些锻炼时,重要的是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避免代偿动作,确保锻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骨盆前倾问题严重或伴随疼痛,建议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王金武 2024-06-13阅读量1561

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总览

病请描述:本文介绍了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研发的常见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包括矫形器适用症、特点及作用。 矫形器 PRESENTATION  总览 ·3D打印矫形鞋垫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 ·3D打印颈椎枕 ·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 ·3D打印腰椎枕 ·3D打印固定支具 01 个性化3D打印 ╱ 矫形鞋垫 ╱ 3D打印矫形鞋垫适用症:扁平足、高弓足、糖尿病足、拇外翻、足内外翻、踝内外翻、足部受力不均匀、骨盆倾斜、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弯、双下肢不等长等。 3D打印矫形鞋垫结合了人体运动的形式和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足弓高度得到恢复,以达到预防、矫正的目的。 02 个性化3D打印 ╱ 脊柱侧弯矫形器 ╱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适应症:特发性脊柱侧弯等。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骨科疾病,脊柱侧弯矫形器是目前常用且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法。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是根据患者不同需求,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体表据、结合生物力学分析和计算机电脑辅助设计,制定出个体化、舒适的矫形器。镂空设计使矫形器轻便、透气性能良好,增加穿着的舒适性与隐蔽性。 03 个性化3D打印 ╱ 颈椎枕 ╱ 3D打印颈椎枕适应症:颈椎曲度变直、反弓,颈椎病,颈椎易疲劳不适等。 正常人体颈椎是有一定生理曲度的,由于长时间低头等导致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继而引发颈椎病。 3D打印个性化颈椎枕,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颈椎曲度,由专业矫形器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个性化颈椎枕,并进行网格拓扑设计,最后通过3D打印工艺制作完成,进行颈椎曲度与颈椎周围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弹性的个性化矫正。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避免矫正力度不够或矫枉过正。 04 个性化3D打印 ╱ 膝关节矫形器 ╱ 膝关节矫形器适用症:膝骨关节炎等。 “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于2019年1月份获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是国内首个注册人制度下获批的由科研机构转化的3D打印医疗器械并入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典型产品。 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单侧(双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软骨的磨损。 05 个性化3D打印 ╱ 腰椎枕 ╱ 腰椎枕适用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病等。 人的腰椎都有个弧度,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平躺的时候我们的腰椎部位是悬空的,这个时候腰椎没有任何的支撑,腰椎部位的肌肉也会处于一种拉伸的状态。如果躺的时间过久,就很容易导致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那么腰肌就更容易受损,甚至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个性化3D打印腰椎枕根据患者腰椎曲线进行设计,枕上后将腰椎弧度支撑到正常范围内,避免长时间的悬空,减轻腰椎压力。 06 个性化3D打印 ╱ 固定支具 ╱ 3D打印固定支具适应症:骨折外固定、术后固定、肢体畸形矫正、血管瘤肢体活动度矫正等。 3D打印固定支具较传统康复支具有个性化设计、佩戴舒适、轻便透气等特和优势,解决了传统石膏不能碰水洗澡、闷热过敏、容易压迫磨损皮肤等问题。目前用于固定支具制造的3D打印材料可选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阻燃性、物理机械性能等。

王金武 2024-04-22阅读量1778

扁平足的危害-董勤

病请描述:扁平足的危害 扁平足,医学上称为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指的是足弓塌陷,使得足底几乎与地面平行。扁平足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其中先天性扁平足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而后天性扁平足则可能是由于长期站立、负重、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的。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后天性扁平足,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1. 疼痛:扁平足会导致足底肌肉和韧带过度拉伸,容易引发足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在行走、站立、运动等活动后加重,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长期疼痛还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 步态异常:扁平足可能改变正常的步态,导致行走时足部内外翻,增加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负担,从而引发下肢关节疼痛。步态异常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步态异常还可能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3. 脊柱侧弯:长期扁平足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影响身高和体型,甚至可能影响内脏功能。脊柱侧弯可能导致脊柱变形、关节疼痛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足部变形:扁平足可能导致足部其他骨骼发生变形,如拇指外翻、足弓塌陷等,影响脚部形态和功能。足部变形可能导致穿鞋困难、行走不便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5. 运动能力受限:扁平足可能限制运动能力,影响运动表现,尤其是需要足部支撑的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跃等。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扁平足可能导致运动成绩下降,影响职业生涯。 6. 慢性疲劳:由于扁平足导致的疼痛和步态异常,可能使患者感到慢性疲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疲劳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7. 足部皮肤问题:扁平足可能导致足部皮肤承受过多压力,容易出现磨损、裂口等问题。这些皮肤问题可能导致疼痛、出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8. 足部感染:扁平足可能导致足部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容易感染细菌或真菌,引发足部感染。足部感染可能导致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上述危害外,扁平足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扁平足可能导致疼痛、步态异常等问题,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工作表现。 因此,对于扁平足患者来说,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矫形鞋垫、手术等。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足部护理,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问题。通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减轻扁平足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长发育 2024-04-11阅读量2596